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河●秋】拜访法门寺(随笔)

编辑推荐 【山河●秋】拜访法门寺(随笔)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4发表时间:2020-11-02 10:28:46
摘要: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记得从一部影视剧中看到过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显得十分壮观,很想去看一看。今年暑假的西安之旅,随团进入景区,果然在蓊郁的柏树掩映之中,宏观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像这样完好、造型精美的寺院和舍利塔,也许只有河南嵩山少林寺可与之媲美。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站在宽敞的寺庙内举目张望,两侧各是一排白象石雕,中间水池相隔,与白象两边对称的是一排莲花石雕,在阳光照耀喷洒水雾五光十色,很有气势。院中红地毯,前后建筑门首悬挂黄色的牌匾“般若”“菩提”繁体金字,给人以深刻印象,恍惚如梦初醒。但此时所处确为关中大地之法门寺,不禁内心暗暗称奇,真乃一处风光灵秀之宝地!舍利塔已遥遥在望,那种独特的造型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阿育王统一了印度,为弘扬佛法,将佛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土缘得十九扶风得佛指骨舍利,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名阿育王寺。
   我乘坐观光车很快到达塔前下车,隆重纪念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盛世重光三十周年——法门寺,还有八个楷书大字“舍利重光,照古腾今”映入眼帘。拾阶梯而上,来到合十舍利塔门前,仰读联语:圣入莲宫浮图拔地迎甘露;天飞花雨舍利腾辉耀法门。门匾额:合十舍利塔。
   随游客进入高大、富丽堂皇的合十舍利塔内,地宫每逢周日,将定时上升下降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供人瞻仰礼拜。年轻女孩导游兴奋地说:“这个节点正是佛舍利子上升,只有现在的时间段可以看到,你们都是有佛缘的人啊!”我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时,场景庄严肃穆,请勿喧哗,禁止拍照警示,赫然在目。殿堂中央出现一个四面玻璃框,框架内又有一个小玻璃框,框中间有一个状似扳指大小晶莹剔透,雪白的佛指骨舍利,荣幸见者即刻礼拜。
   古美山美水之阳的法门寺区,是中华民族周秦文化的源头。史载印度阿育王于佛祖释迦牟尼灭度百余年后,安奉其真身指骨舍利于此建圣冢成寺以弘传佛法。公元六世纪中叶,元魏王朝开示供养,这里名声大振而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其后,隋文帝诏命开塔,唐高祖定名法门寺,王朝尊奉这枚举世仅存的圣物为护国真身舍利,敕命高筑大圣真身宝塔、弘建地宫及瑰琳宫二十四院,度僧尼万众供养。
   大唐二百九十年间,自太宗开示舍利始,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迎佛指舍利入长安、洛阳皇宫供养,朝野轰动,赏施不可胜纪。宋、元递修,明代真身宝塔使“皇帝佛国”的历史文化积淀愈益丰富多采。唐僖宗最后一次恭送舍利时,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品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陀罗结坛供养。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法门寺唐代地宫面世,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大唐王朝数千件供佛珍宝和唐密佛舍利供养曼荼罗照古腾今,不二于世。其文物之精美、等级之高、品类之繁、保存之完好,为隋唐考古所仅有,是上世纪中国重大考古之发现,这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法门寺重修开放暨瞻礼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大法会隆重举行,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此后,佛指舍利子先后应邀赴泰国、台湾、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奉瞻,轰动一时。法门寺博物馆全部收藏这次发现的稀世国宝,全面展示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再现佛教大千世界和大唐王朝的历史辉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门寺遗址,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参观法门寺博物馆,途经文化长廊墙壁画有:汉末建塔、西魏弘法、隋立道场、唐帝礼佛等彩图板块,图像十分传神。舍利西来建塔后,史称北朝西魏,扩建阿育王寺;隋文帝崇佛佑国,开塔瞻佛祈福;唐帝李渊改名法门寺,开塔瞻礼舍利,并敕建为四级木塔。
   我远远眺望,忽然在郁郁葱葱的柏树掩映中,见到一座壮观高塔,来到法门寺三个笔力遒劲、潇洒飘逸的行书匾额下细细品味,见是启功先生的神来之笔。当从左侧门步入法门寺内,近前仰视这座真身古塔,不禁肃然起敬。西安大雁塔珍藏的历代大量贵重文物,现已迁移进入真身宝塔下地宫收藏,塔底地宫门紧闭,看来平时一般不向游客开放。
   伫立于法门寺中,环顾四周,感慨万千。就尘世的人们看来,佛与他的国度生活在另一边,然而,在真实的情境里,佛却总是朝向人间一面,将人世本在的感觉由经声佛号表述出来。那百年一遇、幸运瞻仰舍利的一幕,还不时再现眼前,那些殿堂楼阁,用琉璃和花岗石堆砌出历史,丰满成就了寺身,硬朗而厚重。
   拜访法门寺,黄昏中的寺院,喧嚣远去,古柏森森,虬龙般的枝柯伸向天空,宁静而赏心悦目;宛若佛家弟子端坐于月下,鸟鸣松风相伴,诵经之声悠悠,佛家的“清凉境界”令尘世之人无不向往,我想,这也许就是佛教文化的神韵及其魅力所在。

共 20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式随笔。作者于暑假之旅,随团来到掩映在蓊郁柏树之中的,宏观的建筑展现在眼前。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寺院和舍利塔,可与嵩山少林寺媲美。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庙内,两侧各一排白象石雕,中间水池相隔,有一排莲花石雕,很有气势,实乃风光灵秀之宝地。据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遗体火化成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宝鸡扶风得佛指骨舍利,置塔建寺,即阿育王寺。合十舍利塔内,殿堂中央有四面玻璃框,框内一个小玻璃框,中间便是佛指骨舍利。法门寺,中华民族周秦文化的源头。公元六世纪中叶,元魏王朝开示供养,隋文帝诏命开塔,唐高祖定名法门寺,王朝尊奉这枚举世仅存的圣物为护国真身舍利。这里便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八七年法门寺唐代地宫面世,八八年法门寺重修瞻礼,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佛指舍利子先后应邀赴泰国、台湾、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奉瞻,再现大唐佛教的历史辉煌。法门寺博物馆文化长廊墙壁画有:汉末建塔、西魏弘法、隋立道场、唐帝礼佛等彩图板块。作者伫立法门寺中,感慨万千。在这里,古柏森森,喧嚣远去,宁静而赏心悦目,确系佛家的“清凉境界”。编读这篇随笔,让编者对法门寺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看了这篇随笔,很想去法门寺一游。文笔非常好,简洁细腻,品位很高,推荐共赏。【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11-02 10:40:13
  有幸编读佳作,问好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11-02 10:40:33
  文章写的很美,领读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3 楼        文友:极冰        2020-11-02 15:42:52
  感谢周游四海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0-11-02 15:47:41
  跟您再游一次法门寺,我想起那时拍的一帧祯照片,想起跪下的那一排排人……
  
   感谢您支持山河征文!敬茶!远握!o(* ̄︶ ̄*)o
极冰
5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0-11-02 20:12:12
  编辑辛苦了!感谢您的鼓励!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