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烟雨小溪(散文)(非首发)

编辑推荐 【菊韵】烟雨小溪(散文)(非首发)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5.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6发表时间:2020-12-09 22:28:24

这是自然的绝美。
   一道飞瀑从百米高的绝壁上倾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的气势。飞瀑跌落在那山脚深深的碧潭里,随后溢出,弯弯曲曲的向山下奔去,形成一道长长的小溪流。小溪流先在四野无人地山林间静静流淌,像是做一个短暂的嘬息。接着便是风姿绰约流向那一槽口的平地,在槽地的中间顺着自身形成的那道深沟潺潺流淌。人们结合槽地的特质,给这道溪流去了一个朴素的名字:沙地沟。这条沟的两边就是上千亩沙地,这些沙地都需要沟里的溪流来灌溉。
   溪流哗哗流淌,不疾不徐,三弯两绕,清澈见底,两边地里的庄稼和树影都清晰地映在里边。小溪两岸有竹树挺立,有各种野花丛生。溪水里边有欢快游动的千年鱼儿群,沟底的石板下或者沟两边的石穴里都是螃蟹、蚌壳、青蛙、蛤蟆等生物的家。溪流迂回穿插,把那些木楼青瓦的农家分成独立的农家或者院子。居住在溪流两边的人家大多数姓冉,因为冉氏家族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来到这里开发,成为当地的大户。随后才有谭、朱、姚、黄、代、唐、卢、丁、赵、杨、吴、龙等姓氏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迁入到此。虽然居住的历史还不到七百年,但是人们都与溪流结下不解之缘,一年四季都依靠着这条溪流而生活。
   小溪把居住的人家隔开在两岸,但是却没有一座联通的桥,不要说石桥,就是简易的木桥也没有。人们要到对岸去,就踩在被溪流冲刷而凸起的石头上过去。这些不规则的石头就成了负载人行走的桥,村里人取名为“跳墩子”。就是这些富有灵性的石头几百年来成了溪流两边联系的纽带。溪流淹没石头的时间很少,即使淹没了,挽起裤腿也可以走过去。
   六七百年的人间烟火,这里的百姓就一代一代从溪流上走过。一路路的过客也这样走过,一代代牵牛、背米、挑盐、抬轿、扛活的人也这样走过,镌刻在跳墩子上的脚印不知重叠了多少,反正人们就是离不开小溪沟里的这些富有神奇灵性的石头。
   不要说溪流两边的风景淡淡,细细品来,却是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真美。
   烟雨里的小溪两岸,有三座最大的院子。占地都在三千平方以上。这些院子被人们称着冉家大院、肖家大院、吴家大院,都修建于明代,那座吴家大院最年轻,修建于崇祯八年。三座大院都很完整古朴,那格局和建筑设计都是超一流的精美。最古老的是冉家大院,他的朝门面向小溪沟,门槛外铺着光滑的石梯,拾级而上进入朝门,就是宽大的四合天井,也全部铺着大青石板。院子的中堂上高悬“五贤堂”三个鎏金字大匾,下面是神龛。那是冉氏家族集体活动的场所。其他民居都由此大院延伸到两边,依靠山势而建立,大院成为这片民居的灵魂。此言不是虚谈,因为冉家大院在明清两代都出过武状元,还有当上总督一类的大官。肖家大院在嘉靖年间出过举人。吴家大院也出过三个秀才。至于这些举人秀才写过什么文章,现在已经无稽可考,像小溪流一样的淡泊人家,也没有去追根寻源的去稽考。也许是他们觉得没有苦苦稽考的必要,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何况还有三个,不就更显示小溪两岸的文化底蕴么!
   小溪折折曲曲,绕成三个优美的“太极头”。于是又形成三条古老的大路向外延伸,一条延伸到云阳,奉节,重庆;一条延伸到恩施、巴东;一条进入利川各地。那些年代里,驿道盐道马车道都从这里经过,与这里的山水、生活和岁月一起静静地前行。
