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悠悠石库门(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悠悠石库门(散文)


作者:南雨北窗 白丁,6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9发表时间:2020-12-01 17:52:13
摘要:悠悠石库门,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慢慢掠过那些挥之不去的流光。无论是花草,还是飞鸟,亦或是普普通通的红尘过客,只要坚守一份初心,砥砺自由前行,总会有春光乍泄,清风徐来。每个人心中总会有一扇门,遮蔽时困惑,推开后明媚,花草葳蕤,春光尚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旧岁月,子衿亦往事,幽幽石库门,悠悠好时光。


   从石库门里走出来好多年了。居住于市中心的新居里,奔波于业务之中,鲜有机会去到老地方看看,怀想当年创业历程,心中不免感慨良多。感慨于一处石库门,一隅弄堂里,一群寻常客,一个好时代。
   深秋的某一个周末,我驻足石库门。抬眼望去,只见旧时的弄堂已不复存在(那是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眼前高高的围墙内,已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等待开发的地块,原有的棚户小区终于拆迁了,曾经的左邻右舍也应该都搬进了新房,安居乐业了。
   此时,几只白色的鸽子从远处匆匆飞过来,轻轻落脚后又匆匆飞向远处,似乎也在寻找悠悠石库门,悠悠的欢愉时光,温暖岁月......
   悠悠石库门,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慢慢掠过那些挥之不去的流光。无论是花草,还是飞鸟,亦或是普普通通的红尘过客,只要坚守一份初心,砥砺自由前行,总会有春光乍泄,清风徐来。
  
   二
   旧时故地,坐落在在上海苏州河边,幽深的弄堂小巷,斑驳的红瓦青墙,密布的晾衣竹杆,齐整的磨砂水池,偶然造访的小麻雀,转角盛开的栀子花,还有黑色油漆的木门和拱形的石头门框,最诙谐而又无违和感的,要数上海话的软与苏北话的硬的碰撞,亲和的沟通,真情的传递,再加上彼此之间的关心和互助,不求回报,不拘小节,既有高墙深院,闹中取静之美,亦不失江南呢喃,苏北小调之雅。渐渐远去了,渐渐远去的,总是那些平和依稀的身影和温暖如初的烟火。
   看到渐渐消失在空中的鸽子,这种看上去很温顺的鸟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曾经的悠悠岁月,悠悠情怀。
   鸽子是典型的前凸后翘的身材,曼妙谈不上,但足够迷人,再加上一身柔顺的羽毛,一双分置脸部两侧的明眸,灵动飘逸,风姿绰约,自由是多么美好,就如洁白的身段,洁白的翅膀,明净而单纯。
   这不算什么,成天还“咕咕(哥哥),咕咕(哥哥)”地叫唤不停,真让人骨头都听得酥起来,大有不迷死你不罢休之意!更让人觉得吃不消的是它们小夫妻之间的那股缠缠绵绵的黏糊劲头,一点不亚于外滩到处可见的毫无遮拦的搂搂抱抱,卿卿我我,你不看不知道,看了你也未必知道,天底下竟有如此之秀恩爱!如果想捡狗粮,绝对一卡车一卡车地装。
   千万不能想入非非,我说的是悠悠石库门里的真实的鸽子,它们自由自在地穿梭于城市的楼宇之间,无论鸽子飞出去多远,它们都会飞回他们的巢,说的当然也包括悠悠石库门,弄里巷末的凡人俗事,红尘烟火。
   三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20个年头,上海市区的石库门弄堂,依然还是那个集聚烟火气最浓的地方,悠悠的清欢,悠悠的从容。
   这种房屋不求雕花刻龙,只求明快简约,建筑细节彰显了江南民居的特点,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故而名曰“石库门”。
   当春日初升,天刚蒙蒙亮,弄堂里一定已是人声鼎沸了。
   楼上的乔老爷的老婆费劲地叫着“囡囡,囡囡,快点爬起来,到学堂去了”,乔老爷还在呼呼大睡着,难怪老婆嫌弃他,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所以也懒得理他,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也没有到分道扬镳的地步,她除了上班,还打一份零工。乔老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典型的上班族,退休后在一个小区谋得一份门卫工作,整天懒洋洋的样子,沉默寡言,吃饭时只有一个碗,主食和菜都在里面,捧着碗在弄堂里转两圈就吃完;夏天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端一盆温水或凉水,站在水池边,用毛巾洗吧洗吧拧得半干,在背后上下拉几下就完事了,即使老婆唠叨几句,也不啃声,只是憨憨一笑而已,夫妻俩就是这样为了儿子各自努力着,不能大富大贵,倒也相安无事;
