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向南,过了古桥向东南(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向南,过了古桥向东南(散文)


作者:王家钰 布衣,46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2发表时间:2020-10-17 00:27:29

“妈妈,奶奶不给我炸土豆。”媳妇刚下班回来,孙女就扑上去抱怨,“楼上刘奶奶炸的薯条可好吃啦。”
   “别让你奶做土豆,她不吃土豆。”媳妇示意婆母放下手中的活计,饭由她来做。
   “为啥啊?小朋友家爷爷奶奶都爱吃土豆,老人牙不好,正好吃炖土豆、土豆泥。自从爷爷奶奶搬回来住,咱家好像就没再吃过土豆。”这个小人精!稚嫩的口音,脆生生的,总是让人想起鲜灵灵水嫩嫩的绿豆芽来。
   “她跟土豆有仇。”这样地直截了当,显然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说辞。
   “怎么会呢?土豆又没脑子,又不会说话。”
   “小孩子家家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给你说了你也不懂,记住奶奶不吃土豆就行,记住以后也不要你奶奶做,或者吃任何样式的土豆,记住了吗?”
   “记住了。”
   记住了,我记住了,奶奶。也是这样的年龄,六岁左右,也是这样的天真无邪,懵懵懂懂,她想对奶奶说这句话,但又不敢,如鲠在喉,泪眼汪汪地看着父亲挑着担,奶奶挎着篮子拧着小脚走上大路,越走越远,直到消失不见。不同的是,她自己动手弄熟了土豆,同时也让原本幸福的家弄得家破人亡。
   她叫王风英,生于上世纪55年,赶上天灾人祸,六岁时被丢给了养父母,一千个不乐意,一万个不开心,却不敢抱怨不敢有委屈,抹着泪跟在后面送了二里地,被养母拽住了,奶奶也再次回头劝导,“风英,回去吧,跟着你妈有饭吃”。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况且已经收了人家的粮食,纵有万般不舍,就凭披的这张人皮也得讲理,他们要走了,抛下她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再哭也没有用,只好将希望寄托于将来,“奶奶,等我长大了,我去哪儿找你呀?”
   奶奶只是停下了脚步,还没有回答,养母的脸就拉长了,谈好的价钱,我又给你们加了二十张杂面饼哩,还在这儿吃了两顿粥好好睡了一宿,长大了再找回去,我不白忙活了吗?
   “向南,过了古桥向东南。”奶奶盯着她的眼睛,真心希望她能记住点儿什么线索来,将来好能找到回家的路,这也太难为她了,去山西逃荒那年也不过四岁,能记住点儿啥?“过了古桥就不远了,跟你妈回去吧,听话啊,风英”。奶奶满脸的不舍和无奈,一步一回头。父亲始终都没有回头再看她一眼,他那矮小的身材更像一座山,一座沉默无语的大山,令人看不穿猜不透。
   记住了,记不住永远就甭想回去了。父亲叫王根友,叔叔王根德,四个爷爷的名字也记住了,大爷叫土地,二爷叫厉害,有土地的人才厉害,底气十足;三爷四爷的名字则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这颗星早上在东方叫启明,晚上在西方叫长庚,所以三爷叫启明,四爷叫长庚;大姑叫秀穗,二姑叫秀针,这些奶奶之前都讲过,王家人口众多,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也置办了些田地,养了十几匹骡马,到她这辈分了前后院,平时不必去前院问安了。因为战争家道没落,村中十字大街的几座砖瓦楼证实了曾经的发达。古桥自然是双洎河上的桥,人们习惯上说的河南河北,是以双洎河为界的。父亲说他们如果赶夜路的话一天就能到家,不急,破两天去走,想来回家的路应该不远了。
