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马蹄庄远去的马蹄声(散文)

精品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马蹄庄远去的马蹄声(散文)


作者:秦岭雅居 秀才,279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0发表时间:2020-11-17 20:12:58

一个老村庄归于平静时,老物件与老人相依为命,不是繁华世界不收留老去的事实,而是老人离不开老去的村庄,要为老村庄树起一片碑林铭记存在,讲说马蹄庄马蹄声起的故事。
   一代帝王建功立业的艰辛轨迹,成了流落在民间的佳话,也透露了一方的与众不同。在斜峪关水库南,有一座高高在上的山头,传说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刘秀和李通等人起兵来到了柴界,碰到王莽的主力军队,王莽为了剿灭西汉皇室后裔紧追不舍,刘秀在仓惶逃亡中翻山越岭,早已精疲力尽了,战马日夜兼程,干渴迫使马蹄迈不开了,眼看追兵将至命在旦夕,刘秀扬鞭策马,战马奋蹄,一股清泉从马蹄印里溢出,马儿饮足了水,一溜烟工夫消失在滚滚尘烟里,刘秀逃过了一劫。这股清泉的横空出世,也解决了当地村民的饮水困难,村民如获至宝,焚香祭拜神来之水,以后再不用去几里外的山沟沟取水,此后此地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后来村民为了感恩这眼清泉,将这个村子命名为马蹄庄,一直延用至今天。
   马蹄庄位于蜀道入口,石头河水库西侧。在秦岭绵长的记忆里,马蹄庄泛着神秘的色彩,山路大挪移,在出其不备中,托岀了一个村落的来龙去脉。2020年的四月份,我第一次骑车寻访马蹄庄。在石头河水库西岸前方一公里处,有一条水泥路绕西山而上。四月的阳光,如母亲牵挂的温暖搭上了肩头,令人兴奋不已,在崎岖的山路上,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喘息声,土埂上芳草萋萋,蜜蜂追着蝴蝶忽上忽下,我有种抛开尘世困扰的愉悦,任由我的“宝马”一路疾驰 ,梯田从头到脚临摹着山村的纯朴,和山里人生存的思路,走进山坳里,瘫软的村落一蹶不振,少了人声鼎沸声,和昔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春风与春花填充着村庄的空落,自然的气息悠然自在,让人身心放松了起来。
   马蹄庄山后的青峰寺,是太白山青峰寺的下院,始建于唐朝,是一处古寺遗址。自然灾害的破坏,庙院重建重修多次,古寺遗迹荡然无存,民间口口相传的佳话,维系着寺院与众不同的说道。庙附近的舍身崖,流传唐王李世民的皇妹,为情爱飞身的凄美传说。而寺院内太白庙后的一孔石窑,又牵扯另一位帝星印记。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义军与明军在岭南对抗受挫,穿秦岭溃逃,沿途追兵不断,李自成策马钻进马蹄庄云雾缭绕的青峰寺后山,避难石窑躲过了一劫。闯王一生杀孽深重,他的踪迹斑斑,只是为一方灵山秀水而传颂,并未入庙堂之上。
   草长莺飞的四月天,适合郊游,风的柔软让人欲罢不能,顺着大自然的启示出行。风鼓吹个没完没了,阳光射进一个装满神话的村庄,探寻古风里的过往。斜谷的风凉远近闻名,就像石头河的石头别具一格,依山傍水的老村庄,如一座瞭望台,亲历了古往今来的风风雨雨。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人从落后山区撤离,步入城镇高质量的生活节奏。留下空落落的村庄,尘封的水泥路面,少了人来人住,道旁,参差不齐的树木各自安好,春花清浅的笑容,铺就了一个季节的崭新。瘫软的土屋,尘封了久远的贫瘠,蒿草挤出门楣望风轻叹,腐朽的味道在风咯吱咯吱扭动的椽子里散落。我感到一种怆然,眼睛湿润了。
