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祭火》里的故乡情结(随笔)

编辑推荐 【回归】《祭火》里的故乡情结(随笔) ——孙佑人小说读后感


作者:心路 布衣,3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3发表时间:2020-11-13 16:57:50

【回归】《祭火》里的故乡情结(随笔)
   故乡是我们的生源地,它像母亲哺育小鸟一样精心哺育我们长大,待羽翼丰满之后又将我们无私放飞,去广阔天际里翱翔,让其成就自己彩色的梦想。
   外面的世界很缤纷,我们沉溺其中常忘了回家的路。但当我们在外受到委屈深感困惑时,回头才发现真正能够包容,解开我们心结并给予我们力量的却只有——故乡。
   “正是在这样的不见来日的心态下,我连续欣赏着好几年的社火这种活动,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群人面对生活生命的一种态度……我感到我被他们所感动。”一种来自故乡的巨大精神动力,驱使一部称之为《祭火》的小说酝酿而生。
   《祭火》终于面世了!当文友孙佑人告知我这一消息时,和他一样,我的心里异常欣喜。我知道,《祭火》从酝酿到写作再到出版,历经了十月怀胎般的艰难过程,终于迎来了今日的一朝分娩。个中滋味,我想每位做过母亲的人都深有体会。无论这个“孩子”将来在世上的命运如何,对于生产它的母亲,都将是有意义的。何况,“他”还是一位青涩的九零后母亲。单勇气就令人十分钦佩了。
   我是带着虔诚之心读《祭火》的。读着读着,似乎闻到了《白鹿原》的味道。那语言,那腔调,那氛围是那么的相似,那么的熟悉。好似一位老者在不急不缓地讲述着经年的故事。
   《祭火》是一部以家乡渭北高原民俗——“社火”为线索,以蒲城焦镇为背景而书写的,描写秦人秦韵、民间民俗、百味人生的中篇小说。小说里处处散发着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读来感觉十分亲切。特别是那一声声地地道道的乡音浸润:“好我的叔里……等方言口语”,仿佛自己已然置身于那个曾经熟悉的场景,正在感受着故乡那浓浓的蜜意。
   家乡是我们的成长地,长大后的人们或迫于生活或因长久居住在此而心生厌倦,大都会产生离开家乡去遨游远方的愿望,多年以后,当你再次重新回到家乡的时候,你一定会万分感慨,感念那曾经流逝的岁月,感念那抔被黄土滋润过的灵魂,感念那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感念那家乡传统民俗给予我们的精神给养。让我们在现实的平淡生活中悟百味人生。
   作者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审视着他身边的各色人群,用文学的载体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以饱满、鲜明的个性渐次出场。因为真实,所以他们性格上的瑕疵比比皆是,也正因如此,才凸显出完美中的缺憾美这一人生定律!同时他又以自己理想的生活愿望塑造着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赋予作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一个新青年的思维,勾画出一群活泼、有思想、有担当、敢于创新、敢于追求的青年大学生形象。表达了他们新一代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焦晓萍与秦少恒、吕文涛和刘佩妮两对人的爱情故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文中的秦富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干部活化石。他老道、虚伪,看似亲民尊老,很有干部担当,实则都是表象。他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领导位子和政治前途。他只所以愿意执行一些国家的利民政策及好的建议:比如发放救济物与采纳其子秦少恒的清理垃圾等建议,都是在为自己树立群众威信而非真正为民的意愿;他借用吕东明之手暗中动用非法排他行为,以达到秦镇村在耍社火中一枝独秀的目的。可谓良心用苦!在筹备社火过程中,秦富民精心谋划,合理安排各个场面,主张老退新上,以新青年为主力,准备上演一场空前绝后的社火盛况时,终因人心不稳,而导致耍社火时秩序失控。他看到场面危急,不是想办法如何控制,而是开溜去和人喝酒了。狐狸终归是要露出尾巴的!到此时,秦富民虚伪的面纱才得以完全揭开。作者虽然在外工作,但对家乡的民风民情如此了解,可见他与故乡是亲近的,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陌生而没有感情。就像作者在后记中所写:“也有老家里的人们,他们让我写,让我去塑造。《祭火》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总有他们的影子。”
   还有吕东明这个人物形象也很真实。他在文中虽是一个小卒角色,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他们这些跑腿卖命的,纵然他秦富民有三头六臂,也难成其事。
   焦改革的身上虽然具有许多美好的因素,但最终仍没能抵御世俗世风的侵蚀,沦为随波逐流的泛泛之本了。
   文中的社火传承人——秦辛巳老艺人,他的身上就闪耀着秦人特色的光芒。他一生热爱社火事业,尽管已近暮年,仍割舍不了深入骨髓的社火情结。他始终保持着听秦腔和回忆社火的生命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他恪守着安宁真情的人生信条,有着艺术大家自信儒雅的风范。他的脑海中时常会涌动出芯子、高跷,悬乎、细腻、粗狂的画面,耳畔同时响动起,豪放的锣鼓家伙声音和细腻婉转的小腰鼓清脆的乐曲,心里常常会不由得激情热血起来。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社火艺术能经自己得到传承。然而,当他终于听到“今年”舞动的社火背后的某些不能见天日的勾当时,忽然感觉,被人们一直视为精神瑰宝的传统民俗社火的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时,支持他心中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最后绝食而死。
   秦辛巳老人死了,秦汉村传承多年的古老的民艺社团也自然解体。随之替代的是以现任支书——秦富民为首的新式艺术团正式成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老换新,新旧更替,这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然而,人心呢?究竟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小说结尾很有深意,留白之处却更能引发人们去深思!“埋了!”“对,埋了。”埋葬的仅仅是一个社火传承人吗?不,埋葬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失却的是那美好的初心!
   在关中,人们常用耍社火一词来形容其热闹。而社火耍的正是一种除旧迎新的红火,一种代代相传时时绵延的文化坐标,一种熔铸着热望的精神圣火。在岁月更替,除旧迎新的传统佳节,人们舞动着社火,演绎着烟火人生,传递着人间真情。
   《祭火》浓缩了家乡渭北地区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心中的精神向往及美好愿景。作者用《祭火》祭奠着那些消逝的岁月,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并搜寻着那特殊年代里一切留给作者美的、丑的、善的、恶的、激励人心的、引人深思的众多记忆。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我写着《祭火》也写着自己的内心。”
   《祭火》是孙佑人献给故乡的一首赞歌。他用自己新锐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多彩而未知的世界,叙写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和对人生的粗浅理解。这也是他初涉文学之路的起点,愿他以此为基石,拾级而上,走得更高更远!
  
