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村民联谊过寒冬,热乎饺子传真情(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村民联谊过寒冬,热乎饺子传真情(散文)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861.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7发表时间:2020-12-23 15:40:25

【星月】村民联谊过寒冬,热乎饺子传真情(散文)
   2020年12月20日,毛连洞村举行了第二届冬至饺子节。
   毛连洞村是个有着深远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其来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因坐落在牟山脚下,遂命名为牟山村。据毛连洞村的《杨氏族谱》记载,康熙五十八年,一支杨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辗转迁徙来到牟山村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毛连洞村。
   毛连洞村民风淳朴,崇尚尚学,乐学。自古以来,涌现出不少的文人学士,他们有的扎根家乡教书育人,有的漂泊外地谋生发展,但无论在哪里,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是毛连洞,自己是杨氏的后代子孙。
   去年冬至那一天,在村委干部的倡议下,毛连洞村举行第一届冬至饺子文化节,这个消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扩散出去之后,在外工作和求学的毛连洞村村民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热热闹闹过了一个难忘的冬至。
   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毛连洞村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相继选择在毛连洞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期间,毛连洞村民配合解放军参与作战,涌现出了不少战斗英雄,毛连洞村也因此被记录在了很多史志和书刊中。为了让后代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更为了发展山区旅游事业,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今年七月份,在市区相关领导的指示下,毛连洞村开始向上级申报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申请。九月份,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项目被列为鹤壁市淇滨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并作为重点项目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工建设。
   在以杨杰为首的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合理修缮。毛连洞村至今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老建筑,其中大多是明清两代的窑洞、民宅、四合院和石头房子,这些古建筑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传统民居风貌,设计讲究,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无论是石刻还是木雕都很精美,每一座民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但由于岁月的流逝,历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这些老建筑都杂草丛生,凋零破碎,有的已是断壁残垣,拯救这些古老建筑已是刻不容缓。
   因为老房子一般都有好几个住主,为了避免在修缮和重建时出现纠纷,毛连洞村村委向村民倡议:在修缮中无论征用到谁家的老房子,希望村民们大力配合,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为建设红色旅游基地无私奉献。杨杰更是身先士卒做出表率,首先让出了自己家的古宅。
   杨杰是新生代的村干部,作为一个八零后,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城市发展,经营着几处房地产和餐饮业,生活非常优裕。几年前,他看到家乡贫穷落后,为了把家乡建设成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提高乡亲们的生活质量,他把自己的生意交给亲友打理,自己回到毛连洞村通过竞选当上了村支书。
   几年来,杨杰为了毛连洞村的发展尽心尽力,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两年前,他积极引进外资,在毛连洞村北边建立了一个乡村旅游度假村——牟山生态园,园区配置了各项娱乐设施,开展了富有山区特色的饮食业,园区于去年开始开放,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纷涌而至。这一举措,不仅为我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假日短途游的景点,也为村里安排了不少闲置劳动力,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自从红色教育基地申请成功之后,杨杰更是顾不得回新区的家,日夜吃住在村,他带着村委干部在村里四处巡查,监督着修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这次过冬至回村,常年在外的村民们欣喜地看到了村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村中心的文化广场已经建成,杨杰家的老宅建成的村史馆也已初具雏形,其他几处重要的历史遗址正在修建中,不久的将来,这儿将会变成一个对游客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也将会为毛连洞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20号这天,天气晴朗,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上午八点,村里的大喇叭里传出了呼唤乡亲们去包饺子的声音,村口停了好几辆各种型号的车,那是早早从外地赶来的游子们。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上,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了起来,敲大鼓的鼓手虽然已经换了好几个,但铿锵悦耳的家伙点儿还是那么惊天动地,令人热血沸腾,锣鼓声顿时让村里充满了节日气氛。
   正在兴建的村史馆里,头一天盘好的饺子馅盛在几个不锈钢大盆里,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还有几大盆昨天下午就和好的面,软硬适度,村里的婶子大娘和媳妇们穿着围裙挤在几张桌子旁边,边唠家常边包饺子,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几个年轻的女人拿着手机拍视频,发抖音,让这个古老的习俗显示出时尚感。
   十点多,饺子还未包完,文化广场上再次传来了慷慨激昂的锣鼓声,文艺演出要开始了,包饺子的女人们放下手中的面团,赶紧走出村史馆,她们脱下围裙,拿起花花绿绿的扇子做表演前的准备,第一个就是她们的秧歌舞。村支书杨杰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然后文艺演出正式开始,毛连洞的女人们舞起扇子,踩着鼓点,在广场上扭出了欢快的舞步,然后就是淇韵文艺团的精彩表演,歌伴舞,诗朗诵,独唱,萨克斯演奏,藏族舞,维族舞……精彩的演出让村民们看的如痴如醉,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人们围拢在村子土地庙后早已盘好的大锅旁,期待着一场美味的饺子大餐。鼓风机呼呼地吹着,几口大号铁锅内冒起了腾腾的热气,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开了,十几个村民端着用高粱杆编的锅盖,木制条板,簸箕等器具,上面摆满了一个个白色羔羊般的饺子,来到大锅边,饺子一个接一个冲下了翻滚着的热水中,负责煮饺子的村民用一根木头搅锅板轻轻翻动着饺子,不大一会儿白色的饺子就像一条条小鱼浮出了水面,又用冷水打了两次,饺子就出锅了。
   人们围在锅旁,排起了长队,盛到饺子的人蹲在墙根下津津有味地品味着美味的饺子,一边吃一边跟身边的人交谈,村里好多人都长时间不在家,趁着这次相聚好好叙叙旧。
   一个小时过去了,这场精彩的冬至饺子文化节也接近了尾声。村民们依然聚拢在村史馆前面,有的收拾餐具刷锅洗碗,有的聚堆儿闲聊,久久不愿离去……
   毛连洞村举办的这两届冬至饺子文化节都得到了村民们积极响应和配合,也得到了区乡领导的肯定。按理说,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好了,不再是几十年前缺吃少穿的年代,不可能为了吃一顿饺子不远百里奔回家乡。村民们聚在一起,说的是乡音,念的是乡情,吃的是饺子,暖的是人心。
   中华民族注重寻根文化,家乡就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根。“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毛连洞的游子们无论漂泊在多远的地方,只要一提到百年皂荚树,小寨子山,牟山等这些家乡特有的标志,立刻会激发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家乡的根已经深深地扎进了每个人的心底,只要家乡一声呼唤,他们就会回到故乡母亲的怀抱,看着熟悉的山,熟悉的人,听着熟悉的乡音,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从未走远,母亲的怀抱永远是那么温暖……
   毛连洞村村委利用传统习俗搞村民联谊活动,凝聚了民心,拉近了干部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把四面八方的毛连洞村村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为以后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力量,这次活动的意义非常重大,值得肯定和赞扬。

共 2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毛连洞村,只不过中国普普通通千万个小村之一,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从而也造就了毛连洞村的发展方向。本文作者就毛连洞村举行的一次冬至饺子节的画面,不但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杨杰这样优秀的一心为了家乡的八零后大学生形象,而且还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农村新形象的画面。本文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我们当前新农村的生活面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开始追求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好文倾情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2-23 15:48:22
  很向往这样的活动,也向往这样的农村,不过在发展迅速的今天,相信农村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空间。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2-23 15:49:16
  感谢老师对星月的支持,一莲问好,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0-12-25 09:13:10
  感谢红尘一莲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精彩按语,遥祝冬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