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 红旗渠 太行(诗歌)
一
一个喜欢登山的人
无论春暖花开,还是寒冬腊月
登的是山,登的是寂寞,登的是境界
山背着我,我背着山,山是我,我是山
一座山走进了身体里,从身体里又走出了一座山
二
有时问自己,什么是林州?只是生你养你的地方
2046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河流
我想还有她的过去、今天、未来,天空、云彩、微风
生活过的人,来到过的人,知道过的人
说她大,一轮太阳,说她小,一粒微尘
三
无数次,在村里的老人去世后,挂起族谱
洪洞的大槐树,肩挑人背,沿着清漳河
明朝,背井离乡,太行山麓,没有走出太行
宿命,让你无法选择,让你心升爱
一个走不出太行的人,愿意一生讴歌她,赞美她
四
别人唱太行,喊太行,我不会,就只有用心走太行
走出了庄稼、乡村、山川、河流,走出了历史、文化、血脉
从一条河,一座山峰,一缕云烟,一个人
用心读,用心走,用心爱
走出了热血,走出了爱,走出了回馈,越走越走不出太行
五
书上说:浊漳河是一道太行山的泪痕
老师说:西门豹曾在河里治巫婆
史书上说:西门豹当年,不信邪,不信命
带领当地人修建成一条十二渠
这是治漳的首创,是一条为民渠,幸福渠
六
林州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山多水少,土薄石厚
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率众修建天平渠,引天平之水,筑南池
一条清水,引入城中,解百姓吃水之需,也开创了修渠历史
我是吃着南池水长大的,这里有李汉卿的魂魄
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一个为了人民,一个服务人民的人
七
深秋,静静的洪谷,静静的我,虔诚的心
走进谢公祠,谢公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上飘荡
走在那流淌了几百年的小渠上,宽不过几十公分
深不过几十公分,长不过十几里
修建了一条为民渠,人民把他当成神来敬仰
八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不惧日寇的铁蹄,炮火
带领太行合涧人民,修建成一条爱民渠
通水后,粮食亩产量由三四十公斤,一跃达到100公斤
支持了抗战,支撑起一座爱民的桥,支撑起一渠民心
为了胜利,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一渠清水流进人民心中
九
一个经历过战火的人,一个从罗圈村出来的人
一个26岁的县委书记,又走进了太行山区的林县
他战淇河,修建淇南渠,他战淅河
修建英雄渠,战露水河,南谷洞水库
一挥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红旗渠之父杨贵
十
依然记得二十年前的深秋,第一次来到红旗渠源
如果说以前是书面上的,今天就是第一次亲历
流淌了多少年的漳河水,现在被林县人民锁上的枷锁
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渠,浇灌几十万亩庄稼
从此,旧林县开始了新的历程,结束了祖祖辈辈靠天收的历史
十一
对于林州人来说,1960年2月1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
引漳入林工程上马了,这是林州人的生命工程,希望工程
看临淇人扛着水煎包来了,茶店人牵着茶马古道上的骡马来了
东姚的洪河小米,各地的能工巧匠,汇到漳河两岸
天当房,地当床,搭起锅灶,一碗面条,成为一个个神兵
十二
林州人盼渠,想渠,从古到今,挖渠不止
1960年3月6日,盘阳古镇,桑家大院,
年轻书记一只手在空中挥舞,引漳入林工程,定为叫红旗渠
对于林州人来说,这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从此,红旗渠诞生了,林州人叫做红旗渠人,成为林州的名片,精神之魂
十三
深秋,红叶最好的时节,带着最艳红的心
冒着凌空除险的乱石,踏着一块一块渠石,这是一个一个方阵
站在郭沫若题写的三个“青年洞”前,重温当年
天当房,地当床,一锤一钎,肩挑脚推,冒着塌方
一寸一寸,一日一日,三百多青年,用青春和生命修筑成的
十四
悬崖绝壁之上的舞蹈者,红旗上的特级劳模
一支铁钎,一条绳子,头戴盔甲
我上,那里有困难,那里就有我
我不上谁上,第一个除险的人
一块石头敲掉一颗门牙,依然微笑的人
十五
站在王家庄隧洞前,采几束野菊花,当作祭品
怀念一位异乡人,一个要过饭的人,却牺牲在红旗渠上的人
有了你,林县就有了治水的利器
有了你,林县就有了许多渠
