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远方】天平山赏枫(散文)
倘若我们热爱生活,悉心体验感受生活之美,那么,生活总会时不时回报给我们意外的欣喜。
前些天,“邻”听湖滨电台的美女播音穆晓卉,也是我港城朗诵社的群友,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声音磁性甜美,犹如清泉,向来普通话不标准的我心中常默引为偶像老师,她拉我进了港城户外旅游群,说是游天平山,也就几十块钱。我以为进去的人都是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心想,既然承蒙朋友看得起,心里记着我,我也不能辜负信任不是?所以,想都没想,第一个付费报了名。后来才知道,这只是新建的又一个户外旅游群而已,进去的不一定非要参加此次活动的,然而,既然是朋友信任,报了也就报了,就不退了。晓卉老师见我报了,欣欣然,也愉快地跟着报了,毕竟她拉我进的群。后来飘逸以及晓卉老师的另两个同事也一起报了,这样算是有了一个临时一起活动的小圈子,想来旅程也就不会太孤单了。——对我,可以说这是一次因为友谊信任而意外得来的旅程。缘,这个东西是说不清的,欣赏山水也需要缘;缘不到,近在咫尺,往往也只能擦肩而过。
和晓卉老师这两个同事一起,我们五人经过一天小圈子彼此结伴交流,聊着聊着,发现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大家顺理成章成了朋友。这何尝不是又一个意外收获和惊喜呢?她们思维的敏捷幽默,气质的内蕴优雅,以及看到美景时情不自禁迸发出的童真才有的萌态,又何尝不是自然景观之外的人文美景呢?——之所以题外记上这一笔,我总觉得山川美景若缺乏人的互动,彼此交流,不说一个人孤单,总流于片面,观察不全,总缺乏点生动活泼之气。三五成群,就犹如花间喜鹊闹枝,有点意思了。
另一个意外惊喜,那就是导游紫凌,也是我们这个户外群的群主,她考虑到天下雨,说,天平山太陡,雨天山路滑,爬山怕不安全,临时决定,让我们上午爬灵岩山,中午自由活动,在山下古镇休息用餐,下午去天平山山脚公园游玩赏枫——原本打算一天都是爬天平山的。结果是,两山我们都爬了,古镇也游了,公园胜迹也看了,真是意外惊喜。同游几个都是中年女性,职场风声水起的白领,此刻,高兴得蹦呀,跳呀,仿佛就是几个孩子。这又是一个意外收获惊喜。愚人总有愚福,天性木讷笨拙反应憨憨的我,既游览了大地山川之美,又意外看到了人无拘无束忘了羁绊状态下,身心忘我合一之美,人本真的美,也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有这灵光一闪,自然和人,和谐的美丽。人只有回归大自然才能回归本真之美。
灵岩、天平两座山游下来,让我重新品味体会了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品味体会古圣先贤对山川湖泊概括描述之妙。灵岩山因为山顶灵岩寺而远近闻名,八方游人商贾佛教信徒朝圣者终日如蚁如织,考虑游客众多,所以无论从缓坡老街上山,还是正门陡峭石阶上山,无论哪条道都很宽阔宽敞。你可以想象:上山队伍的拥挤,香火缕缕袅袅,梵唱钟磬静幽,参天古木鸟啾,云际金光塔顶。无论你有无佛教信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朝山之路,你总有朝圣的感觉,更何况身边时不时还有一步三叩首的虔诚佛教信徒呢。多高的山,多少的台阶,她们这样要走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也不懂她们,但我深深懂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信仰,那是多么伟大的事。什么理想目标达不成?什么崎岖坎坷挡得住?——那,一个民族呢?我的思想越过朝圣者上山叩首虔诚肃穆的背影,越过参天古木,越过云际金光塔顶,飞出去很远,很远……
沿着当年乾隆多次上山祭天的御道,我们下到山下的木渎古镇,街道店铺面河而立,江南小河曲折蜿蜒穿街而过,撸声咿呀的篷舫,圆洞石砌拱桥,釉彩曲廊栏杆,青砖琉瓦老街,加之各类招牌彩旗迎客的古色古香店铺,刚从古寺古道下来,耳边仿佛有迢递远行之客的“踢踢踏踏”马蹄之音。一行几个刚刚认识却自觉遇见知音的我们,各自沉浸在那唐宋古韵里了。寻访胜迹,碑阁亭台,庭院芭蕉,竹园柳堤,门环高槛……早年里熏陶沐浴过的那些古诗词,如今像酒一样后劲发足了。
河畔店铺揽旗招招,门前垂柳长须依依,天色因为秋雨,似落未落而空濛,不影响几里处灵岩山顶琉璃塔身金光巍峨,耸立云际。天上一个,河里一个,河边坐着不知年轮的我们几个,会因为一片落叶,或狂喜或流泪的疯子,各自交换着彼此带来的小吃,津津有味,吃着听着谈着看着想着。
顾名思义,原想着灵岩山应该是山石嶙峋难攀的山,结果因为灵岩古寺的闻名人们朝圣队伍的壮阔而修葺得道路宽敞平坦;而天平山呢,也一点不平——简直怪石嶙峋,除了山脚一小段地方,其余简直没有一点平整的路,要么崎岖坑洼不平,要么窄得成心不让你过,一线天那条上山的路,体重过一百八的人,不信你去试试看能不能过去?会卡住你上下不能。许多小胖子也就只好“望石兴叹”打道回府另寻它路了。那些古老石头,仿佛是孩童,一个个都是贪玩脾气,没有个安定安稳相,总是要表现得出奇,竭尽稀奇古怪搞怪之能事,才算完事,才高兴得意。所以才有名叫“万笏朝天”的景点。天平山有几大奇胜,给游客印象最深的,第一就是这石奇。过那些路段,你只担心一件事,就是不要一不当心脚下一滑,别说摔到山下,就是一屁股坐下去,凹凸不平的大小顽石,你就够呛!
