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行走河畔(散文)
一
犹如酒意熏染,东边的天空,渐渐红晕,先是苹果红,然后是橙红,渐渐地,又变成了橘黄。
不断变幻的色彩,将我的心也晕染得斑斓起来,斑斓的心轻盈我的脚步,越来越快捷。
最近,每天清晨,我都要在我的新居前面的万福河畔散步。每天早晨在这里晨练的人,相对稀少。小河畔,也便显得幽静。
幽静的河畔,有参差绵延的树木。
时序深冬,这里又地处北方黄河冲积平原,好些树木已经落光了树叶,光秃秃的树干和枝条,赤裸着苍凉,两岸垂柳,依然披覆淡黄余韵,那些松柏、女贞、桂树、石楠、冬青等四季常青乔木和灌木丛却坚挺着墨绿、深绿和淡绿。大叶石楠树冠上,零星地擎着一片片红色的叶子;小叶石楠树上,还垂挂着密密麻麻的一簇簇深红小圆果。草地,有的,一派苍黄,有的,苍黄里依然斑驳着青翠。色彩繁复的小河畔,依然秋意阑珊,让我的心里也形色绚烂。
树木繁密的河岸边,鸟声啁啾,此起彼伏,天籁仙乐,悦耳动听。小麻雀、喜鹊、山雀、鸽子,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也在草地上撒欢。偶尔,还有戴胜鸟,披着斑斓彩带,点着尖尖长长的喙,在草丛里啄食。悠闲欢快的鸟儿们,让小河畔静谧而热闹。
小河水边,芦苇苍苍,渲染着苍凉。浅浅的河水里,有三三两两的小野鸭在欢快游弋,嬉闹追逐,也有小巧的鹪鹩,在芦苇或水草尖上跳舞。
每天看见这些小动物,让我眼前的世界,连同我自己,都年轻活泼起来。
零下三四度,小河里结了片片段段的薄冰,我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一边轻盈快捷地行走着,一边欣赏着小河里以及两岸边苍凉和灵动的复色调,寒意全无,竟觉得身心都暖融融的。
二
暖烘烘的思绪,就像河水一样流淌起来。
最近,读过简媜的散文《散步到芒花深处》,从率意细腻又充满哲思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也喜欢一个人在河畔散步。
其实,喜欢在河畔散步,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专利,也不是我的专利,更不是现代人才有的爱好。
《诗经》第一篇《关雎》,是《诗经》时代最好的爱情诗,这首最好的爱情诗,应该就是主人公在河畔或行或止中油然生发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两三千年前,或许要更早些,一个中国小伙子,已经喜欢在河畔行走。在行走中,他停下脚步,凝视河水及河里凝满白露的芦苇,遥望彼岸,幽幽思念起深情眷恋的伊人。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老夫子在沂水河畔行走时,曾发出千古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着滚滚东逝的河水,他不由感慨时光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两句起兴开头,整首诗的内容,叙写一位少妇在河岸边思念远方征战的丈夫。
唐宋以降,诗句中带河畔的古诗,更是不绝如缕。足以证明,河畔行走,是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一代代遗传下来的喜好。
河畔行走,河水脉脉,树绿,草青,花烂漫,空气清新,可以强壮身体,还可以赏心悦目,既修身,又养性。当然,更重要的是,河畔幽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使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思接千载,神游万仞。
三
回想我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时,忙得焦头烂额之余,偶尔,也会挤出时间在河畔行走,那时候,更多的是散散心,静静心,放松自己。
真正得河畔散步之妙谛,是在退二线之后。
2007年暑假到2010年寒假期间,断断续续,我在新疆库尔勒一个私立学校执教两年多。教课之余,也爱在河畔散步。那条河,叫杜鹃河。本来是人工渠,叫库塔干渠,二十来米宽。2008年,扩建成杜鹃河。从博斯腾湖引水南流,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塔里木盆地里的尉犁、若羌等县区和团场的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
