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摆渡·冬】叠字之美(随笔)

编辑推荐 【摆渡·冬】叠字之美(随笔)


作者:梅楚酒 布衣,49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1发表时间:2020-11-12 01:33:40

【摆渡·冬】叠字之美(随笔) 一、诗词曲叠字
   叠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又被称为“复言”或是“重言”,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叠字的运用可追溯到《诗经》,《诗经》中有两百多篇诗歌都运用了叠字手法,而中国古代女诗人易安居士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叠音绝唱”,她的《声声慢》一连九对叠字,使得感情充沛、语句柔美。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尽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曾如此概括叠字之用,由此可见,叠字在摹状、表情、造境、拟声中均有独特作用。顾炎武有“诗用叠字最难”的感叹。诗词中用叠字能尽显音乐美、协调美、情感美,这些叠字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所以运用叠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亦是不可多得的文章创作素材或是文章写作手法借鉴。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自有其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诗经》在叠字运用上有惊人的表现力,不止一本专著谈到,《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便有两百多篇均用叠字,例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句子都曾被历代评论家称许,击节赞赏。《诗经》中灼灼、依依、喈喈、漉漉、喓喓等,简单的两字相叠,却把客观事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具现。
   而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运用叠字的更是有十三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中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和纤纤,从色彩、意态、女子风采、女子临窗眺望的姿容仪态、美丽容貌、素手之美这几个方面写出女子绰约,春草茂盛,生机勃勃。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维”。天然去雕饰的美在诗中隐约显现,自然妥帖,删繁就简。另有《迢迢牵牛星》也为人所熟知,亦是叠字运用极多的一首诗,迢迢、皎皎等,既有场景之美,亦有形态之美,令人深陷。
   随着诗歌不断规范化以后,格律严整、字数有限,在叠字运用上便增加了难度,但用得极是妥帖的也不少。如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历显汉阳树木清晰透彻、尽在眼底,萋萋显鹦鹉洲芳草碧碧、浓茂葱茏,叠字的运用使得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眼前,意境高远。而唐代诗人“水田飞白鹭,夏目木黄鹂”则显得有些索然无味,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则用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的每一句前叠两字,增色不少,“漠漠”勾勒出江南水田的广阔无垠,“阴阴”彰显树木的浓密幽暗,使得诗句形神具备,绰约多姿,引人想象,叶梦得评价:“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以自见其妙。”由此可见,叠字之美,在于诗句里合适的运用。杜甫也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萧萧显落叶之悲,滚滚显江水气势蓬勃,短短四字,使得诗句平添气势、充满感情。由此观之,写诗时运用叠字必不可少,虽用但不滥用,虽少但胜长言,一词一句之间,尽显其貌。
   欧阳修称词为“聊佐清欢,敢陈薄技”的谑浪游戏,自苏轼改变传统词的娱宾遣兴功用后,词成为正统文学,也如诗一般寄情寓情,抒发志向理想。词的叠字运用与诗相比则更为简单,从平仄上来说,词多为双声,叠字简单;从字数上讲,词比诗的字数多,并且每句不求字数相等,平则相对,受格律限制更小,因而词的更为常见,却又更为曼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在词《声声慢》中所运用叠字的词句,一句七叠,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有致、声韵谐和,情感低沉婉转。欧阳修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中,连用三叠“深”字,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更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为人所称赞。这个“深”,是疑问,亦是回答,在庭院深之处,深深是庭院,深深庭院深几何?这显然值得思考。所以在叠字中掩埋了问题,后续欧阳修才能回答得流畅生动。
   元代乔吉在《天净沙·即事》一曲,“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简短二十八字十四叠,通篇叠字,却不显冗长陈旧,反而在描写女子美貌和爱情圆满中音韵优美,恰到好处。曲中名词、形容词、动词交相重叠,将春景写得绚丽多彩,将少女写得娇憨动人。这里不需要多余的赘述,简简单单的词性交叠,便能表达万种情思。在元曲四大家的光芒之下,我们或许熟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系列名词的组合,成就了一曲《天净沙》的萧瑟、破败,却往往忽略了元代曲作家乔吉,他用一曲《天净沙》,带着春的悸动,从头至尾运用叠字,带着读者走向景美情美人美的风光里。
   读起它来,恍惚想起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里有这样一句:“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昏昏二字,叠字摹状,甚是贴合。今人作古韵,已是不在少数,而如若能在合适位置运用叠字,则使得诗词或是曲在声韵以及意境上都能更上一层楼,这岂非更加舒适。我们在敬仰古代文化的同时,更应当分析技巧,运用叠字,把其功用发挥到现代写作中,而不是只敬仰,不运用。
  
