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家乡的雪(散文)

精品 【丹枫】家乡的雪(散文)


作者:田禾 秀才,105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1发表时间:2020-12-15 12:23:40
摘要:本文原创首发

【丹枫】家乡的雪(散文)
   今年又到了隆冬之季,利川开始了第一场雪落雪飞。开始由零星小雪渐渐地变成了鹅毛大雪,继而铺天盖地、纷纷扬扬。一开始,雪花轻盈地飘下,盘旋飞舞,穿过我的视野,雪花玲珑剔透、洁白似玉花,先落下沾地的便快速融化。融化的速度总是赶不上飘飘落下的白雪,霎时间,房顶、墙头、树梢、渐渐遍地皆白。
   洁白的雪令人欢喜,令人乡愁顿生。冬天来了,飘拂飞扬的雪花,使江山增色,使家乡美丽;使人们纷纷红妆纷呈,皮鞋、皮帽、皮衣、皮手套等,全都搬出来穿戴整齐;有的羽绒服更是色彩斑斓,长的短的,大人孩子穿得十分厚实。见到冬天飞雪时,一个个兴奋地好似遇见了久违的亲人。
   冬季到来,飘舞纷飞的雪花,挥洒大地、山川莽岭,圣洁之色把江山染得处处洁白。让不少文人墨客创作出不朽诗作。古代有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的诗句来形容过雪。可见,雪的壮丽景色,气势恢弘,冰厚三尺,那是一种天寒地冻非一日之寒结成的坚冰。而素雪北国用千里形容,就把眼前的洁白世界形容的一览无余。
   可我们家乡地处鄂西南,海拔在一千二百米之上,每到冬季来临,就会在北风呼啸中纷纷下雪。
   从小长大,我和哥弟在低矮的楼上打铺睡觉,全凭亮瓦透光。在我记忆中,虽没有三尺厚雪的壮景,但那雪景也极为壮观。每当夜里下一场大雪,把房上的瓦压个严严实实。外面一片白,屋里却顿时失去光亮,我们却以为天还没亮。待到祖母叫醒我们吃饭时,才知道是下了一夜大雪。
   那时,我们家没煤炉,也不兴烧煤。没有唐朝诗人白居易《江雪》句中说的那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他写出了安逸过冬的生活气息。有了小火炉,不惧天寒地冻,人心安定幸福自然在其中。可以联想,有了小火炉,生起炭火,在上面架上铜壶,不煮米酒,而煮着清茶,五六口之家坐在火炉边,一边取暖一边饮着香茗,谈着家常里短,或秀男秀女谈着诗情画意。或是架上铜锅,里面炖着佳肴,再添以饮美酒,更增加了温暖气氛。旁坐有老人、父母子女,聊着过去未来,赏着飘飞白雪,聊着天上人间美好故事,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憧憬。
   可我们家却没那幸福日子。烤火屋叫“火芦”,屋内临窗三尺,挖个一米多见方的坑,周边用一尺宽厚的条石筐上,便叫它“火坑”。火坑便是冬天烧柴火的地方。冬天冷了,全家就坐在火坑周边烤着溅着火星子的柴火。无论外面北风吹,雪花下,哪怕下得像唐朝诗人高适诗句说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天昏地暗的大雪,大雁们纷纷南撤,那种酷寒将要来临的时候,大雁可以飞走别处去过冬,而我们有小火坑烤火,便不须南飞。
   因为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和众多穷苦的人们一样,守着各家各户的火坑边,将就着度过这漫长的寒冬。
   可是,光有火坑没柴是不行的。一个火坑一天须烧多少木柴?没有数,反正这些都是父母亲的活路,无论下多大的雪,他们都会迎着风雪上山砍柴,为火坑源源不断地提供烤火的柴禾。有了他们的勤劳,火坑里每天不断地冒着柴火的青烟。祖母做着针线活儿,带着我们几个小孙子,围在火坑边取暖。
   可是,父母们却是极其辛苦的,就像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又如南北朝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可想,大雪天有将军率军雪夜追敌杀敌的豪迈气概,与敌人雪中拼杀,大败敌人而追逃的场景,是多么英勇的场面。然而,农村人虽不是千里追穷寇,但冬天来了,也如临大敌。为了生活,为了度过严酷的寒冬,拼命也要砍柴回来填上这个火坑,以供一家人烤火取暖,以至煮饭。
   提到煮饭,不得不说几句。火坑里煮饭并不复杂,我们家的火坑上,挂有一梭筒钩,这东西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已被烟熏火燎的黑不溜湫。虽被厚厚的烟尘包裹着,仔细观察,梭钩是用斑竹筒做成,打通竹节,将长长的木钩柄端灌进竹筒,加上木制管家婆。管家婆一端开孔,孔中拉住木钩,一端系上滕条,使木钩能上能下,然后挂上鼎罐,便可煮饭了。见祖母把饭煮至七成熟,将鼎罐取下,放于火坑柴火边煨着,间隔一会儿,让鼎罐转过身继续煨,直到周边烤出喷香的锅粑,闻着满屋生香,才算熟透。