杜鹃河里的水,除了冬季,大多时候,都滚滚流淌,因为是天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水质也比万福河里的水要清澈许多。
河两岸,也有很多树木花草,最多的,是高而挺拔的白杨树和野蛮生长的沙枣树。树丛里,也栖息着很多鸟儿,清晨时候,也叽叽喳喳地大合唱。也经常会见到像麻雀却比麻雀更精瘦的鹪鹩,在河边的斜坡上蹦蹦跳跳,或者,就趴在河水边喝水。
在库尔勒时,虽然是我这一生中非常愉快的一段时光,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偶尔的烦心还是有的。新疆人少,在杜鹃河边散步的人更少。这就使河边异常空旷静谧。烦心的时候,一个人,在静谧的河边悠然行走,看清澈的河水汩汩南流,赏岸边杂树葱茏而繁茂,听小鸟叽喳欢鸣,心情会逐渐愉快起来,烦恼会越来越淡。
第一次身处远离家乡七八千里地的西域南疆,工作之余的孤独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总会时不时潮水一般涌上心头。真止不住思乡之情,就到杜鹃河边,一边踱步,一边拿出手机,和家人隔空对话,七八千里的距离,倏然近在咫尺。在库尔勒的那两年多,我跟亲人打手机联系,都几乎是在杜鹃河边。
在杜鹃河边行走,让我回归心灵故乡。杜鹃河,成了我可以独享的放松之所,愉悦之所,清净之所。
在家乡的黄河岸边,又是另外一种体验。
黄河大堤上,有一条双车道柏油马路,马路东侧,是三四十米宽的辅堤,辅堤上,全部是防沙林,栽满了果树、观赏树,从春天,一直到深秋,树木葱茏,色彩斑斓。西侧,河滩窄的区域,就能看见滚滚东流的黄河。河滩宽的区域,堤根有防护林,防护林再往里,种满了庄稼,春天绿油油,夏天金灿灿,秋天五彩缤纷。
黄河大堤的柏油马路上,不允许大货车通行,一般的轿车也很少来往,因此,大堤上车很少,行人也少,便清静许多。
骑着变速自行车,在黄河大堤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疾驰在清静美好的世界里,犹如疾驰在天然公园里,不但让我空灵,也让我亢奋。在前不见行人,后不见来者的时候,我经常大声唱歌,甚至,大声啸叫,释放平时被拘束的本原性灵。浑身也充满了力量,脚下骑行速度愈发得快。
累了,就到拦河坝上,停下来,站在坝上,欣赏黄河。
黄河水,从西边天际,浩浩汤汤,漫漶而来。奔泻而来的洪峰,一头撞上坝脚,轰隆怒吼,喷溅白沫,洄旋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漩涡,然后,扭身冲向下游。
亲眼目睹那种情景,我常常会大声吟诵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激流汹涌的气势和姿态,让李白血脉贲张,激情荡漾。却又引起李白人生易老的感慨,紧接着,下一句就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以后,李白的人生取向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那么,我呢,平生不能喝酒,也身不由己,五十二岁,就被赋了闲。不喝酒,人生未必不能欢乐,让人生欢乐的形式还有许多,尽可以选择。被赋闲,也并不意味着像动物一样无所事事地活着,得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出人的情趣和价值。我,主要就选择了码字儿和读书,靠这两样,让书卷气馥郁我以后的每一天。最关键的,得像黄河一样,“奔流到海不复回”,行到人生尽头处,也依然不减激流汹涌的精气神。
四
最近这几年,只要在家乡居住,只要身体和天气许可,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河畔行走,经常光顾的河,一条是横贯县城南部的万福河,一条是县城北郊的五里河。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家才搬到县城西郊,跨出家门,走二十来米,就是万福河。家居近水,自然给我的河畔行走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很多小确幸。
其中一条小确幸,就是,我的很多文字,是在河畔行走中,触景生情,灵感乍生,然后,叠砖架木,搭建雏形。
河畔行走,能让我文思泉涌,也是一大益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