   马蹄庄山梁上的三岔口,一条路通往老村庄,一条路通往青峰寺。放眼青峰寺方向的幽谷,明媚的阳光,猜不透密林深处的那份静,山中曲径带走了我的心,平坦的水泥路如一条绸带绕在崖壁的半山腰,向老林深处延伸。由于山高受气候影响,阳春三月老林里树木方才复苏,泛着淡淡的新绿,我顶着些许风凉,一个人穿梭深山内心难免有些胆怯,为了那个神往的地方做了一回无畏先锋。
   七八里的山路总算有惊无险,胜利到达目的地。路尽头,佛音悠然回环,一处三面环绕的绝壁横在眼前,石崖下,庙台各居山头,泥塑的慈悲心,被凡人叩拜成神,老树枝头,飘飘洒洒的红丝带寄放着善男信女的牵绊。佛音萦绕时,我的心异常安静、平和,打理庙院的老者笑容可掬,让我在神前嗅到了人气的暖。闲谈中,老人讲了舍身崖头,唐王李世民的皇妹英灵公主,为情飞身一跃的凄美佳话,还有闯王李自成当年避难的那孔石窑,黑凄凄的窑洞,装满了空空的念想。那个叱咤风云的过往,早已长眠不醒。临别,深深的一揖,拜别了古刹修炼的神坛,拜别了远山推心置腹的知遇。
   第二次去马蹄庄我们是徒步走回来的。清秋时节的风凉,敲落了些许黄叶,我和好友驱车直达青峰寺,久居闹市的好友为大山深处的清幽震撼,欣然支走了车辆,决定徒步感受一下令人怦然心动的大自然。庙台之上,佛音依旧苦口婆心地解读苦难,安抚苍生,我们俯首青石碑前,从碑文里解读一座古寺的渊源,叩拜庙堂之上的塑身,那些写满正义与善的脸庞,是神的化身,感召苍生唯善而行。
   初下山的路阳光灿烂,偶尔惊呼的山雀,抖落了几片黄叶,松涛、竹风依稀可见,不入俗世的老橡树,奇形怪状的模样顽劣随性,脚步的踩踏声沙沙作响,与山涧流水合拍一曲,让人心随着水流欢畅了起来。顺着山路我用脚步丈量了那条历代帝王铁骑踩过的路基,有种不言而喻的殊荣,走帝王成败的路,有从未有过的紧迫感,走善男信女修身的路,有种飘飘成仙的空灵。走出神的地界,回到三岔路口,我们沿着粗糙的山路,几间破落的民房左右关照着,门是上锁的,散落的篱笆墙内,青菜的长势比人气旺,一只白狗瞪着无助的目光,追着我们跑了几步走开了。土崖下,土蜜蜂的巢穴占据了所有的空间,空岀了数不胜数的洞,我在质疑,蜜蜂是否也外岀谋生迟迟未归,或许若干年的故事,由它们比划。我忽然感叹,人气在此消失后,帝王的神话该何去何从?下山的路上,一股寒凉袭来,老村庄似乎抖出了曾经的兵荒马乱和饥寒交迫。我们夹紧了衣衫的单薄,逃离了那个少了人间烟火的老村庄。
   第三次去马蹄庄己是初冬时节。对于那个失真的村落,冥冥之中欠我一个交待,我又一次约了四个文友驱车前往,和以往一样我们直达青峰寺拜谒神庙,又逐个翻阅石碑、石窑,和那神化了的一方净土。每个来此的人,都会为此处的静赞叹不已,而真正能守住寂寞的人又有谁。同样的路程,感触却是各不相同。那个粗糙的山路拐角处,坡口凹凸不平寸草不生,同行的文友顺势攀爬而上,柏树丛中,传来杨老师震撼的呼声,那是大山从头到脚的裸露的体格,没有血色,只有与大地一般的肤色。这是罕见的景观,我没有勇气攀爬,我怕偷窥大山雄性胀满的通体,有违老村庄的静。
   又是那处门窗紧闭的老房子,陈旧无处不在,那只白狗懒得搭理我们,蜷缩在荒草地,用一根横木挡着视线。来来往往的游人见多了,只是日渐破落处的过客,他们只为慰藉心灵,寻找曾经的感觉,没有人肯为解救一只固守的小狗弯腰。我们依旧仔细查看了那个土崖上的土蜂窝,杨老师也指岀此土崖回填处的特点,和远古人迹活动的证据。我在这片寂土里使劲踩了一脚,若干年以后,谁又能洞察岀我们的印记。老林子里飞出了几只喜鹊,喳喳叫个不停,我听不懂它们说啥,只看见它们盘旋的地方,有红透的柿子可以填饱肚子。
   回到山岔路口,我们一行人沿着水泥路的另一个入口徒步进村。一处闲置的院落,荒草与青苔随处可见,碌碡也被黄土埋到了脖子,土木结构的瓦房,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志建筑,也曾辉煌了一时。几颗散落的红山楂,寄养了一窝虫子,我们无果而回有些失落,一位朋友临别顺走仅有的一颗鸡蛋大的青苹果,他说一个树养一颗苹果,稀罕!我们在空落的村庄,四处张望,寻找一个能给我们讲关于马蹄庄故事的人。
