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西湖茶馆约谈记(散文) ————记与当代大学生会谈
我以前是大学教师,退休以后还十分关心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于是我的朋友邀请了十名大学生,让他们参加我主持的茶话会,就这样我这个退休副教授和当代大学生有了四天对话的机会。
(一)
2020年12月4日,地点在杭州西湖边的一个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谈话,谈话主题是:上大学究竟应该学习什么?我的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目前国内的教育有个怪事,就是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大学就开始轻松起来,考试的之前任课老师都给同学们指出了复习的重点内容,大家只要复习一下重点内容,考试都能过关,毕业证轻松地拿到手了。似乎读大学就是混一张文凭。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应聘的时候用处不是很大,一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公司十分重视的独立工作能力,我们的学生却不具备,那么读大学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呢?
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大学毕业前夕,一家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来学校招聘,待遇很优厚,因此机会难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应聘。人才需求方将所有报名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大厅里,考官向每一个应聘者发了一张纸,只有一个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多少高尔夫球?”不许上网查资料,手机都收走了。要求45分钟完成答案。
有一位前去应聘的张晓梅,看到这个题目,开始和大家一样,一头雾水。但是仔细一想:很快发现这个题目不是要回答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要考察应聘者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她这个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题。
于是她想:所谓的“英国买”其实就是英国进口,进口的数量与需求有关系,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系,英国有多少人口,这是众所周知的。张晓梅自然也知道。然后,假设16——70之间有多少人,最可能打高尔夫的是30——45岁之间的人群,为了精确地估算此数字,还估计了多少人是经常性的打高尔夫球的,这样的人一年用多少高尔夫球?这些人数总需求是多少就出来了。这就是英国高尔夫球的需求量。于是张晓梅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周后,他收到了聘书。其他人只好与这个机会无缘。
通过这件事,我们从中不难看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专家,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的书呆子。您说对吗?读大学要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这种能力叫做“学习能力。”比如你以前没有学过某门计算机语言,自己可以攻破,掌握并运用。这就是“学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在大学学习的知识会老化,我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尽快的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学习能力”。
我发言结束以后,有几个同学发言,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感觉张晓梅有后门,是属于内定的,招聘只是形式。二是感觉我说的上大学轻松不是普遍现象,他们自己为学习的事情熬夜到凌晨两点多。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约谈。
(二)
2020年12月5日,地点还是西湖边茶馆,谈话主题是:上大学究竟应该学习什么?我们谈话核心内容如下:
上次我们这个话题的主要精神是说大学里应该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和技能,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举例说了张晓梅的故事。我得到的反馈是:“第一感觉是内定”;另一个反馈是表示目前上大学也不轻松,为了学习往往会熬夜到凌晨两点,由此可见,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问题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难怪人家说,一部《红楼梦》,经济学家看到了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少男少女看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历史学家看到了一部家族兴衰史。没想到就我这不足千字的小文,也会引起人们的认识上这么大的差异。今天就这个话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说说现今读大学到底轻松不轻松,这是一个并不算复杂的问题,目前的大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大学管理松懈,学生对自己要求也松懈,所以他们基本上是在混日子,没有更高的要求,只求六十分万岁。但是多数大学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一些学风比较严谨的名牌大学,学习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在这样的学校里那些准备读研深造的同学,更是没有虚度光阴,为了追求学业上的精益求精而熬夜到凌晨两点的人也是有的。所以有些大学设立了“考研寝室,”将有考研意向的同学们集中在一起,大家一起熬夜,一起研究问题,这些同学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第二,说说读大学要讲究持久战,要注意学习方法。大学生活一般是四年或者是五年,加上硕士研究生2-3年,如果继续读博士,那就时间更长,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白天学习一整天,晚上熬夜到凌晨两点,身体恐怕吃不消的。为了可持续发展型的研究和学习,建议大家养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习惯,培养自己遵守科学利用时间的习惯。这就需要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读经济系统计专业),一般是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将自己预习中的难点记录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听课,精神比较集中,听课效果比较好,课堂上仍旧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我会追到老师办公室甚至是家里,一定要弄清楚所有的问题。当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知名教授,比如《政治经济学》老师是《资本论》翻译家王亚楠的弟子;《统计学原理》是统计界的知名人士黄良文教授上课的;《综合平衡统计》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有独特见解的钱伯海教授上课的……这三位教授的家里我都去过,去他们家里请教学习问题。这样一来,我就每天不用费劲儿复习功课,而是抓紧时间预习功课。所以不用熬夜到凌晨,只是学习到教室熄灯为止。当时我们几个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农村搞调查,写了调查报告投稿到《经济问题》杂志社,得到了主编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对于理科的学习,我不太了解,但是也感觉每天熬夜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合理的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里面有个学习方法问题。大学期间学会读书很重要,作为脑力工作者,应该讲究工作效率。这一点,建议大家学习一下前苏联生物分类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或者是读一下国内时间利用专家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相信这本书会教会大家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的。
第三,再强调一遍,在大学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些学习方法和治学方法,当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以后,我们不能停止学习,而是要利用在大学里掌握的自学方法,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时掌握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永不言败。大学是人生的开始,不是结束,我们在大学读书应该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自学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招聘和用人都会逐步走向公开化,法制化,“内定”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我们工农子弟只能靠自己的工作能力闯出一片天地,决不能等着所谓的“内定”。上次举例中的张晓梅同学是山东烟台市某县一个农民的女儿,一家三代都是农民,她绝没有“内定”的运气和资源,她是凭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答卷,进入那家企业的。如今她已经做到企业高层决策者,根据本人意愿,我们不能透漏她的姓名。希望大家认真思索一下到底为什么要读大学。
(三)
2020年12月6日,地点是西湖茶馆,谈话主题是上大学应该提高自己的思维格局。我的发言内容是:
根据我自己在大学读书的经历,我以为读大学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思维格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格思维局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思维格局是指的一个人对局势、态势的理解和把握,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其未来的变化的认知。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了他最终能站多高、走多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格局呢?本文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
第一,应该培养自己的主动性思维。多年以前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有人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料,对阿里巴巴进行了投资,结果阿里巴巴崛起的时候这位朋友赚了大钱,相反当时阿里的合伙人之一找到一个朋友要求融资,这个朋友拒绝了,其实他手里当时有50万元闲置资金。两个朋友相比,不难看出个人的格局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以为,当前所处的时代瞬间万变,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性,我们应该主动寻找机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而不是坐等机会的到来。要抓住机会,我们需要认识那些是机会,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机会的本领。几十年前你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怎么能够主动出击对阿里巴巴投资呢?
