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一朵牵牛花开中的教育(随笔)
我特别喜欢牵牛,于是办公室的窗边总是挂着牵牛枝蔓。
办公室在五楼,阳光穿过宽宽的阳台,照进来的不过是一个小尾巴。牵牛的长势很弱,每每看到那细细弱弱的枝条,我总说下次坚决不种了。可牵牛的花籽落到花盆中,纵使花盆空置多久,一浇水,它又在我不经意间,探出了头。
陆地的牵牛,一般从五六月开始萌发,到七八九月进入盛花期,十月十一月是秋冬衔接季,一场秋雨一场寒,很多花、叶都落了。牵牛却可以开到霜降后,一些花儿直接被冻封,许久都带着原本的颜色。开满牵牛的,可能是花草,也可能是建筑,它顺耳而上,随缘而生。一株牵牛可以长出上百朵的花,花期只有一天。
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尤为喜欢清晨遇到的这场花开。不可否认的是,野外的牵牛可以扛得住十级大风,而我种植的牵牛,即便我再精细地照顾,它总是一副我见犹怜的弱样子。
这有点像一些家庭教育的现状。
从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开始过度地保护,然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张开羽翼,帮孩子挡风遮雨。
遥想当年,我娃上幼儿园后,总是感冒生病,当时怎么也想不懂为什么?穿得够暖和呀,吃得够精细呀,为什么会如此呢?
后来老人总说,孩子不要穿太多,出了汗,一受风,就容易感冒。孩子不能总吃喜欢的肉呀、蛋呀,要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
于是,在春夏交接时,我没有给他戴帽子,给他穿了和我一样厚度的衣服,我想法设法给他做菜,让他多喝水,终于,感冒不再月月而至,终于,家里的常备药都放过期了。
娃自己骑车上学后,遇到下雨天,我开始会去接他,他说,我去接他,不过是多一个淋雨的,不如他自己一个人面对,也并非必须淋雨,可以及时查天气预报,若有雨,可以带上雨披,这样下雨不下雨的,都不用劳烦家长来接。就是淋雨了,他自诩壮小伙,不过就是洗个澡换身衣服的事,根本就不用太在意。
似乎也是伴随他的独立,他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就越来越让我放心。刚上小学时,是瘦高个;到了五六年级,身高超过一米七,体重130斤;初中身高一米八,体重150斤;高中身高一米八三,体重160斤;大学身高不长了,体重多了十多斤。
他的厨艺从小学时的鸡蛋饼,已经发展到荤素菜全活,蛋糕曲奇,揉面,包饺子都擅长的程度。从小学主动捐助患病的同学,到高中加入学校志愿者团队,再到大学的学生会,并申报冬奥会志愿者,他始终以有能力帮助到别人为幸福。
初中是走读,常见到他学到凌晨;高中是异地求学,坐在摇摆的大巴上,在高铁上席地而坐的他,仍会主动学习;到了大二,有了珍贵的跟诊机会,每次都会说,学到了太多的知识。
我一直认为,娃并不算聪明的孩子,却始终是努力的孩子。也或许是因为历经了风雨的洗礼,他更懂得得来的不容易,亦或者,用他善意观察的眼睛,读懂了没有付出何来回报的人生哲理。假期里,我总喜欢和家人一起爬山,我比较胖,爬山真的不容易。好几次都是娃和娃爸一起在后面推着我爬,我是手脚并用,狼狈不堪又开心不已。记得第一次看到白桦树、看到泰山日出、看到山间云卷云舒,我们都会感慨爬山的辛苦,也抵不过此时最美的遇见。
有时静心想想,对于孩子的教育,说不上对错,更谈不上成功,就是在相对适合的节点,放开手,看着他跌跌撞撞的样子,心疼却逼着自己不去管。我总想,我们夫妻都是中专生,可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已经超过了我们。我们的工龄加在一起差不多五十年,婚龄22年,早就在生活的历练中,读懂,文凭可以让人站在一个高度去选择,但选择后的人生,却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去把握。我们在工作中,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在生活中,喜欢和什么样的相处,我们如何把工作做好,把婚姻家庭生活经营好,起决定作用的,绝对并非是当初的一纸文凭,而是这么长久以来,我们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
会做饭的,不会发愁吃什么;会收纳整理的,不会担心家里乱糟糟的;会管理财务的,不会忧心没有钱花;会沟通的,不会惧怕随时随地遇到了谁;会总结经验的,不会担心任何工作无法完成;会有担当的,不会被或大或小的挫折打趴下。
那么,如果当下您的家庭中,您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只需要乖乖听家长的安排去上补习班,只需要把那些与学习无关的爱好统统忘掉,只需要以清北为目标向前冲,那么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或者这样想,下雨的时候,不再挂牵他是否有伞;再或者说,做饭的时候,他是否会当帮手。你们之间沟通的话题,可以有多少主题;你们所有的出行,有多少目的。在你需要孩子照顾时,是否可以舍得让他放下书本。你和朋友家人谈及孩子时,是否在数落他学习上的不尽心,而说不出他生活中的小得意。
说实在的,我们都有一颗想要好好保护孩子的心,只是有一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所谓保护,并非是事无巨细地帮他,而是手把手地教会他独自面对;所谓保护,不是挡风遮雨,而是他迎风沐雨仍可以拥有自信阳光的笑容。
会有人说,这太理想化了,孩子的成长哪里离得开家长的帮助?不帮他收拾书包,他总是丢落书本;不接送他上学,他总是迟到;不陪她写作业,他总是做错;不督促他学习,他怎么考好初中、高中、大学,怎么谈未来?
其实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是极为碎片化的,可能只是一个坐姿不端,就够家长头疼很久,头疼不怕,用心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说起来漫长,实则极为短暂。一般来说,孩子长到18岁,就真的应该独立了,即便他物质上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但心理上,绝对应该独立了。那么在孩子之后长长的人生中,是在不停地咀嚼曾经接受过的教育。我们做家长的,可应该多么珍惜这样相处的时光呀!
我一直在想,作为一个如此普通的家长,我唯有希望孩子可以成人,成才,可以拥有让身边人幸福的能力,可以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可以踏踏实实地去走好每一步。
牵牛每一天的盛开,并非是在张扬着什么,而是它在用努力的绽放,来感恩成长。而我窗边的这株牵牛,也是在用盛开在告诉我,它想越出我的保护圈,但却——无能为力。
前两天帮娃快递了过冬的衣服,他说等需要时,再跟我要被子。我看天气,估算他大约会要的时间,但不会主动去问。唯有挨过冻的娃,才知道温暖的珍贵吧。
优秀的家长,为你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