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黑人白话》
在《黑人白话》中,尽管随笔漫谈林林总总,但是有些主题还是比较集中的,譬如屈原与苏东坡,譬如李叔同与丰子恺,譬如上海与杭州,譬如沈阳与营口,譬如毕淑敏与蒋勋,譬如西藏与老树,譬如家人与故事,譬如小崔与董卿,譬如合唱团与影视剧,譬如女排与男篮……这些主题选择也是黑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还有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总之,白话就是黑人,有一天黑人不在了,这就黑人的另一条性命,精神性命。为此,更加感谢闲妹及其社团。
◎《黑人白话》
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就是什么都可以卖。
◎《黑水白沙》
十四年的合唱之路,黑人最大的收获不是歌,而是人——是琨姐是丁哥是雷弟是玲妹,是《前进之友》的深情厚谊,是《工人之声》的铁杆歌友,是“边走边唱”的兄弟姐妹,是“二号家庭”的至爱亲朋。如此,今生足矣!
◎《黑人白话》
这一年,黑人最深刻的体会是:生命无常,学识无疆,情义无价,玩乐无妨。
◎《黑水白沙》
看着马克•吕布的老照片,不禁想起我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赤子)、六十年代(小学)、七十年代(中学)、八十年代(大学)、九十年代(游子)。都是此生最好的年代,也是最有收获最有作为的年代,当然也是颜色和构图最简单的年代——大都是黑白纪录片片。当时不觉得好看,现在看起来没完。时光如梭,一转眼,小的老了,大的走了,老的丢了。唯有这些真实而生动的老照片,还把许多变化和消失的生命清晰留存:让已经老的看到自己的儿时,让已经走的看到自己的前生,让已经丢的看到自己的脚印。感谢马克,感谢镜头,感谢真实。
◎《黑水白沙》
本来是一段毫无格律可言的顺口溜,却有幸得到文博大家仲元先生的阅示:“圈发的诗有意味,只是不合格律,改动一下便好:蒙蒙细雨蒙蒙纱,亮亮芭蕉(平声)亮亮花。一路踏开(平声)云破(仄声)处,七仙飞往天之涯。题改雨中七仙岭。”几处修改,实为点睛之笔,一首小诗顿然有了生气,再次感谢仲元先生不吝赐教。方才还在朋友圈里说,不同层次的人同样可以成为朋友,在下在此便是一例,道骨仙风的漫叟,除了仰视,也可亲近
◎《黑人白话》
在这“越活越年轻”的九条“好习惯”里,黑人能够做到的有七条(老也顽童,难也微笑,穷也爱美,忙也学习,善也锋芒,苦也情调,险也无畏),做不太好的有两条(保护健康,控制情绪)。这也是新的一年里需要努力的方向。不用越来越年轻,只要身心更健康。
◎《黑人白话》
即便我们达不到一流大学的标准,也绝不应该沦为下流大学的师生——卑鄙无耻的教师和粗鄙无知的学生。
◎《黑人白话》
黑人不认为“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真正隔离彼此的是横向的类别而不是纵向的层次。当然,同类亦同层才是友人和爱人的最高境界。
◎《黑人白话》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无知、无趣、无聊、无耻,都与无审美有关,于是穷人更穷,富人也穷,这样的社会,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难掩粗鄙丑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