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十月竹笋不空心(散文)
一、万山山源馈乡民
说起万山这个仙都一般的地方,就不得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万山”二字富有神奇色彩的由来。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类的工具,沿着丹砂石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女子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下后,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
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万山以盛产丹砂(又称朱砂)而被中国誉为“丹砂王国”,汞矿朱砂质量排全世界第一,(汞矿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做弹药的原料之一,所以在还苏联外债的时候,苏联指定就只要万山的汞矿)在还苏联外债最困难的3年时间里,创收15亿元为国家偿还外债,在60年代初,4年时间就还了5000吨优质汞矿给苏联。万山汞矿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爱国汞”;在196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行政特区――万山特区。
万山不仅有引以为傲的矿产资源,它奇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更是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密布,山尖耸立入云端。因为其山势高竣,丛林茂密,外加它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每年的中秋过后,整个冬天万山人民都生活在仙雾缭绕之中,随手拿起手机拍摄一段风景,再配上一段纯音乐,呈现在你眼前的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忘忧谷。
今年的秋天,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中秋节第二天,睡一觉起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穿上了棉袄,估计是秋姑娘调皮地跑去月宫找嫦娥姐姐玩几天,让冬小伙帮她顶替上几天班。都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山间的美味向乡民们发出了邀请函,虽然天气骤然降温,依旧挡不住父母辈的乡民们奔向高山之巅,寻找这个地方、这个季节独有的山珍。中秋节前我听爸妈在视频里开始念叨着,过几天去万山山腰上拔石竹笋,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万山人(我十八岁后便一直在外上班,后来嫁到外省,三年前才跟随先生做生意,回到这片熟悉而又热爱的故土生活);但对于石竹笋,我是第一次听说生长于十月份,在我的认知里,竹笋一般是春天才会有的,以往深秋吃到的竹笋,我都以为是爸妈藏于冰箱里的存货。
听爸妈说天还没大亮,他们便裹着厚厚的棉衣,拿着蛇皮口袋和同村的叔叔婶婶们出发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石路从村里通向海拔高约800多千米的山顶,两旁的草木托着晶莹的露珠,半黄半青的枝叶将那条小路虚掩着,遮住了它原本可以通行的真实面目。随着交通的发展,家家有车代步,乡亲们仿佛都已忘却了这条羊肠小道的存在,也不再愿意去回想老祖父辈、爷爷辈甚至父辈的人挑着百十斤的担子,从山底徒步二三个小时,爬到山顶的集市赶集的那段艰苦岁月。都说:“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说的大抵就是这条承载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小路。
来到半山腰上一大片石竹林,钻进竹林,石竹笋星罗密布,仿佛有神仙在这“撒豆成兵”一样,爸妈一行人都惊叹地露出了如获至宝的笑容,赶紧脱掉厚重的棉衣,仿佛看到春天一样,没有寒冷,没有荆棘刺林,眼中只有漫山遍野的石竹笋。竹林里的竹笋就像探寻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追着赶着,伸出自己的小脑袋,使劲往上挤,探寻这个未知世界的新奇。爸妈一行人也挽起衣袖,争先恐后地将每一个求知欲满满的小脑袋,将它们从拥挤的竹林里装进未知的蛇皮袋,带到另一个世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这不是竹笋的终结,而是生物世界应遵循的宿命,竹笋如此,人亦如此。他们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方向,两根绳子穿进蛇皮袋里,套在双肩上,麻利地拔竹笋反手扔进袋子里,仿佛是一群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一样,精力充沛地向上攀爬着,搜寻着目标。山腰弥漫着浓浓的雾,五米以外都看不清人,他们大声地说话,一是为了壮胆,二是怕独行得太远。时而哄笑时而嬉笑谩骂的声音,打破了竹林里的冷清,虽然温度只有7、8度;但此时穿一件衣服都显得很多余,汗水早已浸湿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背,如果不是竹叶锋利,笋壳刺人,估计他们都想只穿一个背心便足矣。
