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写手奖励赛】这一年我在狠狠地活着(散文) ——――写给我的2020年
2020年,对我来说,可谓世事多变,人情如水;同时,也觉得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过着过着还没有过足,还没细细地品味过来,就这么匆匆地过去啦。这一年,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几乎没有没事的日子,都是在忙碌和伤痛中度过的,也都是在狠狠地为自己而活着的念头下过的。
家事诸多,单位的事情才忙出一个段落,家里的事情就来。这一年,从头到尾经历了很多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匆匆回到父母家里,父亲的病自去年6月开始,就没有结束过。父亲病了几十年,老病根越发地严重,几乎每个月都要住一回院,我们几个人轮流侍候着。今年,元月,放下手里的工作就坐着火车回了一趟北屯的家。母亲在去年12月又因父亲生病突发脑梗,手脚不能动弹,而且说话也不行了,住进医院。此时,父亲的病已经很重了,从去年开始报了几次病危,几次都在医院的治疗和我们的照顾下化险为夷地被救活过来,回到家里也是苟延残喘地维持着性命。看着老人的病,尽管心中有所不愿,可是,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春节前五天,从北屯回到乌鲁木齐后,又赶紧去了一趟石河子,看了妻子的母亲,84岁的老人也在生病,是春天摔伤后一直站不起来,更需要有人照顾。3月底,父亲又一次住院。这一次,父亲的病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于28日抢救无效去世。父亲去世时,就躺在我的胳膊里,感觉着体温在慢慢地冷下来,当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脑袋和身体轻轻一重,就走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距离地接近死亡,原来死者的身体是那么轻,那么如一尾羽毛,仿佛生命是一缕烟雾,是飘飘着的,软软耷拉下来的,是慢慢闭上眼的,父亲走的很不受苦,也不受罪,像睡着长觉一样走的。我觉得,父亲承受了三十多年来的病痛终于结束了,苦难人生历程也自然地戛然地终结了。办完父亲的丧事,我回了一趟乌鲁木齐,向同事交代了一些工作的事情,又匆匆地坐着夜火车回到北屯,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照顾母亲的生活,直到,7月12日结束。
疫情的突然到来,令人猝不及防。1月11日,从北屯回来到石河子过了一个春节。16日,才回到乌鲁木齐,突然间,因为武汉疫情蔓延,全城封闭,小区关门,家户隔离。我们开始了为期50多天的封闭生活。这个时期还算好,能让人在规定的时间里下楼走走,在小区里戴上口罩转转,买菜买粮买东西须经过层层检查。第一次解除封闭后,站在楼前,居然不知道去到哪儿,只觉得眼前的阳光明媚灿烂,蓝天干净得如洗过一样,人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们四处乱转,到城市附近的地方吸些新鲜空气,看看绿色植物,看看远处的雪峰冰川。当我们以为疫情离的很远,一切都已经过去时,不料,乌鲁木齐市的中山路出现疫情,接着爆发大规模的疫情。7月16日,全城市又一次全面封闭隔离,小区不让进出,楼单元被锁,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封条,而且严重的程度比上一次还要重,乌鲁木齐市又一次进入为期近50天的封闭生活;单位自然去不了了,一切工作的事情只能放下;面对突然萧条的城市,全部关门的饭店旅社,原来繁华的城市空无一人,马路上、小区里,来来往往都是身穿白色疫情服装的工作人员,买东西和送垃圾全由志愿者承担,这种人间悲剧的场景实在令人心生恐惧。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住在狭小的房间里,吃着30元一包、种类单一、价格昂贵的普通菜,甚至吃掉了放过多日的干菜陈粮,冰箱里贮存的肉食几乎吃完,生怕过几天后,哪一天突然断粮,始终揪着一颗盼望结束的心,忐忑不安地过着很不正常的日子。9月初,城区的管制先后放松下来,小区也可以出门了,只是要拿着出门证才行。放出来的那几天,才发现正常的平民生活原来多么美好。我们四处乱走,看什么都好看,买什么都舒心,遇见谁都说话,心情是多么欢乐呀。我们计划着跟着旅行社出去玩一玩,放松一下连续多日紧张郁闷的心情,10月17日,我们开始了南疆之行,没想到才走到半路,24日,旅途中又一次遇到喀什疫情的突然爆发。那几天,路过的每个县城,工作人员都虎视眈眈,严防死守如临大敌。哪个旅社和饭店都赶紧关门休业,在回来的路上,三天两夜,经历了一生中从未经历近的灾难,哪儿都不上进城,哪里都不让外人住宿,没吃没喝睡在车上,最好的一次,是睡在四个椅子上。一车人一路狼狈逃命,像被驱逐的瘟疫病毒,检查过来检查过去,扣在路上等着通知,即使在达坂城区集中检测后,回到乌鲁木齐时被命令自行居家隔离21天。而且,从此以后,我便开始了每7天一次的核酸检验,如果超期或没有检测报告,就不能进公共场所。