   煨饭的同时,祖母便又在柴火上架上铁三脚,三脚上又架上比脸盆大些的耳锅。然后再放一铲肥肉片,炒出油来,再放进辣椒、花椒、生姜、蒜瓣,倒上切好的洋芋块,狠狠地翻炒一阵之后,待呈现黄红色,渗进汤水,才将锅盖压住。一会儿从锅盖逢里飘出冉冉香气,混合在锅粑饭的香气中时,立刻让我和弟弟们馋涎欲滴。
   祖母并不揭开锅盖,须等大人们放工回来才能开饭,如果是清晨,祖母就让我即刻去地里,叫干活的爸妈回来吃早饭。祖母说,只有全家一个不缺时,那饭吃着才香。
   我的肚子却等不得开饭。为改馋,会抓一把黄豆撒在红灰中,用柴棍刨着刨着,黄豆炸开了口子,再不拣就会烧糊。弟弟们叫嚷着,快快快,那里又炸开了。大家拣起来用嘴吹掉柴火灰,你一粒我一粒,丢入口中嚼得津津有味。
   然而后来,在那某个年月里,关于雪落寒冬腊月,冰侵贫苦人们的悲情,那是不堪想象的岁月。在我未成年且顽皮时,本来大雪来临,是最开心的时节。每当院坝积聚厚厚白雪时,便是我们孩子疯狂时,大家来到雪地里,相互抓起雪往衣领里塞。于是便引起一场雪战。当然是大孩子欺侮小孩子的时候多。每到小家伙哭泣时,便是大家伙分成两派开战时。纵然小手冻得像胡萝卜,大家还一个劲地抓起雪,捏成硬硬的雪砣子朝对方打去,经历一场雪的战争便是最开心的事。
   然而,孩子们在欢天喜地之时,我们的父母见了雪,却并不兴奋,而是不时偷偷双眉紧锁,他们内心里却苦闷至极。冬天来了,拖着老人小孩,要吃的要穿的,时刻心系着全家人的生存冷暖。
   我们家就父亲母亲两个劳力,上有奶奶,下养着五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工业不发达缺少布匹,农业落后缺少粮食。有钱买不到穿的,有力种不了粮食。作为一家之主的父母亲,怎么能有舒心时刻。常常是在饭桌上皱着眉头谈及生活问题。尽管布匹紧缺,但还是筹划着,无论如何先让孩子们都能穿暖吃饱。无论如何大家不能没被盖,不能没火烤。晚上闲坐时,父亲说,明天我上山砍柴,母亲说我也去烧窑活(炭),就简单的对话中,便是明天辛苦的一天开始。
   吃过晚饭,父亲说着话,不忘做手中活儿,他要编一双草鞋,不然明天上山砍柴就没穿的。尽管一双草鞋在街上只须一角钱就可买到,但他不会用钱去买。农村人就这样,无论什么用具,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尽量不花钱。
   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做饭。父亲拿出昨夜编的草鞋,再用棕片包裹脚上,然后套上草鞋,这样就可保暖。包裹前,还得把开裂的皲口整治一回。只见他拿出桐油,灯草芯子,沾点桐油,待灯草芯燃了,便在皲口角上呼地烧一下,当感到疼痛便又停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烧那个口子?
   父亲尽管心中苦,但脸上依然露出笑容说道,不烧他会张开大口咬人。说完将脚上皲口对着我脸上擦了一下,便是咬人的动作。我感觉他的脚板皮像锉一样粗糙。
   烧完皲口,包上两层棕片,穿上草鞋,站起身在地上蹬了两下。开心地说声,好热乎啊!说罢,吃完早饭,没有一点畏惧,便将半月形刀壳系在腰背上,反手将弯刀插进去。踏着白雪,那松软的积雪便发出“卟嚓卟嚓”的响声来。
   母亲却是拿来干好的包米壳,用开裂皲口的手,牵开几张宽大的包米壳垫入球鞋中,然后再穿在脚上。背上背筐,背筐里放一把镰刀,一个撮瓢,因为烧窑活的炭是要铲雪浇灭的。
   他们迎着风雪上佛宝山,便各自忙开了。父亲需要砍伸展的柴禾,剔去枝桠,便于捆扎。母亲烧炭选择没用的刺丛,和长不高大的灌木丛,砍上一大堆,然后点燃,这时她会忙得不亦乐乎。烧窑活决不让木材燃出明火来,哪里冒出火来,便及时用地卷皮封住,让木材在暗火中燃烧成木炭,待一大堆红炭亮了出来,不等风化,便用适当白雪覆盖浇灭,然后将黑炭装进背筐,装不完的,便在背筐周边插上树枝,直到冒上尺多高。忙了大半天,看着满满的窑活儿,哪怕再累再饿,心里也满足。
   母亲背回了窑活,还未吃东西,便要检验一下今天的绝活儿。她把燃着的木柴揠熄,撮一瓢黑炭倒进火坑中,那窑炭即刻燃烧起来,夹杂着未燃尽的个别炭头,冒出缕缕青烟,让我们烤上了炭火。然后,等父亲也到屋了,他们才去吃我们吃过留在锅里的剩饭。凉了,自己在火上架上鼎罐热一下。饿了时,没肉没油也吃得蛮香。
   我问母亲,在山上烧窑活冷不冷?她笑着说,正因为烧窑活有火烤,才喜欢干这活儿呢!其实,干活是真的不冷,哪怕他们身上都穿得不厚,补了又补的棉袄,但干起活来是真的不冷。
   但到了晚上,父亲洗脚前,依然拿出桐油、灯草芯子烧皲口,自己烧过,又给母亲处理完皲口,才算完成了一天的事。不然,那皲口会越张越大,行动时还会流血,只有桐油烧过的口子才会不痛也不流血。每当看到他们脚上、手上红红的皲口,我心里便开始难过。没怎么想到改变落后的面貌,心里祈祷着老天别下雪了,让太阳多照照大地,让山河暖和,就不会让人间有这么多的疾苦;父母亲手上、脚上就不会开皲口,火坑里就不用烧柴烤火了,这样会让他们轻松一些。后来年龄大些了,想法就成了动力,尽量跟着他们上山去多砍柴,可以为家里添加柴禾,为家里作点贡献。
