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每日捧一卷书(散文)
一
每日捧一卷书,这是我的“书香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八年了。
有时候想想,我教学一辈子,真的不想再读书费神了。可那年走了一趟丽江古城,四个天书般的字,仿佛让我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是呢喃,也是催促。一门前的木制牌坊上镌了“天雨流芳”的字,这是纳西族的语言,但这个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汉字记载了他们的读音。听导游介绍说,意思是“读书去!”我觉着从汉字里求解也颇有趣味,人世间,可以“流芳”的,并非是眼前美景繁华,能够承怀“天雨”恩赐的,是我们的心。美景与读书,美景说,还是选择读书吧。于是游完了丽江,我马上回来了,打算专心读书了。
退休了,日子开始变得静寂起来,甚至感到无所事事,就是在房间来回溜达,都觉得身体的某处不对劲了。我想找一个知心的朋友,没有退休的朋友都忙,退了的相隔也远,于是,我想起“天雨流芳”,选择了书。每日中午小眠,起床后,便进书房拿一本书,趿拉着鞋,踱到南窗下,拉过藤条椅,把书和自己一起放进去。我笑对那本书,书无言,温柔地接受了我的安排。
胶东半岛的中午,98%的日子都是风和日丽,南窗是一面承载日光的镜子,现代人叫“光伏”,阳光匍匐在窗玻璃上,看什么?是在看一个有趣的读书人吧。阳光射在我和书上,在一边留下一个清晰的剪影,原来自己捧一卷书的样子会被太阳看上啊,我自鸣得意起来。我把午休后的两个小时给了阳光,允阳光随意来剪影。我向来有这种自恋的情怀,但都是在五官上纠结,肯定长得好,有个性,而交给阳光给自己剪影,第一次,让我有了想做艺术造型的冲动。
先闭目思之。会说话的时候,妈妈送我进学堂,老师说,是上苍托付,把人生的钥匙转递于我,第一句话也是“读书吧”,于是,我就像唱歌一样,喊着“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把老旧的窗户纸都惊碎了,瞥一眼窗户纸,再看看老师也陶醉地跟着我们读,老师并不责怪,看来老师是喜欢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的,即使是读书的声浪把老师推到墙角,他也一定是带着温柔的微笑。我曾经如此想象。
如今,不必端坐课凳,也用不着担心老师突然抽查背诵得如何,也不必准备好文章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待老师的突然抽检。我尽情享受自得其乐的读书之趣吧,如果想记住哪一段不错的句子,我可以合上书页,默念几遍,漏几个字,吞了一句话,都无碍。我仿佛看到教我的小学老师正偷笑我如今读书的样子,哦,只是我的老师都老了,有的不在了,突生失落。好在我可以面对怀中的书暗下决心,好好读书。希望这四个字说出来,老师可以听见,可以激起脸上的笑容。借着窗外的阳光读书,顽皮属于我,可以在书页上玩弄阳光的影子,驱遣着阳光来认字,读书让我回到了充满趣味的童年,这般滋味,令我找到了“归来仍少年”的感觉。
电子这东西,比一张纸厉害,看不见电子穿越空气,但可以变出很多字、画、音,人们开始放弃纸质的书了,我书房的电脑,身边的智能手机,都对我捧一卷书做着诱惑,没门!我有两个小时属于纸上文字。网络无形,阅读没有了质感和温度,更没有书香,内心也不安宁,总有一种别当回事的情绪在发生。但眼力始终存在问题,赶不上字跳的速度,好像一个着急赶路的匆匆过客,步履慌乱了,形色慌张了,心绪不宁了。我有点着急,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就得一目十行,就得走马观花。可放下这些电子产品,我陷入了思考。如此匆忙的步履,焦灼的心情,不定的眼神,到底是为了什么,追逐什么?