   山坳里,野火有气无力地烧着荆棘与蒿草,远处那个晃动的人影喊也不回头。为了寻找人迹,我们五人沿着铺满枯叶的水泥路前行,嘴里噙着顺手得来的软柿子,咀嚼着老村庄仅有的甜。路边的野菊花灿烂如初,那张张娇小的脸庞,像极了少年的童真,唯独可以点亮一个老村庄的欢颜。长达三十分钟的徒步,我们在断壁残痕中,嗅到了烟火气息,在半截土墙后,摇摇欲坠的门楼下,炕头烟火熏黑的檐下,串连着一杆金色的玉米棒,我们一行人欣喜了起来。六间砖土结合的大瓦房,与当下风格有些不合时宜,一间独立的土灶屋,外墙土肧开始掉渣,墙里灶具井然有序,与一尘不染的土地面,让人对这家主人刮目相看。
   灶房里走岀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清瘦高挑,腰微微驼起。他对陌生人一点也不见外,招呼我们围坐在庭院中。他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从青峰寺到马蹄泉眼,以及人民公社和农村大包干、退耕还林,每一段记忆清晰如初,说到当下,老人坦然地说道:“老村庄好,吃自己种的菜不多花钱,空气好也安静,娃都搬进城里了,城里来游玩的人反而挺多,在土灶屋一起吃搅团,在老院子听我讲过去的故事,不孤单,挺好!”我忽然觉得这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村庄,他更像神庙,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据老人说马蹄泉在村子入口处的坡头,有一米左右的石槽,从石缝里引岀一股泉水,一年四季水流从不间断。二十年前的引水工程,毁了泉眼原有的模样,做了蓄水池,水引到了各家各户,看着水龙头清洌的泉水流岀,我有种遗憾,不过也欣慰,最起码这些老人不用再走山路挑水吃,也是幸事。时代变迁,马蹄泉与老村庄一起失真了,如今空落的老村庄十多个老人坚守着,闲暇时去地里刨刨,给自己种点吃的,平时各居一处,互相关照从不中断,老人不怕寂寞、孤独,惧怕的是一病不起。农忙季节,孩子们会回来搭把手,外面的繁华从来不属于这些老人,他们习惯了房前屋后的瓜果香,喜欢抚摸亲手栽种的老树,喜欢睡老炕头,喜欢回味山路上的艰难日子,喜欢枕着熟悉的感觉入眠。蒿草在塌陷的门楣前,索命般煽动着阴云,人的迁移掏空了老村庄,耄耋老者佝偻着,成了老村庄最后的守门人,大山最后的孩子,马蹄泉仅有的见证人。
   回首,丛林笼罩了村子,我们能感觉到,有一双双昏浊的眼睛,对着山外,对着远方,如一盏盏风中烛火,与老村庄在风雨中飘摇,谁也猜不准何时会被扑灭,老去是他们的归宿。
   归途中,我们与道边一棵老槐树,在崖壁翘首企盼。清风裹来丝丝薄凉,是马蹄庄的寂寞,也是历史长河的残梦,绕过了一面坡,一条山路。居高临下的斜水,脉搏清晰可见,从远古伸向未来的脉络,化作似水流年的行程,萦绕在山水间。风屏住呼吸的那刻,马蹄庄的马蹄声邹然响起,有血雨腥风声、有兵荒马乱声,有民不聊生声,有婚丧嫁娶声,也有人丁兴旺声,声声入耳。我忽然感到身后棋盘山上,诸葛先生仍然举棋不定,他可能还在筹谋着出其不备的战术。脚下庞大的斜谷湖里,趁着斜阳尽收了数十里殷红,印证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无关马蹄声,无关失真。
   红叶飘零的地方,老村庄拾起一片片美好的记忆,埋进了心里。我在每一次回眸中,看见了老村庄,就能看见一代人的拼搏精神,老村庄是拼搏精神的博物馆,他的思想恒古不变。老村庄的失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性。
   风的唏嘘声加重,瞻仰的人开始返程。老村庄在高台之上,更像一本活史册,来来往往的人翻阅别人的故事,也翻阅自己的故事。我想唤醒沉睡的马蹄声,在山梁纵情奔驰,又怕招惹了腥风血雨。乘着阳光正好,安放了一片宁静,双掌合十。
  

