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村里首富的故事(小小说)
一村人羡慕死了,穷尽他们一百年的眼光,也没有想到刘昭辉的房子占的竟然是块风水宝地,埋着聚宝盆。
当听说刘昭辉家的那面后墙有家省城的公司愿意用十二万元一年租下来做广告时,整个村里沸腾起来,像炸开了的锅,每张嘴巴一开口就是那个撞大运的刘昭辉怎么的怎么的。 大家想不通,一面墙,怎么就那么赚钱呢? 这家伙真是撞上狗屎运了!谁能想得到呢。
这地方,小山峦一个接一个,只有一条小河,像爬伏的一条蚯蚓,蜿蜒穿村而过,小河两边是田地。村里的人家,大都居住在小河边。这地方除了几丘田,没有别的经济增长资源。村里连一条能走手扶拖拉机的路都没有,因为交通闭塞,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刘昭辉一家是从外地迁来的,他的上辈有一段辛酸史。他记得小时奶奶就和他讲,他的祖辈在江西那边,因为天灾人祸,奶奶带着父亲讨米,流落到了这里。实在不想走了,就央求当时的大队收留娘俩。大队干部也挺同情这对可怜的母子的,答应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安家。但当时村里的人都不愿意这对外来母子与他们为邻,最后商议来商议去,一致决定让他们住到村西头那个山腰的牛栏屋去。牛栏屋,就是队里关牛的地方,一共三间破旧的土砖房子,其中两间关队里的牛,一间堆积杂物。牛栏屋位于西山头半山腰,方圆五里地内没有别的建筑屋,孤僻,幽静。刘昭辉奶奶带着他父亲住进了那个杂物间,平时帮着照看队里的牛,也加入到队里的生产活动中,挣点工分。后来包产到户了,大队变成了村,牛也由集体资产变成了个体家庭的附属,村里以微薄的价格,将这三间破旧不堪的牛栏屋卖给了刘昭辉奶奶。不久有一个外村的姑娘因为迷路走到这里,不慎掉到山涧里昏迷过去了,恰巧刘昭辉父亲在这附近找蘑菇发现了她,把她背回家,母子俩悉心照顾,把姑娘救活了。没想到这竟是一段天作之合的缘分,姑娘很感激母子俩,回家后就托人来说媒。在大家不可思议的议论中,姑娘嫁了过来,住进了仿佛刮一阵风就要被吹倒的牛栏屋。
姑娘嫁了过来,这世界上不久有了一个刘昭辉。
刘昭辉的童年是孤独的,他们一家都是孤独的。因为村里人很少愿意与他一家往来。
刘昭辉成年以后,跟人去外面打工了。天有不测风云,那一年暴雨,山洪惊天动地,一次泥石流毫无预兆地吞筮了那三间土砖屋,等刘昭辉闻讯赶回来时,见到的只有父母和奶奶的遗体。这是刘昭辉人生最悲痛的时刻,他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乡亲们同情他一家的遭遇,但又忌讳他一家的不祥,坚决反对刘昭辉搬到山下来住。刘昭辉只好用在外打工时赚的一点钱买好材料,自己没日没夜挑石挖土,临时在原址搭建了两间土砖屋,算是把家留住了。他孤身一人,倒也无牵挂,将家里那亩责任田以优惠价格托付给了村里一个种粮大户后,自己跑到广东那边打工去了。每年过年的时候,他还是赶回来,去奶奶父母坟上祭奠,然后一个人在屋里静静地过自己的年。
五年前,刘昭辉带回了一个姑娘,还将房子改建成了一栋红砖平房,并按当地风俗举行了一个婚礼,尽管不是很热闹,但还是来了许多人,充满了温馨。从此他不再外出,专心在家种田,夫妻俩在山上养了许多鸡,养了一群羊,日子慢慢滋润起来。
两年前,刘昭辉的儿子已经两岁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来了,有一条高速公路要从村边穿过,而规划线路上,唯一涉及到拆迁补贴的只有刘昭辉的房子。一时村里人心理失衡了,没想到哇没想到,这个他们最看不起眼的位置,竟是是个黄金地带。他们村这个地方是贫困山区,村里人穷怕了,大家做梦都想有飞来之财,可这么一个机会来了,却与他们擦肩而过,实在太嫉恨了。
高速公路很快就修通了,拆了平房的刘昭辉得了一笔补偿,再加上家里的一点积蓄,他在原房子退后十米远的地方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新房。
当时也没有那个意识,只是为了避开高速公路上的噪音,新房子是背对着高速公路建的,把一个面积上一百平方米的背面对着了高速公路,结果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人,是省城一家上市公司的营销人员,他们说刘昭辉的房子背面墙是一个绝佳的广告位置,公司想租赁下来在墙面刷广告,每年给十二万,租三年。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成了那些日子村里最热的话题。
“啧啧,一年十二万,三年就是三十六万呢,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这家伙是撞狗屎运了。唉,当年怎么没想到把房子建到那山腰上去呢。”
因为一面墙,一夜之间,平日大家不放在眼里的刘昭辉,要成为村里的首富了!
