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补钙(散文)
一
我认识的江护士长说,有些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选择保守治疗,想控制住病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补钙。
这话是令人疑惑的,什么病都要“补钙”?我哂笑,心中说,怕是药不对症吧。
市立医院住院部的心内(2)在11楼,高处静悄悄,大门整日防守,为防控新冠肺炎,这里与外界就不搭界了,悄无声息。但挡不住一个在病房和走廊穿梭的人。从窗玻璃射进的暖暖阳光,将午后变得十分宁静,病号在床上昏沉半眠。这时,只有江护士长会来走一趟,打破沉静,她进门说,要搅了你们的好梦。我们都喜欢她这个“搅”字,跟我们马上就熟络起来,欢声笑语从病房飞出。
“这么好的阳光,废了可惜了。”江护士长进屋就是这句话。说的次数多了,就指指窗外,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第二件事,就是给病号切脉。睡得太酣的,她会敲敲手腕,弄醒。我们病号称她号脉是“亲密接触”,可别小看她这些小动作啊,她拉近了我们与医护的关系,有了如家的感觉。
我的主管护士告诉我,江护士长自学过中医。可我还是不信。
切脉是感觉一下脉搏的频次与力度,之后,总是面带微笑,跟病号说她的观点:“百病就怕一个好心情,好心情就是一粒钙片,没有,就设法找,一定要好好补钙。”她不厌其烦,催促着病号起来,走廊走走,窗前晒晒。“补钙”这个概念,可是西医的专利,我的主管护士说,护士长喜欢让人精神补钙,总是让病号树立治愈的信心。
也是,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机器,入住的心脏病人,恐惧、沮丧、无助,精神上真的出了问题,将“振作”的钙片服下,才是最要紧的一剂心药。
江护士长说,几乎所有的病人心跳的勃力都不足,没有一股不惧死亡威胁的精神力量,心脏会越跳越无力。其实,听护士说,江护士长本身就是抗癌先锋,她要将自己“服用钙片”的经验传递给每个患者,而且觉得是重点缺钙的患者,还要坐在床边,促膝而谈。
一幅画面,定格了她的美。同室的老杜是大高个,江护士长垫着脚,拍着他的肩膀,传递出护士长的坚实力量。
江护士长,见过一面,就会成为朋友,她握着充满能量的钙片,遇到朋友就会塞几片。江护士长还有一样习惯戒不掉,那就是亲切自然温暖舒适的微笑,我总觉得她的微笑,在看到我们时是一种瘾性,是从心底弥漫上来的,是无法拒绝的,大家都想伸手捧着,她的钙片就是用微笑融化的,进入血液,直入神经末梢。
二
所有的病,第一需要就是补钙。我想起了我的忘年交好友“春宽”先生,他今年85岁了,身患六种病,其中有三种癌症,做过好几次手术,经历过“刀尖上舔血”的坎坷,几次面对生死大考。其中,肠癌就让他的肠子不再弯弯曲曲,他说,直肠子的人,精神都无比的好。肺癌,让心胸宽敞多了,因为切割了两叶肺,剩下一叶在工作,工作负担重,但绝不喊冤叫屈,不能以一当十,那就以一顶三。这些认识,就是他的钙片,每次大病之后,他都服一大把钙片,告诉我,生命有着不可估量的“超凡力”。他曾经率性地说,就是到了火葬场,也别服软,身体照样不缺钙。我明白这是笑话,能够这样面对人生归宿的,没有“钙力”是难以这样从容而不在乎的,要知道,有的人连想连说的勇气都没有。
生活的坎坷,人生的多舛,常常造就了一些具有特质的诗人,如我喜欢的叶赛宁,崇拜的顾城,让我惋惜的海子……这些人,是在用生命写诗,韵律和节奏成了障碍,每读一句,都可以拧出我的眼泪来。感动我的不仅仅是诗句,句子后面还布排着一个痛彻心扉的悲剧背景。
这样说吧,他们也很喜欢如水的月华,可不能像李白“举头望明月”,将乡愁放在月亮,带给我们归家的温暖;也不能像苏轼那样“千里共婵娟”,将期待团聚的心愿捧给天下有情人。他们都一律地给月光蒙上阴影,因为他们的心的一隅被黯淡遮住了,只能在一束光亮里呻吟。
茫茫雪原,苍白的月亮/殓衣盖住了这块大地/穿孝的白桦哭遍了树林……这是叶赛宁《忧郁的人》里的那轮苍白的月亮的样子,死寂,哀嚎,在悲凉的调门里呜咽。我想给这些诗句吃上一粒美学的钙片,补上“月华如练”、“月歌天籁”的美学筋骨,让忧郁的人,不再看到“殓衣”,听到哭泣。
温暖的天海之水/抚平了你的裂痕/洗去了你的悲凉……之水。顾城《白昼的月亮》,因为黑夜的月亮存在太多的阴暗,所以,诗人把月亮置于阳光下晾晒。试想,这样的晾晒有用吗?可能吗?月亮的骨子里已经没有了磊落的种子,没有了吴刚的影子。凡是有硬度的东西,都流失了。固然晒晒太阳是可以“补钙”的,但只在夜色里呈现的眼睛,如果没有了看人类的暖意,靠补钙会是什么样的效果?被钙化的月亮啊,只能有一个更硬的外壳。
月亮是惨笑的河流上的白猿/多少回天上的伤口淌血……这是海子笔下的月亮,月亮的痛,又怎么是一粒钙片可以愈合她的伤口啊。所以,海子放弃了钙片,选择了铁轨,铁轨可以结束月亮的痛,是坚强,还是脆弱?我们不愿说清楚,想把美好留给海子。
