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养“宠物”的日子(散文)
一
孩子逗乌龟玩时,和我聊起了养乌龟之前我把鸡、鸭、鹅当宠物忽悠他的事。我“扑哧”一笑,八年前的画面跃然眼前。
2012年初夏,孩子天天嚷着要养小狗狗。我唬他:狗狗会咬人,咬了得打针,会很疼。
孩子吓得捂住耳朵。养狗的愿望就此落空。孩子很受伤,整天怏怏不乐。我看在眼里,寻思得让孩子开心起来。买菜的时候,我心生一计,各买了一只雏鸡、小鸭和小鹅,希望以此来安抚孩子想养狗狗的心。
喜欢小动物是小孩的天性。我刚到家,孩子就被“叽叽”声吸引,他接过我手里的纸箱一看,兴奋得跳起来:我们家成“动物园”喽!以后有小鸡、小鸭、小鹅陪我说话、陪我玩喽。
孩子的兴趣由此大转移,把养狗狗之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二
悄悄告诉你,我们家的“动物园”很简陋,位置也……因为没阳台,又考虑到小动物要吃喝拉撒睡,我便在厕所里用木板子给它们圈了一小块地盘。小鸡、小鸭、小鹅的个儿不大,“动物园”倒也够它们栖居。
三个小家伙中,数鹅儿最漂亮,个头最大。鹅儿黄绒绒的毛,忒惹人爱。不过,也让小孩疑惑不解。他问我儿歌里明明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呀,它怎么一身黄呢?
我不失时机地夸孩子会观察,会思考。然后轻描淡写地说鹅儿长大了,要蜕变,黄毛自然就变白毛了,好比你长大了,唇边的绒毛变成黑胡须……
孩子似懂非懂地吐吐舌头,溜溜眼珠子,转而沉浸在逗玩伴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动物园”成了孩子的精神乐园和快乐集中营。我们家也因此而喜乐融融,格外的安宁、祥和。
三
某天傍晚,孩子看到鹅儿怎么站也站不起来,惊慌失措、焦急万分地喊:“妈妈妈妈你快来!鹅儿的脚受伤了。”我闻声而到,俯下身给鹅儿做了检查后抱着孩子的肩膀,安慰他别难过,妈妈会想办法救它。说话之间,小鸡、小鸭竟大摇大摆地从鹅儿身上走来走去,还用嘴啄鹅儿。鹅儿耷拉着小脑袋,垂着眼皮,惨兮兮地呻吟。
“妈妈,小鸡、小鸭欺负鹅儿。”孩子生怕我看不出来。我摸摸他的头说:“可能是鹅儿抢吃厉害结了怨恨,不然瘦小的鸡仔、鸭鸭怎会结盟欺负它呢?”平时喂它们东西时我就发现,鹅儿很霸道,总想吃独食。小鸡、小鸭只能乘其不备叼起粮草跑到另一个旮旯,鹅儿一旦发现,立马去抢……倘若鹅儿友爱,有食同享,它也不至于落到今日之下场。
鹅儿蜷缩着,“呷呷呷”的哀鸣声越来越微弱。小鸡、小鸭也是过分,它们得寸进尺,放肆地蹂躏鹅儿之躯。孩子攥紧拳头,想替鹅儿收拾它们。我摆摆手制止他。我找来一块木板,把“动物园”一分为二,鹅儿才免遭侵犯。
孩子轻轻地捧着鹅儿,心疼得要命。我取来云南白药喷雾剂和胶囊内服药,给鹅儿双管齐下。
“妈妈,鹅儿会好吗?”孩子带着哭腔问。“也许会,”我犹犹豫豫地,“云南白药活血化瘀效果好。看鹅儿的造化吧。”
四
“妈妈,鹅儿死了!呜呜呜……”孩子连哭带叫的声音打破了次日清晨的宁静。我一激灵,翻身下床,三步并两步……目之所及,我也哀伤。鹅儿气若游丝,双目紧闭,翅膀张开,健康的那条腿伸得直直的……
“妈妈,快救它!小鹅儿,你别死啊——”孩子失控地嚎啕大哭。我托起鹅儿渐渐僵硬的身躯,内心一片悲凉。我小心翼翼地把鹅儿放在硬纸板上,用手指试试它的鼻息,翻翻它的眼皮,摇摇头,幽幽地说:“让它自生自灭吧!”
我牵着抽泣的孩子,心情沉重地出了家门。
下班归家,我俩直奔卫生间。天啊,鹅儿死而复生了!它居然睁开了眼睛,动了一下身子……“快快快,拿药来,还有,还有吹风机。”我激动得语无伦次,“小鹅儿,你……你要坚强,要……要挺住!”
孩子迅速拧来药箱。我蹲下身,轻柔地扒开鹅儿伤处的绒毛,用吹风机吹吹,再喷喷云南白药,喂一颗胶囊和几勺凉白开……然后把它放在纸箱里……
望着纸箱,我和孩子不约而同地双手合十。我们虔诚地祈祷,期盼奇迹发生!
五
一天,一天,又一天……用完一瓶云南白药喷雾剂和一盒胶囊后,我选择了只喂白开水或蔬菜汁。是药三分毒么,何况鹅儿幼小,它的器官还很稚嫩。
十多天后,鹅儿开始吃谷糠和蔬菜叶了。我们松了一口气。鹅儿康复有望了。
在我的精心伺候下,鹅儿能站起来了。虽然它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时间是疗伤的良药,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恢复如初。
鹅儿疗伤的日子里,孩子的表现太让我感动了。他说:“妈妈,鹅儿有伤,你就专门照顾它。小鸡、小鸭,有我呢。”我清理粪便时,他会帮我冲水;拌饲料时,他会帮我添水;鹅儿痛,他就给它唱歌……我好欣慰!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小屁孩长大了一定是个既有爱心又善良的男子汉。
鹅儿也感动!它努力地吃,努力地练习走路。孩子为它加油,我为它当好营养师兼医生。一个多月后,鹅儿不跛脚了。
孩子开心地把鹅儿重新放进“动物园”。我把分隔板去掉。小鸡、小鸭、小鹅儿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它们“扑棱扑棱”地扇着翅膀,“唧唧”“嘎嘎”“呷呷”地打着招呼。
六
鹅儿重生后,和小鸡、小鸭共进第一餐时,它竟悄然地退到墙角。小鸡、小鸭望着它“唧唧”“嘎嘎”,似乎叫它快过来,我们一起吃。
鹅儿却转头对着墙壁……
小鸡“唧唧”复“唧唧”,小鸭“嘎嘎”复“嘎嘎”。它们欢叫着走近鹅儿,用头摩挲着鹅儿的身体,鹅儿慢慢转过身,情不自禁地回应着。“它们在示爱。”我蹭着孩子的脸说,“它们原本是一家,都是家禽,会和谐共处的。”
“哦哦哦,它们是一家,就不会再打架了。”孩子的童真一览无遗。
时光荏苒,三只“宠物”早已不在。但那段日子,植根心上,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