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唐塔(散文)

精品 【书香】唐塔(散文) ——故乡记忆之一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6发表时间:2020-10-23 09:49:35
摘要:唐塔千年屹立,是郓城人心中的魂。每次回故乡,我都会到塔下,注目古塔很久,心中波澜起伏,畅想历史的变迁,畅想岁月红尘。

【书香】唐塔(散文)
   一、
   郓城当地人世代相传,玉皇大帝赐给李天王一座宝塔,以用来降服桀骜不驯的儿子,后来父子感情加深,托塔天王挥剑将宝塔断为三截,弃下南天门外。人间霎时狂风四起,直刮得天昏地暗。待狂风过后,附近三县三城,平地各矗起一座宝塔。郓城的塔巍峨古朴,上面突然出尖,极不协调,好像没完工而临时加造的,巨野塔略细略小,也塔尖失谐。汶上塔细高而有刹,整体形似塔尖。此三县之塔,如出一辙,人说是李天王的三截断塔,塔基降于郓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顶飘到在汶上。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塔的形状似乎在验证这美丽的神话传说。
   中国的古城都有塔,所以老百姓说:“无塔不为城。”郓城的塔,千百年来,以它的悲壮和神秘,演绎出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郓城古老文明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唐塔和郓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多次经过战火硝烟的侵袭,多次遭遇黄河泛滥洪水的冲击。千余年来,岁月的冲刷,人们繁衍更替,唯有唐塔,始终不渝地屹立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成为人们对故乡的记忆,和寻回家乡的地标。在郓城人们的心中,唐塔是古老文明的象征,是郓城人的骄傲。
   历史上一次次地兵害洪荒,一次次地天灾人祸,郓城人背井离乡,四处谋生,最忘不了的是唐塔。回乡路上,只要远远看到唐塔,一颗漂泊的心,才算落地,才算回到故乡。遥望古塔不免落下几滴心酸之泪。
  
   二、
   当地人称它为唐塔,也有人叫它荒塔、观音寺塔或幞头塔。据资料介绍,是五代后唐始建,占地面积八十平方米,下层周围四十四米,上层四十米,共七级,地表现存四级,高三十二米。
   塔身没用一块木材,也未见石料,全部是青砖砌就,为八棱四门楼阁式,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券顶“乾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塔心和佛龛,由层层砖砌斗拱,环成拱顶。斗拱的制作十分精良,层层内收,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处处彰显出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艺术。连塔内的迥廊顶部,也由砖斗拱精砌而成。据说,在古塔维修时,工程部门从地面往下钻探,十五米深处仍有塔身,塔究竟有多高,至今仍是一个迷。
   唐塔深陷地下,也许是它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历史,也许是太多岁月风尘的蒙落,不难想象,上千年的的时光,经历多少次风雨?铸成这悠悠古魂,思古幽情,潜滋于心,豪情壮志,顿感于怀。
   几十年前,我去塔下玩耍,那时塔的四周,碧水环绕,苇草丛生,水中还有荷花浮萍。若是夏日晨昏,一群“云燕”绕塔飞鸣,绿树燕影与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古朴的风景画,甚为壮观。古人有:“几盘断塔类层苔,岁岁能报海燕来,不厌僧贫香积废,殷勤飞去复飞回”诗句。
   塔上自古以来居有独特的燕子,冬夏眠蛰,春秋季绕塔飞舞。翅膀似燕,头及脚腿却似蝙蝠,靠滑翔起飞,甚是奇特。因此,也吸引了许多鸟类学家来探究其中奥妙。民间更是传说:是孙膑因眷恋故土,死后化为云燕,飞回故里,萦绕在古塔周围。严冬不迁,有足不行,坠地不能起飞,是孙膑生前曾遭“膑刑”不能站立的缘故。
   一个小城,在千余年之前,建成这么宏伟的建筑,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容易。
   一是财力,如是官方所为,必定穷其一郡县之力,要知道生产力落后的千年之前,砖瓦十分金贵,很多宫殿都是土、木、石构造,民居更是用不起一砖一瓦。如若民间集资或僧众募捐,必定筹措良久,或经年累月。
   二是技术,近十层楼高的砖塔,沉重异常,没有起重等现代化的设备,仅凭双手和蛮力,很难想象当时的艰难和辛苦。
   三是智慧。高楼万丈,全凭地基,全砖重塔,古代不可能有钢筋水泥,而历经多次地震洪水,承受千秋风雨冷暖,依然屹立千年,不倒不倾,不裂不粉,实是奇迹。但更多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仰望古塔,不由的赞叹古人的敬业精神,诚服古人吃苦耐劳的品质,敬重古人坚强不屈的毅力和信心。
  
