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忆】故乡的窑洞(散文)

精品 【柳岸•忆】故乡的窑洞(散文)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57发表时间:2020-11-12 15:34:50

故乡多窑洞,尤其于散落在大山肋骨与大山脚趾间的村庄里,一排排、一孔孔,或稀稀疏疏,或密密麻麻,或高高低低的,横在沟壑山梁之间。
   她们是大山的守护者,也是大山的哺育者。
   走在黄土高原,不管你是从哪里走来,从东还是从西,窑洞总能给你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也无论是通往大山深处,还是临近溪水之处,窑洞总像精灵一样,抖落在人类的栖息地上。倘若要是站立在远处眺望,你可能看不出她的精致,你也感受不到她的温暖,可当你走近窑洞,你就会发现她能给你一份难得的安谧感和亲切感。
   我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伟大,是她让我们在荒凉的人世间住上了温暖的巢穴,从而躲避开了严寒酷暑。众所周知,窑洞的特性是冬暖夏凉,这种居住方式正好与当下的生态环境完美契合,这样一来也就博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当然了,这都是与窑洞共处很久的人才能有的感觉,可事实上,窑洞正慢慢地被人所遗忘。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窑洞,尤其是喜欢窑洞所组成的村庄,既详和又平静,我也喜欢居住在窑洞里的人家,丝毫没有城市的那种世俗气。
   生于村庄,触摸最多的是窑洞。从这家走出,又从那家进去,离不开的是窑洞的身影。对于村庄而言,窑洞是组成村庄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组成故乡必不可少的建筑物。窑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村庄有窑洞,故乡才有向天而起的炊烟,才有人间温馨的烟火气息。
   我的村庄就是用窑洞连缀而成的,河流两岸、大山脚下,堆砌的密密麻麻,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挤满了整个村庄。
   这些背枕大山的窑洞给村庄带来了生息,也给村庄带来了欢笑。
   摊开历史的卷轴,我们可以发现,窑洞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大西北沿着黄河一路走来,我们能够见识到多种多样的窑洞样式。那些镶嵌于群山万壑之间的窑洞,像一个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饱受了历史变迁的沧桑。在河西走廊、河套平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都有不同窑洞的样貌。无论是哪种窑洞,她都是黄土高原地带一种独有的居住方式,或以山为穴,或以地为穴。这是种比较久远的窑居方式,她可以追溯到很远。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付出,最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出了如此伟大的奇迹般的建筑物。千百万年来,她一直为住在窑洞里的人遮风挡雨,抵御天灾。及至而今,我们仍能在窑洞里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
   当然了,对窑洞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以至至今,我对故乡的窑洞都充满无限的亲切感。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出生在窑洞里,就连我的童年也是始于窑洞。从小到大,我都喜欢窑洞,更喜欢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纯朴的窑洞人家。我知道,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还生活着像我们这样数以万计的窑洞人家。
   言及故乡的窑洞,不知该如何启齿,至始至终我都对她心存感恩,我是在她的庇佑下得以茁壮成长。在不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她珍藏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但她也让我泪流满面过。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人家,试想谁没有黯然神伤过。曾经我就被人提问过关于故乡的窑洞的居住方式,未能想到的是,迎来的是一阵阵嗤之以鼻的嘲讽和讥笑。作为一个与生俱来就与窑洞相依相伴的我来说,我是决计不可能去贬低窑洞,反而是要去更加的赞美。也许在外人眼里,窑洞就是一种落后的象征,也是一种贫穷的象征。但于我们而言,窑洞却是我们最为富有的财富。家里有几孔窑洞,生活就会过就不慌不忙。
   说起窑洞,南方人可能比较生疏,居住在平原地带的北方人也可能不大熟悉。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可能只有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人对她才能有的一种别样的情愫。这种情愫融合了对窑洞的种种热爱,她就像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胎记一样,时时刻刻都印在身上。或许,当我们与窑洞彼此亲近时可能感到不到这种心情,可一旦离开久了,她就会像乡愁一样侵袭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有种魂不守舍之感。殊不知,故乡的窑洞承载了我们对故乡的依恋,寄托了对故乡的哀思。
  
