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一封书信谈家教(随笔)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你们好!最近以来,兄弟姐妹群经常讨论有关家教和家风的问题,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反映出的家教和家风问题很多,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我们归纳一下无非就是那么几条,今天我休息,闲得没事干,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加上自己的看法,梳理一下,谈谈我对目前家教家风问题的总看法。有些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家存在的,而是整个现代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改进家教家风的主要问题。希望涉及到谁存在的问题,大家能够正确的理解,不要从狭隘的个人利益上理解。我们在这里是探讨问题,不是想批评谁,提出了一些普遍的现象,我们大家都注意改进就行了。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是有作为父母的我们这一代50后60后和独生子女们组成的核心家庭。作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我们这一辈,经历过疾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教育,我们的心目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比较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就连孙子辈儿的孩子们所背诵的国学,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背诵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什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一些传统的东西,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被否定了,在那个运动时期,父子反目为仇的事情数不胜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到孝顺的重要性,也只是将对父母的孝顺体现在金钱和物质上的,在精神上尊敬和顺从,以及在起居上的照顾和陪伴父母这一点上,我们做的都不够好。因此我们在教育独生子女这一代的时候,对教育子女顺从父母这一点也做的不够好。我们最重视的是孩子学习好,考上一个好学校,至于孩子是不是听家长的话,我们不是很在意,于是乎,独生子女这一代孩子从小就不服从我们的教导,他们有权利批评我们,有权利平起平坐地与我们讨论家里的事情。也有权利否定父母的决策,在孩子们上学就业问题上,我们基本上是随着孩子们。他们喜欢什么专业,喜欢哪一个学校,我们做家长的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现实。
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孙子辈的孩子来说,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听从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的安排,接受了隔辈儿带孩子的任务,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带孩子只能给孩子做饭洗衣服,却没有管教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于是这些孙子辈儿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娇惯的更加无法无天。他们虽然会背诵《国学》,但是却很难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在他们心目中,他们不需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需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也不需要听姥姥姥爷的话,相反的六个大人要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我想吃饺子。”爷爷赶紧去卖肉买菜,奶奶赶紧去剁馅儿,擀皮儿,姥姥也赶紧准备包饺子,全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
我们家有些孩子,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懂得礼貌待客,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张牙舞爪,大呼小叫,人称“来人疯”。也有的孩子比较内向,见了陌生人不敢说话。很少的孩子落落大方,礼貌待客。咱们家的孙子辈多少都有这些不足之处,希望做家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反思一下,你们的孙子辈儿孩子们在这个家庭教养问题上做得怎么样。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从我们的家庭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家庭的伦理观念,在我们这一辈的手里已经消失得太多了。目前全社会都在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对于孩子知识灌输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小学入学,如果不认识几百个汉子,不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会加减乘除,就进不了最好的小学,即使进入,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被退学、休学。
可是,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一定能够赢在终点线上了吗?学龄前是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应该通过孩子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扩展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同时树立最初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文和自然知识的互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这就好像是农民种地,播撒下什么种子是根本性的,施肥浇水是为了帮助种子的生长,而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是种子,知识的灌输知识浇水和施肥。我们现在一些家长只重视灌输知识,以为越早学习一年级的知识越好,而不重视理解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更不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那就是没有选好种子而拼命施肥浇水,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为了进一步弄明白上面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小区有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没有送幼儿园,家里也没有进行“规矩”方面的教育,孩子虽然认识很多字,也会背诵唐诗,但是没有进行过数学等逻辑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更没有给孩子立下做人的故居,于是到了上学的年龄,送到学校去读书,他却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上着课,不举手,直接跑到讲台上,说:“老师,我也要在黑板上画图画!”