   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细雨绵绵,天上淅沥沥下着小雨,不紧不慢。自家是外来户,主要靠父亲给人做木活营生,也开了些零碎的荒地,一家五口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每到收庄稼的时候,家人都会起早贪黑地去捡拾人家没有收拾净的、遗留在地里的谷穗,瘦小的玉米棒,小麦,花生,豆子,红薯,土豆等等,来补充口粮。近几天由于下雨,被松土掩埋的土豆很容易被雨水冲刷得露出头来,他们都早早地出去了,留她在家看小两岁的弟弟,肚子饿得咕咕叫,好几遍了,还是不见他们有谁回来,她决定自己动手做吃的。
   小风英点燃了刨花,再加些硬柴,等火着一会儿就把土豆扔进去,等她拿土豆回来,迸出来的火星引燃了地上的刨花,迅速燃烧起来,她扔掉土豆赶紧去扑,却怎么都扑不灭,本来窑里空间不大,易燃的东西堆满了,木屑,刨花,锯末,还有那些木料,木料可都是雇主放这里等着做家具的,她又去移木料。没等她再拐回来,浓烟滚滚,火苗蹿起来,瞬间烧红了整个窑洞。听到呼救声,附近的人都赶过来了,弟弟被抱出来时,虽然看起来伤势不重,但是呛了浓烟,啊啊呃呃说不出话来。土豆肯定是熟了,熟成了炭,熟成了几个黑蛋蛋,被过来过去的人踢来踢去,早就没了香味儿。
   那是记忆中最为煎熬的夜晚,母亲把她暴打一顿,自己却哭哑了嗓子。奶奶和父亲则唉声叹气,泪流不止。外面的雨下一阵子,停一阵子,冷飕飕的,寒彻透骨。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味道,却嗅不到饭菜的香气,越发地饥肠辘辘,黑暗中,夜雨的幽咽,时不时传来谁的抽泣,弟弟痛苦的呻吟,每一个细碎的声音都令她心惊肉跳,慌乱不安。困,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不敢睡,也睡不着,瞪着眼睛胡思乱想,熬过今晚,明天会怎么样?每天都是听着父亲拉锯的声音醒来,那种声音明天不会再有了,也不必抢着去拉班母弹墨线。粮食没了,衣物铺盖没了,明天的吃穿在哪里?自己闯了祸,小伙伴会不会嫌她笨不跟她玩了?明天会不会有人幸灾乐祸,当面嘲笑她挖苦她?家人会不会趁她睡觉离开,不要她了……弟弟的话是听不清,但是谁都懂,他在说,“娘,饿。”
   天亮的时候,弟弟没了声息,被人送到山洼里埋了。天堂里没有痛苦,他终于解脱了,希望来世能托生到富有人家,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伤痛。
   几天后,母亲被几个衣服上系着红布条的人接走了,去当别人的娘。那家送来一些粮食和衣物,不过粮食很快就被候在这里的人分光了,因为那些被烧坏的木料。你是外来人,没根没基,没权没势,当地人欺生啊,就不给你喘气的机会。
   因为没东西充饥,一家三口都饿得眼冒金星,晕头转向,走路都打晃。奶奶对父亲说,回吧,不能再叫命丢在这儿,趁着现在还不是场光地净。一根扁担挑着所有的破烂家当,祖孙三代踏上了回河南老家的征途。那几年闹饥荒,路上,并没有人用父亲做木活,反而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和自己一样,拿着一只空碗,挨家挨户去讨,家里有人吗?给口吃的吧。十有八九没有回应,不是不愿施舍,而是打发不起,一天能遇到好几拨要饭的,不给吧不厚道,给吧自己也不宽余,往往是躲起来,憋气不吭,等他们走远了再出来。也有咬着牙积德行善的,掰下半拉馍来,再给口水喝。实在抹不开脸又掰不下来的会说,到别家看看吧,家里也揭不开锅了。
   一家人走走歇歇,残风露宿,总算快挪到家了,到家又能怎么样,家里有吃的等着你?再三犹豫,还是用心给风英瞅了个口碑不错家境殷实的人家,也姓王,养母性情和善,厚道本分,因为不会生育,家里一直没有孩子,答应会当亲闺女看待,不让娃受委屈。养母说道做到,吃穿都不短她的,还用花布缝了书包送她上学,后来在找婆家的事上也随了她的心愿,条件是双洎河南的,东南方向,村名带“王”字,当兵的,到了婆家,既便没找到亲人,离家也近了些呢。
