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踏雪寻踪”】致敬老兵(散文)
父亲是1945年9月3日前(抗日老兵)参军入伍的。是一名英俊潇洒勇敢坚毅的军人。解放战争时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经历无数次的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父亲有好多的军功章,小时候我拿着玩,我结婚时,父亲把一个背在背上几年的24厘米的行军锅,送给我当了嫁妆。
我懂父亲的心意,每天都用来煮粥喝,锅在父爱在。小时候,父亲是靠山,在女儿的记忆里温柔成一个倒影。长大后,女儿是春天,在父亲的岁月里鲜艳成一片风景。父母眼里的女儿聪明美丽,宠爱有加。
我最爱听父亲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狼”。
1950年10月,战火纷飞,已燃至中朝两岸。援友国,义无反顾,岂容观看。五亿人民齐怒吼,三军将士听招唤。父亲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开赴朝鲜。一走三年没有消息。突然有一天,当地政府,敲锣打鼓地为爷爷奶奶送来了喜报:父亲在朝鲜战场立了大功,爷爷奶奶居然哭得老泪纵横,十分高兴。他们也不单是因为儿子给祖上争光添彩而高兴,更是知道儿子还活着而喜极而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三年没有任何音信,奶奶哭瞎了一个眼睛。
经历过战争中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霜血雨、坎坷磨难,父亲的心态非常的平和,非常的淡定,非常的坚韧,非常的豁达。对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都看得很淡,看到谁买大房子就戏说一炮就倒掉!常常对我们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我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没有看到今天!小时候,看见父亲腹部的伤痕,问是哪次战役留下的,摇头不说,一声叹息!父亲对战争中的流血牺牲只字不提,有的只是对今天生活的感恩感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信仰。父亲还喜欢唱:“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解放后,在新中国军队建设中,父亲战功卓著,也因为从小读过书,当时部队中鲜有人读书识字。曾多次被部队选送到北京、沈阳、大同等地学习。父亲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在北京后勤学院是高才生,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父亲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当过汽车连长,会开各种车辆,有最高等级车的驾驶执照。我和母亲是随军家属,数九隆冬换防,父亲开车,母亲抱着我坐车去下一个家。
父亲为家乡筹集资金盖了第一个楼房,就是政府招待所大楼。政府没出一分钱。一次我回老家,在一家饭店吃饭,饭店老板认识我父亲,强烈要求给我免单,我没让,父母亲都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
晚年的父亲慈爱,家里有一棵李子树,硕果累累,熟透了也不让别人吃,得等二闺女放假回家吃。家里的日历本折上我放假的日子,盼着孩子回家过年。我们一家三口一放假就回家。父亲在炉台上炒菜,升火锅就是我们兄弟姐妹及我们的孩子们对过年的记忆。
父亲,您离开我们二十年了,您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那年家乡发大水,您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洪水来临时,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暴风雨中带领大家连续奋战几个小时,修渠筑坝,手磨破了,嗓子喊哑了,终于战胜了五十年一遇的洪灾。洪水淹没房屋及食物,您和母亲,不顾自己的疲劳过度,亲自给几十口受灾群众做饭吃,受灾群众吃着热乎乎饭菜,流着眼泪说:谢谢您带领我们战胜了洪水!谢谢一个共和国老兵情系人民,舍身忘死,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
您三次把本来属于您涨工资的机会都让给了部下,今年清明节,您的部下的六十岁的儿子,来到您的墓前,给您重重地磕了三个头。这是您人品人格的魅力,作为您的孩子,我们因有您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谨向您一个共和国的老兵致敬!
有一次,儿子拿一张照片问外公:这些人都在吗?您摇头叹息,说都不在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得很残酷,一次侦察任务中,月黑风高的夜晚,父亲掉到壕沟里,锋利的薄冰将他的手、脸划破,刺骨寒水湿透了全身。饥寒交迫时,战友拉起他并从兜里掏出仅有一小块饼子,和父亲一起吃了。俩人从壕沟上来,坚持完成了任务,照片中有那个战友,牺牲了,没能回国!
刚刚解放,就经历了三年困年时期,即使家人饿了,身为后勤干部的父亲也不动用一粒军粮。节假日,父亲都是让同事回家休息,自己值班。总是牢记军人的使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好几次上调工资,按贡献、论条件,父亲都应该涨工资,但是他总坚持让给别人。其实,我们家庭也不宽裕,母亲没有工作,上有年迈的爹娘,下有五个儿郎,但是,父亲说:我的战友们都没能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决把自己涨工资的机会让给部下。父亲虽然没有万贯家财给我们,但给了我们好的思想好的品质。这些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这是无价之宝,我们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