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之韵(散文)
秋之韵
作者:赵书平
茫茫原野入深秋,亦有欢喜亦有忧。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不知不觉中就老了。一千零六十年前,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达则孔明,穷则渊明。林彪二十三岁就当了军长,杨振宁三十五岁就得了诺贝尔奖,相比之下,我这大半生一无所有。偶尔码码字,也没写出个名堂来。
《唐书》说,白居易九岁通音律。曹禺十九岁写出《雷雨》,张爱玲二十二岁写出《倾城之恋》。我这五六十岁还没大器晚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在农大三十五年,是《三字经》竖着念“人性苟”,就王琦老师一个朋友,弱国无外交。当你一无所有时,内心的依靠惟有骄傲。生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只要你低下头来屈从迎合,一定有所收获。可是,我不会!我把尊严当作至宝,尽管它无人收购。
年轻的时候,简单、善良,性格张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昂首挺胸,在坚硬的外壳下掩盖着事业的挫折与失败的痛苦。
自从年龄里进了“秋”字,心情就完全变了方向,其性格变得宁静而安逸,对万事万物不像从前那样焦虑不安惋惜而后悔,反而变得随和甚至随遇而安了。
前几天交完最后一期稿,心情突然很轻松,从此君王不早朝。
今生遗憾太多,到了三十而没立,四十还迷惑。五十岁看透了,六十岁达观了。
达观起于失望后的认命,因此,最初的达观是被动的。当达观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哲学,而不是实际的人。
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三十知有明处必有暗处,至四十,则知名多暗也多。欢乐之时愁浓浓,所谓,人生失意常常十有八九。
政治是一种平衡的艺术,生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只要你低下头来屈从,就一定有收获。可是我不!我把尊严当作至宝,尽管它无人收购。
当一无所有时,内心的依靠,惟有骄傲。就像盲人脸上的墨镜,并不能帮助视力,它只是服务于需求。身边的人认同生存的规则,他们奔波,他们奋斗。于是,我则孤独。
清代陈伯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看透了,达观了,但并不麻木,热情也并未冷却,只是不像年轻时被世事所诱。其实万物万事都有一种规律,那就是每一件事,都逃不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
中年不容置疑,不容商量的来了,我们承上启下,把下一段日子过好,过得更精彩!
到今天,我想开了:人这一辈子别太叫真,别太假。别太痴心,别太傻。别太精明,别太蠢。别太善良,别太滑。
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
坦坦荡荡的活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情有义的活着,不辜负别人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