
【丁香】“妄论”文学在今天的价值、意义及功能作用(文学评论)
前一段时间,中国作家协会“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学服务社会时间活动(第三期)在临沂开班。其中有一场活动是当代著名作家阿来在我们临沂大学的文学讲座,本人有幸参加并聆听学习。在一个多小时的讲演中,阿来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讲解和阐释了文学内涵、价值、功能和意义。其中在文学的价值及功能中择其要者阐释了文学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轻盈性”以及作为语言的“基础性作用”,阐释有理有据,见解深刻,听后受益匪浅。受其启发,本人也想再“妄论”或是“漫谈”一下文学在今天的价值、意义、功能和其它方面。
这个话题有些“陈旧”,有些“形而上”,也有些“老调重弹”。《岳阳楼记》中有句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借用此句,关于文学古今大家的文论早已在“五车”之上,也是“之述备矣”,我也不妨再学一下范仲淹老先生再论一下文学中的“岳阳楼”!
文学是一面镜子,她能照出我们的身影;文学是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更是一面透视镜,能窥视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她不仅让我们知道自己生活的样子、让我们体悟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更是天空闪耀的一颗明星抑或是远在山巅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的前行之路或照亮我们的心灵。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本身即是人类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参与者”和“表达者”。不过,文学的参与与表达与哲学、宗教、科学不一样,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或叫做以审美的形式,是用感性的、形象的语言艺术地来参与和表达文明的。如果缺乏了她,就像澄澈的天空没了月亮和星星,又如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人类文明将失去靓丽的色彩和诗意的呈现……
在当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实在这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包含了非物质层面的需求,那么作为文化产品最主要的供给者——文艺更不能缺席。
在不缺席的前提下还要有大的“作为”!
其一,要恢复和建立国民的“自信的心理和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明,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经欺凌、磨难和屈辱,陷入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自卑的阴影。我们在抗争中站起来,在自我疗伤中逐渐恢复并强大起来,但是“自卑心理”还或多或少占据着国人十分之一或是八分之一的心理空间。我们仰望星空,不能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吧?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好:“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个讲话中深刻而又精辟地论述过“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及重要性。他鼓励和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文化,有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感天动地的“伟大故事”和“丰富题材”,文学不能“缺席”,而要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呢?要讲我们光辉灿烂的文化,要讲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勇敢,要讲新时代实干、拼搏、奋进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故事”!这些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和基础。在新时代里,文学需要有“自信”的气质!
其二,文学要担负起“新价值导向”的时代责任。不可否认,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们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和侵蚀了原有的传统价值体系,甚至导致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可谓“泥沙俱下”,各种“黄赌毒”、各种“假恶丑”的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法律是我们社会秩序、社会价值观的最后守护和底线,道德的说教不应缺席。这些年我们国家不遗余力地提倡和推行“德治”,提出了新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自古我们文学中主要的价值观之一就是“文以载道”,如果“文不载道”了,那么,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十分将会被抽掉七分。也许这样说有些夸张,有些夸大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但是,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不朽的文学作品里都是天然地、自觉地带着这种“作用”的!试想屈子的《离骚》中如果只写个人那点“委屈和愤懑”能为后世所传颂吗?杜子美诗中如果没有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热爱能成为“诗史”吗?如果范文正站在岳阳楼前只是描写岳阳楼的景象而不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他的《岳阳楼记》只能是一篇格调肤浅的游记散文。外国的,现当代的诸多优秀作品可载“五车”,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新时代里,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作家更应有这种“创作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有关文化、文艺方面的讲话内容和精神,要用文学的方式,发挥文学的魅力,形象艺术地展现新时代里那些伟大的时代变迁、感人的事迹、鲜活的人物、创新实干的精神。要大力弘扬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的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要讴歌和赞扬新时代里的“真善美”,还要敢于批判“假恶丑”。要发挥文学的“无用之用”的作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面是从大的角度浅析了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的价值和“大作为”,下面再从小的角度浅析一下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我们一般认为,文学具有审美功能、认知(认识)功能、教育(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而今天我想从自我阅读的经验和另一种具体的层面和角度来浅析一下:
首先,文学具有“赋能”的作用,赋予我们精神的能量。我们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世界里,在物质得到满足和丰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似乎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我们看影视剧、听音乐,我们刷“抖音”、看“快手”直播,其实都是基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只不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放松和娱乐而已。在这物质追求占主流的今天,人们大多成了“物质”的奴隶,在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的精神多都“虚而不盈”,精神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文学(书籍)可谓一副良药,能治疗和抚慰精神的“不足和创伤”。当我们困苦时,当我们彷徨时,当我们忧伤时,当我们百无聊赖空虚时,当我们精神萎靡不振时,当我们绝望痛苦时,文学(书籍)能像夜晚里的一盏明灯,能像沙漠的一泓甘泉,能像天空里的一朵白云,给我们的心灵以指引,给我们的心灵以滋润,给我们的心灵以轻盈。
其次,文学还具有“超能”的作用。在此并不是说文学能给人一种“超级能量”,而是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获得一种“超越”。我们精神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意义也许就是“自由和愉悦”,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空间和体验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的“生活体验”也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知道,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形象化、艺术化的反映生活的,当我们尽情地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时,我们通过阅读感知和“体验”,能够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和长度”,让我们精神获得极大的“自由”和“愉悦”,我们通过阅读文学书籍,可以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可以获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生活体验”。我们会超越“小我”的局限和“自我世界”,会获得丰富的人生和生活的智慧,能感悟到人生和生命的真谛。
再次,文学还具有“斗争”的作用。可能一提“斗争”二字,有人会认为“偏左”,其实不然。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斗争性”既是矛盾的对立属性,又是矛盾的主要运动形式。亦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斗争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内涵,为今后工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其实,文学作为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的范畴,特别是在中国正在走在伟大复兴道路的今天,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锤炼勇于斗争和敢于斗争的“品格”,“笔”就是武器,敢于同各种丑化中国共产党、丑化社会主义、丑化新中国、丑化改革开放的思想和思潮做斗争,以文学自有的方式,敢于揭露和批判各种假恶丑现象,敢于揭露消极腐败。文学不能当“古代的小脚女人”,也能当“西方的摩登女郎”,而是要当能顶起半边天的“中国当代女人”,既要爱“红妆”,也要爱“武装”。
文学不是“工具”,没有实用性,但是,文学也不是世外桃源里的“一株花”。文学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人们的现实生活能脱离“政治”吗?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也是“工具”,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文学的力量”!
以上仅从文学在“当今”的价值、意义及功能作用方面进行了浅析,似为“妄言”,在大师们和文友们面前可能班门弄斧了。实为笔者一孔之见,敬请诸位文友们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