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病根(微型小说)
最近,陈志老觉得力不从心,心思恍惚,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他曾行医数年,凭经验判断,他身体里的各个器官仍在默契运行,并无大碍。为了心里更踏实一点,他做了一遍全身检查,结果虽如他猜测的一样,却仍然不踏实。病因在哪里呢,他不得而知。
陈志的老家在农村,医科大学毕业以后,他拒绝了好几家省城大医院向他抛出的橄榄枝,毅然回乡,协助父亲把诊所办得更有威望和名气了。
陈志学的是中医,治病去根,又秉承了父亲乐善好施的品格,很快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他好学上进,好多外乡人也慕名而来,其中也有当地很多政府部门的官员。
陈志的噩运起于一个初春的午后。那是难得清闲的一天,在所有病人都离开诊所后,陈志也走出了诊所。他站在白浪河畔,披着暖暖的春晖,无限感慨,脱口而出:春日生暖,清风徐凉。树下一炉,炭火微炀。清茶一壶,无论时光。米酒作底,坐闻鸡香。
完毕,他摇头一笑,望着鳞波翻卷的水面,有水鸟飞过;远处是烟波浩渺,他的心也如流水一样轻快欢畅。
陈志从政以后曾无数次怀念这个场景,那是曾经拥有的美好,也是再也无法抵达的彼岸。
陈志沉醉于白浪河水的灵动,不觉太阳西沉。匆匆回家,路上遇到一场车祸,肇事车辆已经逃逸,只剩命悬一线的病人。他毫不犹豫地给病人把了脉,凭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人已毫无生还的可能,他无助地摇了摇头。120急救车来的那一刻,那人也停止了呼吸。他因此被涉嫌肇事,但他无法找出真正的肇事者,只能接受和付出所有不应该有的代价,倾其所有才化险为夷。
这次事件,陈志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权力的魅力,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死者的姨夫是公安局刑侦科科长。这个从小在白浪河畔长大的孩子开始质疑人生,他觉得天真善良并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带来厄运与痛苦的刽子手。他的父亲也因气愤突发脑溢血离世。
他把医学知识变成他通往政界的跳板,把他的技术变成疏通官府渠道的重要工具,他一次次得逞,一次次出卖自己的良心和尊严。他仅有的自我安慰是,我仍然在治病救人。
以前,他会因病人的康复而激动落泪,会因病人的一句感谢而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现在,他会在病人露出喜悦的笑脸之后及时地问一句:我的事,你看……
好说,好说,放心就行。
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摇身一变成了政府部门的一名官员。他从最初去应聘文秘开始,一路青云直上,做到现在的副区长,一直都是恍恍惚惚,像做梦。
他不但惩治了当年逃之夭夭的肇事司机,还变本加厉地责难了那个让他失去父亲的人。做完这一切他不但没有一丝快感,反而加重了内心的虚弱感,恃强凌弱算本事吗?他苦笑着问自己。
他的呼吸越来越不顺畅,心也越来越不安。
为了提高业绩,他一次次违心地应答上面的部署,然后不择手段地去完成任务。他会在某个深夜醒来,一遍遍地问自己,我怎么了,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陈志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属于他和家人的时光也越来越少,他内心的孤单也在一点点扩大、蔓延。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得了一场大病,却找不到病因。这病要不了命,却让他很不舒服。
这年春天,陈志得知母亲意外摔倒,便急急返乡。屋里很多人,母亲躺在炕上,已经不能说话。床头摆着许多水果,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菜面。
母亲见到陈志,浑浊的目光立刻有了光彩,挣扎着坐起来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意思是,你不在家,多亏了他们。
杨志心底涌动出一股热潮,心底的某根神经在苏醒。他多久没有被感动过了,已经不记得。
陈志没有和以前一样安排弟弟妹妹前来照顾母亲,潇洒地甩出一张银行卡,然后自己马上离开。这次他不想走了,他想陪陪母亲。
他会在太阳出来之前,早早喊醒母亲,两人一块去田野里聆听露珠滚落的声音;他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母亲睡醒后,喊来几个老婶子,陪母亲聊天打牌。
一天,母亲对他说,你回来了,我的病就好了。
陈志恍然大悟,接着说了句,治病治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