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秦皇岛的海(散文)
一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正是毛泽东这一阕《浪淘沙•北戴河》,让我对秦皇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去领略一下伟人笔下波涛汹涌,海涛撞击礁石浪花四溅的雄伟场面,去体验一下大浪淘沙的壮观景象。
国庆节,和舞蹈班的几个同学随户外团来到秦皇岛,真正领略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和三个多小时的堵车,在晚上十点钟左右,我们的旅游大巴,终于在秦皇岛郊外的一家宾馆停下。在经过刷健康码、测温、面孔识别后,我们拿到了房间钥匙,疲惫不堪的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也是仪式感,我对此觉得放心,因为我们收到了重视,这是我几次对身边的同伴说的话。我是经历过建国初期的人,深感自尊被忽略的滋味。如今,能够乘大巴,堂皇地入驻宾馆,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二
第二天,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小雨虽说不大,但是晚秋的早晚温差变化大,已经让人感到有些冷意。
虽然天气不好,但丝毫不影响我看海的心情。
天空阴沉着丑陋的脸,不给大海好颜色。大海委屈地面对着天空,不开心地卷起长长的灰白色的浪花,一排接着一排地,使劲儿地,一股脑地,撞击岸边的礁石,发出不满的怒吼,泄愤似地把怀中的水草贝壳推上沙滩,又带走意欲挣脱束缚的沙粒。我读着大海的愤怒,没有想到,大海啊,一见面,我就可以读懂你。
虽然天不蔚蓝,水不清澈,沙不金黄,但对我这个东北来的游人来讲,依旧感到大海的美妙和威力。
低矮的天空下,一团团灰色的乌云,像一群散乱的绵羊在海天之间游动;一艘艘渔船停泊在海上,如同孤零零的叶子落在水面上起伏;一群群白色的海鸥在渔船上空盘旋,不时地发出嘎嘎的叫声,几个黑点不时地在海浪中跃出水面,那是勇敢的泳者在大海里游戏。
我后悔没带泳具,否则我也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当夜幕降临时,乌云懂事儿地退到了大海的另一面,一轮渐圆的明月和无数的繁星,像天宫中的街灯一样,一盏一盏地点亮起来,与岸上的霓虹闪烁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大大的海天相携的立体图画。远处传来激昂的乐曲声,篝火晚会已经开始了。是啊,再过两天就到中秋节了,相隔天涯海角的亲人们,将会共同“举头邀明月”“千里共婵娟”了。想起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说的不也正是此情此景吗?明月和霓虹把个海平面染成了绚丽多彩的画布,随着海浪的翻滚,彩色如万花筒一样,你出我落,变化无穷,引起了我的阵阵惊叹,直到海浪冲上沙滩,差点淹没了脚面。
登上海面上的玻璃栈道,波涛翻滚的大海已在脚下,但是驯服的感觉。晚上的海浪似乎比白天还要疯狂,有如一群群桀骜不驯的野马,又像穿着黑色盔甲的战士,在前浪的带领下,嘶鸣着,呐喊着,咆哮着,冲向岸边,冲向礁石,冲向玻璃栈道。礁石在海水的撞击下,已经伤痕累累道道沟痕,但它依然昂首挺立绝不退缩;海浪被撞得粉身碎骨,留下一条条白色沫子后,黯然地退下,然后再次聚合,更加凶猛地冲上去。一切都是徒劳的,每一次撞击只能在礁石上留下伤痛的泪痕。
我敬佩海浪那种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明知自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沫子留在岸边,最终会被明天的阳光带走,只留不为人知的痕迹,但是,为了那瞬间的壮丽,它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岸边,去撕裂挡在前面的礁石;我也赞叹海礁那不卑不亢永不退缩的精神,无论海水怎样侵袭,阳光怎样暴晒,风雨怎样洗礼,它依然牢牢扎根海底岿然不动。
有人喜欢涓涓流淌的山泉,有人喜欢欢快奔流的小溪,有人喜欢温顺平静的江河,而我却偏偏喜欢上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喜欢她那摧枯拉朽的浪潮,喜欢她那巍然挺立的海礁,喜欢她那容纳百川的胸怀。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大海的魅力征服了我。
我之所以爱大海,是因为它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那是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是奋勇向前的象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洪流,任何阻挡在它面前的都将被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