   待到我快长大了时,山上早已没柴可砍。从此,下雪天只好烧煤。乡村里落后不堪,把煤加进泥巴中拌浠踩糯,然后做成比蓝球小不点的煤球,放进火坑里烧。火虽然旺盛,可是,那硫磺烟雾满屋里窜,有支气管炎的人简直受罪。人生活在雪凌天,只要有煤火烤,也总比受冷强。
   人们总是在不停地摸索,在不断地进步,后来不知是谁发明了生铁炉子,由供销社组织推广使用,才避免了裸露烧煤的土习惯。
   为了摆脱雪天受苦的状况,我拼命要摆脱那潦倒的日子,待我有了出息,让全家人不再在冬天的大雪天受罪,让他们穿得暖和,吃得舒心。
   当这一天到来时,又是一年的冬天,也是满天下着白花花的大雪。回到家乡,看着被雪覆盖的村落,早已不是当年的景象,民宿房舍涣然一新,再也见不到那火坑与烧煤的小火炉。取而代之的,是用沼气与天燃气取暖,或是电热器。也没人担水打柴,人们全都生存在舒适幸福当中。
   可是,父母那一代有许多人早已不在人世。他们有少数几人健在,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冬天大雪纷飞时节,看着外出的人们归来,那缺了牙和一脸褶子的皱纹也随着绽开笑意。对着我感叹道,要是你娘老子在,可能比我等更加享福呢!可他们忙了一辈子,总希望儿孙幸福,不求自己享乐!
   我怀着思念之情,冒着大雪,跪在父母坟前默默祈祷良久,回忆父母当年常在雪天劳碌的景象,暗暗祝福,父母亲,今年又下大雪了,怕你们冷,给你们带来了好多黄纸钱,你们尽情地用吧!尽情地买衣服、买好吃的吧!再也别舍不得花,别担心儿孙们的生计了……

共 43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场大雪让作者忽发感想,想着雪的圣洁,想着漫天大雪染尽山河的壮美。随着雪的到来气温骤变,人们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尽情的享受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笑。想到过去父辈们为了儿女不辞辛苦,在冬季里砍柴烧炭,为的是一家人不受寒冬之苦。想到一家人围着炭火,煮着清茶吃着美味的幸福时刻,也是一种快乐。但这快乐是父母用艰辛的劳作换来的。想到古代诗人哪些有关雪的名句,那只是赞扬英勇拼杀的场面。走进现实,还是留恋祖母在大雪的季节,在火坑煮饭的情景,那种味道至今难忘。时代变了,我们有现代的取暖方法,比起父辈们可享福多了。假如他们还在,一定会对现在感到幸福,可惜他们已经远去!欣赏力荐美文!【编辑:丘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22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12-15 20:18:54
  过去的日子,大都十分辛苦,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感谢老师支持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田禾        2020-12-16 12:00:58
  文友:梦锁孤音社长,谢谢鼓励。祝冬祺!
2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16 10:15:36
  下雪的时候,很多人城里人会感到厌烦,因为必须把自己居处或者单位的雪清扫干净。老一辈的农村人更怕雪,因为下雪就得烧更多的柴取暖,为了那取暖的柴禾,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还得顶风冒雪的上山砍柴,奔波劳累。孩童们喜欢下雪,那是因为他们还小。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劳苦。好在如今,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烧柴应有尽有,不用再顶风冒雪的上山砍柴;还得捡好用的烧,再也不用为衣食住行发愁。更不用自己去制作炭火,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否则也猛跟儿女尽享天伦。欣赏田禾老师佳作,欣赏您的散文。
回复2 楼        文友:田禾        2020-12-16 12:05:18
  文友:金华烟雨老师好! 看文章特别认真,常能评出文章内函,谢谢!遙祝冬安!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12-24 23:23:51
  恭喜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精彩继续呈现丹枫!!!!
梦锁孤音
回复3 楼        文友:田禾        2020-12-25 18:39:42
  文友:梦锁孤音老师:谢谢鼓励。遙祝元旦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