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神话的摇篮——太白山之二(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神话的摇篮——太白山之二(散文)


作者:岁月再现 白丁,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0发表时间:2020-11-10 07:37:33

昏暗的电灯下,床上床下都是人,人住的满满的。被子味道很难闻、说话声、咳嗽声、上下床板的咯吱声、开门闭门声吵的无法入睡。把耳朵塞住,用皮夹克把自己的头捂住觉得自己的味道很好闻,勉强的才似睡不睡地闭上眼。人太乏了,骨头像散了架似的,床太窄小,翻身很不容易。太累了又睡不着,一会儿觉得要起夜,憋的实在受不了,就小心翼翼地下了床,在一堆鞋中找到我的那一对。当我站在门外,风又大又冷,冻的渾身起鸡皮疙瘩,急忙回来,穿上皮夹克。在昏暗的灯光下,沿着去厕所的路标向前走去。站在厠所的山哑口,顺山谷俯望去,睛空的夜晚,能见度很好,一片灯光很亮很明。我按方位看,属于山外灯光,不知道是县城还是汤峪口,看到那灯光一大片,最后确认可能是汤峪吧。我被风一冻一吹,睡意全无,一輩子可能是第一次到大爷海,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到大爷海,看看听听大爷海的夜景夜声也是终生难得和享受。我坐在大爷海边的冰凉的石阶上,大爷海在四五级的山风下,再也没有白天那么平静,借昏暗的院子里的灯光看到大爷海湧起浪花一波接一波地拍打着石岸,西边落水崖处随着浪涌的拍子,有节奏地发出大小不一的水涛声。抬头望见拔仙台刺入夜空,星星很大很亮。在东南方,由亿万颗星组成两束白带的银河,像黑夜里的探照灯非常清昕非常明亮。月低星寒,仿佛伸手都能抓一颗星,仿佛看见月宫嫦娥舒袖的舞姿,仿佛听见天宫美妙的仙音。大爷海的夜晚比你暇想最美的夜晚要好看的多,站三千五百多米的高山上近距离看着夜空,星星也大了,也亮了,在月光的陪衬下,天空都泛着白色,整个夜空,整个宇宙都是星星的!
   觉得才睡下不久,就有几个人起来去拔仙台看日出,也太乏了,迷迷瞪瞪地想在睡一会儿也看日出。等我醒来我同床的俩口,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一晚上都不知道年令大小,光看见一头秀发洒落抌上。宿舍没有几个人了,天光大亮。大爷海又恢复了温柔、光鲜、神秘的一面,风比昨晚小多了,微波漪涟但很冷。用略带冰寒的水洗脸刷牙,感觉很冻。
   在乱石堆中依靠用醒目的红油漆划的箭头向有二百米左右高的拔仙台脚手并用攀登。看来我是最后一个想观日出的人,快到山顶,太阳把远处山峰映的通明,有些男男女女都观日出下山了。虽然说看不到日出,拔仙台非上不可,看到中国科学院,陕西省分院1957成功登顶的石刻,我也感觉自己相当的了不起。
   拔仙台上面风很大,皮夹克根本不防寒,两腿冻的哆嗦,站在拔仙台上,手要抓着石头或者木栅栏,否则,你就会像树叶一样飘在山谷中。刚好有一对年轻俩口,互相依偎互相搀扶地也上来了,才给我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拔仙台是一座石头保垒,那么大的石条怎么垒上去,得用什么工具,用几个人,最高处有两个人高。如果是神仙,一口仙气掂指而起,可这明明是普通百姓干的,吃住拉撒、工具木料、铁瓦砖块,建庙供佛,确实不容易,我觉得人比神更高更大。拾台阶而上,羽毛球场大小的平坦处有庙宇的遗址,庙宇在2017年倒塌,只剩几堆黑色的铁瓦泛着森森的寒光。沿着庙遗址再上几个台阶,就到中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点海拔3767米一一拔仙台了。站在拔仙台上,眼宽四望,好像拔仙台是个中心,四周八下群山都围着拔仙台在转。俗话讲,站在这山看那山高,确实是这样,感觉南面的武功山,佛坪梁,还有螯山梁都比拔仙台高。站在拔仙台上,蓝天像倒置的绿色草原,白云更像草原的骏马在赛跑。站在这里,我觉得我很高很了不起,群山众岭都在我眼下脚下,我感觉我都成神仙了,都能呼风唤雨了,因为是站在中国的龙脉、中国的父亲山上最高点!天地都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作一首顺口溜也罢诗也罢述发我此刻的感慨:
   东出昆仑唯我尊,俯视五岳如子孙。
   北方寒雪南方雨,长江黄河指间分。
   拔仙台上风云急,伸手能摘月和星。
   冰斗遗泊珍珠串,千山竞秀万山景!