全班同学都哈哈哈笑了。老师教他数学,他说:“我不会做。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啊?我不想让他等于二。”老师怀疑她智力有问题,劝其退学。外人也说是不是脑子不好。可是去医院检查,啥毛病没有。什么问题?心智不成熟。就是说不懂规矩,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这就是不去幼儿园的独生子女才会犯的错误。多子女的家庭里,孩子不缺乏规矩教育和体验,知道分享食物,知道妹妹睡觉了,姐姐小声说话等等。但是独生子女不去幼儿园,就没有“做人”的体验,不会做人的孩子,就是一个小动物,他没有人生观、价值观,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领悟。专家对这个孩子提出三条退学的原因:第一奶奶爷爷无原则的娇惯孩子,养成了孩子不懂规矩;第二独生女儿出生的妈妈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和方法,造成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领悟力不够,第三缺乏幼儿园阶段应有的启蒙教育。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就是教导孩子基本的行为规范。第一,就是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在家里就是要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要教育孩子追求自由是对的,而自由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边界的,因此人不能损人利己。这就是基本的行为规范。第二,人是群居的动物,是有社会性的,人在群居中必须遵守群体制定的规矩和法律。比如从小就应该懂得“行人应该走斑马线”,“上课不许随便说话”,“看电影不要大声喧哗”(而这些基本的社会规范,有些爷爷奶奶做得也不好,我去幼儿园接孙子,经常看见有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闯红灯)。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家教。第三,懂得“有所畏惧”,懂得保护自己,比如教育孩子“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能逗陌生的狗狗”,不知道敬畏任何危险的东西,不懂得保护自己。是缺乏行为规范所致,比如有的孩子就不懂得动物园的铁丝网是不能靠近的。还有的小学生给陌生人带路,走进无人的小胡同,结果被人贩子绑架了。
主导一个人行为规矩的是“为人处世理念”,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是讲究“仁”和“礼”的文化,这种文化也应该是家教、家风的中心理念,在我们为人处世的时候,应该讲究仁义,讲究礼仪。我们应该叫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早早传授给孩子,这比会认识几百字重要多了。当然,我们能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讲解汉字的伟大意义,那就更好了。中古汉子是包罗万象的,是可以联系伦理道德的,我们绝不能将知识的灌输脱离了理念的培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知识的灌输必须在规矩的框架内才能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建议家族内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以及爸爸妈妈们在教会孩子识字和算数的同时,灌输一种符合现代精神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而言之,我们要想家族兴旺,要想子孙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子孙比自己更棒,比其他孩子更棒,需要总结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经验,精心收集上代人和整个家族成败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感悟,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形成自己小家族的家风,最好汲取古人的家训金言,严格遵守,传承下去,这样我们的后代才会顺利的抵达人生应有的高度。才会一代更比一代强。为此给大家提几点建议:第一,各家各户要树立尊重长辈、长幼有序、的规矩;比如长辈不动筷子,小孩不能吃饭;家长说话,孩子不能插嘴等等。第二,培养孩子的爱心,教给孩子关心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班的时候,孩子应该说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虽然是一句话,可以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第三,学会分享和自律,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吃独食,喜欢不喜欢吃的东西,都要和全家人分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等等。目前,个别小家庭都存在一些家教和家风方面的问题,有的小家庭问题比较多,有的小家庭问题稍微轻一些,希望大家行动起来,把家教和家风建设搞好,这是家族的无形资产,是不必外传的家族兴旺的秘籍,不用晒朋友圈,要切实可行。希望兄弟姐妹们上点心,不要抱着听天由命的不作为态度,要将自己的小家族文化建设搞好。这个文化建设就是家庭的规矩和制度,家里的风气和正能量。只有家风正,家教严格,我们的孩子才会平顺的走上人生道路,才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大家知道犹太人的创造力是非凡的,为什么呢?首先,犹太人没有文盲,家庭对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教育非常重视,他们崇上智慧,认为智慧是上帝神性的外显。他们的谚语说:“别人的钱是装在口袋里的,犹太人的钱是装在脑袋里的。”犹太人精与计算是很有名的。其次,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对于一些科技问题,犹太人善于思考和研究,许多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从小教育孩子研究高难度科学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他们不仅仅是不输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不输在终点线上。第三,犹太人教育子女掌握多种语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学好外语。这三条都和犹太人的家教家风有关系。希望大家深思。
最后,祝愿兄弟姐妹们为你的小家庭贡献出比钱财和劳动力更有用的东西吧!这东西就是家教家风建设的具体规则。
你们的飞剑姐姐2020年11月16日夜于我的静夜思卧室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11.中国质量报副刊部zhiliangminsheng@163.com
12.陕西工人报副刊grbfkb2008@163.com
13.四平日报副刊sprbfkb@163.com
14.作家天地zjtdsanwen@126.com
15映山红散文丛林yshsw2011@126.com
【华不注】qlwbhbz@163.com
【城市笔记】qlwbcsbj@163.com
【观澜】qlwbguanlan@163.com
【随笔】qlwbsuib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