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母亲进京记 (散文)
父亲退休前,曾对母亲承诺,退休后一定要带着操劳大半生的母亲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
母亲听了,就嗔怪他只是话说得好听,就不兑现。然后羡慕起父亲念过书、当过差,全国各地都去过。说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就是个劳碌命。出力流汗土里埋,参观旅游从没有。
父亲笑着反驳,说母亲自己舍不得花钱,不能怪他。
我在一旁静观他们斗嘴,心里是无比的踏实,因为斗嘴已成了他们老两口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后来,父亲退休了,可却饱受病痛的折磨。守在病榻前的母亲老叨咕:“老头子,你答应的事还没办,可不能说了不算啊,赶紧好起来。
然而,父亲还是撒手而去了。母亲想父亲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这老头子说话不算数,还欠我一个北京游呢。”
母亲的话听得我心疼,后悔自己没能早点安排父母一起去北京游玩,以至于父亲许下的承诺没能兑现。转眼到了母亲八十寿辰,这个话题又一次被提及。我仔细查看了天气,即刻订票。电话通知在北京的侄女小丽和外甥小杰,包吃包住包门票,又拉上了高考结束的外甥小宽做帮手。一切准备就绪,电话母亲。
“退票,不去!”母亲说,“不扔那冤枉钱。”
我笑嘻嘻地回答:“退不了了。等我接您。”
就这样,母亲和我,还有小宽,一行三人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一
几个小时后,就到了北京西站,母亲精神很好,乐呵呵地说自己的双脚已经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和上车前还吵着不去的态度真是截然相反。我们随着潮水般的人流往前蠕动,母亲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客运站,尽管脚步匆匆,但依然好奇地东张西望,好像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刻在脑海里。
等我们顺利打到出租车时,小宽搀扶着母亲先上,我拎着大包小包绕车从左面上。刚关好车门,正要安放行李物品,忽听司机师傅一个劲地喊:“反了,反了。”
副驾位置上的小宽听到司机的喊声,不知所云地看了看怀里的背包。我也茫然一片,误以为自己的包包放错了地方。
“老太太坐反了!”司机看我俩都没明白,立即补了一句。
我赶紧往母亲坐的地方看去。一看吓一跳。只见右后排的母亲背对我们,两手紧抓着座背,双腿跪坐,身子一动不动。
我急忙丢下手里的包,拉着母亲的胳膊,生怕她一不小心坐空了。母亲说:“不用扶我,坐好了!”
“老妈哟,您坐反了!咱得调个个儿,脸朝前坐!”
宽忍不住咧嘴笑,说:“姥姥,您得换个方向,脸朝我这边坐。”
“不反,坐得好好的。”母亲一手扶着后排椅背,一手顺势捋了捋头发。吓得我赶紧侧过身子,双手抱着她,这才把方向扭转过来。
司机师傅看我们坐稳了,这才踩下油门,顺利地把车开出了站台。
“老太太,以后坐车,拉开车门,屁股先“咔哧”一声在座椅上坐稳,身子自然而然就面向前——正了。”
调整好方向的母亲双手合十,用自己信奉的基督教的方式,喃喃着:“耶稣保佑,好人啊!”
