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评书《新编济公传》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评书《新编济公传》 ——【第一集】李茂春拜佛求子


作者:靳军 举人,4631.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20发表时间:2020-11-02 14:00:59

评书《新编济公传》
   作者:靳军
  
   说书唱戏劝人方,
   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一集】李茂春拜佛求子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打从今天起,为大家播放长篇神话评书《济公传》。说起济公,可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济公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人物,带有神话色彩,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关于济公的影视剧大家都看过,耳熟能详,百看不厌。
   把济公刻画成神话人物,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比如他可以来无影去无踪,穿墙走壁,如履平地,手拿宝扇,腰里别着宝葫芦,千变万化,专管人间不平事,整日疯疯癫癫,惩恶扬善啊,扶贫济困啊等等吧,都是来衬托他是个神,而不是人,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济公的元身是佛祖身边的十八罗汉中第十七位罗汉,降龙罗汉的化身。
   济公就是个神话人物吗,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呢?还真有,他出生在大宋朝,姓李,名叫李修缘啊!高祖娶了太宗皇帝的女儿万寿公主,成了宋太宗的女婿。历代以来都是做官的,家世显赫,出了许多名人。
   小说里的济公,揉进了几个其他故事原型。
   济公原型第一个人物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释宝志和尚,也是个疯和尚,到底有多疯?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裤,不怕蚊子咬,有房子不住,一醉三个倒,学猴子上树。不修边幅,放荡不羁。平日里披头散发,知道的是个人,不知道的以为见了鬼了呢!下晚黑走道碰见能把人吓死!这个人有时也会打扮打扮,穿起锦袍,专门戏弄王公贵族,满嘴胡说八道。由于他疯疯癫癫,人们称他为颠和尚。此后,释宝志的宝志祖传为宝济,志公演变为济公,济颠。
   济公原型第二位人物,就是南宋时期的“呆行者”叶守一,宋代盛传着叶守一捉弄秦桧的故事。叶守一也和济公一样,活动在杭州西湖灵隐寺一带。说他是济公的原型,更贴切一些。
   济公原型的第三位人物就是清朝时同样活动在灵隐寺一带的诋毁和尚,这个人不讲究青灯黄卷,专喜欢议论世事,要讲就讲,要骂便骂,连乾隆皇帝都被他戏弄一番。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咱们先从李修缘的身世说起。
   话说在南宋时期,在朝中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永宁村人,娶妻王氏,两口子心眼特别好,经常接济穷人。可就有一点不好,李茂春性格直,说话经常得罪人,还特别轴,平常少言寡语,不会阿谀奉承。当时秦桧掌管大权,官官相护,贪腐成风。李茂春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人上书皇帝,说李茂春治军不严,抢劫民财,参了他一本。随后,他被罢官回了老家。
   李茂春心中暗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远离了虎狼窝,这样更不错!
