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赴约九华山(散文)

精品 【晓荷*写手奖励赛】赴约九华山(散文)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4发表时间:2020-10-30 01:37:59
摘要:看一座山,只为印证心中有所念。


   一
   天公不作美,去九华山是个雨天。雨天上山,多少有点不便,但雨天有雨天的味道,既然碰巧赶上,也未尝不是一种新体验。
   从池州汽车站坐大巴到九华山,大约四十分钟的路程。因为下雨,我们错过了第一班车,待到上车时第二班车也快满了,车上全是进山的人。一路上车里并不安静,总听见有人在聊天,问答声不绝于耳,仔细听听大约都是与九华山有些关系的话题。对于这样一座佛教名山,话题自然很多,随便一处就能让人聊足四十分钟的车程。
   坐在我前面的显然是个话痨,一路上和女邻座夸夸其谈没停歇过,江湖术士一般,满嘴的云山雾罩,听的人生厌。那位女士倒是个善于倾听的人,不知是叹服于对方的口才,还是需要填补坐车的无聊时光,一边听一边点头示意。这无疑鼓舞了演说家的士气,渐渐深入下去,因为我似乎听到许多佛教用语,深不可测似的。我想,这位话痨兄应该是经常上山的人,也许认识庙里的几位大师,于是便觉得自己也成了得道的高僧,装模作样地传起法来。类似这样的人,哪儿都能遇见几个,特喜欢卖弄,跟开屏的孔雀似的,只求引人注目,从不担心露出自己的屁股。幸好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吸引着我,不然我几乎会被前面那位仁兄切切察察的絮语裹缠得透不出气去。
   车终于到了站,看着话痨兄领着女邻座走进售票大厅,我竟有些莫名的担心。可转念一想,这可是佛光高照之地,香客也好,游客也罢,大家可都是裸着一颗纯净的心灵而来,总不会有伤人害人的念头,愿我佛慈悲,就此普度了众生。
   车站坐落在九华山山脚,站里站外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雨水并没有浇灭人们上山的热情。一进大厅,便凑过来一位红马甲大姐,劈头就问我们是来烧香的还是观景的,热情得我一脸诧异。后来跟售票员打听,才明白这是上九华山的两条路线。如果上山是冲着烧香拜佛而来,一路大巴开上去,直至九华街迎仙桥,在那儿下车便是一个个热闹的去处,而且饭店宾馆农家乐鳞次栉比。这条线路是香客的必选,也是多数游客的选择。另外一条路是为观景的游客准备的,先坐巴士到花台索道,然后顺着索道直达山腰,再从山腰拾阶而上进入莽莽苍苍的深山,一路攀山穿林,看高天流云,赏奇峰怪石,十分养眼。
   我该算作儒家子弟,有着自己的信仰,被先生们教了些济世经邦的学问,从无遁入空门参禅悟经的念想。再说吃斋念佛清苦异常,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的,所以我是与佛无缘的人。这次慕名而来九华山,只是想一睹山之真颜,烧香的计划是没有的。不烧香不磕头不代表我慢怠佛祖,于内心深处我总是敬重的,正因为敬重,所以我才不会携着一脑子的私心杂念来玷污亵渎她。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也曾参观过几座寺庙,见过几个善男信女三步一叩首九步一跪拜的恭敬与执着,深深感受到他们那种头吻大地心如止水的虔诚。然而走进庙堂的大多数人却是无此执念的,烧香拜佛不过是做个秀,他们心里的佛敌不过名与利,许下的愿也不过是对名对利的追逐。在九华地藏王圣像前,我遇到一位虔诚的女跪拜者,在淅沥的雨中,她一身湿衣,双手合十,一步一叩,在她眼里,没有众生万物,只有一座神像。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不是因为那尊高耸入云的九十九米高的菩萨,而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拥有她,便超越了生死,便无所畏惧。
