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情钟草药(随笔)
想起写这个题目,是源于最近的一篇散文《家乡银杏挺且直》,散文在江山文学网发出后,菊韵社团叶雨社长要我拍一张我栽的银杏树照片发给她。我愉快地答应了。当时下着大雨,虽然那树离开大门不到六十米,可是也要打伞穿靴子。我来到银杏树下,拍下几张照片。回走时伞被一根酸梨树枝一挂,我一个趔趄摔倒沟里,左手大拇指擦破口子出血了。我随手扯起一根蒿芝草,在伤口上一揉搓,便止住了血,安然回家。照片发给叶社后。我们就聊起银杏,叶社说:银杏叶、根、皮都可做药,全身都是宝。”的话题,联系到刚才我揉伤的蒿芝草,于是我就想到了家乡的草药。
什么叫草药?草药就是利用泥土里生长的植物提取根、茎、叶、花、果、皮等物制作而成的药。草药是人们最古老的保健方式。汉刘向说:“锐金石,杂草药,以攻疾苦。”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清吴敏树《杂说》:“草药者,相传取诸草,以治疾,尤有奇效。”老舍《四世同堂》里也写道:“老太太还和李四妈把两个人所有的医药知识凑在一处,斟酌点草药或偏方,给小崔太太吃。”除植物外,有些动物的内脏、皮、骨、器官等也可归入草药一类。草药也称中草药。可见草药的内涵是很广泛地,运用也是很宽广的,草药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我地属于二高山地区,有高山,有峡谷,有峭壁,有丘陵,加上气温和雨量都很适度,很是适合各种草木生长。其中自然就有很多草药。我很少去那些蕴藏人参、灵芝、天麻的大高山采药,只是在田边地头认识得一二百种最普通的可以做药的草。诸如:车前草、蒲公英、八角肥、丁香、刀豆、三七、大黄、大枣、大蒜、山楂、川芎、木瓜、木香、木通、贝子贝母、牛蒡、丹皮、乌梅、巴豆、玉竹、甘草、艾叶、龙骨、龙眼、田螺、生地、生姜、白果、玄参、半夏、红藤、芫荽、花椒、杜仲、苦菜,九里光、苦参,淫羊藿,虎耳草等等。
草药的名字很有趣:比如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就有:鼠粘子、牛膝、虎耳草、兔子草、龙胆草、蛇舌草、马鞭草、羊蹄根、猴头藤、鸡血藤、狗耳草、猪沙沙草等。还有的草药名字里包含天地日月的,如天南星、地骨皮、六月雪、满天星、太阳花等。药名道出特征,很是贴切传神。还有那以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命名的草药如:春辛草、夏枯草、秋白菊、冬葵子、东阳草、西赤芍、南茨实、北鹤虱等。最有趣的以人的长幼辈份称呼的草药,如蒲公英、雷公藤、益母草、婆婆针、妹妹草等。以颜色命名的草药很动听,如:红花草、黄皮叶、板蓝根、白茅根、黑芝麻、青枯枝、紫苏叶、赤小豆等。以数字命名的草药读起来最有味,如:半枝莲、一见喜、二色花(金银花)、三七草、四叶参、五茄皮、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宝、九龙根(虎杖)、十大功劳叶、百合、千斤草(牛筋草)、万年青等。我想一个人要是能认识几百千把草药,那他一定就成为药师,成为文化人,成为健康人。
说到这里,草药还真是富有文化的。有的人把草药编成谜语让人来猜,那也是很玩味的游戏。下面列举几个大家欣赏:(括弧里为药名谜底)灯笼糊纸(防风);胸怀大略(远志)药铺关门(没药);30÷5(商陆);举国同庆(合欢);牧童(牵牛);穿群而过(贯众)月中神树(桂枝)、五月初五(半夏)、苦熬三九(忍冬)、骨科医生(续断)、天府之宝(川贝)皇帝送客(王不留行)、酸咸苦甘辛(五味子);如来的巴掌(佛手)、他乡异国(生地)、老寿星(千年健)、长生不老(万年青)等等,这些谜语形象生动,紧扣草药特点,是家长教育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还有几句话成为谜语的。如: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酸枣仁);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山慈姑)还有富有趣味的,一个谜语打几个谜药名的。如:打两个中药名:“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草决明,石决明);如打四个中药名的:“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一株空心树,独生东篱边。病入膏肓久,九死一生还。(木通,黄花,没药,独活)可见一斑。药名谜语就是这样的别开生面。
