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湖边闲居·追求(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湖边闲居·追求(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4发表时间:2020-10-15 12:56:16


   在没有认识爱人和到朗峰湖居住前,我还在乡中学上班,努力奋斗和追求,刻苦学习,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到了朗峰湖后,我们有了孩子,但是,我没有忘记学习,继续求学,那就是到安徽教育学院脱产进修中文本科,二年学制,于1998年毕业,也算弥补了没有读过大学的遗憾。
   我们有一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师范生,总以为在当时算是佼佼者,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专学校,还早早毕业上了班,有了铁饭碗。在我们毕业后,还有很多同学在求学的路上艰难跋涉,考大学是他们的追求,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有的同学复习一到两年,不得不败下阵来,回乡务农,或学些手艺,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奈,我们自然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有的同学考上了学校,高中专、大专或本科,就有了另一样的人生,不过,师专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分到乡镇中学教书,在当时学校里是高学历,优势明显,比我们中专生自胜一筹,优越感也很明显,他们在学校领导的眼里就重要得多。但作为同事,我们彼此相处很好。那时,我们在自己心里,却有过不去的坎,悔起当初如果不是家庭条件限制,自己目光短浅,那么读了高中,也许就不是这样的局面了,其实,也只是想想而已,在那个年代里,我们农村的孩子可没有那个胆量。
   中等师范生是在特殊时期的产物。八十年代初,各个学校都缺教师,教职工从学校里正规毕业的少,大部分是民办教师或学校聘请的代课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就招收了一批师范学校的学生。接着,从初中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上中等师范学校,我们滁州地区当时有滁州师范、凤阳师范、嘉山师范、天长师范等,到2000年止,培养了大量的师范生,他们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学教书,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现象。师范生为基层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现在,他们已经四五十岁的年纪,仍然坚守在一线教育阵地,奉献自己的余热,有的在农村学校工作了三十多年。
   我是1987年凤师毕业后分配到乡中学任教的。据我所知,我们那届毕业的同班同学有的分在初中,有的分在小学,这一方面是机遇,一方面是需要,当时是县教委(后来改称教育局,现改称教体局)统一分配的。
   说实话,当时分到学校教书时,有了铁饭碗,有了工资,心里忒高兴。可到学校报到时,我们傻了眼,学校没有住房,我和一个师范同学就只好住在办公室里,一住就是十多天。那时已是秋天,早晚气温低。晚上,我们将办公桌排在一起,铺上草垫和棉被,这就是我们的床铺。办公室很陈旧,空荡荡的,寒意十足。窗玻璃到处是缝隙,有的玻璃已残破不全。我们缩在被窝里,听着风吹门窗的叮当声,感觉到阵阵冷气袭来,心里没有一丝的暖意。玻璃破洞处,我们用报纸和书遮挡,也难阻凉风的侵入。在我们强烈要求下,终于,学校给我俩分了一间住房,我们已相当满足,一人一张床,铺上棉被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房间里除了两张破桌椅,一个酒精炉,别无它物。后来,我们各住一间房,直到我1992年调离那里。
   刚分到学校后,我感到很迷茫,毕竟我只是中专毕业,学历低,因而,我总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大专文凭。我们的同学,也有改行的,可我们家庭毫无背景,改行的想法既幼稚也无可能。那么,只有通过学习参加考试。刚开始,我雄心勃勃,买了高中全套理科教材,准备参加高考。确实,我们在师范读书时,学习的是中等师范教材,内容跟当时普通高中差不多,可能浅些。只是我们文理科不分,语数理化生学,政史地也学,音体美不误,还学语文教法数学教法,就是没有开英语课。学习的门数多,自然分散了精力,特别是理科课程,学得不精,练得不多,功底不深。英语没有学习,我们肚子里仅存初中所学知识,时间一长,丢的更多,这就给我们后来想继续升造打了坝子,这也是我感到最大的憾事。
   刚到学校,我教了一年的几何,接着教了两年的物理,教语文那是后来的事。其实,无论在初中还是在师范,我都喜欢理科,特别是数学。分到学校后,就由不得自己,学校缺什么,叫你顶着,你也无可奈何。让我改代语文课,我极不乐意,代数学和物理,还是得心应手的。思想抵触也无奈,学校说,你已经自学了中文,代语文专业对口,同时,服从学校大局。从此,我改代语文课,直到如今。