   这次,我不做香客,不进庙宇,我想自己只需要一次清洗,高山深林轻风细雨正是这样一剂灵丹。
   二
   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了。
   对于生在皖东的我来说,面前出现这样一座大山,免不了会惊叹一番。并非是我没见过大的世面,只是在我的记忆里,山都高不过几百米,大约全是站在山脚便见了全身的小山包。小时候,晴好的天气里是可以看见山的,不过都是视线尽头的一抹黛影。十五岁那年去读师范,才目睹了山的真容,因为学校就坐落在山脚下,而那座山恰巧也叫九华山。当时我天真地以为此九华即为彼九华,后来才知道那是借用了人家的名字,这不是“欺世盗名”是什么。后来想想也没啥,杭州有个西湖,难道就不兴人家别的地方也有一个西湖么?叫西湖的地方可多了,虽说沾了点杭州西湖的光,可也是有自己的俏模俏样的。地名跟人名差不多,重名的几率也很大,总不能说谁侵了谁的姓名权。不过,我觉得还是有个区别好点儿,避免产生误会,比如人家扬州的西湖就加了个“瘦”,换个“瘦西湖”的名字反而更见其风骨。我师范学校后面的那座山完全可以叫做“小九华”的,听起来也秀气一些,更合了山的体量,人家不愿意用的原因也许就是想借九华山给自己镀点金光也说不准呢。
   九华山就是气度不凡!这也许才是山的真正模样。无论你站在哪儿,面向何方,一抬眼便会有一座山峰与你目光交接。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你的视线之外,散布在你的想象之中。九十九座山峰的九华山果真不是浪得虚名。
   车在一处红绿灯前拐进山,然后便一路逶迤蛇行,盘曲而上。车窗外一棵棵山树侧身而过,还没等你辨清是什么树种,忽然车子一拐,就失去了踪影。这样的路况,若不是老司机,绝应付不过来。可驾驶员一脸的不以为意,他熟练地转着方向盘,好像路不是在山上,而在他的心里。好在路程并不远,我才适应这样的车行方式,车却到了。
   下了车,已身在山中。极目四望,除了眼前的方寸之地,只有阴云沉沉的灰暗的天空,视线被困在山间无所作为,游客们只能任由脚下的山径将自己带到花台索道的搭乘点。
   坐进缆车,不由想起古人登山的难处来。
   昔时,无论僧侣游客,若要上得九华山,总得要一步一步用脚量上去。一路山石啃敝屣,遍地荆棘满面风,那该有一段多么艰辛的旅程。当年,新罗国僧释地藏来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九华山,一见倾心,于是披荆斩棘,登山越岭,潜山修炼,终成大果,从此九华山声名远播。九华名重,于是修山道,建庙宇,又有多少工匠穿梭在林间石路,上山下山全凭两脚,这其间洒下多少汗水,留下多少叹息。而今,公路直修至山上,两日便可览尽九华风光,是何等便捷。若再只靠着一双脚,大约只有望山兴叹的份儿了。
   和坐车相比,索道无疑更快捷,可索道的作用又不仅仅用于交通。
   随着缆车徐徐上升,人渐渐有种坐在云端的感觉。因为下雨,山岚雾气更加浓厚,到处都是灰茫茫的一片。向缆车窗外看去,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山,只有当和另一辆缆车擦肩而过时才觉得自己还在人间。这可以算作是雨天游山的回报,若在晴天里游山怎会有这种感觉呢?
   索道最大的作用大约于此,他给予游客观景的独特视角,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如今很多景点都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以达到招徕游客的目的,高空索道便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如今正红火的玻璃栈桥也在此列。设计者们抓住游客猎奇的心理,在游客们的叹服与尖叫中展示着自己的杰作。
   索道观景,必须山高景美,所以索道不是哪儿都能有。黄山美景冠绝天下,所以黄山有世界上最长的索道,九华山身列佛教名山,自然是有身份的山,索道又怎少得了呢?