   李茂春原来也是富户人家,世代为官,家境殷实。李茂春回归故土,乡亲们也很高兴。可谓无官一身轻,李茂春在家乡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老百姓都称大是李大善人。
   这李茂春做了许多好事,谁见了都伸大拇哥。
   话说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李茂春出来溜达,街上叫卖声不绝于耳,有卖酒的,卖肉的,卖针头线脑的,也有卖小孩儿玩的拨浪鼓的,更多的是卖吃的。有个卖炊饼的挨着一家卖煤的,这边喊,卖炊饼嘞,那边喊卖煤啦。卖炊饼这主卖半天,愣是没人买。卖炊饼的让卖煤的搬家,换个地方,卖煤的不干,结果两个人争执起来要去告官。老百姓当成笑话,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这么一个包子铺,生意火爆,各种配菜齐全,豆浆豆腐脑冒着热气。包子铺的老板姓张,因为脑袋比别人大一号,都叫他张大脑袋。李茂春远远的走过来,张大脑袋看见紧忙跑过去,拉住李茂春的手就不让走。“李员外,今天说啥也得尝尝我做的包子,咱这包子皮薄大馅十八个褶,赛过天津狗不理包子……”“大兄弟,你的好意我领了,可是我吃过了啊!”“吃过了没事,您再垫吧点儿!”李茂春一脸苦笑,所谓盛情难却,那就吃吧!李茂春饭量还挺好,吃了六个包子,喝了两碗豆腐脑。一摸肚子,吃得差不离了,扔下一锭银子,抬腿就走。
   没走多远,张大脑袋追了过来。“我给钱了呀,你追我干嘛?”“嘿嘿,您是给钱了,给得太多了,这两篮子包子您拿着。”硬是塞给了李茂春两篮子包子。
   李茂春拎着包子在街上走,后面跟上了两个叫花子。李员外也感觉到后面有人,几个人走走停停,距离总是差那么远。李员外停下来,回头问道:“你们俩跟着我做什么?”两个乞丐慌忙跪倒,“大善人,我们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可怜可怜我们吧!”李茂春知道这是要吃的,把几个包子给了他们。两个乞丐千恩万谢,走到街角狼吞虎咽吃起来。李茂春笑了笑,继续往前走,还没走五步远,前面哗啦跪倒一片!李茂春傻眼了,怎么来这么多乞丐?这些乞丐都来要包子吃,李茂春为难了。为啥呢,早上出门,没带多少银两,这么多人,即使把包子铺所有包子都买了,也不够分啊?李茂春看着一群乞丐,为难的说:“大家伙都起来,改日我开粥铺赈济灾民,你们先忍忍!”乞丐们不干啊,嚷着说饿!张大脑袋也过来解围,众人就是不肯散去。街头看热闹的冷言冷语,“还李大善人呢,我看是狗屁,这点小钱都舍不得,我看这善人的称号是徒有虚名啊!”旁边还有一个随声附和的,“就是,难怪他没孩子,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上辈子欠债太多,这辈子来还债的!”
   李茂春听到,心里不是滋味。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天天一个人喝闷酒,也不说话。
   老夫人不知道咋回事,一戳李茂春脑门。“怎么了,相公,有心事?”
   “夫人,我心里难受啊……”李茂春就把街头发生的事如此这般说了一遍。“相公,我理解你的心情,天下的难民那么多,咱们也救济不过来啊?咱们帮了是好人,不帮就是坏人,这么下去,咱们也成难民了!”“夫人说的在理,在理,可是……”
   李茂春话说了一半又咽回去了,没有往下说,怎么了呢,不是有那句话吗,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两个人过这么多年没孩子,作为女人那就是耻辱,嘴上不说,下晚黑睡觉自己就得做思想斗争。况且过去是封建社会,女子无德,无后为大。你看这女人不管怎么刁蛮,能给生个一儿半女,延续血脉,那也觉得脸上有光,对得起夫家。过去离婚率不高,娶进门的媳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随便离婚的。王氏不生养,李茂春尽管心里窝着火,从来不跟媳妇发,对王氏疼爱有加,用现在的名词说就是国民好老公。
   李茂春不说话盯着王氏的肚子看。王夫人这脸,刷的一下红到脖子根,羞涩的低下头,娇滴滴的说“相公,咱们过了这么多年,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不如你把我休了吧!”李茂春腾地站起来,“这是什么话,都老夫老妻了,这你也能说出口,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子才是!”
   王氏看见李茂春生气了,拉住李茂春的手,让他坐下,试探地说“相公,不如咱们纳两个妾吧,也可以生儿养女。”“夫人此言差矣,我李茂春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这辈子我只对你一个人好!夫人年近四旬,还有生育能力,我就不信,生不出个一儿半女来?这样吧,你我斋戒沐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如何?”“一切都听相公的!”看着两口子多好,和和气气的。
   李茂春两口子斋戒沐浴三天,选好了日期,带着家童,仆人一众人等,夫人坐着轿,四个人抬着,后面赶着两辆马车,李员外骑着马走在队伍中央,浩浩荡荡赶往国清寺。
   王夫人经常挑起轿帘向外观瞧,欣赏一路的美景。过去女人很少出门,不像现在,女人可以满世界跑,没人说也没人管。过去女人能出趟门,跟过节一样!此时正值七月天气,百花盛开,争妍吐艳,大地披着锦被,处处鸟语花香。不知不觉,众人到了天台山下。
   李茂春手打莲蓬向山上望去,只见此山高耸天际,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山连山,水连水,山水相接,花红遍野披锦绣,雾海茫茫罩云天。国清寺就在这半山之上。
   李员外下马,搀着王氏顺着山路往上走,后面家童,仆人们把车上的东西抬着在后面跟随。到了山门之外,只见山门高大,正中间三个鎏金大字国清寺。
   众人不禁赞叹,这国清寺好气派啊!