   对面的阿婆刚刚拧着倒好的痰盂罐回来,“唰唰唰”,正在池子边用刷子清洗,阿婆虽然年迈,但腿脚利索,勤快,特爱干净,屋里厢里里外外,清清爽爽,而且生性开朗,遇人总是一脸笑,咯咯的,声音甚是洪亮。阿婆早已退休,有医保和退休金,膝下有一个儿子强强,酷爱养蟋蟀,老娘也不反对,只是叮嘱几句,收敛着玩玩,不要弄坏身子,阿婆还经常帮我们去幼儿园接送孩子。每逢秋风起,蟹脚痒,菊花黄的时候,也是蟋蟀体格壮实的最佳竞斗时,那场面不亚于一场让人心潮澎湃的足球决赛,我儿子此时也会跟着高兴很久,因为强强会挑一两只看上去很壮实的但并无战斗力的蟋蟀给他,儿子拿着蛐蛐罐睡觉也不离手,蟋蟀于是就像逗他玩一样,“啾啾”的叫个不停。
   隔壁二楼家的女儿“百灵鸟”(因为爱唱歌,平时邻居们都这么称谓)已经早早的在阳台上开始练嗓子了,“咿,咿,咿——啊,啊,啊——”从略显稚嫩而又干净清纯的声音里听得出,小囡囡对音乐的那份热恋。住在斜对面的煤气公司退休的老王和“宝宝”,也早已在地上摆起象棋龙门阵,“厮杀”开来。老王原来是销售,讲话自带烟腔,很有男人味,说是销售,其实是个好差事,在那个年代谁手握资源,谁是香饽饽。“宝宝”是快四十的人了,单亲家庭,至今未娶,老娘还是习惯叫着“宝宝”。老王手握一瓶双沟酒瓶,总奇怪他为什么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喝水,“宝宝”手捧一碗老娘刚刚下好的热腾腾的面条,面条上还放着他爱吃的小黄鱼,哥俩一边运筹帷幄,一边吃着,喝着,甚是惬意。满满的鱼香还有酒香,我正纳闷,老王冲我一笑,说:“格里厢是酒,勿是水!“说完还得意地晃起脑袋。好家伙,一局战罢,半瓶酒下肚,安然不醉!不愧是销售,公关能力,名不虚传!也终于理解他那富有磁性的烟熏嗓了!看他们举棋落子间的飒爽英姿,大有“驰骋沙场独步行,唯知忠勇往前征,无名薄利何终老,孤胆擒王拼一鸣”之势。
   弄堂深处的老爷叔一家八口人,也早早起来了,虽然只有四、五十个平方的两层房子,倒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只是夜里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动静不能太大,否则吵着别人,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尴尬之象:楼上坦然方便溜溜爽,楼下听得泉水叮咚响!
   晚辈们各自上班之后,老爷叔和老阿婆依旧是一人一碗稀饭,一只鸡蛋,一盘四喜烤麸,吃完后两位老人依旧一副扑克牌白相开来,虽然骂骂咧咧,倒也其乐融融。
   印象很特别的是住在二楼上的小葛子,因为姓葛,我们都叫她小葛子,说来也巧,与鸽子同音,更增添了几份情趣!三十刚出头,修长的身材,洁白的肤质,丰盈有致,落落大方,不苟言笑,为人处世有条不紊,举手投足温文尔雅,一颦一笑之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风韵。
   她现在也忙活开来,女儿上学,老公上班,婆婆要到公园锻炼,一个个像小鸟一样张着嘴,等食吃。上海虽然是国际大都市,老百姓的早餐其实也非常接地气,“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轮番上阵,实在不行,茶泡饭就萝卜干,也不失爽脆。小葛子的老公看着桌子上的豆浆油条,一脸不快,嘴里嘟囔着,因为公司减员,他们直接被买断工龄,下岗,现在一家私企上班,比起原来的国企,有诸多地方不适应,特别有时候还要看老板的脸色,丈夫心里落差很大,经常一个人在白斩鸡店里叫上半只带血的白斩鸡,来上几瓶上海黄酒,独自斟酌,借酒消愁,但往往是愁没有消散,反倒喝得醉醺醺,回到家里,安静的时候,不洗不漱躺下就睡;不安分的时候,肯定冲着小葛子咋呼几句,小葛子不作声不打紧,稍微责怪一下,他便大吼:“侬有腔调,侬出去扒分啊!”每每此时,小葛子也不再理他,她心里清楚得很,当年他们俩也是自由恋爱,两情相悦,当下的境况也不能太多责怪老公,有些委屈只能埋入心底,孰是孰非,不必计较,静静忙完家务活,稍稍打扮一番,骑着一辆半新的永久自行车,吱吱嘎嘎赶往工厂上班了。因为她知道,生活不管怎么辛苦,发再多牢骚也无济于事,日子总要一天一天的过,既然能共甘,就不怕共苦,坚信幸福总会来临,明天更加美好。
   而弄堂口的李“嘎梁”(上海话称戴眼镜的人为“嘎梁”)正美滋滋地端详着他饲养的几只鸽子,眯缝着眼笑着,慢慢打开木笼子,鸽子“咕咕咕”地扑棱着翅膀一下子飞了出去,在空中跳着华尔兹,而鸽哨声回响在城市的楼宇间——这种有着城市魔性的声音,轻松地就盖过弄堂里,弄堂外的各种喧嚣。
   李“嘎梁”看着鸽子自由的飞翔,侧耳欣赏着那种美妙的叫声。虽然只有十几只鸽子,公母三对鸽子再加上四五个幼小的鸽仔,但在李“嘎梁”心里它们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养鸽的人经常开玩笑说:
   “家里最重要的是鸽子,第二是孩子,第三是老婆,没有自己。”养鸽之人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只不过因为“嘎梁”太过痴迷养鸽,老婆吃不消,离婚了,离开了他和儿子,但不影响他老婆为儿子的成长默默付出。