还有药名由来的故事,也是可以使人大涨知识的。限于篇幅,仅举二三为代表。
比如“车前草”的名字来历,就是相传尧舜禹时期,雨水过多,河流淤阻,逐年发生水灾,老百姓无家可归。舜帝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江河。但是人工们突然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不计其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舜帝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在帐蓬前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人捧着一把草来见伯益和禹。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饮食很好。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是那些饮食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我又试着用这种草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都去扯这种草来治病,结果患病的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都痊愈了。因为这种草是在马车前找到的,所以就将这种草药命名为“车前草”。还有“断肠草—”。
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访,一路上,众多大内高手暗中保护。这天,乾隆来到镇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后,感到身上奇痒难熬,辗转不能入睡,便披衣起床,去一家草药铺。乾隆求先生配点草药。年轻的乾隆借着灯光一看,这位草药先生深夜还在抄写药书。两人便攀谈起来。乾隆将自己的病症告诉了草药郎中。这郎中先生认真地检查后说:“你患的是疥癣,民间又叫疥癞疮,是皮肤病中的一种顽疾,我能治的,但需遵医我嘱:用药后不能用手直接抓痒,更不能入口,因为此草药有剧毒。”“先生能告诉我此草药的名字吗?”乾隆好奇地问。那郎中大道:此草名“叫‘断肠草’。当年神农尝百草,遇到了这种叶片相对生开着淡黄色小花的藤子。他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刚嚼碎咽下,就毒性大发,还没来得及吃解毒药,神农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藤子,就被人们称为‘断肠草’。”乾隆的顽疾治愈了,他重赏这位郎中,又挥毫为其草药店写下了“神农百草堂”几个大字。
“相思子”相传汉代闽越,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然结出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认为此果是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便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益母草的故事也很有趣,传说程咬金的父亲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老母在生程咬金时,留下产后瘀血疼痛病。程咬金长大了,决心请郎中治好母亲的病。程母吃了那个郎中到野外采的草药,病情果然好转。但又没钱买药,就悄悄跟在那个郎中后边看那郎中所采的那种草。程咬金也到地里采,煎汤给母亲治病,不久把母亲的病治好了。程咬金就给这药草起了个名字,叫"益母草"。一味草药一个故事,甚至几个故事,你看倘若你能讲出几百个来,那一定得到人们的刮目相看。
还有更高雅一点的,就是把草药名字镶嵌如诗词内,读起来更是妙趣横生。如:古代有一对夫妇,丈夫外出行医,妻子在家采草药,分别日久,妻子思念丈夫就写信要他归来,信是这样写的: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丈夫看后,也用草药名写了回信答复:“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读罢趣味无穷。但是不是熟悉草药,那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题叫静夜思的词。“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少妇,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相传明代,还有一个草药医生用中药名给母亲写家书,信是这样写的:
母亲高堂:
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
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夏尽蝉蜕,示儿当归。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儿敬上。
信中每句都含一药名,共含29味中草药名,可见一斑。
还有绝句,律诗都写草药。如写菊花的一首:“四君子里一娇葩,凌霜傲骨世人夸。风流千古东篱下,冷香一秋百姓家。
本性微寒甘苦味,方便廉价疗效佳。清热平肝明双目,常把菊花当茶饮。”将菊花的品性作用都写进去了。还有一首《古出塞》的律诗,也写得很贴切: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诗中嵌入了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草药。还有许多对联都用草药名写出,这里不一一列举。
在我们家乡团堡镇有一种草药成为最富有代表性的特产。那就是山药。医学认为,山药这种草本植物,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并且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疗补作用。因而从1995年以来,全镇大力发展山药产业,到2015年,全镇山药种植超过一万亩,年达到亿元产值。产品销售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成为富民的一个有力支柱。你看这草药该是有多大的勋劳。
我与草药结缘很早,那还是读小学三年级时,爷爷送我到学校,半路我突发肚子痛。爷爷一见,伸手就在路边拔起一根开着细小白花的草,叫我嚼上一点吞下。真是奇妙,我肚子马上就不痛了。我问:“爷爷这是什么草儿,这么神?”爷爷说:“这草名叫六月寒,专门止痛的。”接着爷爷念出两句话:“只要识得六月寒,走遍天下都不难。”我记住了爷爷的歌诀,也最先认得了这个叫“六月寒”的草药。
我爱上草药是那次到一个叫“药园”的山垭口里放牛。那药园面积大约三五亩宽,土质肥厚,里边至少生长着上百种野生草药,绿绿的一片,花花的一片,姹紫嫣红。那是村里的药材产业基地,几个老人正在里边侍弄着。老人肖明高很喜欢我,就带我一边欣赏花一边叫我认识那些药。我发现白三七与人参一样,都是三枝五叶韭菜花,结得子粒也差不多,像辣椒籽籽。我问肖老伯:“听人说天麻会跑是吗?”肖老伯哈哈一笑:“它会跑个啥。”说着伸手就拔起一棵给我看,“它为啥不跑?”逗得我嘻嘻的笑。觉得这些草儿真有趣。
一个老人高声唱起山歌来:“我们山里遍地宝,随手抓起一把草,拿到城里随便卖,百儿八十(元)少不了。”老人唱着唱着拔起一棵野党参,足有酒杯粗,抹抹泥叫我吃,真的好,脆里带甜。想不到我在山里还尝到美味。当我牵牛回家时,肖老伯送给我四个野天麻。我心里好高兴,星期天拿到集市,竟然卖到一百二十元钱。那时可算是天大的收入了。我第一次给自己买了一套学生兰的制服,感到自己一下洋气起来。就这样,我就爱上了草药。
那些年代,家乡的人都是靠草药治病。那时政府也提倡一把草,一颗针来给人们保健。村村都有保健的草药医生,开设有中草药柜台,人们花上一角几分钱或几角钱,就可以治好感冒、咳嗦、头晕,肚痛等毛病,根本不需要什么输液体住院。那时候我村就有冉真千,黄少雄、冉瑞六、周平原、王志硕等草药医生,服务态度也好。当地最出名的还有赵先烈,黄金钟、何德桥、曲炳友、向秉清等,都是靠一把中草药成家立业的。草药真是一个宝。黄金钟善于用草药泡酒治疗跌打损伤,还会节骨斗榫的功夫。他有几大坛子药酒,每坛都有百十来斤重,里边分别按药性泡着黄芪、黄精、天麻、虎杖、人参、田七,当归,防风,龟板、白头翁、扣子七、虎骨、鹿茸、杜仲,山楂、枸杞子、菟丝子等几十种草药。这些药酒摇起虎斑色,牵得起丝丝,只要喝上二三口或一汤匙,就关节发热,五脏六腑毛孔通畅,恢复疲劳,精神百倍。黄金钟的草药酒还可以排蛇毒,治蛇伤,治疯狗咬和五劳七伤。他最拿手的就是封刀接骨,凡是骨折挫榫的患者,他只要喷上几口药酒,给你揉搓一阵,包上一贴草药,保管百日里就痊愈,那有如今还要上夹板,安铆钉一类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