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天怒(微型小说)
玉帝小家子气的一个误会,心生报复,让凤仙郡人民遭殃。人说大人有大量,又说将军顶头堪走马,宰相肚里好撑船。可连玉帝也不可得罪,得罪了稍加惩罚,让上官郡候难堪,让他麾下人民跟着吃亏受罪。
这故事出在西遊记第八十七回中,讲天竺外邦凤仙郡的一段故事。唐僧师徒路过城边,城门边贴有一告示曰:
“凤仙郡候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蓄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面顾命,决不虚言。”
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也叫孙行者、粉丝们称他孙大圣,上前看罢榜文,向唐僧作了汇报。唐僧素来慈善,见此城中万民饥饿,故而郡主悬榜招贤求雨。这正好派孙悟空干这件善事。这正是孙悟空的买卖到来,求雨是他的拿手活。孙悟空也乐意去帮忙求雨,要解救黎民百姓干旱之苦。
正好孙悟空是个喜欢出风头显本事的人,有了师傅之命,他乘众人观看之时,正好卖弄一下本领,我老孙就是个呼风唤雨降妖捉怪的人。只见他一个筋斗云翻上云端,念动真言咒语,招来四海龙王。
龙王们闻听是孙大圣呼唤,不敢不来。一个个上前打拱拜见大圣。大圣开口说道:“有劳各位故友,今有凤仙郡久不下雨,万民遭灾,特请你等四海龙王前来广施甘淋,以救黎民。”
龙王回道:“大圣休怪我等老龙,不是我等不肯施雨,皆因上天管束甚严,上天没有御旨,我等岂敢违命司雨。当年泾河龙王在洛阳城中私自多施雨水,淹死臣民百姓,被魏征所斩的故事,你难道不知道吗?我等岂敢违犯天条,给凤仙郡随便降雨。你若真有善心,就去上天求玉帝开恩罢。”
大圣奉承道:“不用下雨,凭你等本事,一人一个喷嚏,洒点雨星子就够了,何必让老孙又往上天去一趟,多麻烦。”
东海龙王熬广道:“岂敢喷嚏?咱们一个喷嚏出去,能倒海翻江,到那时百姓反遭洪水之害,岂不罪过。何况光下雨不打雷、打雷不放电、放电不放风,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就这雷公、电母、风婆子不来,我等焉能司雨?”
大圣闻言道:“说得在理,待老孙去去就来。说完,一个筋斗云直上西天门外。早见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别来无恙?”
孙大圣道:“我久不来此,今找玉帝老儿打官司来了。”
护国天王道:“玉帝又把你怎么了,有何理由同玉帝理论。你跟着唐三藏去取经,不侍侯他来此搅闹天庭,这样不好吧?”
大圣道:“哎!别纠缠我,快快通报玉帝去,就说我老孙来了。”
护国天王道:“快去快去,玉帝刚才派我前来迎接大圣呢!”
……
玉帝见猴子跪在阶前问道:“好好的西天路不走,又来我这里做甚?”
“找你老儿理论理论,你身为天帝,且不体察下界民间疾苦,如今有天竺国凤仙郡人民三年无雨,遭此大灾你可满意了?特来兴师问罪,你老当作何解释?”
玉帝笑道:“哦!原来为此事而来。要告状?你且先告那凤仙郡上官郡主,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而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內。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断,且休管闲事。他对天不敬,本该有此劫难,这难道不该惩罚他吗?你这猴头又来天宫生事,再不走,上界一天,下界就到一年,不知还会饿死多少人呢?快些回去劝上官郡主虔诚敬天敬地罢!只要……”
孙悟空听罢,暗想,原来是这样,即跟随四天师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另有一只鸡,在那儿紧一嘴,慢一嘴,啄那米山吃。右边一座面山,一只金毛狗,在那里用舌头舔那面吃。左面一铁架子,架上挂一金锁,锁梗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灯,燎着那锁梗。
孙行者不知其意,天师们介绍曰:“直等鸡啄完米、狗舔尽面、灯焰燎断锁梗,方才会下雨呢!”
行者闻言大惊:“要等那鸡啄完米、狗舔完面、灯燎断锁,得等到何年何月啊?”
天师在行者耳边悄声道:“大圣不必恼,这事只宜多做善事,一念善慈惊动上天,米、面山自然就倒了;锁即时就断。”大圣听罢恍然大悟,拜谢天师而回。
大圣来到师傅面前禀明上天之意。唐僧听罢:“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连忙跪地恳请上天早赦万民,早降甘淋挽救百姓。”
大圣听得唐僧念佛道:“不济不济,皆因上官郡主对上天不敬,应该是郡主改过自新才对。请问郡主,三年前你推倒供桌,好吃的东西都喂了狗,可有这事?”
上官方才回顾道:“果有此事,那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贡斋天,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发怒推倒供桌,素馔果被狗吃了,岂不知上天怪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
行者道:“那天正是玉帝下界,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秽言,才降罪于你。如今你若回心向善,此天灾解亦何难。”
郡候闻言,随即启建道场,写发文书,申奏上天。在唐僧念经的协助下,在全郡百姓焚香跪拜下,方才让玉帝息怒。
不多时,只见电掣紫金蛇,雷轰群蛩哄。荧煌飞火光,霹雳崩山洞。列缺满天明,震惊连地纵。红销一闪发萌芽,万里江山都撼动。
凤仙郡城里城外军民人等三年不曾听闻电闪雷鸣,一齐跪下,头顶香炉,手拈柳枝,都跟着唐三藏念那“南无阿弥佗佛”!这一阵轰动之声,善念果然惊动上天,正是那古诗云:人心生善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君王也有私。从此解除了天灾,风仙郡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唐僧师徒办完风仙郡事,辞别郡王百姓不表。单说师徒四人又往西行。一路上谈论着风仙郡之事。唐僧道:“难怪上皇怪罪,原是一场误会。”
悟空道:“任何人有地位了,难免有些小家气,见下界对他不恭,他也会小心眼报复。”
唐僧道:“也包括我玄奘么?”
“师傅,你说呢?你常念紧箍咒,害我头痛难禁,就没有不满和报复?”猴子点到唐僧私处,只好沉默无语。
猪八戒见师傅处在尴尬境地,于是把话扯开道:“想当年我本天篷元帅,皆因戏过常娥仙子,还不是玉帝忌妒我老猪,才将我贬职下凡间……”
沙僧不等八戒说完,抢着道:“想我老沙当年在天当卷帘大将时,不过打烂了几只琉璃盏花瓶儿,亦是受玉帝所贬下界,在流沙河中受尽苦难……”
悟空道:“不是么,玉皇老儿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想我老孙不过自称大圣,与他玉帝何干?竟然派出十万天兵将我捉拿上天,丢进太上老君八褂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奈何于我,反而将我炼成了火眼金睛,如今什么妖魔鬼怪都能辨认。如今见了妖精便打,可师傅就……别说了,说多了,师傅又要报复。”
“你这猴子又想说我小气是不是?连如来佛比我还小气呢!不是么,著个经书还让我受尽磨难才肯传授经书,这不是小家子气是什么?哎!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别说牢骚话,不然,佛祖又要做门坎让我等师徒去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不然,天帝也好,佛祖也好,惹得他们发怒,大家都没好日子过。现在,我们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理解和隐忍修炼,真心努力向西走,将来才会取回真经,不然我们师徒,将一事无成。”
徒弟们听罢师傅之言,大家沉默了。只好老实地一路继续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