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读《生活在树上》有感(随笔)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公众广泛的讨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生僻字词、生僻典故、生僻的表达方式用的较多,但却用得非常恰当,内容深刻,作者文学素养很高;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空洞得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壳子,倒不如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不但不会少了信息量,也使人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对以上两种观点,我认为,辩证地学习和批判,应该是更客观、更公正的态度。
我们在看医生的时候,每每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大夫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往往用非常专业的术语与患者交流:您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压迫……等等,病人连连应声,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而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师却会用最简洁、最平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这让我记起《首席医官》里的曾毅医生与病人交流的场景:您老晚上是不是总侧睡或者……其深入浅出的询问和答复,更利于病患对病情的认知,自然而然,治疗效果也就会更优良。站在写文章的角度来说,其间的道理与医病的道理是一脉相通的。用词用句的生僻,典故和表述方法的生僻,却往往在作者和读者之间造成了障碍。我想,倒不如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我们内心最真诚的思想和情感,反而才是大境界。
——这,是我对这篇高考作文的一个认识。
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既有“下里巴人”,亦需“阳春白雪”。古今中外,通俗歌曲广为传唱,其歌词简练顺口,又不乏风情韵味,就连古代帝王齐宣王也好俗乐,那么对于典雅的音乐是否就可有可无?否然,典雅的音乐往往更能提高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更能给与人们美好的精神享受。前段时间,一首以成语为歌词撰写的歌曲广为流传,连外国友人也可略哼一二,引发了一波波热议。其间就有许多生僻的成语点缀,这不但没有引起大家抵制,反而引发了大家学习古汉语的热情。联系到这篇《生活在树上》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但增加了我们字词库的贮存,其中所提及的一些哲学思想和哲学家,也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索的深度,带给了读者别样的欣喜。这,不正是这篇文章发光发热的地方吗?!
于我而言,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浅薄和不足,使我谦逊,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外国文学深入了解的热情,而又何乐不为呢?
——这,是我对这篇高考作文的另一个认识。
《树上的男爵》这本小说里,在树上,只是脱离了主人公原本拥有的优越条件,而主人公又能在这种奇特、艰难的条件做了许多平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你说它励志也好,你说它刻画人性也好,你把它上升到哲学高度也好,我想,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种认识角度,这,应该也是我们评论这篇高考作文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