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时令之趣——冬至(散文)

精品 【八一】时令之趣——冬至(散文)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53.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8发表时间:2020-11-22 14:07:14

【八一】时令之趣——冬至(散文)
   一
   我居住的这个小镇上,算一个新型的城乡结合部——商场、超市、大学、医院……凡能满足城市生活要求的机构,已基本齐全。其实它的过去是一片乡野,农田纵横,竹丛掩映农舍,小河缓缓流淌,炊烟里鸡鸣狗吠——几千年的农耕劳作没有让这片沧海变成桑田,却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混凝土的丛林。
   唯有小院外的那条街,因为种了许多银杏,春生、夏绿、秋瘦、冬黄,总让人看到不同的景色。我特别喜爱那些银杏的姿态,不是因为它的高寿,也不是因为它的挺拔,只羡慕它的叶子——在生命终结时,才展现出最光鲜亮丽的色彩来。生命至末的精彩,无限崇高!
   妻子前日说,蓉城的银杏落光了叶子,冬至节就到了,一年时光只差三十几天就结束了呢!
   是啊,冬至,年岁的一个音符,一个时节的转变,一段生命的轮回,一种仪式的开始,也是冬天向春的进步,既是万物收藏的时节,又可见希望从遥远的春天而来。走在岁月的长河中,人应该放缓脚步来看看四季的颜色,静听时光的声音。
   我的师兄糜建国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过川东北乡下的冬天,极真实和形象:“乡村冬天基本没有农活可做。一场大雪过后,冬水田已兜满了冬水,像一面面镜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男人们闲来无事,聚在一起打甩二玩扑克,或者怀里抱着火烘笼儿,叼着旱烟袋躺在床上打盹儿。女人们则围在一起纳鞋底,头碰头叽叽喳喳……”
   中国的农民是最懂得时节变化与休养生息的,他们的智慧来源于广阔的天地——知道根据风雨雷电,水土肥瘦因势利导地耕种;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崇拜天地。
  
   二
   冬至,是最先确定的节气之一,于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二位。旧时用日圭测日影,发现冬天某日白昼最短,日影最长,便确立了冬至日。
   在民间,冬至有三候的说法:“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蓉城乡下,油菜青绿,麦苗伏地,水涸虫隐,一片萧然。只有那些极富阳气的生命,在时节的冷暖中,依然展现生气与活力。
   而蚯蚓是生活在地下的生命,黑暗泥土里的精灵。其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所以得名。六、七月始出,冬月蛰伏。雨前先出,天晴则夜伏。平原水泽地,山地都有,味咸性寒无毒,古书称之为“地龙”。
   此时,蚯蚓会因为天气寒冷,缩成一团,不擅蠕动,穴居蛰伏起来。因其阴屈而阳伸,人们便将这种现象归纳为“蚯蚓结”,作为冬至节气一候的候应。
   自小喜欢在冬天去故乡的小河边垂钓大鲫鱼,所用饵料,多见蚯蚓。取全身通红的蚯蚓,去其头,再挂钩,任其尾部蠕动,抛竿入平缓的深水处,一日下来总比别人多获一二尾鱼儿。
   记忆中,儿时冬至,故乡少雪多霜。清晨上学路上,总见小河面、水田里附一层薄薄的冰。于是用小棍敲破,取一块,截麦桔一段,衔在嘴里对着冰块吹气,待冰留下小洞,取稻草穿洞拴上,提至学校,偷偷地挂在课桌一边,及至中午,只见课桌边一根孤零零的稻草,地下水渍一滩。
   有时候取小块冰来,趁同学不备,丢进其后颈,同学缩着脖子一边跳脚,一边大叫:“妈呀!好冷!”引得大家开心地大笑。
   那时的乡村学校,教室里没有窗玻璃,四围是冰冷的石头墙面,孩子们一面临着寒风,一面大声地读着书:“在辽阔的北方平原上,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读着读着,仿佛一缕暖阳正从东山升起,透过窗子,把光和热映在瑟瑟发抖的身子上,一阵暖流使瘦弱的身体变得活跃起来。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立马冲出教室。斗鸡的游戏是一群男孩子们的活动。提起一条腿,用手端着,一只脚跳着冲向对方,直到对方招架不住,放手落脚认输。
   敌不过对方的时候,便远远地判断敌方的距离,趁其不备,松手伸腿,一脚踹在对方端着的腿上,使其倒地,然后大笑着一哄而散。
   于是操场上的游戏变成了欢闹,一群孩子你追我赶,嬉戏笑骂,直到散学归去——风带着零乱的山草挤走了操场上的笑声,寂静的校园里,留下无数双幼小的脚印……
  