   三、
   现在城市扩展,唐塔地块已发展成城市中心,建成了唐塔广场公园。中心为广场,左右是大殿和古塔,后面一方池塘,莲叶碧浮,鸟语花香。四周有古亭竹林,有山石碑刻,有曲廊花木,有方桌石凳。朝晖夕阳,绿树燕影,辉映于碧水之中;碑石亭榭,玉树楼台,环绕于古塔之下。唐塔周边,一圈八棱形石雕玉杆,栏中石砌竖坑,塔就立于坑中间,好似从井中冲天而起,沧桑古朴,巍巍屹立。第三级北门处修一拱桥,与地平面联通,以便登塔观景或维修,只是一般都塔门紧锁,游人只能凭栏外观,不得入内。
   广场上,一天从早到晚,晨练晚舞的,携儿游玩的,留影拍照的,人们络绎不绝。唐塔的身影,和谐着现代风貌,给人们装点幸福的生活,留下甜蜜的回忆。特别是树荫亭下,几伙老年人,围桌而坐,玩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娱乐。
   这种纸牌,可以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木刻版油印纸牌。一寸余宽,有三寸长,有“饼”、“条”、“万”、有“花子”、“瞎子”,基本如同麻将,但部分为人物图案,所标序号是当时官府缉拿他们的赏银数量。如一万(贯)燕青,二万(贯)花荣……九万(贯)宋江等等。其玩法甚多,有的玩法也已失传,不懂的,别说玩牌,就是认牌也会使你头大眼花。在当地,男女老少很多人都会玩,广大农村更是流行久远。
   据说,麻将成型与明代,纸牌与麻将谁来源于谁?没有人考证,也没有文献记载。我想,唐塔知道,因为,纸牌的流行就在唐塔脚下,唐塔的岁月一定见证了纸牌的起源与兴衰。
   现在,不仅在鲁西南,而临界的河南、河北省农村中也广泛流行。可惜我不得其道,对于玩法,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能说是古老的民间文化,也许是,民间对水浒英雄,另一种纪念的游戏方式吧。
  
   四、
   唐塔广场公园最热闹之时,莫过于春节的舞龙,又称“龙舞”,“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传统节日及重大庆典期间,作为民间艺术节目演出,多与其他民间杂耍相配合,前来观看的人如潮涌,热闹非凡。
   舞龙套路里,有很多的武术元素,动作惊鸿大气,虎虎生威,舞者灵动矫健,动作高难优美,必须有武术基础才能胜任,才能舞出雄风。声情并茂,热烈隆重的舞龙传统,为郓城民间的一大景观和民间乐趣。近年来,宋江武术院校(曾上过春晚)的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四十余人。每逢春节便配合武术队演出,即活跃了城镇人民文化生活,又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古老的风俗,演绎着古老的历史。唐塔的古风,演绎着郓城的春秋,人民继承了水浒遗风,义走天下,无论到了何处,都可以自豪地,宣称“故乡有唐塔!我是郓城人。”
   佛界有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是塔,唐塔千百年来,是否救过人,没有记载。但在当地人的心里,认为它具有灵性、是无比的神圣。1983年7月,一个巨大的火球绕塔一周后,沿塔身急速落水,随着一声巨响,形成了一个近三十多米高的蒸汽柱,扶摇升空。火球在塔身上留下了清晰可见的痕迹。有人说,盛世将现,是观音显灵。也有人说,是镇压在塔下的妖魔,封印期满,蠢蠢欲动,上天施以雷霆再次封印镇压。还有人说,郓城地灵人杰,唐塔示警,青烟升腾,天地雷动,预示郓城要出现大的人物。(不久这个现象就联系到了彭君身上)给唐塔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
   唐塔千年屹立,是郓城人心中的魂。每次回故乡,我都会到塔下,注目古塔很久,心中波澜起伏,畅想历史的变迁,畅想岁月红尘。唐宋风采流诗韵,元明清朝起沧桑,塔阅古城换新貌,义心武胆概而慷。唐塔下的郓城人民,侠义精神永存,尚武古风永远不灭,代代传承,唐塔古风永远辉煌。

共 30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座塔,可以见证一座城市,甚至一段历史的沧桑巨变,更能寄托城下的人们对这段历史,以及这座城的特有感情,抑或认知,散文《唐塔》通过两千五百多字的厚重叙说,给读者能带来的绝非单单是百姓眼中的古塔,更有一段历史,一段美妙传说的跌宕起伏。唐塔矗立于郓城千年,见证了郓城儿女的绵延,更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更迭,不论那关于托塔天王的传说是否真实,这点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在这篇作品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唐塔在郓城人,在笔者心中的厚重,以及作为一个故乡的记忆支点,它曾经的沧桑,或者如今的身下繁华,都是一种必然或者一种趋势,然而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对郓城家乡的记忆支点,永远耸立在郓城人的心里,至此,唐塔可以理解为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具象的塔,更可以理解为一座矗立在郓城人心里的高塔,记忆故乡之情一日不见,则此塔一日不倒,这是本文最深的文眼。此外作品对唐塔历史的讲述,物理外观以及当今现状的描述,均体现出了唐塔的历史厚重感,以及笔者厚实的文学功力。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2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23 09:55:06
  佳作,已申报江山精品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0-23 11:50:52
  开始以《郓城,唐塔,宋金河》成文,后来,感觉太长,有点凌乱,就分开来,单独成篇,这样简洁一些。感谢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顺祝康安快乐。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23 11:50:58
  感谢天马老师支持书香社。我有幸在山东生活了十来年,但没能去亲身去体会一下郓城和梁山的厚重和特有魅力。只是偶尔自驾途径梁山服务区的时候,远远拍个照片。山东文化厚重,郓城和梁山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希望老师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多多写出来呈现给大家!作品文风厚重,笔法沉稳,好作品!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3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23 12:04:41
  那就以《郓城》《宋金河》为题,作为系列二,三,作为一个系列散文挺好的,后期发表纸刊的话可以合起来,做一个大标题,必然成为佳作!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4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0-10-23 15:33:59
  一座塔,一座城,一种牵挂。时光里,有许多事物在变,而塔却屹立着。作者的思念里融合了城市的变迁,那副纸牌很有意思哈。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0-23 18:45:56
  感谢老师欣赏品读,住足留评,祝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