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真】棉衣里飞出欢乐的歌(赏析) ——赏析刘柳琴精品小说《两好合一好》
冷风嗖嗖的夜晚,我一边品着红茶的袅袅醇香,一边坐在电脑前,再次仔细阅读江山柳岸花明社团社长刘柳琴的精品小说《两好合一好》,感觉有一股温暖贯穿了全身,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就着缕缕此起彼伏的灵感,我通过对小说人物与情节的逐一解读、剖析和挖掘,更加清晰地肯定了我在前两天写“编者按”时的看法,那就是:此小说写得非同一般,有意义,有深度,更有多处亮点,归纳如下。
一、故事性很强的开头,强烈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首先,我认为标题起得好,何为二好?指的是婆婆好,儿媳妇也不错。何为一好?说的是婆媳融合在一起的好才是真的好。可以肯定,这个标题已经点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因为婆婆儿媳两人各自的好并不难,但能不能揉和在同一个家庭里,和睦共处为一个“好”的统一,却是另一回事,也是现实生活中令很多个家庭头疼的一件事。
其次,我认为故事开场白很有吸引力,让主人公美英在第一时间出场,以美英与丈夫的对话作为切入口,引出了“棉衣”这个主要物件,又用精炼的段落和情节,倒叙、插叙一些文字,向读者讲明了美英丈夫生气的原因,那就是七十多岁的母亲因为给儿媳妇赶做棉袄累病的事实。
一个棉袄,影射出了一位满头银发,全神贯注在灯光下穿针走线的老妇人身影,如同所有人的母亲一般,那个专注的神情,那份母爱的光辉,自然令人眼前一亮,成为读者视觉上的一个焦点,也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产生了对小说继续拜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并让棉袄在随后的一幕幕细节里贯穿到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许多多婆婆和儿媳的真实面目。这个起笔,的确非常符合小说对开端的要求。
我认为这是小说的第一个亮点。
二、写作手法精湛娴熟,情节真实细腻
我懂,好小说主要是靠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这个小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情节开头,中间内容以直抒胸臆的场景填充,结尾仍然是靠具有美好蕴意的和谐情节提升。作者牢牢地抓住了棉衣这一重要主线,紧扣“两好合一好”的思路,让婆媳的心思一直顺着这个意念前行,让一个个情节小包袱在一环套一环的段落里自然打开,展示给了读者,最终达到皆大欢喜的美满境地。
另外就是语言非常精炼,十分有动感。不论人物对话还是场景叙述,都做到了寥寥几笔,却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故事一开头:“美英愣愣地拿着手机,爱人杰子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如锤子般砸向她的心窝……”满满的文字立体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仅如此,文笔洒脱,描摹轻盈,尽显技巧。比如,在描写婆婆的穿着打扮那段:“只见婆婆穿着一件崭新的小棉袄,小棉袄是那种丝棉的,蓝底红花,艳丽不俗气,穿在婆婆身上很靓丽。”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瞬间就会在读者脑海里出现一件色彩清晰、花样美观的棉衣,以及老人家“夕阳无限好”的身影。这样的文笔,这样的心境,确实让我在阅读时心里感到舒坦,因此由衷地佩服作者的创作水平和能力。
场景描述方面,咏物细腻,画面感强烈,所讲述的故事贴近现实生活,很有感染力。比如:“美英把羽绒服给婆婆穿上,拉上拉链;杰子给母亲拽拽袖子,夫妻俩配合默契。婆婆眯缝着眼睛,眼角含泪,幸福享受着儿子和儿媳的服侍。”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像有一双灵巧的手,在棉衣这个琴键上弹奏出了亲情温暖的音符,家庭其乐融融的主旋律,令人无限向往,特别是现实生活里做婆婆和儿媳的女性朋友,更是羡慕不已!
