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丹心铸英魂(随笔) ——读碧海云帆诗《致一位献身海防的老兵》
----读碧海云帆诗《致一位献身海防的老兵》
珠江与辽河,诗人便将地域如此的两条大河作为诗歌的开篇,为诗歌将表现的共和国第一代海军奠定了广阔的展示空间。用万水千山这般遥远的距离,将海军舰长从北到南转战南北的的气魄展现无余。接着,诗人碧海云帆笔锋一转,直点老舰长如何从戍海防到辞家园,立志家国两相安。这句诗入情入理,直接揭示了老舰长的思想实质。
“无情未必真豪杰”,作为现代诗人的云帆,如此了解海防老兵的情怀:情窦开/月徘徊/橄榄悦红颜/红烛醉/心依偎/花好月儿圆/,老舰长当年与岭南少女皆为伉俪,洞房花烛夜,花好月圆,醉了红烛,醉了明月。那是一段令老舰长一生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
而这一段的美好,恰恰与老舰长放弃安逸生活,带着岭南女子,而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支援开发北大荒的行列形成鲜明反衬。从此,老舰长一家安逸的生活结束了。
珠江水/塞北雪/血脉紧相连/同船渡/共甘苦/相守夕阳晚/风华逝/英魂归/合眠莲花山/这一段鲜明再现了老舰长当年娶得岭南女子如何克服北方严寒和艰苦生活,与老舰长同甘共苦,携手同船,相守夕阳晚,直到风华已逝,英魂同归,合葬莲花山这感人肺腑的一幕。
最后,诗人的诗行,化做滴滴泪:奈何桥/去无期/相思积成渊/漠北望/泪湿襟/女儿肝肠断!一座奈何桥,隔绝了老舰长和女儿这对父女的相见。英武的父亲一去不返,父亲此去遥遥无期,何时是归期!女儿相思泪成渊,想到了父亲的老家漠北,想到漠北的族亲,父亲竟不能魂归故里,而葬身他为之贡献毕生的北大荒,女儿不禁肝肠寸断!
“随时、随性、随缘、随喜”,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时光已经逝去,父亲即使不能回归故里,然而精神永存!
这个正午的阳光真好,暖暖的,在躺椅任思绪飘摇……
附:碧海云帆诗《致一位献身海防的老兵》
珠江岸
辽河边
万水千山远
戍海防
辞家园
志在家国安
情窦开
月徘徊
橄榄悦红颜
红烛醉
心依偎
花好月儿圆
珠江水
塞北雪
血脉紧相连
同船渡
共甘苦
相守夕阳晚
风华逝
英魂归
合眠莲花山
奈何桥
去无期
相思积成渊
漠北望
泪湿襟
女儿肝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