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军营大院里的日子(散文)

精品 【八一】军营大院里的日子(散文)


作者:奕雪悠然 布衣,40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62发表时间:2020-12-21 13:07:27

【八一】军营大院里的日子(散文)
   一九八六年九月,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也告别了我一直工作并热爱了十五年的工作岗位,随军调动来到了爱人所在部队的驻地天津。我们夫妻二人长达八年的两地生活终于结束了,而我也成为了一名住在军营里的随军军嫂。
   军营里的新家,被安排在军营大院里的两间半平房里。这个大院很大,几十排平房排列整齐,错落有致,每排有十户左右人家。
   我把新家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爱人从公家那儿借来一大一小两张床、三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铁炉子,再置办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个放棉被和衣服的大木箱,一个小家就安顿下来了。即使用当年的标准来看,这新家也是简洁中带着寒酸的,但想到一家三口从此之后就能朝夕相处,再也不用两头跑,我心里还是很温馨很开心。有句话说得好,一家人在哪,哪儿就是家。
   家门前有一小块空地,空地前面有一条小小的水泥路。平日里左邻右舍都沿着这条水泥路进出各自的家门。水泥路前面是一排用木桩和粗铁丝串起来的晾衣架。再靠前就是一块菜地,菜地紧挨着院墙。
   那时的新家没有自来水和厕所,也没有暖气。前后左右十几户人家用的都是同一个公共水房和厕所,水房和厕所卫生都是每家轮流打扫。当时就这个条件,不过好处是让我很快认识了同住一个大院的其他军嫂们。
   自己挑家过日子了,才知道当一个合格的主妇也不简单,每天一睁眼就面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吃。
   当时,天津地区粮食配给与我老家不同,这里每人细粮只有六斤大米和六斤面粉,粗粮是老玉米粉。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南方人,习惯吃大米,我又不会做面食。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大米不够吃的情况。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也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军嫂,我就向大院里的邻居嫂子们学做面食。
   邻居景大姐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刚搬进新家时,景大姐就主动过来帮忙。她对我说:“小邓,有事需要帮忙就和我说一声啊,有时间来家里坐坐啊。”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景大姐的话这让远离家乡,初来乍到的我倍感温暖。我做面食的手艺都是她教给我的。许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第一次跟她学包饺子时的情景。
   “小邓,包饺子的面要和得软一点,如果是做手擀面就要和硬一点。擀饺子皮时中间厚,边上薄,这样不容易漏馅。”
   景大姐教得耐心细致,我在一边学得刻苦认真。
   “包什么馅好吃呢?”这是初学乍练的我提出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连我自己都忍俊不禁。景大姐却不会笑话我,听我这样问,她立马回答:“就包肉和芹菜馅吧。”
   包饺子时捏花边是关键活,既要捏紧确保煮时不容易开,又要捏得好看。
   景大姐边做示范边讲:“先把馅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合拢对齐,再捏住中间先把右边用手指挤成花边,再用手指把左边也挤成花边,就可以了。”
   景大姐包好的饺子就像一个个艺术品,我开始包的几个因为不得要领所以一个个丑得像歪瓜裂枣。包了几个后有了经验,也逐渐像模像样了。景大姐直夸我悟性好,心灵手巧,她的话让我高兴极了。
   在景大姐和其他嫂子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很快学会了发面、擀皮、配馅。学会了做馒头、包子、饺子、烙合子和千层饼,也学会了手擀面条,还学会了做老玉米面窝窝头,吃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二
   北方的冬天,因为天气太冷,霜降前就得收割完地里蔬菜,而且还要尽快将蔬菜储存起来过冬期间食用。而南方的冬天,因天气暖和些,蔬菜在地里是现收现买的。所以我这个南方人并不懂得怎样储存过冬的蔬菜,于是就跟大院里的邻居们学,看邻居们是怎样挖菜窖的,一边好奇一边细心领会。也打算在那块菜地里挖一个菜窖,储存白菜、罗卜和水果。
   我和爱人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就干起来。我们先在菜地里选一个有太阳照射的地方,用铁锹挖一个长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上面铺上木板,盖上稻草和土,留一个口子进出,再在地上铺上一层稻草。不到半天时间,菜窖就挖好了。邻居景大姐俩口子来观看,直夸我们挖的又快又好。看着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喜悦油然而生。于是,我们把蔬菜和水果放进去收藏,再把地窖口用木板封好。
   来到军营大院的第一个冬天,印象颇深。虽然我随军之前也多次来部队探亲,但那都是在夏天。而且每次短短的十二天假期,来去匆匆。可现在不一样了,我是要在这大院里生活很久的。
   原以为北方的冬天也就比老家那冷一点罢了,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这儿的冬天岂止冷一点啊。零下十几度左右的低温严寒,雪落到地上就马上结成冰壳子,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北方寒风刺骨的滋味。
   屋里没有暖气,取暖做饭就只靠一个铁炉子。而卧室里铁炉子也没有,木制的玻璃窗因为封闭不严有缝隙,每到夜里呼啸的北风从这些缝隙里钻进屋里,都能感觉到寒气逼人。好在我早有准备,在老家特意定制了一床大厚棉被带到军营。一家人只好躲进被窝里,被窝里是暖和的,可露在外面的脸却是冰凉的。我们卧室的床铺正好在窗户下面,晚上睡觉时感觉到额头格外的冷,第二天赶紧采取措施,在窗户外钉上两层厚厚的白塑料布,才暖和一些。
   在军营里没有蔬菜买,需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才有,很不方便。所以大院里,家家户户都种蔬菜。为了节省买菜的时间而不耽误工作,也为了方便生活。第二年春天,我也学大院里军嫂们的经验,开始在那块菜地里学着种蔬菜。
   先将土翻新,土块拍松散。然后开行、打垄,在每行的菜地里按间隔均匀地挖一个小坑,再在小坑中浇上水,将一些种子撒在坑里,再盖上薄薄的土。菜地周围,用捡来的石块或砖头圈起,小菜园总算有了模样。
   在春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泥土中的种子开始萌芽,冲破泥土,努力生长。小白菜、上海青、菠菜、茄子、辣椒、罗卜……这片绿盈盈的菜地,为大院里增添了不少生机。
   那时候,吃肉也是凭本凭票定量供应。为了丰富自家的餐桌菜篮子,我和大院里的嫂子们在院墙边上新搭建了鸡舍,准备养鸡。我们一起去鸡场买小鸡喂养,小公鸡五角钱一只,大约半斤,鸡场小母鸡一般不卖,主人养着下蛋卖钱的。可是每次买回来几十只小公鸡里,总有小母鸡在内。我们按养鸡专业户的方法喂鸡,按比例买来鱼粉、骨粉和玉米粉,搅拌均匀,装在大坛子里备用,喂时又添加些菜叶和浮萍。在我的精心喂养下,小鸡慢慢长大,公鸡用来改善伙食,有时也会请战友们共享劳动成果。
   而母鸡下蛋有时吃不完时,就自己学着腌制咸鸡蛋和松花蛋。我们找来一些细腻的黄土,用水和成糊状,然后把鸡蛋整个滚上黄泥,再在鸡蛋的一头沾上粗盐,就可以放到坛子里,咸鸡蛋就做好了。腌制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吃了。而且每次制作都很成功,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我从小在县城长大,没有种过菜喂过鸡,不过,大院里的嫂子们当中有的是种菜养鸡的能人,跟她们学就是了。
   爱人工作忙,有时要去外地学习,有时要去接兵,有时周日也要参与部队训练,所以家中的事必须自己独立能承担。我即要上班还要管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要管菜地和喂鸡,很辛苦,但看到大院的嫂子们为了支持丈夫们的工作,都那么能干,在这个氛围里,我也不甘落后,学到了不少生活技能。
   后来,我们和邻居们在果园里买了一颗葡萄树苗,种在屋前的土坪里,又搭了一个高高的葡萄架。眼看着葡萄树茁壮成长,渐渐地爬满架子,那感觉就是付出的所有辛勤和汗水都值了。
   夏夜,我们一家和邻里们坐在枝繁叶茂的葡萄架下,男人们喝茶下棋打牌,女人们边看星空边聊天,孩子则嘻嘻哈哈地绕着葡萄架嬉闹,那情景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美好的时光,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收藏。
  