   二
   想考大学,总是不大实际。在学校教书,缺乏了考学的斗志,自学高中教材,还是比较吃力,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不像现在,各种辅导资料都有,那时全靠教材,有的连教学参考书都没有。尤其英语,虽然学习,但是不够刻苦,提高很慢。后来,又听说在职教师不允许参加高考,这就使我彻底失去了信心,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1988年10月份,我第一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加自考,纯属偶然。那时,不能参加高考了,还想到教育学院进修大专,可进修的名额相当有限,学校论资排辈,在我前面有五位老师等着进修,哪里轮到我呢,若这样耽搁下去,估计至少等五六年的时间。中专毕业生,文凭不行,已经站不住脚,再说,仅有的师范知识,已经很难适应初中的教学。原先沾沾自喜的自觉优秀的中专生已经感到了失落和悲哀,那种自豪感已渐渐消失。我已经感觉到了压力,鼓励自己一定要拿到大专文凭,提高自己文化水平。我还要继续奋斗。那时还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太多的干扰。
   参加自考,多亏了代课老师王传清。我在初中读书时,他就是我的英语老师,对我很好。那时我是学习尖子,英语特别优秀,所以,他喜欢我。分到初中任教后,他和我成了同事,可惜得很,他一直是代课教师,工资很少,不够养家糊口,我们同事了几年后,他还是辞职了。他当时参加英语自学考试,但对于他来说很有难度。他原先初二毕业,但通过自学英语,基本上能胜任初中英语教学。他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其英语教学颇有成就。那时缺英语教师,就像稀土一样的缺乏,大凡能懂英语的就是香饽饽,王老师就属于香饽饽。可奇怪的是,他除了英语,其它科目是一窍不通,那程度仅有小学水平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我说到自学考试的事情。以前,在师范读书时,就隐约听说有同学偷偷报名参加了自考,我由于当时一心学习美术,就没有关心过这些事。
   在师范学美术,当画师,这是我一个梦想。自师范二年级下学期直到三年级,我除了上课,就去画室,学素描,学水粉,是班里两三个绘画爱好者中的一员。当时师范学校有几个教师在美术上颇有造诣,像凤画专家马希林、擅长国画的王海和常坚强等,都是名师。就在有了些感觉和进步时,我们毕业了。毕业教书后,绘画渐渐的就丢了,也放弃了。现在想来,我还是一个没有坚定意志的家伙。
   王老师劝我,进修没有机会,就先参加自考,看看情况再说。开始,我没有什么兴趣,觉得自考文凭没有什么分量。后来,在他的鼓动下,我还是动了心,于是,我去咨询我的一个当教师的表兄。他肯定地说,行,你就去报名参加自考。我询问了具体的报名时间以及考试的相关情况,我那表兄也在参加自考。于是,我报了名,考试时间安排在1988年10月份。自考每年安排两次考试,四月份和十月份,每次最多报四门,不及格下次可以补考,报名费每科拾元。
   第一次考试,我就报了四科,离考试时间只四个多月。中文专科的教材,对于我来说很陌生。由于没有预订教材,到滁州自考书店只买到三科,有一门《形式逻辑》还是在考前一个月专门到合肥买的。
   三
   那次到合肥买书,我还真有股韧劲,现在想来,我都佩服我自己,也够迂的。那是一个星期天,藕塘到合肥没有直达车。我听说从界牌走近些,就决定先从藕塘到界牌,可这趟车我没有赶上,就只好坐大三轮到界牌,到界牌又乘三轮到古城,又坐车到梁园,然后,才坐上客车到合肥。时序已是深秋,阴天,很冷,在古城竟然看到一个女孩子穿短裙,下面套的肉色丝袜,真的“美丽动人”,我们都感到新奇,也是第一次看到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穿这么少,所以,印象很深,现在想来,只是我们乡巴佬没有见过大世面,要搁现在不足为奇,可当时同我有一样的想法和投去异样眼光的人绝不止我一个,也由此可见我们当时思想的保守,尽管在师范读了三年书,又回来教了书。
   这次上合肥是第二次,原先学校派我们去合肥买喇叭去过一次,那次与同事在合肥待了一个晚上,我们是在同事的同学宿舍过夜的,还看了校园演出,是在安徽医科大学。对合肥,我很陌生。
   这次到合肥,我哪儿也没去,时间很紧,直奔主题,那就是合肥书店。通过询问,才知道在三孝口有新华书店和合肥科教书店。我问了公交车线路,直接坐车到了书店。问了营业员,我总算找到了一本《形式逻辑》,可与考试版本根本对不上,还是买了下来,凑合着看吧。出了书店,天已黑了,哪儿也去不了了。我就在外面简单吃了点,也不想去玩,怕迷了路,就在附近找了一家旅店,拾块钱一晚,我住了下来。