共 43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物件与老人相依为命,不是繁华世界不收留老去的事实,而是老人离不开老去的村庄。一代帝王建功立业的艰辛轨迹,成了流落在民间的佳话,也透露了一方乡土的与众不同。,刘秀在仓惶逃亡中翻山越岭,早已精疲力尽了,战马因为干渴马蹄迈不开了,眼看追兵将至命在旦夕,刘秀扬鞭策马,战马奋蹄,一股清泉从马蹄印里溢出,马儿饮足了水,一溜烟功夫消失在滚滚尘烟里,刘秀逃过了一劫。后来村民为了感恩这眼清泉,这个村子被命名为马蹄庄,一直延续至今天。并且先后有几位皇帝在此地避难。文章以马蹄庄为题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活灵活现。语言生动婉约梯田从头 到脚临摹着山村的纯朴,和山里人生存的思路,走进山坳里,瘫软的村落一撅不正震,少了人声鼎沸声,和昔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春风与春花填充着村庄的空落,自然的气息悠然自在,作者骑自行车一路走来走帝王成败的路,有从未有过的紧迫感,走善男信女修身的路,有种飘飘成仙的空灵。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哲思哲理。推荐阅读问好雅居妹妹,祝福冬安。【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11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20-11-18 00:18:42
  文章文笔优美细腻!以马蹄庄为题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真实生动活灵活现!厚积薄发!挥洒自如!欣赏!问好雅居妹妹!祝福安康!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回复1 楼        文友:秦岭雅居        2020-11-18 09:46:52
  谢谢大姐点评,顺祝冬安!
2 楼        文友:靳军        2020-11-18 07:08:04
  红姐文笔细腻,自然流畅,欣赏拜读!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回复2 楼        文友:秦岭雅居        2020-11-18 09:49:07
  谢谢弟关注,顺祝冬安!
3 楼        文友:心契相依        2020-11-18 08:25:22
  绿野的才女在忙也不忘本,也记得回家的路,社长前俩天还问我雅居干嘛呢?我说她很忙的,不过我相信她一定会回来支持你的。欢迎妹妹在白忙中还心系社团,给妹妹的佳作点赞,祝妹妹万事如意,好事连连,佳作在登更高峰!
回复3 楼        文友:秦岭雅居        2020-11-18 09:51:34
  大姐们的深情厚谊不敢忘,绿野是我们共同的家!谢谢大姐们守护
4 楼        文友:秦岭雅居        2020-11-18 09:48:15
  感谢社长大姐编辑,谢谢您
在秋天,等一片红叶,等一缕风凉,等同路的你。在文字里,被浅浮曝光是种荣幸,被道德鞭策是种激励,被智者点化方能成金。和对的人在一起,永远是春天,和春天在一起,难免诗情画意的袭来。
5 楼        文友:李会芳        2020-11-18 14:12:48
  作者三次去马蹄庄,青峰寺探寻古迹,随季节不同,景色变化心境不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感悟。人去空寂的马蹄庄已经成了历史的尘埃被封存起来,青峰寺的袅袅禅音令人回味无穷。
6 楼        文友:靳军        2020-11-19 08:32:19
  恭喜加精,实至名归!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