   这里有云霄峰、三尖峰,马鞍山等较大的山。这些山得到小溪流的滋润,阳刚之中就有了几分温柔;这溪流得到山的呵护,温柔中又添了几分倔强。山上的杂树密密麻麻,高高大大;溪里的游鱼去去来来,自自在在;井然有序的田畴把阳刚与阴柔,对立与统一和谐的并在一起。木楼篱笆,竹树环合,呼应自然……那真是一幅绝美的世外桃源图。自然与人,人与自然,几百年就这样和谐相处,生生死死,命运关联。烟雨蒙蒙里,山腰的大树披着雾纱,溪流潺潺,碧绿的田畴,挺立的房舍,安详而又静谧。那些高龄老人说:“小溪几百年以来,无论涨多大的水,都没有浸毁过农田,也没有伤害过人畜,小溪亘古以来的烟雨,对人都是温柔婉转的,人与它极好相处。”
   这里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山路陡峭,山岭悠远,山里的神秘,大都已经封存在岁月里,进出小溪穿越小溪最多的是那些背背篼、拄打杵、穿草鞋的下力人,他们肩负沉重的担子,把山道的青石板摩擦得发亮,他们把这里踩踏成古老的盐道。累了靠着小溪歇歇,渴了捧着小溪的水喝。饿了,就啃几口褡裢里自己老婆做的包谷粑粑,再捧几口小溪的清水送进肚里。这些下力人一旦轻松起来,就要发疯似的歌唱,他们唱山歌,唱情歌,他们唱:“郎在树上摘枇杷,姐在树下绣荷花。郎摘枇杷打姐手,打得姐儿肉一麻。浑身上下像针扎”他们唱:“二姐坐在滴水岩,天晴下雨你莫来。来的脚迹有人点,去的脚迹有人猜,无的说出有的来。”他们唱:“上坡不急慢慢悠,爱姐不急慢慢逗。有朝一日逗到手,生不丢来死不丢,除非阎王把命勾。……”直唱得那些豆蔻妹子脸蛋发红,直唱得那些年轻少妇心里发痒,直唱得那些半老徐娘心里清甜……歌声粗狂豪爽,随着山风,随着西流飘向远方。这些至美至真的臊人的歌儿是唱不败听不厌的。几天不唱或者几天不听,心里还怪想得发慌的。
   小小溪沟,烟雨朦胧。小溪两边的农户,就这样的生活着。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平缓的湿漉漉的土地养育的淳朴的人民,也就形成这样淳朴的品格。至于那几个大院,至今还有几十个在外面当大小官员的人物,还有不少大学生,博士生,研究生等等,小溪两边的人只是羡慕,但是一点也不嫉妒。他们希望小溪孕育出更多的人才,让家乡早日脱贫致富。小溪的人不傲气,不张扬,喜欢清淡的生活,他们用溪流里的清水浇灌出飘香的稻花,碧绿的青菜。倘若你来到小溪做客,她们做出的油茶汤,荷包蛋就给你清甜,让你大醉!
   醉人的山风,醉人的小溪。这里有古老的情愫,有时代的鼓乐,有力脚的号子,有动人的情歌,还有呼唤远方客人的心音。
   烟雨里的小溪,是别致的,是独特的,它不随流俗,它不失本色,它追随时代。小溪选择自己的路,走着自己的路,。小溪的水汇入清江,汇入长江。
   绝美的小溪,它在我的出生地,它是我的养育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极小板块,真的很小很小,小得在乡村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烟雨小溪,它在沙地沟村的僻静处,它只在我的心底深处!

共 25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默默地流淌着,养育着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清纯,安宁,烟雨小溪与人们朝夕相处,滋养着万物生灵。淳朴而厚道,作者将家乡的小溪深情歌颂,生活于此,安宁而静谧。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0-12-09 22:54:21
  家乡的溪水养育着这里的人们,美丽的烟雨小溪。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2-10 13:57:52
  谢谢编按!小溪就是很好的景色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2-10 13:57:33
  谢谢编按!小溪就是很好的景色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