母亲以前坐车从没发生过这样的状况。我忍不住问母亲怎么回事,她一脸懵然,只回我三个字:“不知道。”
我突然觉得胸口像被谁狠狠地扯了一把。母亲真的老了,糊涂了,转过身,我抱住了母亲。
二
吃过晚饭,我们带着母亲先在附近随意看看。街上热闹非凡,五光十色的景观让母亲十分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走进一家大型商场的电梯口,小宽突然对我说:“老姨,包包都给我,你搀扶姥姥上电梯吧。”
“行,我来。”
我把包包递给小宽,转身抓牢扶手,另一只手去拉母亲。她却茫然地看着我,身子纹丝不动。我只好调整方法。
“老妈,我扶着您。等我喊上,咱抬脚就上电梯。您只要伸出另一只手,抓好扶手就得了。”
“知道知道。”母亲神情严肃地盯着电梯,颤颤巍巍地答应着。
我一边安慰紧张的母亲,一边拉起她有些发抖的手,笑着说:“不怕不怕,来,抬脚!”我让母亲先上。
母亲紧紧抓住我的手,把脚抬起来,踏在电梯上。可是身子没跟上,后仰过去。我急忙撤回要抓扶手的手,迅速从母亲的后背托住她,这才把母亲的身子稳住了。
我紧跟着母亲踏上电梯,立在她身后,把她的手放在电梯上。电梯平稳地往上升,而此时的我,早惊出了一身冷汗。
小宽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姨,这次是让姥姥先上。下回你先上,然后拉姥姥上。让她先伸手抓牢扶手再迈腿,这样应该会更好。”
再上电梯的时候,我按照小宽说的办法先迈步上了电梯,迅速转身告诉母亲:“先伸手抓扶手,再抬脚上电梯。”
结果母亲一手拉着我,一手扶着电梯,脚就是迈不出去,身子迅速往前趴。小宽眼疾手快,一把搂着母亲的腰把她弄了上去。上了电梯的母亲,靠着我的身子一直在哆嗦。
让我们高兴的是,母亲下电梯的动作,尽管有点像逃也似的惊慌,但落地的那一刻,还是十分的安宁。
也曾想过带母亲走步梯,但母亲年岁大了,体力不济眼神也不好。而所有车站里的自动扶梯都在明处,如同巨大的黑色绸带,绵延舒展满目招摇,很是方便。只是升降电梯却不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母亲看着茫然四顾的我,坚定地说:“别找了,上的次数多了,慢慢就学会了。”
三
游览故宫的日期预约在第三天,我们住宿的朝阳区离长城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长城是我们北京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毛主席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更令我们心向往之。而小丽和小杰由于工作在身请假困难,游览任务只能由我和小宽陪着母亲前往。
冒着时断时续的蒙蒙细雨,我们三人于上午十点左右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站在长城上极目远眺,蜿蜒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般伸向远方,天空苍茫。母亲踏着巨大的方砖,手扶城墙垛子,望着山峦之上的长城,高兴地说:“我今天终于爬上长城了,也算是条好汉了吧!”
以母亲的眼力,我不知道老人家能不能把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城尽收眼底,但我能听出来,老人家是真的高兴。
“走几个方台?”我问母亲。
“先走一个试试。”
母亲背起手,四四方方踱起步来。小宽满满的活力,我不好再束缚他,于是和他约好汇合地点,就让他撒欢去了。我寸步不离地跟在母亲后面。小雨路滑,方砖铺成的路面又被踩踏磨损得坑坑洼洼,每隔十几米还有突兀出来的排水沟沿。这些沟沟坎坎母亲完全看不清楚,只一个劲地说不要我搀扶她。可我不敢放手,亦步亦趋,步步追随母亲,做好一个跟班应尽的职责。
就这样,母亲和我一个要牵手,一个直甩手,牵牵甩甩、甩甩牵牵来到了第一个方台。母亲兴致勃勃地一个门挨一个门地进进出出,连墙体也要逐一用手抚摸拍打,然后惊叹着说:“这就是上百年前的大方砖呀,真了不起啊”
山风轻柔地吹来,夹带着毛毛细雨,母亲却毫不在意,满脸笑容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看到母亲如此快乐,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出了第一个方台,我正想征询母亲的意见,她却冲着我说:“既然来了,那就再走一个。”说完,得意地笑了。
“老太太您高寿?”
我们刚走出几步,迎面下来一个中年男子,看到母亲白发苍苍的样子还能爬长城,就饶有兴趣地弯下腰高声问候母亲。
母亲虽然眼睛不太好,听力完全没问题。听到那人问她,母亲伸出手,比了个大大的八,嘴里同时响亮地回答:“八十整啦。”
那中年男子听了,双手竖起大拇指高声大赞:“您老有福气,您真了不起!”