这些在月光下不能振作的诗人,一个个最终选择了毁灭的路。他们的人生就像他们的诗句一样,充满美感,但少了力度,自己都可以捏碎自己的骨头,还有钙质么?有人发现,伟大的诗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异端的路”,这个“异端”,应该就是指的生命在重压之下的脆弱,犯的是软骨病。其实,我们爱诗人,是爱他们热爱生命的坚持,而非“与众不同”,更不是去选择看似坚硬的懦弱。
我想,没有钙片,而沉沦的人生,不是榜样,只能是一个话题,一个闲谈的由头。就像林黛玉,勉强掮着葬花的锄头,在弱不禁风里结束了美的生命,她向我们索取的是怜悯与喟叹,一个文学形象而已,并不对真正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是特别相信补了钙的人,笑容也最美,尽管笑容的本质不是用钙组成,但暖意的微笑,总是用柴火燃起的,而非鸡毛。能够在寒夜,点燃自己的篝火,火光映照着微笑,这样的笑,不会惨白,不会肤浅,因为充满了钙质,机会变得强大。
女人并非天生属于弱者,软骨病并非是女人的专利。我特别喜欢读美国演员妮可·基德曼的传奇人生故事。她因不能给丈夫以快乐而接到分手的通知,心灵受到突然的撞击,她来不及整理撞击的痛,穿上最漂亮的那双高跟鞋,再次踏上令她心爱的好莱坞红地毯,向着抛却她的前夫,还有全世界的目光,做一个最轻盈最飞扬的微笑。多少影评家在评论她的电影,都说她的影片里有着“Themosthardcalciumtablet”(英文,最硬的钙片)。花枝招展,美丽动人,这些柔绵的词汇里看似只有柔性,但柔性里是有骨头的,世上有“花有骨”的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否则美丽就没有了灵魂,就会变味。残缺的美是可以令人接受的,但残疾的缺钙的美,人们不会给与同情和谅解。尤其是对生命做挤压的时候,钙质的力量美,就会令人感动。
三
我遇到一个坚持“补钙”的人,是我的学生,八十年代,他连续复习了三年,考上一个专科学校,这是他的最好战绩。他当着我的面撕碎了录取通知书,说,就差6分就是本科了,想再补补钙。其实,我明知他念书是没有大出息的,但我不能抽掉他骨子里的钙,支持他的决心,第四年上,他以多2分的成绩考取了本科。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未必可以有什么大出息,但他的求索之路是比一下子就考上大学本科的人都有意义。
当初,我曾用了激将法,嘲弄过他,说:你占掉一个想来高中读书学生的名额,你的行为太残酷。他说,老师啊,开什么玩笑,这不是个谦让的事。谁都不能剥夺我的人生意义,即使是我的老师,我也不能原谅,冷嘲热讽没有用。
我想到了我考学,不容易抓住一根稻草。当初服下一粒钙片,发奋一阵子,之后便觉得钙片是苦味的,这种苦味在年久之后琢磨起来比甜味却还好,因为没有那一次人生的补钙壮行,一切都要重新改写了。无法套用“苦尽甘来”这样的俗话来解释,我觉得是一种难言的滋味,并非简单的苦甜转换模式。一定要学会咂摸钙片的甜,就像小时候在嘴里融化那块糖果,到了最后,剩下一点点,也不舍得咬碎,想在舌尖上玩味那个甜。得之不易,真不希望那么快就化掉。经历过的补钙之苦,曾经没有想到会甜,一旦玩味出甜度,真想把泪垂在上面。过去的钙,可以换取今天的泪啊,泪花不痛,绽着幸福。
一棵大树,就怕腹内被蛀空,少了元气。遇到三年干旱,枝枯叶萎,都算不了什么,一滴雨就是树的液体钙。
记得一位诗人曾经有这样几行诗句:
残酷可以挤掉我多余的肉/哪怕我瘦骨嶙峋/压力可以压扁我的梦/但不能折断我的蝶翅/疾病可以加身/但不能从的骨子里抽取掉以微克论的钙……
补钙,是不分年龄段的。江护士长也这样说。她给每个病房里的患者补钙,从不厌倦。她说,生命从来不能用无端厌倦和轻易放弃的态度对待,哪怕是有些看起来是废话,也要说到,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吸收的钙质也不同,我们得做最大的努力。用最暖的语言来融化钙片,灌输进患者的精神世界,这才是一个护士长的特别之处。
想起散文家朱成玉的一篇文章《人生没有多余的疼》,有一段话,我奉为座右铭: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是啊,给自己点咸味、苦味,人生滋味就丰盈起来。补补钙,痛就消失了,最起码是可以减轻和缓解的。我常常想,夜晚,可以因为痛而呻吟着睡去,但第二日起来就不要扶着床边,因为生活需要的是直立行走,不能少了行走的力量——钙。
我特别赞赏当下的“精神补钙”、“初心壮骨”等教育活动,身体患病了,要勇敢接受,用意志抗拒沉疴;精神上缺钙了,就要灌输一种壮骨的思想,勇敢担当,不负使命。
2020年12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