   性空长老领着众僧迎接出来。
   李茂春连忙拱手:“性空长老,别来无恙啊!”
   性空长老单手还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李施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长老您客气了,我李茂春来此叨扰,还请多多包涵!”“施主言重,快快里面请!”“慢着,我还备了一份薄礼,还请长老笑纳,开呀,抬进来!”
   仆人和家童抬进来十多个柜子,有银子,有布匹,有粮食,吃的,用的,穿的,应有尽有。李茂春夫妇想得周全,可看出其诚意来了。
   性空长老嘴都乐瓢了,嘴上说李员外见外了,这都是客气话。那个年月,老百姓都不富裕,平常寺庙里冷冷清清,李员外属于雪中送炭啊!
   性空长老激动的握住李茂春的手往里走。
   院子里面有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面有斋堂客所,经堂戒堂,二十五间藏经楼。
   李员外和王夫人在院子里四处观看。李员外命随从在院子里等候,领着夫人跟随进了客堂。有小僧人端来茶具给两个人倒茶,茶香扑鼻。李员外尝了尝,知道这是新茶,正宗的龙井。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李茂春和性空长老都精通茶道。
   这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和花茶,功用也不一样。像我们常喝的碧螺春,龙井,金骏眉啊,古代时候就有。
   李员外和性空长老品论茶道,约有一个时辰。老方丈性空长老,转换话题,“李施主今日不是特意来找老衲喝茶的吧?”
   李茂春有点太投入了,这才缓过神来,“多谢长老提醒,我带夫人特意来烧香拜佛的!”“请跟我来!”
   老方丈先领着二人来到大雄宝殿,上了三注香。二人跪拜祈祷,李员外言道:“扣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烟火。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完毕,又去各处上香。二人到了罗汉堂上香,当烧至第十七尊罗汉,忽然神像眉头闪出一缕红光,把两个人吓得魂不附体,鸡啄米似的磕头请罪。
   性空长老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他们。
   性空长老手捋长髯,“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些天我亲自去给员外道喜!”李员外半信半疑的离开国清寺。
   性空长老对着罗汉堂顶礼膜拜,知道降龙罗汉就要降世人间,掀起惊天巨浪!
  

共 40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引人入胜,表述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妥帖。济公刻画成神话人物,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李茂春话说了一半又咽回去了,没有往下说,怎么了呢,不是有那句话吗,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两个人过这么多年没孩子,作为女人那就是耻辱,嘴上不说,下晚黑睡觉自己就得做思想斗争。况且过去是封建社会,女子无德,无后为大。你看这女人不管怎么刁蛮,能给生个一儿半女,延续血脉,那也觉得脸上有光,对得起夫家。过去离婚率不高,娶进门的媳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随便离婚的。王氏不生养,李茂春尽管心里窝着火,从来不跟媳妇发,对王氏疼爱有加,用现在的名词说就是国民好老公。李茂春不说话盯着王氏的肚子看。王夫人这脸,刷的一下红到脖子根,羞涩的低下头,娇滴滴的说“相公,咱们过了这么多年,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不如你把我休了吧!”李茂春腾地站起来,“这是什么话,都老夫老妻了,这你也能说出口,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子才是!”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浓郁的故事氛围中,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表现得一览无遗。佳作推荐阅读,问好作者靳军老师,祝福幸福安康,辉煌依旧。【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靳军        2020-11-02 17:28:35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晚上好!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