第二,应该培养自己的个性化和实效性思维。无论什么时代认知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壁垒。也是区分人的格局的重要标志。比如一个瓷器摆在两个人面前,识货的可能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而不识货的花一百元也不肯。最终识货的人将瓷器卖出去,获利四百万元。原因是这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古代官窑瓷器。这里面的个性化就是识货的人是一个考古学家,他具备的专业知识告诉他应该对眼前的宝物给与必要的投资。而另一个人是个初中毕业生。具备的知识决定了我们的格局。将来的社会里很多重复性的手工劳作都被机器人代替了,人类的个性化思维是机器人难以掌握的,这也是人类的魅力所在。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为此我们必须终身学习,抓紧时间学习,在别人还没有掌握某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我们领先一步。这就是实效性思维。
第三,应该培养自己的优质新思维。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生产过剩的时代,不仅仅是物品过剩,人才也过剩,但是,最优质的资源和优秀的人才是紧缺的。人才要想被重视,就需要质量极其优秀,这就是优质新思维。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优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备受关注,才能达到被伯乐重视的程度。。
总之,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能力、眼光和前途,比如在爱迪生还没有发明出电灯的时候,金融巨子J.P摩根就投资和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同时投资了爱迪生的对手特斯拉,以及无线电通讯发明人马可尼,为什么呢?他不是投资某个人,而是投资电力这个新技术。这就是他的格局。知识的贫乏往往限制了人的格局,金钱的贫乏也会限制一个人的格局。我们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格局,将来才会赚到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才会做出人生正确的抉择,使得自己的格局上一个新台阶。
(四)
2020年12月7日,地点西湖另一家茶馆,谈话主题是:承认人生有差异,并且不平等,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努力?我的主题发言如下:
前两天,我们的两个题目都是在讨论“格局”这个问题,第一个题目是在讨论“怎样提高自己的格局”;第二个题目是“三个人的格局”。为此我听到了朋友的发言:“人是生来就不平等的,人的金钱和地位决定了人的格局是有差异的,个人的努力基本没有用。”因此,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承认金钱和地位是生来就不平等的,而金钱和地位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格局的,那么作为平头百姓的子女,我们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格局吗?
是的,比尔盖茨生下来就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他的家庭是有钱有势的,而且他的遗传基因是聪明的,我们一般家庭的子女根本没有条件与其对比。而我们太行山区的农民子弟生下来就是贫穷的,没有金钱和权利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如果我们再放弃为梦想而提高自己格局的努力,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努力,至少我本人没有放弃努力。我通过读书和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格局,在遭遇家庭贫穷,学校停课的那些年,我毅然选择了报名去边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离开家的时候没有忘记带上高中的数理化课本。正是这一举动,决定我后来从内蒙古建设兵团走向了厦门大学读书。在厦门大学,我受教于当时中国顶尖的统计科学教授,获得了人生发展的启迪教育,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格局,大学毕业后,在化工部直属企业工作,有幸认识了从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回来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国家行政十三级的高级管理干部,通过向他们学习,我获得了更高级的思维格局,懂得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可只有与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希望。于是,在适当的条件下,我跳槽来到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并就职于炙手可热的职业教育行业,由此实现了一个太行山农家子女成长为副教授的梦想。这就是明知道人生来是不平等的,但是绝不放弃努力的后果。希望赞成我观点的同学们和我一样幸运一样努力,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上大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格局,提高思维格局以后就会对当前的形势作出正确的抉择,由此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在更高级的发展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获得更辉煌的人生,使得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人生是宝贵的,每人只有这一次,这是一次没有回程票的旅程,为了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让这一生过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奋斗!
后记:冬天的西湖边上是清冷的,尤其是冬日凌晨的西湖更加清秀,我独自一人站在岸边,看见东方天空出现了鱼肚白,不多一会儿就看见红色的朝霞,慢慢地一轮红日升起来了,它挂在晴朗的西湖的天空,让人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太行飞剑,于2020年12月8日凌晨)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