   一部(封神演义)将中国的神话推到了最高峰,以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为首的正义之神和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旁门左道魔仙在西太白一一鳌山,和东太白一一拔仙台之间几百里长的跑马梁进行了诛仙阵、万仙阵等几场神魔大战。杀的日月无光,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红色的血带着森森白骨顺山谷而下,白骨成了几十里的石海,鲜血染红了水,染紅了河。所以这条谷有一个特殊的名子叫红河谷,山谷中淌出的水叫红河水。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天道战胜了邪道。姜子牙受天界委托,在中华的龙骨上为了整顿仙界秩序,他在拔仙台上,在雷神殿坐在铁掎子上,提着净神鞭,念着封神榜,分封了365位正神。尽管他给自己封了个小小的醋坛神,但他是站在中华父亲的肩膀上,站在中华龙脊上给诸位封神,所以他是神上之神。他神话了太白山,神话了中华民族。从此,神仙们才有了仙籍,有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从太白山父亲的怀抱里,出了金锁关,走过了鬼洼和神洼,从神仙岭上下来,出了黑虎关走出了太白山,在清湫人类遗址拜别了下院太白庙,走出了眉县,奔向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奔向中华大地。相约在这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走进千家万户,享受自由与真实,走向中华神仙的文化源头。
  
   在拔仙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遗址。要是雷神殿还在,铁椅子说不定还在,坐在上面当当姜子牙,过一把封神瘾,不是没有不可能。站在拔仙台南侧俯瞰山下,有一池像笏板似的湖水,很蓝很清,倒映着蓝天,白云像草原上的羊群在游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搞清三爷海和二爷海在何处,是不是二爷海?偌大空旷的山谷看不到人,回望自大文公庙的山路上,三三两两的朝山的人都有几拨。在我来回看景的几十分钟,再看那山谷有一个红点子出现,仔细看是一个姑娘穿的红羽绒服飘着秀发,连同一个小伙子向八仙台下方的湖水走去。只要有人去,那我也敢去。可在上面找不到路,向下望去,大大小小的灰白色有棱有角的石头直泻池边。也就三四百米远。仔细一看,虽然坡陡,下去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一个人旅行真好,不用同人商量,说走就走。虽然说上了年纪,脚腿还算利索,连颠带跳带蹦一会儿能下近百米。想法太简单,问题还是来了,有些大石头挡住,站在上面下不去,绕旁边吧,危险不说,看不到下一步该怎么走?直通山下池底几乎都是这样,不去了,返回拔仙台吧,一看好家伙,成百米的大石悬在头顶,太恐怖了。喘了几口气,心跳的很厉害,坐在石头上喝了几口水。怎么办,直下不可能,重上拔仙台再爬那么陡那么高的山也不可能。唯一只能绕道顺半山腰斜下,只要能到在斜下前方三二百米远,有长了很多草的缓半坡,就能走到穿红羽绒服走过的小路上。山石由大小不一的一个支一个直通山顶,大石有比房子还大,最小的有蓝球大。稍有不慎使山石脱落,那巨石滑坡的后果我很清楚。本人失踪,无人知晓,手机也无信号,何方寻找!我找准可能前行的路线,试探性地踩每一块石头,憋着气每走一步都万分小心,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具大的身心。稍为听见一点响动,紧张地心都能从嘴里喷出。上望山石像狮口虎口狼口,呲着白森森的牙齿,伸着滴着涎水的红舌头,随时都会向我吞来。在这只有二三百米恐怖的,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山石缝中我脚手并用,连爬带摸走了起码近一个钟头。坐在长有草的缓半坡上,确实有种死后余生的感觉,躺在一块石头上,闭上眼感觉人像从地狱中走出来,今天终于躲过一场我一生最危险的劫难。上望苍天,下望土地,站在踏实的土地上人才有安全感。忽然,一棵像蒜苗的绿叶在距我二米视线,在山风中在草丛中晃动着,我走向前伏下身详细观察,我知道,它就是(手儿参),是参类中的极品。我用手抠,上面是松软的腐殖土,嫩白骄柔的根茎从下面坚硬的碎石碎沙中伸出,看过有关挖参人的书我知道,挖参人用红绳将茎叶拴住,然后烧香叩拜才可动挖。可我什么都没带,弄不好,又会重演参孩逃到长白山的故事:
   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发现了白白胖胖的人参娃娃,就做了个漂亮的肚兜穿在人参娃娃身上,人参娃娃东蹦西跳,非常高兴。药王也非常疼爱,好吃的好喝的给人参娃娃留着,人参娃娃也非常爱药王,一口一个爷爷,叫的甜甜蜜蜜。给爷爷端水,给爷爷拿凳了,躺在爷爷怀里抚摸爷爷的胡子,给爷爷跳舞唱山歌,是药王爷爷的开心果。
   一天,爷爷要出远门,嘱托何首乌和风尾七照料人参娃娃。结果贪玩的人参娃娃趁两人睡着,偷偷溜出门,下了太白山,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走到长白山。一看这山虽然没有太白山高,但一望无际的白桦林,松树林,也还有天池,到处都是绿色的田野,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他高兴极了,玩的太阳归窝,鸟儿归巢,玩得他不知道回家啦。
   药王回家不见了人参娃娃,白头翁向他说,看见人参娃娃沿着渭河朝东去了。药王叫白头翁领路,带上青龙筋,黑虎七,金钱草四个人把人参娃娃找回来,一再叮咛别伤着。四个人一直朝东走到长白山,他们看见玩累了的人参娃娃在一棵白桦树下铺着乌拉草正在睡觉。他们让人参娃娃回太白山,可人参娃娃就是不愿意回来,无奈,青龙筋把人参娃娃双手绑上,拖着人参娃娃回太白山。几个人拖着人参娃娃走了十天半月,回头一看,只剩下人参娃娃一双白白胖胖的小手。药王伤心落泪就将人参娃娃的手埋在太白山上。不久,坟头上冒出了绿芽,不久,长出了枝叶,就是现在太白特产(手儿参),说来也怪,东北长白山的人参有头有身有腿有胳膊就是没有手。
   我不无遗憾的将腐殖土重新培在根茎上,自己又没有经验,万一再让(手儿参)逃到东北,那我们太白山就差(手儿参)特产了。穿红羽绒服两口都从二爷海返回三爷海的高石坎上,我才走到小路上。看到山路上人迹活动遗留的烟盒,火腿肠的包装纸我感到很亲切。
   我躺在二爷海岸边的石头上,仰望白云向拔仙台飘去,才真正感到大自然的壮观,大自然的伟大。人类也像兽类,鸟类,植物类都是大自然的附着物。一旦大自然巨烈变迁,附着物都会成为一缕青烟,一粒灰尘。有了大自然,我们才能生存,离开大自然,我们什么也不是。大自然是我们的父亲母亲,我们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会有温暖,才会有家,才会有爱。所以我们要像爱我们的亲人那样爱我们的大自然。
   二爷海,海拔3450米。没有大爷海大,清砌见底,水很冰凉,一座典型的冰浊湖,形状如一朝笏。庙宇己经荡然无存,只有一堆铁瓦和扶风乡绅在清朝时期捐的一口钟在那里,上面清晰地铸着年号,和捐助人的姓名。因我一个人对手机程序不懂无法给自己拍照,只能给钟留影。
   当我准备原路返回时,从下面山谷上来一个小伙子,背着很大一个包,見到我很奇怪,怎么你一个人朝山,背这么小的包。当我告诉他我从对面拔仙台下来时,他不相信,仰头望了望拔仙台。问到,就从那山崖石头堆下来的,你真不要命了,并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告诉他沿着小路翻过山梁到拔仙台,然后下到大爷海,那边人很多。他也告诉我他有个伴,咋晚他们在玉皇池边上的凌霄殿睡了一晚上,同伴他太累了,我就先上来了。玉皇池不太远,向前走一段就看见了,但要下百十米的山崖。我们互相站在有二爷海标志的山石上拍了照。
  
   当我出现在玉皇池边时,把从凌霄殿出来的那个同伴吓了一跳。他很憔悴,背了个大行李包,当我们互相介绍了情况后,他很高兴,因为我返回的路线正是他要去的路线,而且是他最后冲刺的路线。他用手指了指远处满山遍野都是树的一个山口,说那是南天门,再往下就是老君殿,没啥意思。我看了看时间不容许,就进凌霄宝殿拜了拜玉帝和王母娘娘及诸位神仙。塑像没有真人大,披的黄凌绸缎落满灰尘,面容慈祥,表情生动。就是在这三十三层的天界里,商量仙界大事,了却仙界的恩怨,委派仙界神仙的职位。玉帝圣旨王母金口都是仙界至高无上的命令,天堂地狱就是一句话的事。在王母娘娘的盛宴上,神仙们能吃到天宫佳肴,能喝到玉皇池的琼浆玉液、是何等的荣耀。从这里发出的一切指令,错的对的都是无条件要执行的,没有那路神仙敢有异言。包括什么太上老君四海龙王,八仙道人,山神土地,当然还有姜子牙。凌霄宝殿戒备森严,重兵守护,它前有南天门,老君殿,后有二爷元始天尊,三爷通天教主及十二弟子,和八仙道人。看来玉皇俩口和历代怯懦的帝王一样胆子太小,本事不大需要人前拱后卫。所以凌霄殿固若金汤,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孙猴子敢天闹天宫,别的神仙想都不敢想。
   这是我在深山见到最好的一座古庙,也像快倒了似的,山墙用几根木头撑住,门窗早己没有了颜色的涂盖,都是木头本色。因条件限制也没有住持,也就无法修缮。具那同伴听人讲,住持前一段坐化,升羽仙界。不知这三十三重天之上的摇摇欲坠宝殿,在一天有四季、狂风暴雨、冰天雪地能立世几年。