母亲听了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其实再往上走,完全没有了第一段的平整,而且是一路上坡。母亲因为得到了陌生人的称赞,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惊得我差点赶不上她。看着精神焕发和满头白发的母亲,不少游客冲着母亲竖起大姆指。
到了第二个方台,母亲竟然不觉得累,紧接着又走完了第三个方台,母亲的精神和体力好得出奇。三个方台走完,跑了十多个方台的小宽折返回来,母亲才打住前行的脚步。
回来一路是下坡,我们牵着母亲的手不敢有一丝一毫放松。
“没事儿,这么平阔的大马路,我自己走。”
小宽和我望着这坎坎坷坷凸凹不平的回路,禁不住相视摇头苦笑,拉着母亲的手依然是不敢放松。母亲看不清楚,把长城当成了大马路,时不时甩开我俩的手,非要自个走。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小宽就狗皮膏药似的粘着她,任凭她老人家咋嫌弃,就是不松手。
四
颐和园是我们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母亲有了爬长城的经验,第二天游颐和园简直是小菜一碟。
十七孔桥上的汉白玉小狮子,母亲挨个摸遍。看着它们历经沧桑却精致的模样,母亲嘴里不停地说:“好看,真好看。”那份亲昵劲儿,恨不得亲上一口。遇到相抱的母子石狮,母亲会高兴地喊我们:“你们来看,这儿还是一家子呢。”说着伸出双臂,紧紧地抱住石狮,像抱着孩时的我们,满脸慈爱。
沿着昆明湖东岸一路走来,母亲望着好似红云卧碧波的荷花,又是一迭声的好看。一路合抱粗的杨柳梧桐树,母亲也总是搂搂抱抱,不断慨叹这么粗大的树木,长了多少年了,真是少见。
悠悠转转的我们又来到雕花长廊。穿过邀月门,一路走走坐坐,到了石丈亭。母亲抚摸着长廊的每一根柱子,轻轻地拍拍打打,好像那不是柱子,而是自家的孩子一样。
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母亲的双手不停地摩挲那光滑的长凳,好像要跟它们结一段尘缘。对于长廊色彩鲜明、富丽堂皇的彩画,母亲也只会用好看来形容。在她心中,好看二字代表世间最美好的物事了。母亲说原来名门大户的建筑物就是这样子的,涂彩抹釉精工细作,可好看了。她当年出嫁时候的箱子、柜橱和桌子,两个木匠师傅愣是花了一整个冬天的工夫,才完成那镂空雕花的三大件陪嫁,一个村子的人见了都说好看。那满满当当的回忆,让人嘘唏慨叹。
母亲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心去感受每一处景色。我突然发现,原来母亲也是个乐山乐水的赏游人。
五
第三天适逢周末,小丽和小杰都双休,陪伴的人聚齐了。母亲进京的重头戏也来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古朴、景山公园的典雅别致,一路尽收眼帘。
母亲在广场见到小丽小杰,立刻左拥一个右抱一个。我嘱咐他俩要寸步不离地搀扶着老人家。俩小的可听话了,左拥右护,又是合影又是拍照,乐得老人家合不拢嘴。
其实母亲素来不喜拍照。但她大孙女只用一句“拍张照片带回家”,老人家就开开心心地专注于拍照留念。国家博物馆来一张,人民大会堂来一张,英雄纪念碑再来一张。只要听他们说开拍,母亲立刻双手理顺飘飘的白发,满脸笑容地面对手机,摆着姿势。
来到故宫博物院,母亲开心地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进趟皇宫。皇宫里的殿宇楼台、布置陈设母亲都喜欢得不行。沿着故宫的中轴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神武门,母亲的身影连同这些伟岸的建筑,全部收入镜头的视角。我们一行保镖有搀扶的、有拍照的,还有专业后勤拎包服务的,让老人家好好享受享受耄耋之年家人的关爱。
午后,我们一行人登上景山的万春亭,俯瞰故宫全景,庄丽雄伟。阳光下的母亲满脸慈祥,如同一位烟火气息里的老神仙。她手扶栏杆,和故宫来了一张全景大合影。
一个星期的行程眨眼过去,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北京。回去后,哥精选我们分享在群里的北京游照片,特意去了趟照相馆,加印成各种尺寸的彩照。母亲常常捧起那些照片,喜滋滋地夸孩子们拍的好,北京又大又美。
这以后,每每谈及北京,母亲总是说:“有你们的陪伴,长城爬了,故宫逛了,颐和园游了,北京烤鸭吃了。这一辈子,值了!”
人生在世,心心念念的部分,还是要尽力完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为闲来无事,弄笔遣日,回头看去,文字功力尚浅,依然存在意犹未尽。努力再努力!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