   正因如此,我常常觉得,我与故乡的窑洞近在咫尺,却又天涯远隔。明明能够在我的记忆里不断地闪现,却始终无法触摸到她。故乡的窑洞最终成为了我常态化的回忆,一日日、一季季、一年年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现在我的瘦笔之下。
   离开村庄的这些年,与窑洞渐渐有了隔阂。久不归乡,我太渴望见到故乡的窑洞,像渴望见到久别的心上人一样。我似乎忘记了那片窑洞人家升起来的炊烟,忘记了那片窑洞人家流露出来的音容笑貌。
   但我永远记得村庄里那河流两岸的窑洞。
   近几年归乡,让我顿失喜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脱贫了,还是都富裕了,村庄里的窑洞渐渐失去了往日美好生活的气息。一圪堎上,只有零星的几孔窑洞尚还在生活的面前苟延残喘着。
   回到村庄,站立在黄土地上放眼望去,大山依旧巍巍,故乡的窑洞却不复从前。以前住人的窑洞渐渐都空置了,一排排、一孔孔的没有了向天而起的炊烟。窑洞里见到的人,或已叫不出了名字,或已是正在渐渐融入黄土地。
   我想窑洞可能慢慢地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正接受着新建筑的抨击。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窑洞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沉落,以至于消失殆尽。我想真要是到了那时,我可能是喜极而泣,或是欲哭无泪。
   所幸的是,我现在还能回到村庄,还能看到故乡那挂在大山深处的窑洞。我们依然像旧识一样,在故乡的黄土地上握手微笑。
   要是说起来,我与窑洞的结缘是在三十年前。
   时光追溯到三十年前,我就出生于一个低矮而又昏暗的土坯窑洞里。很少见到光,也很少见到人。我牙牙学语的时候,不知道在那里碰了多少次。那时候,父母亲还没有和祖父母分开家,两家人各挤在一个狭窄的窑洞里过光景。打我记事起,睁开眼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刷着白粉的窑洞,依稀记得靠近锅灶的窑壁上被烟雾熏的有点泛黄。我在那孔低矮狭窄的窑洞内足足生活了好几年,之后父亲才把家搬在了大山的臂膀下。他在河流右岸碹了两孔窑洞,砖面石墙。就是在那里,我又有了妹妹;也是在那里度过了我们最美好的童年生活。
   长大以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与故乡的窑洞变得生疏起来。走在眼前,没有了往日的亲昵。久不归去,或许早已失去了童年时的那种热爱。这些年生活在异乡,我常念想着故乡的窑洞,母亲在我的面前也常常提及,她也对窑洞有种割舍不断的念想。但对父亲而言,他就显得不这般了。父亲对窑洞的感情,定比我们都深,从土坯窑洞到砖窑他必然是亲历者,虽然他嘴上不言,但心里肯定比我和母亲都对窑洞更加的念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父亲的眼神中看到过他心之念想着的故乡和故乡的窑洞。
   对于从窑洞人家成长起来的人,对窑洞有一种特别的怀念。窑洞不当当是我们用来栖息的家园,还是我们爱的港湾。我的父母在窑洞里给了我们生命,把最温暖的爱全部倾注于我们的身上。在窑洞里我们一同走过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一同度过了生活中的坎坎坷坷。
   我钟爱故乡的窑洞,每逢归家都要去亲手抚摸她,一遍遍地就像母亲抚摸我们一样。在生命中,窑洞更像我们的至亲一般,值得我们永久的去呵护和陪伴。每至年底,父母亲总是要提前归去把窑洞精心地收拾一番,或许在他们的眼里窑洞也和我们一样也是他们的孩子,也需要给予爱。
   窑洞与村庄的生命是血脉相连的,我出生在窑洞里,是窑洞给了我生命的保障。我很庆幸能够在窑洞里接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故乡的窑洞留给我永不磨灭的记忆。每当记忆从脑海中跋涉而来,总会对我掀起一阵阵的离愁。我经常在冬日的漫长时光中回想起在窑洞里围炉夜话的场景,那将是定格在人生记忆里的一朵盛开的花,有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的岁月,有我们不离不弃的窑洞。
   时过境迁,许多年后,我仿佛看见衰老后的我站立村庄里,站立在故乡的窑洞前在挥手告别。我知道,故乡的窑洞让我喜忧参半,但她一度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支撑点,在精神上给予我最大的欢乐。

共 31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对家乡窑洞的情怀。故乡的窑洞,一排排、一孔孔,或稀稀疏疏,或密密麻麻,或高高低低的,横在沟壑山梁之间。虽然他没有城市的楼房漂亮,却给了山里人温暖感,窑洞组成了山村,才让山村有了人间烟火气息,给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欢乐,窑洞是历史的见证者,它饱经风霜,给黄土高原的山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居住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窑洞也伴随着我长大,因为出生在窑洞,成长在窑洞,我也倍加喜爱窑洞。那些被人嗤笑的窑洞却是我精神世界里一笔宝贵财富,这种情愫时刻印在我的身上,无论走多远,都难以割舍,窑洞承载了我们对故乡的依托,寄托了对故乡的哀思。如今,回到家乡,看着渐渐消失的窑洞,想起自己在窑洞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同样在想念窑洞的还有父母,他们对伴随着走过一生的窑洞倍加想念,每到年底,父母亲总是要提前归去把窑洞精心地收拾一番,在他们的眼里窑洞也是他们的孩子,也需要给予爱。窑洞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支撑点,在精神上给予我最大的欢乐。散文语言真挚,感怀岁月,回忆往昔,借物抒情,抒发情愫,情节生动,情、事、理交汇,给人遐想,令人回味,产生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1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12 15:36:13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秋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12 15:37:27
  故乡的窑洞,是游子对故乡扯不断的心中情怀!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12 15:38:05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乡音        2020-11-12 21:51:18
  梁衡先生有一篇文章也是写窑洞,不过他写的是革命的窑洞,窑洞里的思考,对中国革命走向何方的思考。也可以说,窑洞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5 楼        文友:乡音        2020-11-12 21:54:59
  路遥的窑洞、李準的窑洞、陈忠实的窑洞......窑洞里有太多的故事,穿越时空在流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