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 寻隐士不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 寻隐士不遇(散文)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8发表时间:2020-12-07 11:40:30

1
   连绵的群山,清澈的溪水,绕山而砌起的梯田,藏在山坳里的村庄,绿树掩映的人家,偶尔几声鸡鸣犬吠……随意畅游在这样的山水间,仿佛滑入了诗意的慢游时光。
   翻越箕山,走过隐士沟、三过尧,看过黄城、阳城,涉过颍水、洗耳河……却始终走不出一个人的故事与传说——他就是上古隐士许由。
   2
   我曾经专门查阅过一些历史典籍,试图佐证许由洗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最早谈论许由的是《庄子》,说的是尧让天下于许由的事情,而与他同时代的《韩非子•说林》中也有类似的记述。虽然这两个人均谈到了尧让许由的事情,但都没有提及许由是哪里人,以致于后人谈及许由洗耳的发生地在哪里时,众说纷纭。
   而最早详细记载许由洗耳的典故应该是出自蔡邕的《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后来被人不断演绎,比较有名的当如皇甫谧的《高士传》了。他不但将洗耳的主角演变成了巢父,而且最早谈到了许由的籍贯以及埋葬地: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许由,……不受而逃去。……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余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这样的野史也许还不足以作为实证,但司马迁的《史记•伯夷列传》中总算说出了许由冢大概就在箕山:
   (一)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二)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许由作为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生于箕山脚下的阳城,长期生活在阳乾山、箕山之间的颖水流域,死后葬于箕山之上,我想,这些史料应该说得明明白白了。
   3
   古阳乾山(现称马鞍山)下有黄城。据《杂道书》和《洛史》等史籍载:“尧聘许由坛禅于黄城。黄城,许由隐此。”这里有保存相对完好的禅坛遗址,还有几截残缺的夯筑城墙竖立田地中,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现在的黄城只是一个偏僻的山村,也许只有那些散落的旧砖瓦、古城墙,以及那些记载在典籍中的只言片语,还在无言地述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黄城向南不远的箕山中,有尧邀请许由三次经过的地方,流传下来的古老而通俗的地名三过尧村。过去山高路险,依靠双脚丈量,跋山涉水,绝对要走上几个时辰。而现在交通发达,翻山越岭,驱车几分钟便可以抵达。
   向东几公里,便是隐士沟了。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沟,偏僻而幽静。山沟里有隐士沟湖,碧波盈盈,好像青山之中镶嵌的一面玉镜。湖堤并没有人为的过多修饰,还保持着原始质朴的本色。这里应该是许由最早隐避的地方。他隐居的具体地点,早已无迹可循,但这里衍生的许由坡、许由岩、许由形象石等,还可以找到一点儿隐居的痕迹。
   山道弯弯,沿山间公路向东二十公里便是阳城。地理上统称西起伊川东至禹州的这一段山岭为箕山,绵延起伏,宛若游龙横亘东西。但在这里,箕山似乎是专指与嵩山相对的这座山岭。相对于嵩山的高与险而言,箕山自然要相形见绌。这里又俗称枕头山,远远看去,真的像一个巨大的枕头。山脚草茂林丰,山腰翠绕红飞,山顶云雾缭绕。
   箕山山阴有阳城。禹在这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阳城在上古时期,应该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地方。许由拒绝帝尧的禅让隐居在这里,禹曾在这里避让虞舜之子商均,后来伯益也曾在这里躲避夏启。这里是天中地心,西周初年周公在这里立圭表测日影留下了最早的周公测景台。这里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宣告大功告成的地方。这里更是衍生了许多与许由有关的地标,如许由冢、许由祠、许由洗耳泉、饮牛坑、拴牛橛、挂瓢崖等。
   “箕山有高节。”箕山也叫许由山,箕山因为许由而名扬;许由因为箕山而名显。山上有许由墓,据史料记载:“许由殁,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余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我从阳城街向南,没费多大的气力,就很顺利地来到了箕山顶上。山上石厚土薄,不大的山头被两道石墙圈围起来,这便是许由寨。进入寨门,可以看到正中堆起的石围土丘,就是许由冢。冢前竖有石碑,周围植有柏树,还生长着一些杂树。一般人死后要葬于山脚,但许由毕竟与众不同,生而隐居,远离滚滚红尘;死后要葬于山巅,箕山作枕,横卧天地之中。不论活着还是死去,许由都要遗世而独立。
   箕山虎头岩有后人重修的许由庙。正殿三间,东西配厢房三间,内供奉2米高的许由圣像。千百年来附近的民众奉许由为“箕山公神”、“许真君”、“九天侍中”等神仙,香火不绝。站在许由庙前,我想起唐代诗人钱起的《谒许由庙》: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