   三
   我是恐高的,虽不至于成症,但一到高处便不能往下看,一看下去便两股战战,心脏就擂起鼓来。见着别人登高,也会不由得担心,总害怕他一个趔趄摔下去。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从没有亲眼见着谁从高空摔落下去,大凡可以蹈高临虚之人总是有几分本事的,绝不会以身赴险,他们是艺高人胆大,只是白白劳累了我那颗扑通扑通不止的小心脏。
   缆车启动,人便凌空而起,于是心虚起来,绷紧了身子端坐着,一动都不敢动,更不敢下视。然而转念一想,竟又自己笑了,这一根根立在山间的柱子深深植于花岗岩的腹地,这一道道架在柱间的钢索紧紧缚着立柱的胳膊,这一辆辆游走在钢索上的缆车稳稳地揽在钢索的臂弯,可都是有着安全的保证,就连缆车也是程控的,绝不至于半途中开了门户吓你个胆破魂飞。生活中许多的担心都是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自己吓自己罢了。
   正向上看,缆车已经到了顶端,下了缆车看看时间,已接近十一点钟了。此地已是山腰,雨还在下,天依然灰蒙蒙一片,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时间也跟着模糊一片。先吃了点带来的干粮,买了件雨衣,随着几个游客向山上走去。
   穿行在山林之中,一路的石阶,并不难走。于这深山老林之中辟出这样一条石径想来也费了不少周折,好在石板是就地取材,石阶是依着山势砌就,应该省了不少劳力。有了这样一条固定的路线,迷路是不可能的,想那些在山中失踪的人大约是怀着探险的理想吧,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而我们这些循规蹈矩的人,世间还有什么能引诱我们下得道去呢?习惯看别人看过的风景,走别人走过的道路,是安全的最大保障,而除了安全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更要关注的了。
   山路一直向上,一级级石阶登上去,不免有些吁吁的喘息,好在路边景物变幻不止,分散了注意力,疲劳似乎减轻了些;当忽然出现一处奇峰或是怪石,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忽然间添了几分力量,再向前去便觉得轻松多了。
   一路走着,眼里收的也只有山石树木,出奇的就有几处。可能是突然见到的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突兀在路边,或是不远处一座陡立的山峰直插云霄,这些都会让你不禁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我一边走着,一边想起了一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心中竟生出一个疑问来——我究竟身在何方?这世上有谁可以想到有我们这么几个人穿行在高山深林之间呢,即便有人想起藏于深山密林的我们,可谁能确认我们所在的具体位置呢?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相。茫茫人海,没几个人知道你,更少有人了解你,可这有什么关系?只要你的眼前有一条路,而自己走在路上,这就行了。
   山势越来越陡,山路起伏,林霏山岚飘忽不定,一会儿迷雾重重,一会儿雾消岚散。迷雾中不识此山真面目,风烟俱净之时,我才得以一睹九华山的素颜真容,时间虽短,却已荡起我内心的狂澜。
   那会儿正往前走着,忽的眼前一亮,像是谁猛然撤去你面前的帐纱,一切都明晰了。山青了,树绿了,嶙峋的石头脉络分明;远远望去,山峰林立,山下云海翻腾,隐隐可见云深之处的几间庙宇,几户人家。原来我们已身在一座峰顶!
   这场雨,竟造就了一场悬念,让这一路的奔波劳累有了货真价实的意义。此时此刻,凌绝顶而览众山,自是心潮澎湃。走在路上,谁会想到不知不觉中就登临了山巅,原来只要一路向前,收获总会意想不到。走在我身后的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估计是赶在开学前出来旅游,大约也是第一次见这高山,见这云海,见这“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兴奋得高呼起来,声彻云霄。
   再往前走便是下坡。也不知走了多远的路程,前面出现了两条道,一条向前,一条往右。向前的明着又是一条向上的石梯,而往右的路边却立着一块指示下山的标牌。看了百度地图,方才知道再向前走便会到达九华山的第三高峰——天台峰。那群年轻人头也不回一路向前奔去,而我和另外几个游客却折向了右边。拐下去才发现这是一条修在山侧的栈道,全是混凝土浇筑的路面,另侧栏杆下是不见底的深渊。
   上山不易,下山也令人胆战心寒,人世间哪里又可以找到一条好走的路呢。
   四
   将道路修在悬崖峭壁上得冒多大的风险呀!