   三
   冷是儿时对冬至最彻骨的记忆。
   成长的年纪,除了冷,总被一股饥饿的力量追赶着,让人有一种恐慌的感觉。
   于是便用一根竹棍,捅破父母高高吊挂在屋梁上的箩筐。那箩筐用竹片和稻草封口,倒着吊下来,口朝下,成灯罩状。其实那里面装着秋收的花生。那时只能用竹棍刺一个小小的洞,一次落下几粒,不能太多,否则父母发现,少不了一顿责骂和笞痛。
   取花生,剥去外壳,再取竹片,制成筷子,再掏开烘笼面上的灰,呈一鸟窝状,把花生米丢在火灰上,待其有香味时用筷子夹出,迅速丢进嘴里,那情形有一种说不出来快乐和紧张。
   只是长大后,再没有这样的快乐了。孩子说,冬至时她最喜欢的食物是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在蓉城,没有一碗羊肉汤的冬天是不完美的。
   人们的吃喝与环境搭配,这便有了时令的食物,吃喝的氛围。而在成都,冬至吃羊肉汤的习惯早已深入人们的内心。曾在蓉城的小官庙看过这样的一幅广告语:“有一种仪式叫‘冬至吃羊肉汤’”。
   吃在成都,是一种文化,是闲时生活的一种味觉享受。
   曾走过许多地方,吃过北方的涮羊肉,尝过西北的烤羊腿,但都没有蓉城的羊肉汤那种味道——汤乳白,味浓厚,肉软糯。
   每年冬至,蓉城的大街小巷里,人头攒动,热气盈门的是挂牌羊肉汤的餐馆。三五好友围坐,点上火,先上羊肉汤,待火旺汤滚,盛一碗,添两三段葱花,趁热喝,顿生一股暖流。
   有萝卜最好。切片,放在汤里煮,不用沾料,煮熟便吃,能吃出冬季的甜蜜滋味来。医书上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好过喝碗生参汤。”人也是自然界一份子,衣食住行,都应按自然变化而有所改变,一味追求口腹的享受,逆天而行,必然会引起身体的变化和滋生疾病。
   所以最好的养生季节,是在冬季。不是专家之言,是顺天和地,自然而然。
  
   四
   进入冬至,便进入数九寒天。《金陵岁时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曰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古人多么懂得浪漫,春夏秋冬皆有韵事以应时节——或作诗,或饮酒,或歌舞,或畅游……而匆忙的现代城里人,哪知时节变幻之美景?又岂知冬至之寒意?
   只是我算幸运之人,总怀一颗四时随变之心,便趁了这冬日,可以立在小院里,看那黄叶随风飘荡的风姿,听它轻轻坠地的声响。
   转身处,但见那株梅树,枯瘦的枝上,点点黄晕,迎风而动……
  
   2020年11月20日于郫都
  

共 26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周秦时代,冬至是新年岁首,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起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沿袭至今,我国南北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作者从小院里凋零的银杏叶起笔,通过寒风渐冷引出冬至来,万物收藏,并由此忆及孩提时代的种种趣事,有久违的温暖,也有远去的苦涩,但无论怎样,经历便是财富,多年以后再次想起,即便是心酸,也往往是泪中带着笑的。回忆的帷幕拉开,又缓缓合上,思绪再次跳跃到眼前,一碗热腾腾的羊汤,不但暖身暖心,更吃出了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吃出了顺和天地的养生文化。文章结尾仍然回归到小院,小院里除了有银杏,还有一株梅树,虽然同样的枯瘦,那点点黄晕却蕴含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正迎合了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主题。文章纵横开阖,条理清晰,情景互融,首尾呼应,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2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1-22 16:58:27
  问好秋水老师,感谢老师对八一社团的鼎力支持,祝福老师冬安!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1-22 17:00:38
  我们北方人其实也有过冬至的习俗,不过我们不喝羊肉汤,我们吃饺子,秋水老师有机会可以亲自到北方感受下。^_^
上官欢儿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2-02 12:40:10
  既描写了冬至的节气,又抒发了情感,读来增添了知识面,又深深地被亲情所打动。老师的文章,珊瑚是极爱的,有时想模仿着写一篇,但是总是放弃,因为珊瑚知识面不广。
   恭喜老师摘精,期待更多精彩。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4 楼        文友:卡米        2020-12-14 15:07:54
  欣赏 问好
卡米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