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若置身事外(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若置身事外(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4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3发表时间:2020-10-06 15:03:23

十月的清晨拳场,花开很美,晨光很暖。假期里一切,似乎都自带着一股慵懒的味道。可就是会有一些遇见,让我们不得不回归到生活的本真。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教育的案例,父亲是公职人员,工作忙碌,母亲是一名教师,教学成绩优异,哥哥是一个初中生学霸,妹妹刚上一年级,长得可爱乖巧。这在外人看起来,是特别幸福圆满的一家人,儿女双全,想要的都有了。可实际上,这家人的生活,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下班回到家的父亲,想跟儿子沟通,问一下学习上的事情,但儿子充耳不闻。父亲气呼呼地离开,儿子不为所动。母亲和儿子并不在一所学校,每天回到家,都带回一叠试卷,放到儿子书桌上。儿子学习虽好,但生活能力极差,吃喝学都在床上,床上俨然一个垃圾场的既视感。褶皱的试卷一堆堆的,随意拿一张,都是极高的分数。儿子对母亲附加的学习任务极为抗拒,甚至会摔到地上。母亲对儿子的学习关注可谓见缝插针,哪怕是在吃饭时,也要每一句都离不开儿子的学习,这次考多少,哪儿丢分了,我们学校有类似的试卷、习题,这可是你们同学都看不到的,你要都做了。
   儿子和父母亲都会有暴力接触,儿子存放着母亲几年前打掉的脚指甲,他手边放着一根棍子,不时把玩儿,挥舞。这一家人都深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父亲认为,我把能给你们的时间都给了;母亲认为,我在学校上班这么累,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学习,我做的还不够吗?儿子认为,你们想要的好成绩我已经做到了;这个家的小女儿被表述的不多,大约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但可以想见,在如此剑拔弩张的家庭中,这个孩子可以汲取到什么样的成长养分。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挺多的,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看。
   如果单纯说,父母工作稳定,儿子成绩优异,二胎得女、儿女双全,指定是让人羡慕的;
   或者这样说,在儿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有一个当老师的家长,是多么让人羡慕;
   再或者这样说,在父母的眼中,他们是否可以正确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儿子,如果感觉成功,那么女儿是否会按照同样的方法教育;如果感觉失败,会在女儿的教育上有什么改变呢?
   亦或者,儿子成绩优异,为何从来没有从书本的学习中,自查得到自己生活能力极度匮乏,而进而自主改变呢?
   再或者,妈妈作为老师,她在教学中,是否也会同样要求家长如此配合呢?
   ……
   很多拓展,也许我不用一一说明,大家都会有很多的思考。其实,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现实。很多家庭表面看上去很幸福,很完美,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或许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以为,最可怕的并非是有问题,而是不知问题之所在。
   上述案例的家庭是幸运的,不管是节目效果,还是他们自己主动求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遇到了教育专家的介入,那么他们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但很多家庭,会有一种看不到的保护罩,很少有外人去探究,而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我们置身其外,站在一些位置去看,比如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门口,游乐场,十字路口,公园,商场,公交车上,书店……单纯地看,很多都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小学校门口那些帮孩子背书包的家长;
   初高中校门口,那些接送孩子的家长;
   游乐场上,那些抢夺游乐设施的孩子,为孩子出头吵架的家长;
   十字路口,那些闯红灯的孩子和家长;
   在一日三餐的饭桌上,那些挑食的孩子,把所有孩子爱吃的饭都留给他的家长;
   课后补习班里,神游的孩子,和殷切希望的家长;
   晚上的书房里,陪伴焦灼的家长和貌似努力学习的孩子;
   ……
   琐琐碎碎的细节,呈现了一个个家庭的教育纹理。
   或者反过来这样想,比如我的小家,孩子还有两个月就满20岁了。若不是文字记录,我也很难想起和孩子相处的细节,有一些关键之处,会记忆得清晰:他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独自睡;上一年级时,自己收拾书包并自己背;四年级不用接送,风雨雪无阻;他不仅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并且会要求我们同样遵守;他不会拿别人的玩具,很少因为想要什么而发脾气;他没有因为忘带作业,让我去送……
   我因为他的成绩,跟他发过脾气,在他上高中后,每一次见面,都会注意修正他的衣食住行习惯,他会主动跟我说他的小秘密,我会尊重他的选择,理解他的坚持。我发现,伴随他的成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平和,小时候因为他不睡觉,我都可以给他一个“五指山”,现在一年年地都不会跟他着急。很多事情,见面说不清的,可以利用QQ聊天谈,一些话语,落到文字上,少了语气,会更容易让彼此说清楚,听进去。
   孩子高考出分后,我的家人都在劝我,不要太着急,我当时说没事没事。可事后我回忆这段时间,发现是我的焦灼,给原本承受很多压力的孩子又增加了很多负重。当有人谈到孩子所选择的中医,提出质疑和不屑时,我也会想着去反驳、辩解。孩子长到20岁,依然需要教育引导,我们能给予他最好的,或许是我们不间断地学习和成长。孩子说起过他高考后的心路历程,他说,家长所表现的,他会慢慢消化,人们对中医的质疑,正是他学习的动力,既然选择了,就会好好去学,学有所成,成为健康守护者,可以拥有未来的一席占位,就是对这么多年学习最好的回报。
   对于上述案例的家庭,我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既然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或者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有了问题,那么,不用担心任何眼光,质疑,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改变。在一个家庭里面,实则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有一家人互相血脉相牵的成长。
   当我们知晓对成绩固执的追求,而忽略孩子整体的成长而带来的痛苦时,就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一步步地引领孩子去踏上一片未知的领域。教育的路漫漫,我们都行在路上。偶尔这样置身事外去看,去悟,是否可以收获更多呢?

共 2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若置身事外》,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篇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随笔。文章由一个教育案例说起,引发了作者及读者的许多思考——每一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或许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可怕的,不是问题的存在,而是许多孩子家长并不知问题之所在。譬如,有的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甚至溺爱孩子;有的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社会规则教育等等。人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家庭教育问题,倘若我们都能置身事外,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就会发现:一家人血脉相牵、共同成长,才是解决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不二法门。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层层阐释,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所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予人启迪,流年推荐赏读。(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0-10-06 15:09:20
  当今社会,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并从自家孩子的成长经历出发,阐释了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读后,让人深受启发。感谢赐稿,祝创作日丰。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10-09 23:23:57
  身边很多类似的例子,总是让人心疼之余,感觉若能做点什么,就是咱们书写者力所能及的了。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0-10-12 15:10:00
  家庭其实是最好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多是要教会孩子做人,做一个正常的,有情感有生活能力的人。家庭的冷漠,造成孩子的冷漠,与生活的无能,这样的教育怎么说也算不得成果。支持作者的理念。
江凤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