在负责照顾母亲3个月的生活和治疗的90多天里,除了不分白天黑夜照顾老人、做饭洗衣、侍候老人非常辛苦以外。我还经历了人生难忘感情伤痛的磨砺,兄弟姊妹间的重重矛盾,因为经济纠纷产生的相互隔阂,亲人间在感情上撕心裂肺的蜕变,让我看透了世界上最苦的人情世故。
今年,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写什么文字,发表的东西就更少之又少,其中,有一篇发表的散文获得中华文化入围奖,参加兵团的征文获得优秀奖;照顾母亲期间,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经我修改、整理和编撰的某部地方专业志,目前业已经过初审。单位的志书工作暂告一段落,两本书共计350余万字,其中有一半是我撰写的内容,前阵子书稿已经进入了出版编审阶段,等着最终修改后正式出版,原计划今年能出版,却因为两次疫情的耽搁,估计成书是明年的事情。对我而言总算可以喘口气,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停下脚步休息一下啦。我觉得,今年最大的收获还有不少,其中在照顾母亲期间,亲身参透人间的情感,痛苦感受到的人生磨砺,亲人之间的相互折磨,更让我坚信了自己未来的生活选择。斗米恩、升米仇,习惯地给予别人过多并不好,亲人间的帮助、对老人的孝顺,也有一个适度的原则,才能构成家庭成员间最好的亲情关系,不能一昧地超出原则放任下去,一旦付出的少,就会成为罪人。当然,习惯和服从于别人的感受,甚至毫无原则超出能力地顾及他们,只能伤害你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些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已经成为无价的财富和,令我在今后的岁月里终生受益。
最值得记忆的是我们的南疆之行,与我过去曾经看到的、感受到的印象还是有所不同,一路看到的胡杨林、穿过的沙漠河流,目视的民俗风情更深刻,民间的感受充满着最大的丰富性。尤其是24日这一天,正午时分,进入泽普金色胡杨林公园,正当我们剥着玉米拍摄着相片又说又笑之际,妻子突然发现公园异常安静、空无一人,问我,我说可能是大家都去吃饭了;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当成一回事。不久,被坐着车子的公园工作人员找到,催促着我们快走离园,原来喀什市的疫情爆发波及到了这里,整个公园正在紧急清理疏散。此时的公园,只剩下我们俩人。
看看这一年,过得多么不容易呀!不管如何,我还是快乐地挺过来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人的感受变得越来越丰富。岁月里的人,有时真需要有一点阿Q精神,傻傻的、笨笨的,不记好坏地活,真得要比精明算计,工于心计的聪明更幸福一些。
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幸福,只要不违背法律规范和人间常理,有些时候,尤其是活到我这个岁数的人,不能只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态度,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语而活,更不能顽固地坚守某些愚忠孝式的生活观念。反而,要把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每一天,当成最后的日子去活,狠狠地活,不要命地活,甚至自顾自地活几天,才不枉上天给予你的生命。
2020年过的极不平凡,充满着无数的变故。不叹息,不抱怨,才是阳光下的好生活。这一年即将过完,新的日子,好的日子,甚至美的日子,就在前面等着我一天一天地幸福过下去。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日初稿于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