   老板将我带到地下室,原来这是备战备荒时留下的防空洞,租下来改成旅店的。里面的简陋无法言说,一张床,一个被子。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铺了十几张这样的床,排列在墙两边,中间是一个过道。我心里冷丝丝的,感到有些害怕,也不知道通铺上睡的都是什么人。倘若是小偷或逃犯就惨了,住在这里的都是兜里没有钱的,像我。我还是有点紧张,将小手提包放在枕头底下,好长时间才迷迷糊糊睡去。此前,我躺在床上,睁着眼,望着白色的拱墙,闻着霉味,听着客人的鼾声和墙上时不时滴落的水声,这水声在空旷的洞穴里显得清脆,可听起来并不悠扬,有种恐怖的感觉,这只是我在电影里看过,谋杀案的现场。我的包里只剩回家的路费了,求求你们千万不要对我下心思,更不能害我的命,我只刚毕业不久,还没有老婆呢,还没有享受人生的幸福呢……在这样的胡思乱想中,我原先绷紧的神经还是渐渐松懈下来,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不早,我看了看手表,已经八点多了。其它铺上的人已不知去向,只留下空空的被褥。我赶紧摸了摸包,还在。我庆幸没有遭到打劫,却暗责自己的麻痹,也对自己的无端揣测感到羞愧。不过,八十年代那阵儿,社会秩序不大好,拦路抢劫的特别多,这些人都是二流子和无业游民。在农村,天一黑下来,他们就开始埋伏在偏僻路径的黑暗处、荆丛或树林里,静等路过的人,他们只求财不害命,倘反抗就难说了。那时,国家实行严打,逮了很多人,风气才好了些。后来,人们都想点子去挣钱了,就很少有拦路抢劫的了。
   起来后,我简单洗漱,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
   刚报名参加自考那阵儿,我的心很倔,想法很拧。记得我跟王老师说过,这次考试,如果有一门不过,那我就不考了。自考的书,除了《形式逻辑》公共科是一本,专业科目书好几册。记得当时就考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厚厚的四大本,我是从头看到底,远不止一遍,书上圈圈点点,每页都有密密的红、蓝两色圆珠笔痕迹。以前,我看书手中必须有两支圆珠笔,一蓝一红,以区分重难点。文章下面多是被我圈了点,或是划上波浪线。一篇文言文,先从字词句突破,再分析文章思想和艺术特色。考试有辅导书,一百多页,在我眼里都是重点。对于题目,我是一遍遍背过,很熟。《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除了看选文,就是记忆和分析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内容了。《形式逻辑》,我第一次接触,很伤脑筋,但我硬攻,没有放弃。在参加自考期间,我学习时间抓得很紧,除了上课和睡觉,就是看书,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标准的书呆子。每天晚上至少看到12点才睡觉。
   看书不能看得紧了,容易神经衰弱,真的是这样。有段时间,我觉察到自己不大正常,就是一个人坐在桌前,好像有人和我对话,我猛一惊觉,身边并没有人。我赶紧调整了自己的睡眠,减少了看书的时间,也就渐渐好了。读书能把人读废掉,我是信的。我在藕中教高中时,曾经遇到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由于学习过分紧张,情绪上显得不大对劲,又加上他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后来精神抑郁,出了问题,到高二就无法读下去了,辍学回家,真的很可惜。思想压力太大,终于压垮了他的精神。
   我第一次自考四门全过,这无疑增强了我的信心。由于我看书认真,也在几年自考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可以自豪地说,在定远我们同期的自考生中,我有好几门课都是第一名,而且超出第二名十多分,真的有成就感呢。
   中文专科,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考完,1990年4月就顺利拿到了专科文凭,接着参加了中文本科的考试,专业科和选考科在1992年就已全部考完,只是英语公共科拖了腿。那时规定,到45周岁才可免考英语,可怎么能硬等呢,我才24岁。于是,就学习英语,可最终没去坚持。据说,后来又放宽了条件,可以不考英语,但要选考两科。这对于我来说不在话下。可我终没有去拿这个自考中文本科的文凭,至今专业科的几门合格证我还收藏着,成了纪念。

共 66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学习劲头,真是让人佩服。当年,在那样的特殊年代,国家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的匮乏,培养了一代中专生,那是时代的产物,有的人终于混上了一个饭碗。但作者的目标显然更加高远,为了去更好的学校,作者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考试,为了考好,挑灯夜战,拒绝一切娱乐节目,这种好学的精神真的很感人。学习总是有回报的,作者也应此考了一个好的成绩。通过作者多年学习,考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无止境。我们都应该有这种精神。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10-15 12:56:53
  学无止境,加油加油。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20-10-16 20:06:49
  感谢老师编辑和点评,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