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斜出来的风景(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斜出来的风景(散文)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71.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03发表时间:2020-12-03 12:08:08

要说塔,我国的塔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少,而且建筑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建筑艺术高超。可到了意大利,还一定要去看看那个比萨斜塔,原因无非是那个斜塔已经成了世界上的一道著名的风景了。其实看了才知道,那塔并无什么特别,原因就是因为它是斜的,如果不斜,怕就没什么人去看了。
   我们是下午5点钟来到斜塔身边的,傍晚的阳光和煦可人,飒飒的秋风送来些许清爽。天空一片蔚蓝,不时有朵朵白云飘过。地上的绿草鲜亮如毯。此刻,当我们在几百米外远远观赏比萨斜塔时,它好像一位安静而沉着的老人,斜身矗立在那里,任由人们去欣赏去议论去猜测。
   当然猜测是避免不了的了。好好的一个塔,怎么就斜了呢?是战争?是台风?是地震?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不会是故意建造一座斜塔吧。然而,人们想不到、不相信的事,往往就会出人意料的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斜塔的确是建造时就斜了,虽不是故意的,但却是将斜就斜造起来的。
   斜塔的建造始于1174年,也就是830多年前,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比萨大教堂修建一座钟楼。设计为圆锥形8层拱形卷门,高54.5米。由于地基打得不够结实,当建到第三层时,便发生了地基的部分沉降,引起塔身倾斜,无奈被迫停止建造,其间负责施工的责任工程师B•波萨诺以等人曾想过很多加固办法都无济于事,因而施工几起几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到了1350年,在经过176年几代人的努力,这座塔终于按原设计建造成功了。整座塔底层15根圆柱、中间6层31根圆柱、顶层12根圆柱,建成213个拱形卷门。且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组成。顶层为钟楼,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级,盘旋可上至塔顶。造形古拙而秀巧,为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大型象牙建筑。但是,塔虽建成,斜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了。刚建成时,塔顶即偏离承重中心2.1米。650多年来,斜塔每年都在继续倾斜,虽经采取各种措施有所控制,但到目前,塔顶中心已偏离承重线中心5.2米。
   欧洲是个宗教盛行的地区,几乎是有城就有塔,有村就有塔。比萨斜塔作为比萨城的一组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而已。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建于1063年,比这座比萨斜塔还早111年。教堂旁边还有一座建于1153年的白色大理石圆形洗礼堂,也比比萨斜塔早21年。如果单就一个宗教建筑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奇的。然而,奇就奇在其斜上了,如果当初地基不下沉,或如果见到倾斜后就拆掉了,恐怕也就不会有今天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了。如今,比萨斜塔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参观斜塔后,我独自思索,欧洲乃至世界上那么多塔,风格奇特的、建筑宏伟的、高耸入云的,都不太出名,而独有斜塔如此独秀,看来太正了不太行,斜的反而出彩了,这也算是一种标新立异吧。由此事联想到做人,做人还是要做个善良之人,做过厚道之人,做个正正经经的人。如果做人要来邪的,大概就不会有人去欣赏了,只能是受到唾弃了。邪大发了,也是可以出名,诸如世界上的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我国历史上的董卓、李林甫、秦桧、汪精卫等,一个个尽人皆知,臭名昭彰,遗臭万年。
   参观斜塔,我们还了解到一件有意义的故事,就是斜塔与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就出生在这个比萨城,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是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中世纪反对神学的杰出战士。他的自由落体试验就是在比萨斜塔上作的,作为第一次动摇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统治地位的偏见和教会的势力,比萨斜塔与伽利略同时闻名于世了。
   最后还要说说比萨斜塔的斜。虽然它已是一道风景,但是当我们来到斜塔下,围绕斜塔四周观看它时,心中不免仍然美丽不起来,也无欣赏其它风景的那种愉悦,有的则是一种危机忧虑甚至恐怖的感觉,因为它毕竟不正,正的建筑也不会万古长存的,也总会有倒塌的一天,何况这斜的呢?而且站在塔下,任何人都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觉得它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可能。如果再遇上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呢?
   斜的,总是危险性更大一些吧!。

共 16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修老师去意大利旅游时曾观赏过那座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游记散文。重点描述了塔的外貌体形,尤其对它的历史成因与观赏价值做了比较翔实具体地介绍。并提出了带有哲学色彩的观点,认为事物如超乎常规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变为标新立异,能刺激调动人们的视觉神经。但同时指出,做人却切莫像这座塔一样以“斜”为奇走上歪道,一定要以正为准,正大光明做人,切切实实干事,心怀坦荡正气浩然。才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否则便会像那斜塔一样,虽人在欣常它,但总担心它会坍倒,说不定那天会因“斜”而毁因奇而灭。这个道理无疑对世人很大的启发警示意义,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文章叙述流利抒情自然,平实中见真功淡雅中蕴深意,宛如兰菊清香宜人。佳作点赞!推出文友共赏之!【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12-03 12:14:17
  斜与正,虽然对立但又统一。只有斜,会失去正气;只有正,又显刻板僵滞。只有分清对像分清客体,才可区别对待各显所美各扬所长。感谢赐稿,希望更多佳作支持!顺祝冬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2-03 12:28:49
  wojiushi我就是爱学习大作家写得美文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12-04 08:31:34
  谢谢编辑老师!谢谢黄老师!冬日吉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