   养鸽子的人和其他普普通通的居民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浮躁的世俗里,善待生活,淡泊从容,像那些鸽子一样,穿梭于楼宇与精神的时空,秉持着自己品质生活的方法与追求。
   那时候,我也像这些深居简出的石库门的朴素的居民一样,忘却自己流浪之苦,尽管在上海人口头禅中我还是一个“外地人”,但是实际上在与弄堂里的居民交往中从内心从未有过丝毫卑微感,每天送小孩到学校后,便匆匆赶往店铺,看着大街上,车水马龙,开始又一天的守株待兔式的劳作,坚信只要走在前行的路上,总会送走暗夜,迎来晨曦,只有历练秋寒楚痛,方能渐入春暖佳境。
   四
   “在构思什么惊世大作呢?这么入神!”妻子突然狠狠的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问我。我支支吾吾地回了一句:“哦,没什么,看到老地方,想起一些往事。”妻子说:“常说道物是人非,现在倒好,杂草丛生,人非物亦非了”。
   后来听妻子说,在我们的菜市场偶遇过老邻居老阿婆,身体还很好,聊到当时的左邻右舍,得知乔老爷不在了,儿子考上了交大;
   “百灵鸟”如愿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小葛子的女儿很优秀,入职于一家广告公司,老公生病去世,她后来也再次找到自己的幸福;李“嘎梁”因为养信鸽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与前妻复婚;小区内的所有居民在拆迁时都得到了政府的合理安排。听到这些,我甚是欣慰。而我,一个流浪的“外地人”,经历过凄风冷雨之后,也已在上海落地生根,看浦江之水潮起潮落,观东方明珠流光溢彩,听城市轻轨万马奔腾,闻顾村玉兰清香四溢。
   五
   我们总是在勤勉与感叹中,体悟着时光的逝去和人事的离分,但我们也在心底沉淀了太多的温暖和滋养;我们感恩一段旧岁月带给了我们的柔情,我们更感恩一个好时代带给了我们的梦想。
   生命中最惬意的,莫过于像鸽子一样自由的穿梭,像蟋蟀一样自由的鸣叫,像阳光一样自由的慵懒,像花草一样自由的绽放,像普普通通的石库门的居民一样自由的生活,坚守着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生命自由,生活从容。
   每个人心中总会有一扇门,遮蔽时困惑,推开后明媚,花草葳蕤,春光尚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旧岁月,子衿亦往事,幽幽石库门,悠悠好时光。

共 42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少人会有过搬迁的经历,尤其是那些从居住了许多年的老地方迁走,都会对老地方有了一种不舍的感情。“我”就是对石库门有着深深的眷恋回忆,这些回忆都浓缩在了这篇文章里,那些昔日最常见的平凡场景,弄里巷末的凡人俗事,红尘烟火,都是难忘的岁月。鸽子,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仅是宠禽,更是温馨家园的风景。作者以娴熟的文字驾驭功夫,更以满满的温馨回忆,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大上海小弄堂里百姓人家生动的生活场景,下象棋,养鸽子,夫妻生活,家长里短,有苦有甜,绘声绘色。每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其实都是在浮躁的世俗里,存在着,成了我们生命中的部分。善待生活,淡泊从容,我们感恩一段旧岁月带给了我们的柔情,温暖和滋养,这是《悠悠石库门》的主题,也是一种生活平凡美的韵味。作者文笔流畅,描写到位,精彩纷呈,推荐各位文友欣赏! 【编辑:老书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书生        2020-12-01 17:52:49
  多谢投稿!问候作者冬安!
回复1 楼        文友:南雨北窗        2020-12-01 20:49:00
  感谢老师深情编按,问候冬安!散步偶得,贻笑大方,感恩过往,感慨寻常,善待心灵,接纳凡尘!
2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0-12-02 11:33:14
  每个人心中总会有一扇门,遮蔽时困惑,推开后明媚,花草葳蕤,春光尚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旧岁月,子衿亦往事,幽幽石库门,悠悠好时光。
3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0-12-02 11:33:34
    每个人心中总会有一扇门,遮蔽时困惑,推开后明媚,花草葳蕤,春光尚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旧岁月,子衿亦往事,幽幽石库门,悠悠好时光。
回复3 楼        文友:南雨北窗        2020-12-02 12:15:11
  过眼已沧桑,当时只寻常,回首来时路,点滴皆道场。感恩老师阅品,遥问冬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