   风英定过亲后,经常往来于双洎河上,在婆家的鼎立相助之下,附近带王字的村子问了个遍,也没对上号。双洎河上的古桥并不多,有的已成残垣断壁,有的干脆就是一堆乱石头,她就根据乱石的位置向东南方向的村子去打听。养母见她找得辛苦,就跟亲家商议,双方出资给她提供了一辆自行车。
   双洎河两岸需要过河的人,会错过汛期从某段浅水区淌水而过,可以淌水的地方,河两边的荒草中都有踩成的小路。若是一定要从桥上过,或许要绕很长的路。河道上也有撑船的,一毛钱能管一个来回。比较体面的人,或有急事要办却不敢冒险的,才会花那个冤枉钱。
   这一天,又要过河的风英被艄公叫住了,“妮呀,天大的好消息,没准儿这回我就帮了你了。”接下来,他眉飞色舞地细说端详,“搭九月份开学以来,每周都有一个姓王的男老师来过河,周六去南边,周日来北边,他就是新调来的公办教师,在河北xx中学,现在上面重视教育,待遇都提高了。我说吃商品粮的都是稀缺人才啊,他说他的前辈崇尚文化教育,兄弟姐妹中没有睁眼瞎,还通过考学走出来好几位公干,当然家庭条件也不差。教书是个清贫的工作,他喜欢,只是到这里离家远了许多,骑了车才不会赶夜路。我故意问,过了河向哪个方向走啊?东南”。
   王风英马不停蹄地赶到xx中学,要见王老师。王老师心想教育改革把我调到这儿,既无亲戚又无朋友,谁找我干啥?学生家长?不像,这姑娘哪儿见过呢,感觉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等姑娘把那一串名字说完,王老师的眼泪也不自觉地掉成了串儿,“风英啊,王家人丁兴旺,家人勤俭持家,和睦共处,灾荒之年都没有饿死过人,却是卖过一个孩子,出门在外,身不由己,俺友哥但凡有一点儿办法,也不会撇下你呀……我是前院的,我说咋跟见过似的,长得像你娘,像你妹”。
   “叔,我不怪俺大,是我闯了祸,我就想看看俺家人都咋样了。”
   叔侄俩喜极而泣,一番长谈。
   老天有眼,总算是找着了。原来自己一直找的村子并不带“王”字,苦心孤诣嫁得那么远,离家还是差了十多里,古桥是桥名,也是地名,她也去过,只是没打听到,父亲挑着担,赶赶夜路一天都能走恁远?,因为一些变故,娘在第二年就回来了,现在家里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奶奶八十多岁了,还活得好好的,父亲还是做木活,过去都是生活所迫,能活着就是幸事,当父母的怎么会拒绝自己的孩子回家呐?
   风英要回来了。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一会儿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地址说给她了,怎么坐公共汽车也说给她了,就看她咋回来了,骑自行车走着问着也不是没有可能。得到消息的王根友笑了哭,哭了笑,她不记恨我,她居然不记恨我,还找回来了,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若不是她,我就要客死他乡了。咱王家福星高照,长辈的名字都起得这么有意义,有文化,还好记,才六岁的小人都记住了恁多,祖上庇护,我烧了高香了。风英她娘隔两三天,就把一套新铺盖拿出来晒晒,不定哪天就回来了呐。
   当风英和她的夫婿出现在村口时,村里沸腾了,无不啧啧称赞,闺女秀丽端庄,亭亭玉立,女婿人高马大,健壮魁梧,穿着庄重整洁的军装,程亮的黑皮长靴,“啪”一个军礼,让人羡慕不已,王根友上辈子积了德了,拿闺女续了命,近二十年了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个这么好的军官女婿,,闺女马上要随军了,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官太太,这老两口就等着吃香喝辣游山玩景吧。娘说,看到风英,再看看女婿,从今往后,我做梦都能笑出声儿来。
   笃笃,儿子敲门进来了,“妈,孙女惹你生气啦?”