也有一些村民气愤不过,认为这便宜不能让刘昭辉一家人独占,就跑到村部去闹,要求刘昭辉一家拿出一半钱出来,分发给村里每户人家。村干部毕竟见识多广,有觉悟,明白村民们这是无理要求,刘昭辉家的事完全合理合法,谁也霸蛮不得,所以耐心劝退了情绪激动的村民。
不久,在村民们眼红的目光中,又来了两个人走进了刘昭辉家。第二天,就听说已经签订协议了。晚上,村主任来到了刘昭辉家。村主任倒是一直关照刘昭辉的,所以刘昭辉一见主任来了,很温暖,赶忙叫老婆泡茶,摆水果。
“广告协议签了?”主任一脸和蔼,笑问。
“签了。”
“费用给了?”
旁边刘昭辉的老婆急于要开口,刘昭辉用眼神制止了她。
“暂时还没。”刘昭辉回了村主任话。
村主任没再问费用的事,而是说:“大侄子呀,你也知道,村里人眼红着呢,有些不好听的议论。但你也不用放在心上,这钱来得正,光明正大,谁也不能怎么样。只是,村里马上要修一条水泥公路了,我们这地方吃亏在交通太落后了,这是件大好事,我看这样吧,这次集资修路,你就稍微多捐一点,也好堵一些人的口”。
“行,叔。我一家都一直受乡亲们的照顾,这恩惠记着呢。我捐两万!” 刘昭辉斩钉截铁地说。
村主任激动地站了起来,握紧了他的手:“好样的!”
村主任原指望他捐个一二千元,就是很大的功德了,没想到这伢子一开口就是两万元——现在村里的许多家庭,一年还赚不到两万呢。
次日,刘昭辉果然跑到村部,捐了两万元。
但还是有村民在背后说风凉话:“就捐这么点呀,广告费一年十二万呢。”
又过了一个星期,来了一帮人,搭起手脚架,开始在刘昭辉家背墙上涂涂抹抹,不久,整个墙面变成一幅青山绿水的画,上面有几行醒目的大字: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下面署名是“县扶贫办宣”。
过来看热闹的人不少,村主任也来了。他走进屋里问刘昭辉:“不是说是一家上市公司吗?怎么变成了县扶贫办的公益广告?”
刘昭辉递了一支烟给村主任:“报告叔,先前确实是一家上市公司来谈过,答应每年给十二万。后来县扶贫办的人也来找我了,所以只和扶贫办签了协议。咱们这地方太落后了,扶贫才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那扶贫办给了多少钱?”
刘昭辉还来不及开口,旁边的老婆忍不住抢过了话头:“叔,说是公益广告,我们没要一分钱呢。我们捐的两万元修路钱,是家里一年的积蓄……”
村主任一听,愣住了,继而心里一阵发烫,眼角湿润。他再也顾不得多说什么,赶紧出门下山往村部赶,他现在唯一想做的,是打开村里的有线广播,向全村人讲一个故事,讲一个关于村里首富的故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