他就是红旗渠上的技术员,林州人的好孩子吴祖太
十六
一个把生命最美好的岁月留给了红旗渠的人,红旗渠总指挥
一个没有尽到孝心的男儿,一心刻在渠上的男儿
深秋,我走近淅河畔的三阳村,站在马有金记念馆前
想起林州老书记杨贵,再一次回到林州,首先想到的是他
一个踏实工作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把红旗渠托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十七
前几天在街上碰到黑蛋了,精神飞扬,忙着去红旗渠干部学院讲演
北京人来了,黑土地,红土地上的人来了,黑蛋叫张买江
听黑蛋讲:父亲死后,接过父亲的铁锤,走上红旗渠
听黑蛋讲:儿子又上了红旗渠,接过了他手中的铁锤
黑蛋一家人的红旗渠情结,就是一代又一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十八
1965年4月5日,对于林州来说是一个好日子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了
看乡间小路上,推着父母的,推着媳妇的
穿新衣,戴新帽,像赶大集一样,从四面八方
齐汇分水岭,北京的领导来了,省市的领导来了
魏德忠、袁漪来了,提笔讴歌
周总理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十九
我是修建红旗渠人的后代,从小,听父亲讲:听络丝潭的涛
母亲讲:在青年洞铁姑娘班的日子
我是农民的孩子,沉默少言,不会说,光会走
从红旗渠走起,王家庄,红英汇流,一弯又一弯,一趟又一趟
走一回,心跳动一回,走一次,灵魂上升一次,我爱红旗渠
二十
面壁十年,林州人都成了达摩
面壁十年,林州人都成了当代愚公
10年,林州人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
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
这都是在工具简陋,人挑肩扛,马驮钎凿
二十一
我不知道,一条河走到另一条河,用了多少时间
我只知道,林州的英雄渠和红旗渠的一次握手
用个十几年的光阴,从红旗渠源走起
山西王家庄,越过露水河,分水岭,桃源渡槽
是用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渠,一次握手,是林州人精神的盛宴
二十二
你走在雪域高原,黑土地,红土地,还是天涯海角
当有人问起你是那里人?我就会骄傲地对人说
家乡有一条红旗渠,红旗渠是我的家乡
人们就有伸出拇指,知道,知道,了不起
红旗渠是我的名片,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旗渠水
二十三
走在林州的龙湖,仿佛是行进在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碧水蓝天,清风细雨
引红旗渠水而成,这是红旗渠在新时代的变身
红旗渠水也在变,与时俱进
闲了,就到龙池散步,龙湖景色胜西湖
二十四
这里的山是碧绿的
这里的风是思念的
这里流淌的渠水是有灵魂的
这里埋葬着一个战士
成长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
这里睡着一位水魂
一生杰作,要子街水库,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
还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他是林卅李汉卿,谢思聪,皮定钧
比肩古代的大禹,李冰,西门豹
一个高举起水的汉子
一个高举起人民的汉子
一个高举起党旗的汉子
他的灵魂是不会死的
于渠水长流,于太行永在
二十五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色的志愿服
手拿小红旗,站在十字路口,自己当起了红绿灯
迎接朝阳,自己是一名清洁工
拾起一个个烟头,树叶,纸片,荒草
周六了,走进街道
扫地,撕纸,洗被子,扶病弱老人走路
在山村,扶贫路上
锄地,问寒问暖,还有如何让人家富起来
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
志愿服的红色,是跟着国旗的红色
一次又一次的挥手站岗,是让人走向城市文明的路程
一次又一次走进扶贫人家,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
我愿意做一辈子志愿者
不忘初心,永远在志愿的路上
二十六
最美魏家庄
华灯初上
照亮了红旗渠
照亮了红旗渠的魏家庄
这里成了林州的小香港
一碗普通的稀饭
煮上红薯干,玉米饼,华生米
摆上野韭菜,黑木耳,酸菜
成了城里人的佳肴