   2020年11月13日
   (原创首发)

共 25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社火”这种活动由来已久,也分布广泛,至少我们这里也叫社火。“社火”是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中国汉族的民间文化习俗,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作者通过对友人小说《祭火》的阅读,深刻理解并知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对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宿命的安排给予了现代意义上的肯定。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缓慢的,也是痛苦的,因为这是一种割舍般的痛,是一种告别式的哀伤。然而作者是通达的,她理解《祭火》一书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并在文中搜寻着那特殊年代里一切留给人们美的、丑的、善的、恶的、激励人心的、引人深思的众多记忆,也惟愿《祭火》一书的作者以此为基石,拾级而上,走得更高更远!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社火依旧能焕发生机,继续在这块土地上龙腾虎跃。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0-11-13 16:59:42
  好久不见心路了,今日看到这篇文章心中甚喜,这表明心路一切安好。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心路        2020-11-13 18:47:53
  感谢南山老师编评!敬茶致谢。看到老师依然挂惦着回归的每一位家人,心中倍觉温暖!问好老师,一切安好!佳作频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1-17 09:48:21
  读后感有深度有力度,解读精辟深刻。好文,点赞!
4 楼        文友:心路        2020-11-17 18:22:41
  感谢习之乐哉老师赏阅!敬茶问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楼        文友:心路        2022-03-18 22:48:01
  “在关中,人们常用耍社火一词来形容其热闹。而社火耍的正是一种除旧迎新的红火,一种代代相传时时绵延的文化坐标,一种熔铸着热望的精神圣火。”(引自卜文哲书评的《孙佑人和他的<祭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