通过人物对话,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景下的神态描述,犹如揭开了一层面纱,让这个家庭故事活脱脱地呈现出生活本来的面目给读者看。
如此真实感人的情节,自然是小说的第二个亮点。
三、人物刻画真实自然,心理描写细腻到位
作品很成功地塑造了“婆婆”和“儿媳妇”,还有“丈夫”这三个家庭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婆婆和儿媳妇的形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俩各具特色,以具有代表性的姿态,交相辉映在故事里。不造作,不夸张,不加掩饰的笔墨,没有美化婆婆的慈爱,也没有刻意熏染儿媳妇的孝心,而是以独特的目光,观察其本真,细致入微地描摹出了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除婆媳之外,美英丈夫杰子的人物塑造也很真实丰满,把杰子夹在妻子与母亲之间,左右迎合的神态,以及爱妻又心疼母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亚于对两位主角的描写。比如:“美英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婆婆的欲念。她正在暗自得意,一抬头,看见杰子不满的目光在瞪着她。”最突出的是杰子为了早点平息婆媳的棉衣之争,以母亲的名义给了妻子三百元钱,这些都是特殊角色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行为,也是生活里很多做儿子或丈夫的真实写照,心理描写细腻到位,令人感到恰到好处,真实可信。
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作品还穿插了婆婆的外甥女兰这一角色。兰的登场,让美英在心理上有了对比,有了参照物。因为婆婆没有女儿,一直视兰为亲生闺女,还帮兰带大了两个孩子。所以,儿媳美英总觉得与自己相比,兰和婆婆更是亲密,羡慕之余也有了丝丝缕缕的嫉妒。如此描写,使得人物内心变得更加丰满真切。还有邻家嫂子,也描写得活泛灵动,融入在特定的场景包袱里,让读者感到此情此景仿佛就发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
如此看来,各人物的塑造和描写都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让读者仿佛像观看一部微电影,荧屏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身影,时不时地灵动在不同的场景里,活色生香,栩栩如生。借助一个个贴近真实日常生活里的交集镜头,让人物的形象丰盈圆润起来,再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提炼出了作品的内涵。真是棉衣穿在婆媳各自的身上,暖和在了叠在一起的两颗心上。
现代社会经常听人说,谈钱伤情,谈情伤钱。如果读者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小说让“钱”与“情”的问题,像一条看不见的彩带,不露声色地飘忽、游走在婆媳的纠结之间,从而导致了婆、媳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使得婆媳关系由最初的相互误会、猜忌,心与心的隔阂,发展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理解。
纵观全文,不得不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作者观察生活的态度和细微缜密的作风。因为只有全身心地走进生活的内部和婚姻的内壳,才能刻画出如此形象逼真的人物表情和语言。是的,此小说没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悬念,也没有安排人物命运的千回百转,只是讲了一个家长里短的好故事,插曲不多,人物有限,却宛如平常一首歌,让婆婆和儿媳妇的形象在读者眼里亮了起来。
可以肯定,人物上的成功刻画,增添了作品的魅力,成为小说的第三个亮点。
四、主题积极向上,迎合了新时代的脉搏
小说以婆媳互送棉衣为主线,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围绕棉衣,在表象里尽最大的可能挖掘和烘托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东西,并且毫不犹豫、毫不掩饰地嗮给大家看,让真情、善良、美丽营造出的“和谐”韵味炫动在整个故事里,最后让一件墨绿色的羽绒服与一件红色缎面配金色小碎花的小棉袄在互动中,传递出了爱和温暖,让失去娘家母亲的儿媳美英感觉到了久违的母爱,也让没有女儿的婆婆体验到了女儿孝敬体贴的滋味。以婆媳相互包容,相互体贴,成功互送礼物的圆满结果结尾,更让读者深深地感动和欣慰。不仅如此,心灵也受到了启示和正面引导,特别是身为婆婆或儿媳的女性读者,受益匪浅,内心感触更是深刻。因为这个美好的结果,是每一个家庭婆媳发自肺腑的向往。
有人说,婆媳是天敌。据我所知,离婚的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婆媳不和导致离婚的。因为现实生活里婆媳是两代人,没有血缘相系,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年代,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这个代沟,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差别和羁绊,造成了婆媳对一些生活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如果缺乏及时的沟通和包容,就很容易产生纠结和矛盾,相互看着不顺眼,相处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深感别扭与不舒服,也让做儿子和丈夫的夹在中间作难。
不可否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关系难相处,有磕磕碰碰的矛盾也是很正常的。此作品从一个家庭平凡的生活片断里嗮出了矛盾,提炼出了人性的脆弱,指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用事实证明,婆媳之间表面上的亲密不算好,能让两心相通才是真的好!
无疑,这是小说的第四个亮点。
通过以上四个亮点,证明了小说《两好合一好》是一篇反映当代社会家庭婆媳问题的佳作,构思巧妙,内涵丰富,题材贴近现实生活。通过精美真挚的语言描述,表达出了作品“人心换人心,两好合一好”的深刻底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体现了当今社会倡导真、善、美的主旋律,启迪人心,充满了正能量,字里行间给读者提出了一个醒目而值得重视的问题“和为贵”,让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生自有诗意,家和万事才兴。幸福来自经营,和睦的婆媳关系宛如并蒂莲开,绽放在家庭的丰美日子里。所以,我认为此小说写得好,荣获江山文学精品荣誉当之无愧,彰显了刘柳琴老师善良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扎实浑厚的文字创作功底,令人感佩和敬仰。
附:刘柳琴精品小说原作《两好合一好》
链接地址:http://www.vsread.com/article-930110.html
/>
辛苦了!敬茶一杯,略表心意。
祝福您写作快乐,生活美满!
见到您很高兴(*^▽^*)祝福写作快乐,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