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乡音(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乡音(散文)


作者:严真 秀才,137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4发表时间:2020-11-23 21:55:41

古诗云,乡音无改鬓毛衰。确实,我少小离家,来郑州工厂学徒,直到退休,如今两鬓斑白,仍是一口老家特色的普通话。
   刚进厂,我的师兄弟,父母是上海人,支援内地来郑的技术人员,师兄弟张口闭口“阿拉”,很自豪,不屑我的老家话。有一次,生产图纸发现了问题,师傅去找有关人员,嘱咐我,机器千万不要开。不大会儿,师兄弟过来,他不知道,随手推上电闸,就要开机器,我脱口喊道:“候——候!……”他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赶忙又解释说,机器不准开。那你“候”什么呀?阿拉不懂。“候”是老家方言,意为:别,不要,等一等。我瞧他像个二鬼子两手一摊,怒从心中来,嘟囔了一句:“南蛮子”。他大概听到了,回了我个:“老咂皮”。以后在车间,这两个词竟然分别成了我俩的外号,被称呼了很长时间。
   有一年,车间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工友、师傅都出节目,我上台朗诵的是我创作的一首诗《乡音》,那时我连老家卫辉特色普通话都不会说,用得是纯正乡音:乡音啊,是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乡音是故乡的记忆,乡音是身在异乡,游子的情怀……我抑扬顿挫,情感充沛,自我感觉有声有色,工友们报以一阵笑声和含义丰富的掌声。
   多年生活在异乡,家乡话很少听到了,回乡探亲访友,抽空我总喜欢一个人到公园转转,看到有人“喷空”(闲聊),我就在一边找个位置坐下,闭上眼睛,倾听那一句一句字正腔圆,淳朴浑厚的家乡话,悦耳动听,直呼过瘾,那感受絶不亚于聆听什么音乐会。
   1995年,我家乔迁新居,工厂分的二手房呗,我准备简单装修一下,需要铺地坪,工薪族么,囊中羞涩,省一分是一分,我找街头“游击队”。刚走过去,有四五个提“泥工全活”硬纸牌子的围拢上来,叽叽喳喳,有人展示他干过的活的照片,有人掏出烟给我上,有人亮名片……我受宠若惊,一时不知挑谁为好。这时有一个民工凑近一步说:“老乡,郑州金博大、商业大厦的泥活我都干过,用我吧。”我一听就是地地道道的豫北乡音,顿时亲切许多,特别是“老乡”俩字,说得那么纯正沁人心脾,我毫不犹豫拉住他说,走,师傅拜托你帮忙。一路上,他问我卫辉哪儿的,又说他家是卫辉某某庄的。我心里清楚,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是如今市场社会,人心不古,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的事,不乏其例,经济上的事,理智必须战胜感情,该咋办就咋办。进家我拿出拟好的合同,请他签字,他不以为然说,老乡用得着白纸黑字?你可真是个较真人。一周下来,活、账两清,老乡从我查给他的钱里,抽出5块,递还给我说,这是那两顿饭钱。我一愣,想起来合同里没写,口头说过“不管饭”,那两顿饭是为了赶活,避免水泥凝固,我主动给他买的。老乡背上工具,说:“亲兄弟明算账”,出门后他摆摆手:“老乡,今后有活还找俺——再见。”“老乡”俩字,乡音说得尤显厚重真诚,韵味甘甜,我的脸红了,不知怎的我感觉这次欠了老乡,对不住人家,深感内疚。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几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宽敞,楼房耸立,但是,再也不会寻到我乡音中的故乡了。秋高气爽旅游的好季节,去年秋,我回老家,侄子对我讲,大爷(伯),我领你去个地方玩,保证你满意。汽车出了城区,向西边的太行山里飞驰。二三十公里路程到达小店河村,据介绍,这里有一处豫北地区,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建筑群,走进去,狭窄的石板街巷,青砖黛瓦的民舍小院,古色古香的街门阁楼,瓦楞上风中摇曳的野草,沧桑感十足。村外的寨墙虽然残破,但旧时模样可以想象,寨门尚存,和我小时候记忆中的街口寨门,如出一辙。这不正是我身居他乡,夜夜魂牵梦绕的老家么!
   现在,这处民居村落,已经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名录,成了卫辉市对外宣传的旅游名片,村落远处,建有星级的现代酒店,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在民居前拍照留念,有人在民居前支起画板写生,还有几个人在指点议论。我在一处院落的大门外,看到左右门墩上坐着两位卖小米的农妇,袋口敞着,黄澄澄的米粒,散发着浓郁乡情山野芬香,小米让人赏心悦目。我决计买一些带回去,让郑州的亲朋好友,尝尝俺老家的味道。农妇热情地向我招揽,浓郁乡音,让我倍感亲切,我们聊了几句,就准备买了,可是一问价格,竟然比郑州翻一番还多,我犹豫了,接着她硬硬的追问:“你买不买?”很不友好的语气。我感觉自尊受到伤害,甩手而去。
   “瞧你也不是个买家!”多么熟悉的乡音,但那么难听,那么刺耳,仿佛一根钢针扎心。
   我侄子上前和农妇理论,讲她坑蒙外地人,随即拉扯起来,我慌忙规劝,拉住侄子离开。那句刺耳难听的乡音在我耳边回荡,心里一阵阵疼痛,我的眼里盈满了泪花。
   返回郑州后十几天,侄子专程从老家给我送来二十斤小米,说是让人在山里买的,和旅游区的一样。小米我收下了,但一直没吃,也没送人,因为那句刺耳的乡音在我耳边萦绕不散。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卫辉,深深地爱着淳朴真挚,朗朗上口的乡音,我多么希望,如玉盘珠玑滚动的乡音,饱含着故乡人的真诚厚道,媚好在黄河南北,媚好在各省市人的耳畔;播撒在身居外地,卫辉籍老乡的心田。我多么希望乡音、乡情、乡土文化,助力家乡经济建设腾飞发展,插上翅膀,翱翔蓝天。人们啊,千万别亵渎乡音。
   最近,一部反映城管和小贩矛盾的纪录片《城市梦》,在热播热映,不加修饰纯自然手法跟踪拍摄,真情真景,方言道白。但是我看了不到一半,便拒绝再看。我在省内,卫辉话是乡音,我到省外,河南话是乡音,剧中小贩一口豫南话,我们是老乡,是乡音,他耍赖耍泼的形象(影评专家称为表演)丢尽河南人的脸。继而,我对一些导演义愤填膺,为什么总拿我们河南人当噱头开唰。有年春节晚会,小品节目里一个类似小丑的人物,操着河南乡音作为笑料招摇,我曾写文章表达我的不忿,说小品里表演的小丑,除了河南话,举手投足、所作所为根本不像河南人。我不否认《城市梦》纪录片的个案真实,在融入城市的改革进程中,类似王某某的各地都有,选择河南人作为共性人物塑造,不中!联系那个春晚小品,无独有偶匪夷所思。实事求是,河南乡音的河南人,遍布全国各地,凭着红旗渠精神吃苦耐劳,赢得老板青睐;凭着敢于担当见义勇为,一届届的国家表彰,榜上有名;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为文艺体育明星熠熠生辉。这几个拍电影的、写小品的为什么视而不见,艺术来源生活呢?
   习近平新时代,为不同地域、不同乡音的华夏儿女,搭起了各展才华的舞台。咱们河南人闪亮登场,用黄河水养育滋润的乡音,和全国人民沟通,用坚实的肩膀辛勤的汗水践行,酣畅淋漓展示风采,去赢取经久不息的掌声点赞!

