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写春联(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写春联(散文)


作者:水墨丹心 布衣,4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1发表时间:2020-12-17 13:26:17


   现今的乡村,写春联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以至于沦落到人们不屑去写。春节临近,满大街都在售卖印刷的春联,鲜红泛光的纸张,粗壮镶边的黑字,各种书体花里胡哨,应有尽有,花个几十上百,屋里的门窗厨、桌床柜电器、大小车子,哪哪都贴上了。几十年来,我们与我们的祖国共同成长、富裕,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打从我上小学几年级,就试着过年写春联,没办法呀,“矮子里选将军”抑或“赶鸭子上架”。长辈中有识字的也不多,用铅笔钢笔勉强写个自己名字,不用说用毛笔写字了。不少人家“春联”就贴张红纸,连个“福”字都没有,那也表示喜庆不是。其实集镇上有几家摆摊“即写即卖”的,联也不错,字也俊光,可那缺衣少食的年代,过日子是不易的,乡下人光顾的不多。写吧,凡事总有头一回,好赖字比光板纸好,粘楹上贴门上,大小福字贴窗户、贴粮缸、贴灶头...至今自我感觉“福”字练得不错。村里教书先生来串门,“这字也敢上墙?”我红着脸,低头“呃嚇,呃嚇”干笑两声。言外之意,字难看,胆量可嘉。顿一顿又说:“我那儿有本‘颜筋柳骨’体的字帖,你拿来照上写写。”初用毛笔写字,手抖,不是粗就是细,歪歪扭扭,要么直卜愣登,由此就描一描,娘在旁边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果然又是疙疙瘩瘩模样,不忍直视。练不好字,免不了沮丧、气馁、畏缩,可房门里叔子大爷家还指着到年写对子呐。要说文化人,家里的二叔就很行,六几年定远师范毕业参军去了部队,又提拔了干部,常在《空军报》上发表文章,报社奖赠的钢笔、笔记本,我都用过。只是很少回来,难得一次春节探亲,写的春联不输于街上卖字的,可惜二婶随军后,更稀少回来了。
   写毛笔字,内行说“书法”,过去说“笔墨纸砚”伺候,之前还要燃一炷香,使氛围静下来,让心沉静下来,营造一个香烟缭绕、神思缥缈的高远之境,乃磨墨展纸,勃勃字意油然而生。我写春联,可没有这派头。传说唐代怀素练字,写坏的笔头堆积如冢,号曰“笔冢”;隋代智永写《千字文》,废笔头装满十箩筐;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于是有了元代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足见大师们练字的功夫。纵观古今有成就者,多出于将相世家、名门望族。那时不用砚台墨棒研墨了,有种小玻璃壶的“千秋墨汁”,倒出一点兑上水,墨色淡一些,管用就行。用纸是废旧报纸,说来也是,各种物资都紧张短缺,就是报纸不缺,各家各户在簸箕、笸箩里晒一点糯米面、山芋粉面,都垫着旧报纸,甚至盖个酱碗菜盘子也用。大队、小队、学校,都有几份“日报”。在小学写批判稿,就拿报纸抄,坊间流传一句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现在想起,不禁莞尔。别说,那报纸似有点半生宣的手感哩。再就是在墙体上写标语。泥与麦壳和好泥泥出的墙,相对平整、光溜,水桶里搅上石灰,废弃的高粱苗秃扫帚,蘸石灰水,如同毛笔润上墨汁。才刷的字不见模样,待晾干后,白沙沙的,加之土灰色墙面背衬,着实夺目三分,字也特大,恐怕比行家讲的“擘窠大字”还大,出月亮的晚上,照样看清。一段时间风吹雨打,字随泥剥落了,那就再刷一遍。那时时新“标语”,字的好丑、哪种书体不重要,看懂意思就行。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从小学到中学,至娶妻生子,年年祭灶就开始为亲友邻里写春联,持续到大年三十。孩子小边带边写,妻要忙些年事,时而积压多了,妻不得不丢下手中活计接去。那时的冬天很冷,雪下的比现在大,小桌旁生只煤炉,时不时地把僵硬的手凑上烤烤。算大门小门、窗户畜圈,折纸、裁纸、写字,打浆湖,得面面俱到,还得多备几壶墨汁数张红纸,以作不时之需,有没买纸的、孤寡老人、五保户,过年都该一样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啊。当村庄的树木、屋顶、畜圈、草堆...被皑皑白雪覆盖,每家每户的房门上、畜栏上、门口的碾磙上,都贴上红彤彤的“中国红”联,上书“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青”,“白雪银枝辞旧岁,和风细雨兆丰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对我生财”,再瞧瞧草屋顶上冉冉飘浮的炊烟,嗅一嗅荡漾的年味,那心里美美的滋味,常是我不辍的眷爱与心念。乡亲们淳朴厚道,你为他们做一点点事,也会记在心里。年三十,这家送一碗圆子,那家送几个馒头;东邻送一把粉丝,西邻送一些豆饼。那时光,没几家日子过得宽绰。写春联,一直持续到我出去打工。在离家的十几年里,妻带孩子上学和种地,少不了乡亲邻里的帮衬,至今这份沉甸甸的乡情,一直惦在心里。
   我们乡下写春联多少还是有点讲究的。堂屋双扇门,七字或九字联,以关门来说,左为上右为下,左竖写五字或七字,余两字平齐写中间,下边留白;同理右扇门纸张,右首五字或七字,余两字写中间。看上去就像个大写的“門”字。长联一般少用,五字联多贴在单扇门上。如遇家中老人故世,当年不贴,次年和第三年用绿、黄或紫色纸张,多怀念联语,“普天皆春色,吾门独素风”即为通用,但万不可写成挽联,高寿者,用寻常春联,也无不可。守孝满三年,恢复如初。新华书店卖有对联书,应时的报纸上也有,联的内容繁多,找寻也颇费思量,自认为贴切的才落笔。真乃“书到用时方知少”。试想曹植七步成诗,解缙张口成联,那才调宏达、才思敏捷,着实令人折服膜拜。
   近几年,健康状态许可,就回几十里的老家写春联,带上纸、墨与毛笔,同时带颗感恩之心和酽酽乡情。头年去写,带的纸张远远不够,不曾想草屋、瓦房都改建了楼房,门窗多出几倍,户户院落的门楼下,还有两扇高高的大铁门,多家的院内还停有轿车。低矮的一门三屋(堂屋与东西两间)草房,泥泞的土路已成远去的回忆,映入眼帘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别墅式楼房,水泥村道上一支支路灯杆,昂首挺立,就像气宇轩昂的哨兵,守护乡村安宁。
   老家来电话,希望我今年还回去写春联,那就先备两副大铁门上的长联吧,“挥毫握鼠须,蘸一路阳光,绘就和谐千幅画;聚力执牛耳,兴三农福事,酿成锦绣万年春。”“农民登上舞台,唱支新曲,是和谐乡韵:乡镇迈开大步,奔个小康,成快乐农家。”横披“盛世长春”。

共 2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了小时候在家里写春联的时候的一些小事情。作者小时候,虽然还只读小学,但已经开始给家里写春联了,为什么?因为长辈们要不就是不识字,要不就是只能用钢笔写写自己的名字,所以写春联这个项目就堆在作者身上了。作者小时候的字不好看,村里的教书先生都打趣。而如今,大家都富了起来,对于春联,去镇子上,一副副精美的对联,看得人们眼花缭乱。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来,人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12-17 13:27:30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
2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20-12-17 16:02:35
  谢谢老师编辑,辛苦了。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