   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
   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
   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只不过他拜谒的许由庙却是在箕山之阳的汝州。有关许由的传说流传在箕山周边甚至更远的地方,自然,祭祀许由的庙宇或祠堂也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这不仅是体现许由精神文化的广泛传播,也表达了广大民众对许由的尊崇和景仰。
   许由庙下有一棵古槐,覆荫如伞。树干有三围多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相传这棵古槐为许由巢父亲手所植,后被汉武帝诏修中岳庙时伐去的次生槐。尽管有“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的俗语,尽管史料上说许由故里为槐里村,但若说这棵古槐为许由亲手所植,似乎又不太让人信服。
   由许由祠向北不远就是许由洗耳泉。现在的洗耳泉为一眼石砌井,泉水从石缝间渗出,清澈明净。由洗耳泉向西南幽兰村南的山崖上,一道清泉从三块大岩石中流出,石上瓢印依稀可辨。泉水从石上流过,泠泠作响,如鸣珮环,空灵激越。泉水渐渐汇成一道小溪,穿过乱石,流过草丛,向山下潺潺流去。据《嵩书》载:“许由初隐箕颍间,中岳之下,以手掏水饮之,人遗一瓢,得以操饮,饮讫,挂木上,风吹沥沥有声,由以为烦,弃之岩下,遂名弃瓢岩。”
   嵩山和箕山之间,颍河淙淙流过。颍河的上游,大多是季节河。现在是雨季,河床里荒草丛生,河水也只剩下细细的一缕,在茂密的水草间潺潺东流。而在阳城的一段,因为接纳了大量的山泉和溪流,水量要丰沛一些。颍河,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孕育了中原腹地最古老的文明。颍河沿岸的多座颍考叔祠或庙,成为宣扬中华传统孝道的最好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颍河也称得上是一条母亲河。相对于许由的隐居而言,颍考叔是显达的。他以纯孝而闻名,却因与暇叔盈争旗而被公孙阏冷箭射死,令人扼腕叹息。倘若,他能够学得一些许由的隐士风骨,也不至于因争名夺利而死于非命。
   4
   许由,这个上古时期的人物,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他不只是中国隐士的鼻祖,更是诠释了中国隐逸文化的内涵。他谦让谨慎、拒绝荣禄的高风亮节,他独善其身、不为名利的自爱精神,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世的仿效者不胜枚举,不说隐居北邙耻食周粟、不作周民的伯夷和叔齐兄弟,单说隐居嵩山附近的就有卢鸿一、王绩、田游岩、王远知、卢仝、潘师正、刘道合、司马承祯、吴筠、孔述睿等道士和文人,其他像王维、李渤、武攸绪等半隐或退隐的文人,更是粲然可观。隐逸,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价值。
   几千年过去了,许由的踪迹早已无处可循,但这些与他相关的古色古香的地名,如同传承的文化符号,如同散落的珍珠,一直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在这里的历史典故让人浮想联翩,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优美传说让人回味无穷,而这山幽水媚的地方,更让人内心平和、清净。
   乱世有人隐,盛世也有人隐;落魄有人隐,发达也有人隐。其实,隐或者不隐,世道还是那样。避世或者入世,不在于改变周围的环境,而在于能否保持一颗本心。我想,洗耳或许不是故作姿态,但远不如洗心“若清波之涤轻尘。”倘若能够守得初心,隐或者不隐,又有什么区别呢?

共 31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编读了作者的这篇散文,对于上古许由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那就让我们跟随老师的文字也去寻找隐士许由吧。从文中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悉:许由因不愿接受尧的禅让而隐与山中的隐士沟,甘愿放弃名利而居住在深山而过着清贫的生活,修身养性,不与世人争抢身外之物,落得一身清廉。人们为了纪念许由,不仅修建了许由庙,而且还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传说。由此可见,人们对他是无比尊崇的。小编认为:许由当时之所以舍弃那些束缚他的枷锁,可能这是厌倦了那种生活吧。即使粗茶淡饭,心静平和,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回报吧!可又谁能像许由那样情愿舍弃权利而乐享清贫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许由所做的一切吧!不忘初心可以做到,但真正能看淡富贵荣华的又有多少人呢!学习欣赏老师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12-07 11:41:46
  学习老师游记散文,学习、拜读,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12-07 11:43:03
  感谢您一如既往对我晓荷社团的大力支持,欢迎继续投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