上山向导介绍云:“天平胜景,首胜在奇石。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宛如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用笏板一样,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著名的奇石景观有一线天、飞来石、卓笔峰、照湖镜、鹦鹉石、印石等。”果不虚也!你若不来,无论如何想象,决也想象不出天平小巧山水的奇绝,我们游山时的惊惧与快乐!
天平山是一座名山。但凡名山,一是自然景观奇特,二是人文景观独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独步的人文景观,二者水乳交融,造就了名闻遐迩的灵岩天平胜景。我原本是想先去凭吊观瞻我心中的先贤偶像范仲淹的,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在我心里驻了多少岁月,我应该来看看他真正的主人了。当面鞠个躬,让范文公老先生颔首知道,多少年以后的今天,还有我这个黑漆样的面貌丑陋又苍老的小人物,还一直在心心念念地想着他,念叨他。然而进祠之前,我不得不说到天平山的另一个胜景了。
天平之胜,其一在红枫。由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400年前自福建引种的三百八十余株枫香树,布满了范公祠的四围,参差分布,至今大都老而弥健,简直参天,成为天平山的一大景观。其中不乏高约十层楼房、需三人合抱的古枫。每当秋天,红灿灿的一片,尤胜二月之花。这儿数百年来,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赏枫胜地。届时,游客往来,纷错如织。早就坊传今年是天气最冷的一个冬天,可是如今阳历已快接近十二月初了,仍然暖融融一番暖春气象,哪有半点入冬的意思?红枫也就迟迟不肯来临。我们进范祠公园,宽敞的场地中间一棵树围盘子大小的小枫树,倒是满树的红叶,正如一个同行朋友眼尖惊叹的那样:万绿丛中一点红了。我们去到那里,哪还有我们拍照站的位置,你见,人家也见,早被游人围成了圈,在那拍照留影呢。也许这棵枫树年轮尚轻,叶子较嫩,像我脆弱的身体一样,首先经不住风霜的侵袭吧?早早的叶子就红了,等待它的就是接下去的枯萎凋零。红枫是叶子枯萎凋零前最后奉献给大自然奉献给人们的绚烂美丽,犹如夜空天际彗星死亡之前燃烧出的闪耀美丽。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啊,对待它们自身存在一回的态度对我又有什么启示呢?树下的我呆立着在想,手里拿着拍它此刻美丽容颜的手机。
天平胜景,其一在圣迹。这里排名决没有先后,一开始我就是奔着古圣先贤膜拜去的。只不过进祠之间,就被园中的枫树红叶游人围观给吸引住了。枫树红叶是有季节的,我恰逢这个红枫季节。而古圣先贤的慕名朝拜是不分年代季节的。中华根脉代代相传。由于大众团队游,时间仓促,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过一遍,确实遗憾。不过大概也已明了于心,可对自己聊表安慰了。自唐代以来,天平山就是旅游胜地。这里,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以“天平山庄”为代表的建筑群,涵盖了高义园、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咒钵庵、来燕榭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不仅建筑手法高超,且各有一段不同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此外“先忧后乐”牌坊、“高义园”牌坊、“范公祠”、“三太师祠”、“乾隆御道”、“童梓门”,“桃花涧”等景点,更是值得人们观瞻和留恋。我一边游览观看着历代古圣先贤的祠堂胜迹,一边又仰头看着到处几围合抱粗的参天古木,心想:这里的地气真好呀,什么样的地气才能长出如此高大的参天古木?什么样的地气环境才能养育出历代如此众多的历史大人物。人杰地灵这个词一直在我脑子里闪,仿佛启明星一样。山水哺育滋养了人,人反过来把山水修葺疏导得更茁壮美丽。古人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仿佛悠悠梵音由千年前传来。
天平胜景,其胜在清泉。山麓祠堂湖边到处古枫柳柏,天平山的倒影,天际流云,加之河面锦鳞唼喋,游人投食与之逗趣,泉水的清澈,汩汩涓涓流淌之音,声色味之美,皆在其中矣!其中尤以白云泉著称。该泉为山石裂隙中之水汇聚成泉,泉水常年不涸,水味甘洌,为饮用佳品,是天平山镇山之宝。此外,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十景塘、桃花涧水面,亦成为天平的名山胜水,也很耐人玩味。
总之,天平山游下来我们几个同伴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天平山,你无论游踪落在哪里,随你举起相机对着哪里,拍下来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景。
天平山。我从进门到出你这个景区大门,仿佛一直在饮酒,除了上山下山,特别爬一线天时,那样只顾得脚下岩石嶙峋陡峭的恐惧,其余时间都是在畅饮景色的美酒。回首,参天枫树,静穆灿烂山体,范公祠等胜迹掩映期间,“人杰地灵”一词占满了我整个大脑。扩而广之,我们的整个华夏,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历朝历代的先贤圣人,自然人文何其丰富多彩哉!央央中华五千年屹立世界之巅于不倒,今览天平灵岩两山,人杰地灵,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滴水映月,不正是如此吗?这个因为友谊信任而误报的旅程,不正是上苍给我的意外惊喜和恩赐吗?热爱生活,生活处处回报你于美景,无论自然,还是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