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千锤百炼“大红袍”(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千锤百炼“大红袍”(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8发表时间:2020-11-24 06:45:16

【看点】千锤百炼“大红袍”(随笔)
   长安,初雪,寒风潇潇,恰是喝茶好时节。约上卡妹,一起到珍珍那里品茶。卡妹点名要喝产自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珍珍便泡上。
   入口,一股岩骨花香充斥口腔,刺激着味蕾。几泡下去,茶味由淡渐浓,口感丰富,喝着喝着汗水便渗出来。
   喝到兴浓,卡妹便讲起“大红袍”的来历:“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馨香馥郁的茶,佐以有意思的传说,令人愉悦。
   “大红袍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特殊的生长环境,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正是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又因制作工艺繁琐,全程手工,无法机械化制作,就像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坎坷、挫折、生活的千锤百炼才能成刚,承受的磨炼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大红袍越好的品质要求越多。”珍珍边往盖碗中倒水,边说道。
   “大红袍经历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走水焙、簸扇、凉索与拣剐、炖火与趁热装箱这些工艺,再由沸水冲击,才最终入得我们口中。”
   听完珍珍的一席话,卡妹吟诵出:“武夷山内九龙窠,上品天成笑雀舌。桑苎曾烹溪水沸,雪芽未染世俗浊。茶枞独步石崖壁,帝位孤标茗饮国。御赐红袍岩韵袅,人间玉椀漾朱波。”
   一壶“大红袍”,一段动人传说,一首大红袍诗,令人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周末午后。
   茶渐淡,时间也不早了,与珍珍、卡妹告别。出门,天已黑,雪花还在飘,心却是暖的。脑子里回荡着珍珍所说大红袍的生长环境“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正是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生长环境加上千锤百炼的工艺,才造就出令人所爱的“大红袍”,这一点倒与经过一番寒彻骨的梅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人生,也只有经过现实生活千锤百炼的磨砺,经过挫折、坎坷的洗礼才会有所成就。如此想来,原先抱怨的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倒也没有那么接受不了,正如珍珍最后所说:“从奋斗到有所成就,经过挫折坎坷的历练,始终初心不改。回过头看,有种洗尽铅华之感,心也变得豁达。”
   虽已过去好一会儿,但“大红袍”的茶味依旧环绕口中,齿颊留香。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1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原先只知道大红袍的好,却不知道大红袍的生长环境“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正是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生长环境加上千锤百炼的工艺,才造就出令人所爱的“大红袍”。文章短小精悍,却令人回味悠长,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1-24 06:47:33
  人生如茶,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会有傲人的品质。欣赏佳作,问候文远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