   三
   过了几年,我家换到另一处平房里,房子大了许多,家里也有了自来水、卫生间和暖气。院门口是一个大大的月亮门,院子里只住着几户人家。菜地也比原来大一些。
   我们准备增加蔬菜的品种,丰富生活。我们从湖南老家特意带来新的菜种子,那是天津没有的。如菜豌豆,刀把豆,长茄子等等,特别是薄皮的尖辣椒种,那是最受欢迎的。因本地只有甜椒,灯笼椒,一点不辣,而我们喜欢吃有辣味的辣椒。
   立春前,我早早的准备育辣椒苗。先把一小块地翻新,浇上水,然后均匀地撒下辣椒种,盖上薄薄的土,再把铁丝弯成半圆,插在育苗地里的两边,随后盖上塑料布,塑料布的边上压好砖块,防止刮风时吹起,保护种子在温暖的地里成长。当春天到来时,辣椒苗已长好,水灵灵的好可爱,可以移栽了。
   这时候,大院里的那些爱吃辣椒的军嫂们会闻迅赶来,到我们家来移栽辣椒苗,因这是本地市场上买不到的。我们每年的辣椒苗育得多,就是为了与大家共享。看到大家拿到秧苗的高兴劲,我也很开心。
   当收获的季节到来时,黄瓜架上的黄瓜顶花带刺,鲜嫩青翠,摘下一根尝尝,满口脆甜清香,真是让人心醉。大西红柿、小西红柿、长茄子、四季豆、长豆角、菜豌豆,刀把豆、香菜、韭菜、苦瓜、丝瓜……品种繁多,样样俱全。原来不会种菜的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用欣喜若狂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
   有时种的西红柿收获多吃不完,就送些给大院的邻居们。另外也学着做西红柿酱,收藏到冬天吃。
   做酱前,得去医院里找人要些打完点滴的玻璃盐水瓶子,洗净待用,然后把西红柿洗净切成小长块,塞进盐水瓶里,瓶子塞满后,放在大锅里立着煮,瓶盖也一起煮,开锅后煮二十分左右就可以,再把盖子封好,放到阴凉处收藏。待冬天吃时味道和新鲜西红柿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在当时北方冬天缺蔬菜的季节,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有时小菜收获的比邻居的早,就会摘一小把让各家尝尝鲜。邻居们也会送些饺子包子给我们,让我们尝尝北方的特色厨艺。夏天周末里的休闲时光,有时爱人会和大院里的战友们下下琪,打打扑克。我则和邻里军嫂们在一起研究毛衣的花型,边织毛衣边聊天。大院里的时光很温暖和谐,不仅是因为我们一家三口团圆着,更因为这大院的邻居,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如今,我依然常常想起曾经生活过的军营大院,特别是在今年因疫情宅家的那段日子里,我又重温了当年学的包饺子做包子的厨艺。当我把图片发到朋友圈,朋友们大赞和分享我的厨艺时,在军营大院里与嫂子们学厨艺的情景好像又在眼前,难已忘怀。
   二十年的军营大院的生活时光,是那么的清宁温馨,是那么的和谐美好,让我至今还在深深地眷恋着。
  

