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感知岁月(散文)
一九七九年,我考到平和县供销合作社工作,也如愿以偿去九峰茶厂培训了会计,结业后当上了本单位的一名助理会计员,参加工作一周年时,我转正了,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全民职工。工资被定为行政26级,也就是月薪33.50元,我们职工学校的彭华校长常说,这唱简谱叫:“咪咪嗦”,而更可笑的是,这“咪咪嗦”却被彭校长说中了,无独有偶,以后我却在音乐创作上与此“咪咪嗦”结缘,从此难分难解。
今天有幸读到了老领导也是文友陈燕松的文章《岁月悠悠人自在》,提到两则趣事,一是年轻的时候成大器,二是岁月催人老,读后是颇有感慨的。
陈燕松原为我们漳州市体育局局长,后调任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市文联主席,去年还被当选为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偶尔我也去了作家何也那边坐一坐,何也告诉我:“陈燕松本来就是一个作家!”我听后是有点惊讶的,以前是不知道这一些事情的,后来,陈燕松出书了,也慢慢证实了这个事实,陈燕松的的确确是一个作家,而且阅历颇丰的,并且是1978年秋季就考上龙溪师范大专班读中文系,是一个科班中文毕业的,这就更为令我惊讶并景仰呀!
出道早,后来仕途也顺,也成了正处级的领导干部,而我却也无独有偶,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漳州市体育局属下的一个下属单位漳州市体育中心打了一回工,以往只是在主席台上常常见到老领导陈燕松,而且他肯定是不认识我的。
其实岁月也是挺残酷的,挺会折磨人的,而我跟作家陈立群却有几十年的交往,而陈立群和陈燕松都是东山人,他们两个肯定是很熟的,因为陈立群经常跟我提到他,而且我的书画作品却经常拿到他的侄儿陈鸿江那边去裱褙和装镜框。
由于文学的爱好,数十年前,我早早就认识了东山写诗的“渔童”刘小龙,也可能是因为大家都热爱诗歌的缘故,在刘小龙的拾掇下,从此我这个放牧的孩子,就与刘小龙和陈立群有了几十年的交情,“牧童”与“渔童”的相遇,自然是如鱼得水,密不可分,但我们更多的还是在音乐与文学上的爱好和交往,以后在陈立群和刘小龙的帮助下我还认识了作曲家林水金。
岁月本身就是一杯沉淀的酒,越陈就越有力度,因为生活的碰撞,岁月的沉疴,很多故人和老朋友都放下笔来,很少写作了,或经商,或缠绵于仕途,走政道,而我这个岁月颠颇者却又一次提起笔来,对星星和月亮歌唱了。
如今呀,文人确实不吃香,只是一个苦行僧,要想在文道上挣出点名堂来和挣钱,真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太多的时候,我是想打退堂鼓的,可是无奈之下,我还是点点滴滴,默默坚持了。
为了不被历史忘却吧,其实有时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吧,东山靠海,大海涌动出不少英才,大海的潮喧,每天都告诉我:“我是山涧里的一缕小小山泉,汇动的是高山的勇气和灿烂,其实汇尽了山里所有的小浪花,在大河大江的拾掇下,最后在大海的欢笑中,是可以找到我们一路奔波的倩影的。”所以我变得有点老来痴狂,忘乎所以了,所以笔耕也就有点随感而发,屡禁不止了!
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今,我的小外孙女也在厦门读小学一年级了,岁月的沧桑和变故尽管都已经写上了我们的丝丝白发,但是怀想过去,一缕温馨其实也漫上心头,其实,也是爱好的使然吧,有时人是会变得不可思议的,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老领导写得好《岁月悠悠人自在》,岁月真的也悠悠,人自在就好,其实尽管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的变故的,沧桑之中,总会百感交集的,所以爱好使然,自在就好……
2020.11.19.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