虽然每个人都肩上找一袋,手上提一袋,手指也因为拔竹笋而割得伤痕累累,可这身体上的劳累与伤痕早已被大收获的喜悦所代替。甚至都忘了一整天没有吃饭了,回到家时才发现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来不及填包肚子,爸妈将一百多斤的竹笋倒在干净的坝子上,将它们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用稻草整齐地扎起来,就像小时候用橡圈帮我绑马尾那么认真,那么小心翼翼……
二、嘴尖皮薄腹中空
妈妈接通了我的视频,像极了我小时候跟她炫耀跑步几公里路买回来的糖果样子,开心地对我说:“我和你爸今天拔了好多的石竹笋,明天赶集我们卖笋的人太多了,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你若有空,开车来接我们去你们城里卖好吗?”我低头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估摸着来回七八十公里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连连回复道:“好的,我马上就开车来接你们。”到家时分,已日夜幕降临,村子里传来了狗叫声,鼻子里闻到的是小时候那种熟悉的饭菜香,当车灯在家门口亮起,爸妈已经将竹笋全部打包装好在口袋里,见我回来,便急急忙忙拿上干净的衣服去冲凉,说是全身是泥,怕弄脏了我的车子。我说没事的,把衣服带上到我家再洗吧,爸妈依旧执拗不肯,最后还是依了他们,等着他们换好衣服驱车往回赶。
清晨六点多爸妈便早早起床,这对于平常八点才开门做生意的我来说,简直破天荒第一次这么早将店门打开,帮着爸妈寻找合适的摊位,将竹笋整齐地码放好,等着路过的行人来询问这个季节鲜少见到的竹笋。我灵机一动,将爸妈从几十公里外拔来的实竹笋拍成抖音,编上文案,这样,就可以让更多附近的人看到这难得一尝的山珍,抖音还没发出半小时,浏览量已高达5000多人,更是有不少人询问这个季节怎么会有石竹笋?在哪个地方卖?
我坐在店里耐心地一一回复,生怕错过一个想要买笋的人,这样就会让爸妈错过一单生意。我时不时探头看看店外路口的爸妈,摊位前已经站着好几位客人,都一边称赞着笋的鲜嫩少见,一边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竹笋,爸妈也是一边应和着,一边笑嘻嘻地说:“都是山上找来的,给你抹个零头,三斤三两一共十六块五,算您三斤收您十五块。”五十出头的叔叔笑呵呵地说:“谢谢了老大哥,你人真好!”
这时,一个手抱金毛狗的女人出现在摊位前,头发卷卷的,手上抱着的狗狗的棕色毛皮倒是相得益彰,画风毫无违和感,女人估摸四十来岁吧!指甲染得鲜红,用两个指尖掐着竹笋,问了价格便说:“太贵了,你这竹笋那么多壳,剥了压根就没多少了,卖两把送一把还差不多!”爸爸笑着回答道:“老板娘,你看这个竹笋昨天下午才从山上拔来的,都是长在高山上,我们老头老太太的也不容易,你看我等会给你抹点零头可以吗?买两把送一把确实太便宜了,卖不了。”只见女人踩着高跟鞋扭着水蛇腰,转身就走,可能是鞋跟太高的缘故,差点摔了一个跟头,嘴里嘟囔着:“这该死的破地方!”没走出一米像是想起什么事情,又转回来。大声对着爸妈说:“你们身后的那辆车是我的,你们离我车远一点,不要把我车蹭脏了,再说了,这是走路的地方,可不是你们摆地摊卖菜的地方……”她还想说点什么,我已经走到她的跟前,此时的我已经不顾什么形象与素质,我提高分贝对她说:“你那车停在离我爸妈一尺远的地方,谁碰到你的车了?再说了,国家允许开放地摊经济,却没有开放乱停乱放的政策,这里可以是摆摊卖菜的地方,却不是你可以停车的地方,有车,也不是你对别人颐指气使的资本。”那女人被我怼得说不上话来,气急败坏地吼道:“年纪轻轻的嗓门那么大干嘛?”我还想跟她理论,妈妈拉着我的手说:“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望着那个卷发女人像只孔雀一样摇头摆尾的远去,再看看爸妈一脸息事宁人的模样,我突然觉得鼻头泛酸,眼角仿佛进了沙子一般难受!
没大半天,爸妈的竹笋被一抢而空,还有不少客人是在抖音看到我发布的消息,特意过来,听妈妈和同村的婶婶电话里说,叔叔婶婶因为聚集在集市里,竹笋太多的缘故,还剩了不少回去!不得不感叹,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只要具备转换传统的吆喝赚买卖的思维,用对当下最火热的平台来作为宣传的渠道,真的可以事半功倍!打开手机,50000多条点赞量加上800多条评论消息,最多的评论内容就是不约而同地问我:“驱车那么远就为了卖竹笋,够油费吗?”我耐心地依次回复道:“爸妈开心就好!”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