共 26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对乡音的情怀。说起乡音,人们会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那些充满家乡气息的乡音,让在外的游子们时刻感到家乡乡音的温暖。尤其是身处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格外亲切。我作为一个身在郑州的外地人,说话仍然带着自己的乡音,春节晚会上我朗诵的是我创作的一首诗《乡音》,在公园里喜欢听说家乡话的闲聊,装修房子时,听到是老乡的民工也愿意用他干活,外出旅游看到老家的民居格外激动。可对那里不友好的买卖人,既是老乡,我也反感,那乡音听着格外扎心。我喜欢乡音,却不允许有人亵渎它的纯洁,对影视剧和小品中亵渎乡音的现象也是很气愤,感觉他们对河南人的乡音嘲讽令人难以接受。如今,河南人用黄河水养育滋润的乡音,在和全国人民沟通,用坚实的肩膀辛勤的汗水践行习主席的中国梦。散文从自己的经历谈起,感怀乡音,抒发情愫,借题发挥,励志书怀,弘扬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23 21:56:3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冬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23 22:04:50
  乡音,是天籁之音,是世间最动人的声音。不管走到哪里,听着格外温馨。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1-23 22:06:03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方便交流。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0-11-24 19:02:34
  严真感谢刘柳琴老师推荐我首创首发的《乡音》。
5 楼        文友:乡音        2020-11-26 11:00:05
  也许我是农民的儿子,也许是二十余年的乡镇工作经历,让我喜欢朴实、善良的乡土气,所以取名乡音。看到老师写的《乡音》文章,倍感亲切。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故乡的声音,是一首魂牵梦绕的的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