   “她没错,错的是你。我来了这么久也是今天才发现你们买菜不买土豆,你这样顾及我,是想让我招人嫌吗?我不吃,你们尽管吃,咱们各取所需就是了。”
   “说得有理。妈,要不趁国庆放假你回舅家住几天?”
   “不去,你姥娘姥爷都没了,还回去干啥?我干嘛要去打搅他们,你舅你姨都过得好好的。”
   “真放下了?那个家你可是找了近二十年。”
   “没找到家之前,我感觉整个身子每天都在水上漂,天上飞,飞呀飞,飞过双洎河,飞过一片片田地,一排排杨树,俺家的地到底在哪儿啊?漂啊漂,路遇急流、漩涡、浪潮,怎么也抓不住让自己稳定的东西,没有停留,就是无休止地漂泊,不知何时到头,在xx中学,感觉看到岸了,我和你爸走进你姥家院时,你太姥拉着我的手怎么也看不够,感觉彻底着陆了,心里那个踏实啊,吃得香,睡得香,故意懒在床上等你姥娘喊吃饭,幸福得找不到北。这么多年过去了,该放下了,我尽心尽力照顾父母一直到他们离世,也算是将功补过了,只是不敢吃土豆,一吃就会想起我那可怜的弟弟,心塞,喉咙堵,像被人扼住了,哈不出气来。”
   “我就是怕勾起往事你心里不舒服,放下了就好,别让那些陈年旧事影响了心情。向南,过了古桥向东南,妈,太姥给你指的这条路你到底走过没有?”
   “没有。等我找到家时,很多路都改道易辙,只有双洎河的流向没有变。”
   “如果破一天时间去走走看,肯定有趣,没准儿轻装上阵我都赶不上当年挑担的姥爷,哈哈。”
   “别整些没用的,去,给娃弄土豆去,土豆是个好东西。你太姥指的这条路能找到家,是希望的路,幸福的路。
  
  
  

共 4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文章用穿插的写作手法让文章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生动精彩。想必六十年代的那次大饥荒,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在那个年代,不知饿倒了多少人。为了活命,人们四处逃难。逼不得已,艰难中,不得不做出送儿送女的无奈之举。文章开篇,用一个不吃土豆的插曲,引出了一个心酸的历史故事,王风英的一生。在逃荒的路程中,庄稼秋收的时候,大人为了去捡遗留地里的谷穗,瘦小的玉米棒,小麦、花生、豆子、红薯、土豆等。家里只剩六岁的风英和小两岁的弟弟。饥肠辘辘的凤英,没有看到家里大人回来,便心生自己动手烤土豆。没想到这一次烤土豆,就烤出了一个家破人亡的悲剧史。火灾烧掉了所有,连弟弟也在饥饿中没了呼吸。无法维持生计的一家,只好将风英送人。儿时的记忆,奶奶只留下“向南,过了古桥向东南。”一句线索。聪明的凤英还是记住了这句话,长大成人后,硬是找到了自己的家。精彩好文,文章描写细致细腻,生动精彩,情感充沛,正能量满满,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时代背景。文章乡土味甚浓,特别是在时代背景里的描写,真实,入微。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10-17 00:28:58
  此篇文章要慢慢品,细细品。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王家钰        2020-10-17 22:55:09
  老师的编按很精彩,清晰,流畅,明朗。风英的弟弟是烧死的,火烧了口腔,水都咽不下去,这一点是我没说明白。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王家钰        2020-10-18 20:45:20
  老师的编按很精彩,辛苦啦,敬茶!看样子老师都编到了后半夜,我很感动,遥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