共 84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语言朴实无华,描摹绘声绘色,行文流畅自如。抬头望及拔仙台,遥遥白云之上,那是神圣的地方,那是神仙的地方。神仙岭,一头牵着仙界,一头牵着人间,总是那么令人向而往之。坐在紅桦坪天下第一索道的厢笼里,我真正体验到神仙的滋味,像观音菩萨坐在莲花云朵上,用扬柳枝向人间洒下吉祥如意。像孙悟空驾着筋斗云飞往西天,更像猪八戒踏流星云扛钉钯赶往高老庄。云在我脚下,山在我脚下,树木在我脚下,七仙女陪在我身边,我成神仙了,一直朝三十三重天驾云而去。站在苏东坡祭拜太白山乞雨的拜仙台上,上望蓝天,下视云海,山尖像海岛,云围在四周。如海浪一波连一波,一浪高过一浪。拜仙台三面悬空,四周山头时隐时现,不是仙境犹如仙境!举目俯视,神仙岭、救苦岭、瘦鱼儿岭、二仙石,隐在云海里什么也看不见。岁月变迁,今非昔比,那时如有天下索道,神仙也不会走那充满危险的鸟道。神仙是人的化身,路再难走,总比掉落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强得多。杜鹃花开在石缝里,满山坡,多鲜艳。真佩服白牡丹把美丽洒向仙界人间,多亏七仙女极力挽留,才把美丽留在了太白山,留在人间,香气馥郁,千古流芳。大爷海,海拔3590米,三面环山,没有树木和草丛,都是灰白色的山石环饶湖水,湖水清亮干净,在夕阳下映着晚霞。如麻雀大的净水鸟在浅水处,或在水中的石头上跳来跃去,在啄水中的浮游生物,净水鸟不怕人,在人们中间跃来蹦去。它本身就是人变的,见到人感觉很亲切。举目俯视,神仙岭、救苦岭、瘦鱼儿岭、二仙石,隐在云海里什么也看不见。岁月变迁,今非昔比,那时如有天下索道,神仙也不会走那充满危险的鸟道。神仙是人的化身,路再难走,总比掉落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强得多。杜鹃花开在石缝里,满山坡,多鲜艳。真佩服白牡丹把美丽洒向仙界人间,多亏七仙女极力挽留,才把美丽留在了太白山,留在人间,香气馥郁,语言朴实无华,描写细腻生动,情感充盈饱满,文脉严谨缜密。拾台阶而上,羽毛球场大小的平坦处有庙宇的遗址,庙宇在2017年倒塌,只剩几堆黑色的铁瓦泛着森森的寒光。沿着庙遗址再上几个台阶,就到中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点海拔3767米一一拔仙台了。站在拔仙台上,眼宽四望,好像拔仙台是个中心,四周八下群山都围着拔仙台在转。俗话讲,站在这山看那山高,确实是这样,感觉南面的武功山,佛坪梁,还有螯山梁都比拔仙台高。站在拔仙台上,蓝天像倒置的绿色草原,白云更像草原的骏马在赛跑。站在这里,我觉得我很高很了不起,群山众岭都在我眼下脚下,我感觉我都成神仙了,都能呼风唤雨了,因为是站在中国的龙脉、中国的父亲山上最高点!天地都在举手投足之间!东出昆仑唯我尊,俯视五岳如子孙。北方寒雪南方雨,长江黄河指间分。拔仙台上风云急,伸手能摘月和星。冰斗遗泊珍珠串,千山竞秀万山景!太白傲雄五岳顶,似幻似真神仙境。拔仙台上名禄空,三海圣水净心灵!太白山的神奇、雄浑尽显其中,虚实相间,夹叙夹议,意趣盎然,如临其境。佳作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佳作连连。【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岁月再现        2020-11-10 09:40:15
  谢谢编辑李林科老师对本文的抬爱。站在拔仙台,看见大爷海及几个明镜似的湫池,蓝天白云,感觉人生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应该敬大自然这尊至高无上的大神。
2 楼        文友:李会芳        2020-11-10 22:14:07
  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叙述登太白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闻。用神话故事增加太白山的神奇、神秘、传神的色彩,是一篇趣味佳作、传奇佳作,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楼        文友:飘零        2020-11-10 22:26:30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细腻的文笔,详细的叙述了游太白山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神地!语言自然流畅!功底较深厚!问好作者!欢迎投稿!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