一碗稀饭
挑起了魏家庄村的致富路
魏家庄变了
清洁的路面
整齐的街道
鲜花开了
蜜蜂来了
山里人酿出了幸福花
二十七
又一次来到庙荒,站在古老的皂夹树下
聆听老树为你讲述庙荒之变
一座座新修的院落,一条条新街道,一座座扶贫房
庙荒人脸上笑了,庙荒的跳起了舞蹈
一家家农家乐,一个个艺术小院,庙荒的未来更美好
二十八
太行,淇水,茶马古道
菊园,菊花,菊女
沏一杯菊花茶
纤纤玉手
抛出一个蓝蓝的天
古琴声声
弹奏出清爽的风
一群衣穿中国蓝的姑娘
玉树临风
香手如钩
头戴斗笠
宛如天上下凡的仙女
轻轻一抛
一个茶店的秋
玉米,高粱,黄豆,棉花
还有一个留林庄院
一个用石头垒砌的西坡古宅
砌出了一个乡愁
种在无数人心中的乡愁
二十九
一个现实的林州,一个精神的林州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一首歌,一个号角,是集结号,是行进曲
千军万马,一锤一钎,面壁十年,当代达摩
三十
山里人啊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
要往前面放。当我唱起这一首歌
这就是一群山里的汉子,吃一碗糊涂面
身体里就有会无穷的力量,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
一首歌,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是属于林州的交响乐
三十一
是山地里生长出的庄稼,朴素如玉米、高粱、小麦、土豆
旧时的林州男人,没有走上逃荒的路上,就是远走他乡
林州男人,挺起了胸膛,有了修建红旗渠精神
举起小小的瓦刀,吃一碗面条,修建起一座座大楼,
走出林州,走进北京,走进江南,飞越大海,挣出了钱,五子登科
三十二
生活就是一条河,天天开车走在王相路上
本身这条路的名子就是林州的文化,鲁班大道
红旗渠大道,振林路,登山的文峰塔,小城江南的龙湖
当然,雪来了,寒冰、白开水等的太行雪片
江梅的戏,郭变华的石大沟,占元村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十三
游走在太行,总想找到一点厚重的东西
那就是文化了,从曹植的诗,到韩琦的天平山
在洪谷山,有一位号称洪谷老人,荆浩用神奇的画笔
勾勒出北方山水奇丽风光,还书写了北方山水画书论
从唐塔的唐诗,到北魏的佛诗,十国的石窟艺术
三十四
雪来了,坐在黄华河畔的飞雪亭,读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这位元代的一代诗人失意后,退隐黄华谷
创办黄华书院,打造文化黄华,传播文化
他的好友元好问,为他的文脉留在人间,立下大功
三十五
父亲去了
一去就是十几个春秋
年年清明
我带着雨丝来看他
父亲是有福气的人
头枕巍峨太行
脚下是邵雍的故乡
听着桃源河的水声
父亲一生是和土地为伍
父亲识字不多,奶奶说:父亲一读书,就想睡
但父亲认识土地,玉米,大豆,高粱
爷爷去世得早,还担起了一家的担子
父亲可能累了,
现在却有时间磨砚,洗笔,写诗
父亲留给我最大的遗产
就是让我年年去读邵雍
无数个夜晚,我听到父亲和邵雍对话
知行合一,谈论理学
庆幸父亲也学会了诗歌
一日二三里,三村四五家
我写着诗,却想着父亲
他是一头老黄头,一生光知道耕耘
总想写一首怀念父亲的诗
年年写,却写不尽心中的哀思
三十六
记得小时候,在供销社,看到厚厚的《红旗渠》
感觉那是天书,是神仙写成的
一个曾逃过饭的孩子,一个大半生为农民的人
却用一生在歌唱红旗渠
崔复生,红旗渠畔出生的作家,林州作家的一面旗帜
三十七
那太行大峡谷,有一个高台之上的村子
露水河从她身边流淌,仙霞谷在她的怀中跳舞
看一群写生的学生,画山,画水,画人,画风
感知猪叫石的奇迹,太行冰挂的壮美,人称圣诞树
石板岩高家台村,人称画家村,美了游客,富了自己
三十八
洹河是林州的母亲河,我最爱去卸甲坪,听古老的故事
看丁家庄的桃花,秋天的芦苇,落日的河畔,飞翔的河鸟
洹水河畔有一位优秀教师,她就是王生英
在秋色中,坐在王生英的课堂上,听水,听风,听涛
晚上,住在洹水居,看王生英批改作业的灯光
三十九
听着古老的传说,走在如诗如画的桃花谷,
看悬崖绝壁上的一枝桃花,绽放出娇艳的花朵
在山水间跳舞,在云朵上飞翔,听一下九连瀑的涛声
累了,就到桃花饭店吃一碗嫂子手工面
听一听一个普通山里妇女,如何创业,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桃花吗
四十
一段时间,网上爆出一个最美妇女主任
一直在梦中,想认识
朋友在上坪扶贫,让我开车送一位病人
就是这一位最美妇女主任,带病工作
一位外地人,嫁给山里人,用心爱山里
四十一
在贤麻沟最美的秋色,想去寻找一位扶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