   这事儿放在现在,也许不算回事儿,如今的工程机械种类繁多,总有一款适合干这活儿,但我还是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凌空作业的。这世上很多事儿仅靠我们常人的大脑是很难想得通的,因为每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不相干的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就拿网络信息工程说,有谁能够清楚地表述信息传输的原理呢,会用就行了。像这栈道,走起来方便就是了,谁还关心它修建所历的艰险呢。
   可这却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唯其关心,才懂得感恩。于我们有恩的,我们都应铭记心中。大自然于我们有恩,我们敬重自然;父母老师于我们有恩,我们励志图报;开山架桥的于我们有恩,我们也应念其德感其恩。
   秦汉时期,栈道就是川陕之间的主要交通线路。巴山、秦岭横亘于川陕之间,一路高山深谷,人们只能在悬岩绝壁上凿岩成道或是凿孔架木,作栈而行。当时的栈道主要有褒斜道、故道和金牛道三条,总长约一千公里。这么长的栈道绝非一朝一日所能完工的,据说最早的栈道大约修建于夏朝,到了汉朝才具如此规模。 栈道修建之初也只为方便交通,给生活带来便利,可后来因为战乱频发,栈道要么成了帝国扩张的武器,要么成了军阀割据的要塞,一度毁了建,建了毁,最终化为历史的一条条血迹斑斑的伤痕。
   如今的栈道已很少作为交通用途存在了,只在少数山区山民还用这古老的方式出行。我们所走的这一段路,也大约仅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让游客感受一下那古老的交通方式。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总不该忘记遥远的过去我们的先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生活的困境,以至于开疆拓土化险为夷的。
   雨一直在下,风似乎也大了起来,走在栈道上又添了一份担心。虽有栏杆护着,但一见栏杆间宽敞的距离,腿还是有点瑟瑟地发抖,只能紧紧贴着岩壁,连拍照都不敢放肆了。至于栈道下面的情景是万万不敢探头俯瞰的,最后还是将手机赶紧放进衣袋,怕不小心滑下去。
   此时已到了下午两三点的光景,但山间阴暗昏沉,山高影厚,树繁叶茂,林霏氤氲,雾气重重,从栈道向山间望去,混沌一片,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随着山势,栈道曲折随意,像缚在山腰的一条裙带,不小心就让山们多了份生动的韵味儿。
   然而,我却没了兴趣,加快而脚步,终于见到缆车的停靠站。
   再次坐进缆车,已心静如水。
   下得山来,风停雨住,空气似乎澄净了。回头望去,山就站在我的背后,静若处子,不言不语,就像我不曾来过。
   五
   一座山不过一座山而已,仙人住过又如何,菩提生过又如何,任她名高望重,也不过就是一堆堆巉岩,一片片林木,一阵阵罡风。
   我们钟情于一座山,并不是要将她看在眼中,而是心有此山;见不见她一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见与不见,她都一样高高耸立在你的心间。

共 55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一座山,只为印证心中有所念。通常,去看一处风景,必然是带着一种执念。去的目的是什么,跟谁去?每一次旅行都有每一次的意义。心若有景,处处是景。心若无景,哪里都是一样。正如人的信仰,有了信仰,便有了人生,有了追寻。没有信仰的人,庸庸碌碌,不知为谁活,为谁动。信仰是心灵的洗礼,是纯净内心良药。它可以超凡入圣,也可以坠落深渊。每种人的信仰都不同,或名或利,或只是单纯的宗教信仰。文中作者的信仰,是心灵的信仰。是追求自我升华的信仰。一路的风景,一路的千姿百态,一路的百种人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景不在多,有心则行。有的人看景,看的是山水,有的人看景,却看出了人生。就像一座城,城里住着一个人,城因人而美丽。一座山,我们可以走很多遍,那是一种执念。一座山,只走过寥寥几次,却心中永远有那一座山。精彩好文,文章寄情于景,描写细致细腻,情感充沛,耐人寻味。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10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10-30 01:40:3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0-10-30 09:35:27
  在江山发文,就是为读老师们的编按,先是佩服,然后感激。
2 楼        文友:何叶        2020-11-07 06:44:53
  恭喜老师精品,老师真棒!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