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对无我境界的解读 (随笔)

编辑推荐 【西风】对无我境界的解读 (随笔)


作者:仇育富 秀才,142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20发表时间:2020-11-14 14:28:23
摘要:有道之君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不是依个人固有的思想,而是依照百姓之心,时时为天下百姓着想,营造出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使百姓耳濡目染,人人向善。

2019年3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结束时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主席表达了“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初衷,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西方人用自己特有的坦承表达了自己提问这个问题的想法:“当初我被选上众议院议长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但我们意大利跟你们中国相比,无论是在版图上还是在人口上都不能跟中国相比,而你们中国作为在全世界那么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我当上这个议长还感觉心情难以平静,你当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主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主席的回答不仅让菲科感动,同样也感动了亿万中华儿女。
   当然这两种心情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眼中对主席是一种敬佩,中国人心中洋溢的都是幸福,国人因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而放心、骄傲、自豪。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最核心之处归纳起来也就是主席说的“无我”这样一个高度。我们不难发现,人世间所有的纷争、矛盾、利益冲突,都缘自于人性中的自私。中国人说:“心地无私天地宽”。很多人觉得活得不如意,觉得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烦心事越来越多,各种不顺也如影随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私心杂念多,才会觉得越活越不开心。
   我以为,中国人为什么说“人之初性本善”?善是对他人的善,不是对自己的善,我们说一个人善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这个人做了很多善事。反之,一个人私心过重,就与善字无缘了。
   人心为何总不能满足?皆因私心过重,欲望太多,就如填不满的沟壑,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和绅贪财,富可敌国。一个人几斤几两?你一个人贪那么多的钱能花得完吗?没办法,这就是欲壑难填。一个人极端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让这样的人走上官员的岗位必然会贪赃枉法,必然把公权进行私用,一个极端自私的孩子不会懂得孝敬父母,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很难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友好,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也不会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不懂与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西方世界所产生的灾难、战争、冲突等都与这个私有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本质上的区别,资本主义信奉以资本、金钱、个人自由为中心,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强调“为人民服务。”这都是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当然,因为立场不同,他们各自对待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助人为先,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家有老人,更要想到天下的老人,你家有孩子,更别忘记天下的孩子。中国人是把天下人当一家人,追求一种世界大同,倡导和平、平等、共进、繁荣。习近平时代更是强调“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获得了全世纪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爱好和平的人们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宪章,这就是一个大国的胸怀,心系天下苍生。
   无数的事实证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讲“以人为本”,一贯倡导和平,绝不会主动与别国发生战争。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到这样的一句话:“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火药,我们的祖先把它制成了礼炮,以庆贺喜庆祥和的生活,把它装在船上周游世界,当作礼品赠送给别的国家,但西方国家却把火药拿去研究成杀人的武器,挑起战争,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国之私去掠夺他国的财富和资源,这就是一个国家以什么为中心的集中体现。
   人心有自私的因素,但也有光亮的一面,有鲜花有毒草,既然它们是共生的,我们就要多去栽培鲜花,少种毒草。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既然如此,那就需要通过文化去引导,把人心中自私的因素逐步去掉,突破小我,成就大我。
   孔子说:仁者爱人。敬重、尊重天下之人。仁者无敌,人民军队被百姓称之为“仁义之师”,这是最高的评介。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把仁字放在了首位,这是中国人的道德至上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样的道德观,共产党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才有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不争事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作为国家统治者的胸怀,你能做到“视民如子、视为如伤”,你就能得人心、赢天下;你若作为统治者搞独裁把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你就不得人心,迟早会被民众所推翻。唐太宗时期就懂得“君为轻、民为贵”、“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而能呈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太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以人民需要和人民的利益至上的大胸怀、大格局,圣人能做到打破了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境界,而习主席所说“我将无我”,这又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
   有道之君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不是依个人固有的思想,而是依照百姓之心,时时为天下百姓着想,营造出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使百姓耳濡目染,人人向善。这是治国之良方,永恒之真理,仍值得今天的我们来学习。
   国家,本应是全体国民之家。国家领导人应该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全体人民着想,使人人自由平等幸福,这样才能达到国泰民安,国家领导人不能贪图享受,而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子有“三宝”,要求君主们“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所要表达的三层意思是:第一,对人民要有慈爱之心,第二对物要有节俭之心,第三,对社会要有先人后已之心。并警告说:现在的君主,舍去爱民之心而逞勇互相征战,舍去节俭之心广为征敛,舍去先人后已之心贪图安乐享受,不顾人民死活,这就快要灭亡了。老子的这些理念与方针,完全是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治国良方,是天人一体、天人一理的理论经典。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实践体验。同时也是对于古代大同社会实践和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以孙子、老子等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思想都包涵着极其深厚的哲学思想,而各种宗教思想与他们所提出的观念时不时地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兼容,并在此基础上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各自的体系。禅宗中所提到的“无缘大慈”就与老子的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指亲人相帮,但跟你没关系的人你也能相帮,伸出援手。这就是“同体大悲”,感同身受,与前面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文化就是拆除小我的篱笆,人和人就会合为一体。习主席打破了这个小我,国内,他对民众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担,忘我地去工作,亲民、爱民;对外,他倡导世界命运共同体,赢得世界的尊重。他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是有包容心的,能容朋友,也能容曾经的敌人。中国人是具有长远目光的,历史不会忘记,但我们更重视未来的发展,因为苦涩不宜久回味,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主席感叹于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舍弃小我,忘我工作,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称其为“国际主义战士。”在保卫家园、保卫国土、抵御灾害的特殊背景下,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都能够忘却自私、放下自我而紧密团结起来,这就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这就是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孔子曾赞颂尧说:“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说尧取法于天,按天道行事。孟子《滕文公篇》讲到尧对待人民的态度:“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是说百姓努力工作的,要加以慰劳,百姓自愿来归附的,当加以奖励,招他到来。人民若有错误,就教导他,使他改正。帮助人民安居乐业,保护人民不受侵害,使人民自得其乐,勤劳发展。孟子甚至说:“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足见尧之重民爱民。
   国家能长治久安无不是以人民为中心,把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盛衰,得出的结论就是“顺民者久,失民者亡”。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真正能做到与百姓共命运、同呼吸,你就有了根基,水就能托起你的舟船,反之,你注定会面临覆亡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欲则钢。一个人没有了私心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正如老子所说:“德高鬼神惊”、“德不孤必有邻”。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机会多多而又危机重重的时代背景下有了习近平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与百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奋力拼搏、谋求发展;在风平浪静之中居安思危保境安民。
   一个大国能有这样一位心中装着人民、不负人民的领导人,实在是万民之福、万民之幸!
  

共 36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我,即克服私心、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人世间所有的纷争、矛盾、冲突,都缘自于人性中的自私;克服了自私,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克服了私心,这个世界就能和平、和谐、幸福。此文比较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思想,阐述了“无我”的重要性。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岀发,阐述了中国人民是有仁爱之根基的,当代的领导阶层,尤其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具备“无我”之心的,人民是幸福的,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此文主题鲜明,语言通畅,文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儒家著作的精典词句,使得论述更加深刻有力。【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0-11-14 14:33:37
  感谢作者投稿,精彩继续。本编如有理解不当,请海涵。
回复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0-11-14 18:27:37
  文章虽短,容量很大,各种思想在文中汇集,作为编者能从文中所论所议以最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已让我感动不已了。
2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20-11-18 13:56:52
  写的真好,拜读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