都是因为“快”,这个“快”字一定和“快餐”有关,吃的滋味因快变得无味了,读书因为快,我们开始囫囵吞枣了,阅读的绅士体验消失殆尽,韵味全无。我们到底在追赶什么?如此匆忙,我们竟然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怎样欣赏一路的风光。我想起一段话:“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这是早年《读者》刊物上的一段,那年,我抄录在黑板上,教育学生“慢慢读书”,不能心不在焉。我还“吓唬”了我的学生,说,死亡就是灵魂走得太快!现在需要拿来教育我了。慢一点,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与我们的眼睛同频,最好还可以共舞。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顿悟和彻悟,留出一些思考、驰骋、跨越、遥想、回望和琢磨加工的空间,让灵魂参与其中,将“快”拉回合适的慢速度上,可能是读书的一个最美节奏。而且,所谓“书香”也会汩汩溢出,我以为,书香肯定不仅仅指的是油墨的味道,精神的愉悦,才是书香的深层含义。
二
捧一卷书,就是邀请了一个灵魂扑到书页上。每日在书页上游弋,是因为书的文字要绊住我们灵魂的脚步。真正有质量的文字,就像一幅名画,都要在画面和文字缝隙处留着空白,按照阅读的逻辑去填充。灵魂无形,但必须给灵魂两处留出足够的空间,胸中有千山万水,才懂得给山水留出空白,让赏山游水的灵魂行走无碍。记得清代的文学家涨潮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书如月,原来这般奥妙。不给月留出游走天宇的空间,怎知月华之趣。阅历寄月,月生沧桑;坎坷遮了月影,月有山水断续之妙。好书如一轮月,手不能抚摸,足不能踏上,袖口盛不下,那就要用灵魂去探望了。不管人世间尘埃充塞空间怎样密不透气,总有朗朗月光如练,洗透微尘浮灰,将透彻还给灵魂。我的年龄,已经可台上“玩月”了,一月在手,月相逼真啊,不必“掬水月在手”,就是向空中一挥手,月也可以随衣袖而紧跟。因为心不着尘,月就距离我很近了。一本书的某页,我明明记得翻阅了不下十遍,却每次打开,目光驻留不走,为何?原来字里行间还有我没有看透的东西,灵魂想在此小憩啊。
每日捧一卷书,就像指尖上擎着一只雁子。午后的秋阳,努力钻进窗户,随手捧一本书,仿佛是南去的秋雁突然转头,折身返回,哦,我的指尖就是雁子记忆里的那个树杈吧。书中的文字啊,从来都是如雁一般的亲切,不端什么架子,见了阳光就叽叽喳喳,响起了诗,敲动了词,平仄随意,皆成婉韵。一洗如碧的空中,云行云藏,云中雁子,翩然滑翔,所有的风景都像嫁接了翼翅。古人“劝读”的诗这样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读书的妙处还未被写尽,应该再补上一句:书中自有雁鸣枝。
每日捧一卷书,就像唇齿间盈着一盏香茗。窗外的阳光将书本的墨香轻轻唤出,弥漫在躺椅周围,仿佛有茶座置于身边,嗅一下,芬芳醇厚。我想起了我的写作老师说的一句话。读书,能够看到书中那些字句都被茶色染过就是一个境界了,写作文,笔下流出的文字就像在紫砂壶里煮沸了一样。这些年,我始终在琢磨这个意境,终于悟到了,文字由作者心中出,沾满了情感,就像被煮了一般,凡是与我的经验有着倾心契合的,那就是散着茶香的文字。
每日捧一卷书,仿佛是拥抱一位老朋友。不要说这个礼仪是繁文缛节,其实,这种知己的感觉,不是那种桌子上凑数喝酒的样子。每见倾心,必生感叹。当遇到走心的文字,就像遇到老友,打开话匣子,作者的文章变成了声音,清雅明丽,声声盈香。惊叹啊,竟然在时光的一瞬间相遇,灵魂摇曳,情意相投。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掩卷置于胸前,恍惚之间,就像激动时抱住老友,喘息都有点难了……
每日捧一卷书,翻过一页页,仿佛一幅幅画挂在了眼前,我甚至听到了画轴滑落的声响。这是那些生动的文字变成脑海里的画卷,是春风漫抚,迎春花开,金黄点点;是雨中红莲彩荷,熏风醉摇,点水飞韵;是白雪落梅,一袭暗香,轻溢鼻息;是一篱秋菊,惹得蜂蝶,踏蕊采香。挂了四幅,可不是梅兰竹菊,飞纵的臆想,才不顾传统的程式。将书放下,一走神,墙壁上什么也没有,但心间早就长满了花花草草。
三
当捧一卷书的一瞬,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就像当年老师喊一声“上课了”,教室里顿时静悄悄的,静得掉一根针都听得见。窗外的阳光和扑向玻璃的风,就是读书人的芳邻,阳光和风,不是看着我的容貌赛潘安,超黛玉,才青睐于我,光顾于我之斗室,而是闻着书香而来,来看看我一颗读书向善向美的心。哦,这个意境,早就被人参透了好处,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的那位吧?是梦里的情人啊。呢喃唇动,嘤嘤细语,我听不清了,哦,那是怕我分了读书的心。一个人的读书品位,决定了这个人有没有芳邻,我怕芳邻今日不来,我每日捧一卷书,芳邻从来喜欢与书香为伍为邻。
我想起为什么要读书的话,读书是为了唤醒我们自己。因为贪睡,因为赖床,因为恋被窝,我要养成每日捧一卷书的习惯。不读书,人就沉睡了,不是酣睡的香,是沉睡的不醒。我证明了,一卷书可以唤醒。我发现,一阵淅沥的春雨,唤醒了竹篱下的一朵花,书如春雨,唤醒一颗睡着的心;是一阵秋风,吹醒了天边的一片云,书如秋风,唤醒的是飘絮一般的意念。书中有一颗经过墨彩洗过的心灵,一定可以唤醒的心,因为我爱了一辈子书,所以我每日捧一卷书。
尼采说过:“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一样的道理,每日捧一卷书,书可以使我变成书里描写的样子。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心若向好,向好的世界就放在了读书人的手掌。
如果我真的走到行将就木的那个日子,捧一卷书,溘然而辞,那该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情节,网络上,第二日就会出现一行字:每日捧一卷书的人,带着他的那本书,走了。
2020年12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