   二、散文现代诗叠字
   和诗词创作运用叠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散文。朱自清在散文里常常运用叠字,把句子中的感情都融进叠字里。既增强了韵律感,又强调了风景之美、感情之深。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从头至尾均能见叠字运用,耳熟能详的《荷塘月色》,动人心弦的《春》,抑或是充满风月旖旎情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有许多散文作品,都在运用叠字。朱自清众多散文作品里,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荷塘月色》,如今回头去读,不仅能够发现其语言之美,更能够窥见其间叠字的反复运用,譬如荷塘,朱自清在文中连用曲曲和折折两个叠词,既把荷塘的形状描摹出来,更增添了些不规则画面,如此读来,也韵味颇丰,而且叶子会“密密”的挨着,密密二字,便表达出荷叶之多。而我们所认为像伞一样的荷叶,在作者眼里是“亭亭”如舞女的裙,亭亭二字,更为荷叶增添了几分婀娜高贵。甚至还有荷香“缕缕”、流水脉脉、青雾薄“薄薄”等,都在散文里真实可人,却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散文的语言美和声韵美增色不少。
   俞平伯创作风格显然也与朱自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和朱自清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在其间有着叠字运用,形容秦淮河风景旖旎、情思悠然。“怦怦”心声、“恻恻”情怀、“小小”艇子、“浅浅”的醉、“空空”的惆怅、“嚷嚷”的弦吹声,这样一些风物,用小小、嚷嚷叠用,心绪用浅浅、空空、恻恻来勾勒,总归最后都带着些旖旎和阑珊。简单两个例子,便能观察到,叠字叠词运用在散文里,无端给文章增添了美感以及节奏感,层层叠叠在其间,精准形象地描绘出想要描摹的风物,这是一种提升,亦是一种散文的归宿。
   徐志摩早期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连用三个叠字“轻轻”,道出内心无限依恋、难舍难分之情;言出心中柔软绵延、挥之不去的惆怅之情,感人心扉。《再别康桥》里,没有陌生或生僻字词,只需要轻轻地、轻轻地,便表达出无尽留恋和缠绵之味。
   叠字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起到“状无穷之物,达不尽之意”的作用。汪国真在诗歌《剪不断的情愫》里就有“丝丝缕缕”的情愫,这样的形容使得这份无可感知的情愫具体化、绵密化。海子在《夜》里也有夜“黑漆漆”、鱼群“悄悄”,有动作的刻画,亦有颜色的描摹。木心也在诗里用“诚诚”、“恳恳”、“恍恍惚惚”、“盈盈”、“璀璀璨璨”这样叠用的词,有着许多不可说的意味。
   诸如此类,众多诗词里,散文里,诗歌里,都有着叠字的运用,这些叠字,拟声、拟形、拟色、拟味等,为作品中一些无可感知的事物载体,给静态事物加上动作,给植物生机。
   在写作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叠字叠词,让作品语言更加优美,或者让许多事物具体化动态化,这似乎并不是一件难的事情。我们需要新的立意,但同时也还需要旧的手法,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开启和文字有关的另一次旅程。
   (原创首发)

共 3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不错的一篇理论文,作者用例证来给我们讲解叠字之美。从诗经开始,先民们就用自己朴实的语言,歌颂美好的生活,为什么文学作品一而在再而三的强调文字里所要表达的寓意,因为那才是作品能留传下来的价值。今天说点和这个文无关也有关的事吧。我一直认为,作者的作品映射出来的东西肯定和自身有关。这就像西方《新旧约全书》上极具哲思的一句话:“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新约》路加福音:六章45节。一部作品的成功,并不全是文字的优美,它更应该具备的是情感上的东西,是人的精神的赋予,才能使文字鲜活起来。纵观历史,无论诗经,或者先秦散文,到汉赋,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明清小说,到现在更多维的多体裁写作,里面都不乏叠字之妙。其实一些用在文章里的叠词,亦或叠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这就看写作者怎么去理解看待。作品里,特别是叠字,简单而曼妙,画面感特别强。正是这种浓厚的气息,才使作品更加有韵味。这篇作品大部分人都应该了解一下。汉语语言要打破,它必须是建立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文化底蕴上,任何体裁的书写才能立得住。今天作者带来的这篇作品,极具示范意义。前天我们的编辑部讨论韵律等问题,编辑都让作者写一篇理论文,大家学习,才有了这部作品。很欣赏这《叠字之美》,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赵淑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1-12 01:36:15
  成熟老辣。不矫情。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0-11-12 07:53:04
  众横古今,信手拈来,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学习
3 楼        文友:刘艾玲        2020-11-12 18:52:47
  读了,简直拜服!真是文化功底身后啊!
   拜读佳作,受益多多(来个叠字),嘿嘿!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