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神采飞扬】乾陵的夏天(散文)
午后抵达乾陵,继法门寺之后,再次为大唐帝国辉煌的历史留㾗感到震撼。
站在梁山脚下,仰望巍巍山势,虽然四阙望楼不在了,但千年前的建筑恢宏状貌犹在。青山滴翠,莽莽苍苍,此刻世上除了天空,再也没有比它更宏大了。石板官道(又称司马道)一直铺到山顶,两旁的花草树木当中,站立着石人翁仲,都是文武大臣雕像,或持笏或把剑,威风凛凛。还有许多高大的石雕战马、大象、鸵鸟、骆驼等,虽然残缺不全,从这里却能管窥到唐朝包容的历史文化。
据说,乾陵墓表的每一块石砖,都是文物,已经留下千年风雨侵蚀伤口,却坚硬如初。踏在石头上,仿佛踏在唐人的肩膀上,石头默默无语,承载者时光的重负。
乾陵为大唐高宗皇帝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历史仅此一家,“双龙同穴”,王者气象自然不凡。令人费猜的,就是武则天生前竖立的无字碑。因为它的硕大无朋,仇人黄巢奈何它不得,后人跟它没仇,所以它一站就是千多年。因为它,传达了武则天王者气象。
我跟同伴议论武则天,认为她是个不肯屈从命运的人。如果她不出家,就有可能给唐太宗殉葬。如果她出家后不给李治写信,就有可能一辈子青灯黄卷,终老佛门。李治殡天后,她不参政,就有可能给反对她恨她的人弄死!可见她的选择没有错,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才有将来。
曾看过纪录片《大唐帝陵》,介绍乾陵建造耗资巨大,动用百万民工,总指挥自然是武周皇帝自己。她继唐高宗之后,独揽大权,内诛反叛者,连自己的孙子都不放过。外拓疆土,驱逐夷狄,通商贸易,延续丝绸之路的繁荣,保持了江山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衍生了唐诗百花园的争奇斗艳。这个时期的唐朝诗人主要有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号称“初唐四杰”。王勃就是《滕王阁序》的作者,少年英杰。骆宾王写了《讨武曌文》,听说武则天读后,出了一身汗,感冒都好了。其实那个时候,除了皇族和大臣,百姓并不关心皇帝姓李还是姓武,只要安居乐业,就不会揭竿而起。
历史是一抔黄土,帝陵更是黄土中的黄土。但后人猜测,亁陵地宫由于没有被盗掘,一定陪葬着大量的奇珍异宝,内有书圣黄羲之的《兰亭序》,理由是唐高宗李治是书法爱好者,十分喜欢《兰亭序》。甚至有人说,一旦掘开,历史瑰宝必定重见天日。传说归传说,乾陵却是个值得念想的帝陵。
无字碑后面是一片玫瑰花园,红黄橙白各种颜色都有,是不是武则天在生时也爱此花?无可考证。天气炎热,花儿缺少了水灵灵的模样,不知道还有多少爱花的女子,会到此驻足,青山古墓旁,洒下一串欢笑声。
两只巨大的石狮子守卫着陵墓,总算保住了地下的皇帝。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带领四十万大军前来挖财宝,因为找不到墓道,白忙活了几个月,后来唐军反攻长安,只得撤走。到了五代十国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曾带军队挖墓,也没有成功。民国西北军大将孙连仲,也带领军队来挖墓,据说天象巨变,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吓得不敢再挖了。乾陵的自卫能力如此强大,那些拿着洛阳铲的盗墓小贼,专业水平再高,估计也收获不大。
正值万木葱茏的夏天,听着挖墓不成的故事,竟然萌生快意。虽然对墓中的两位皇帝没有什么感情,但这是祖国母亲的财富,没给军阀们糟踏,岂不快哉!
乾陵多树,松柏森森,还夹杂着槭树、白蜡树、石楠树、槐树,正值开花时节,鸟语花香,与环境很般配,过不多久,秋天和冬天相继来临,乾陵又该是另一番景象了。
槭树下是西域各国国王或使节的雕像,共有六十一尊。彰显了大唐大国地位,石像的头颅多不在了,有说是西域派人来敲掉的,理由是给死人陪葬,虽然是石头,国王们也觉得没面子。而我认为不一定是西域人干得好事,倒像是盗贼做下的,古老的石像之头也许能在城市的地下文物市场换几串铜钱吧。槭树花也不是花,是小叶子,模样像花而已。能在西北的山中认识这种树,有赖于电脑软件的帮助,也有赖于季节正值夏季,树木婆娑,才能从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树下有百姓,摆了小摊,买卖具有关中特色的小玩具,附近还有几匹马绑在树桩上,供游客拍照,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光顾者寥寥无几。百姓来自乾陵旁边的村庄,几十间马头墙红瓦片房子,面对茫茫云天沉默不语。或有人说这些房子是守墓军兵营房衍变过来的,不无道理。武则天之后,还是唐朝的江山,为了保住前人陵墓,一定守卫森严。村子保留了古朴样貌,与陵园景致相对协调,或是各级政府规划中的愿景,但愿无论时光再过多久,历史风貌依然不变,让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满足一下吊古思今之情。
在观看村子的时候,下了几滴小雨,山中风冷,忽然觉得有了丝丝凉意。总觉得这个地方通灵,一不小心,就能见到唐朝体态丰满的美女或森林里跑出一匹骏马来。武周皇帝杀气重,但一般小鬼奈何不了她,所以千百年来,这儿波澜不惊。
李治和武则天时代的名臣名将很多,可谓众星拱月。有褚遂良、李绩、苏定方、狄仁杰等等。有些人百年后就陪葬乾陵附近。乾陵陪葬墓共计十七座。有太子墓二座,是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子的墓三座,是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的墓四座,是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的墓有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等。大臣们为李唐和武周盛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尽管芳草萋萋,依然寄托了后人的无限崇敬。这些人物到了今天,影视和文学作品屡有反映,可谓流芳千古。
参观帝陵是个很容易消耗激情的地方,初来的感奋与临离别的低落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左右人类大脑情绪的现象,正是墓中长眠者所愿意看到的吧。炎黄子孙的传统一向讲究入土为安,带着军队的盗墓贼惊扰了墓园安宁,而一批批游客,何尝不是骚扰者?乾陵地宫墓道口的发现始于一九五八年,当地农民炸石时发现,后经共和国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不予发掘,得以完美保留至今,确是幸事。
同车来的人中,我最后一个走出陵园。天空上布满了鱼鳞云,遮住了夕阳。我突然萌生了奇怪的念头:活着的人都是过客,只有墓冢里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人。无论如何,中国古代的皇权历来令人仰视的,所以才有乾陵这样宏大的工程留存后世,成为今天的国保单位。而千百年来的普通百姓,尸骨早就化成了泥土,成为草木的养料,怎不叫人感叹呢!
最后我写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游记:
梁山一脉葬双龙,万木萧萧接远钟。
四阙岩楼望故土,两行翁仲卫孤峰。
天碑无字谁能解?神兽张牙客动容。
更有奇花开夏月,乐收美色入蟠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