共 4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军人不容易,当军嫂更难。从很多影视作品里,我们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军嫂们的日常生活,不同的年代便会有不同的记忆和感受。这篇文字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了心思动了感情的,也把那段时光当成宝贵的记忆珍藏在心底。阅读此文,恍若昨日重现,时光倒流。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的笔触来到了那个,生活不富裕但却处处充满温情的年代。好的文字是发自于内心的,好的文字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此文带着经历过一切之后的从容,不急不缓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过去时光,让浮躁的心得以沉淀得意安宁。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2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12-21 13:09:43
  时光荏苒,思忆如昨。
燕山客
2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20-12-21 15:00:17
  感谢燕山客老师很到位的编按!这篇编按触碰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也让我激动。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坚强。这军营大院的日子,收藏在心里巳有三十多年的时光,今天写出了我的心声,让我无比慰藉。
3 楼        文友:紫竹聆风        2020-12-25 10:59:37
  二十年军营大院的生活,早已成为幸福美好的回忆和休闲聚会闲聊的主题,虽已过去了几十年,但那时的一切都记忆犹新、如在昨日。那时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却也是那么幸福、充实、快乐。作为一名军嫂也倍感骄傲和自豪,这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它必将深深地铭刻在作者脑海里。每每想起,都会感到幸福满满!
   欣赏美文,拜读佳作,遥祝冬安!
文字是大海,任我尽情遨游;文字是窗口,让我看到广袤的世界!
4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20-12-25 21:23:20
  感谢紫竹聆风文友留墨雅评。敬茶!向老师问好!遥祝幸福安康!
5 楼        文友:善水游鱼        2020-12-26 16:30:07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读着这样的军营家属院生活的文字,好暖好暖,倍感亲切,仿佛也把我带回到了昔日的军营。这篇文字,给人传递的不只是生活的技艺与味道,更是一种域外人难以体验的深度情怀。借此机会,我向这位作者军嫂致敬!
兰生幽谷,不因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
6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20-12-27 16:47:04
  谢谢善水游鱼老师的精彩留墨!向您问好!您的佳作精湛,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有时间再好好细品。您是转业军人,所以有着深深的军营情结,对我的拙作理解通透。谢谢您的鼓励!第一次结识老师您我由衷的高兴。在此,谢谢江山文学网这个平台!谢谢八一社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
7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1-01-09 10:16:31
  军营的生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欣赏老师的美文,珊瑚好生羡慕,一种有纪律有亲情的回忆真的很美,岁月抹不去美好,时常想起,那是一种温馨。恭喜老师文章摘精,期待更多精彩。问好,祝冬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8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21-01-10 17:18:23
  深谢珊瑚老师的留墨雅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军营大院的生活虽然是平坦的,但在我的人生中那段岁月里留下了美好。写出我的眷恋与情感,也让大家了解鲜为人知的军营大院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初衷。向老师问好!祝老师冬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